1、闽文教育 高一化学 范元素周期性规律(总结)1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1 原子半径 (1)除第 1 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下一周期原子半径大于上一周期原子的半径。如第三周期中半径最大的是 钠原子,最小的是氯原子;第六主族中氧原子半径最小。 (3)离子半径先比较核外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越大,若电子层数相同,则比 较核电荷数,核 电荷数小的离子半径大。如钠离子半径大于氢离子,而 钠 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半径,因为三者核外电子层数分别是氢离子 0,钠离子 2,
2、氯离子 3,而 钠离子和氟离子氧离子比较的话,是氧离子最大,氟离子次之,钠离子最小,因为核电荷数为氧最小,氟次子,钠最大。1.2 主族元素化合价(1)除第 1 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 +1 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 递增到-1 (氟无正价,氧无 +6 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1.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 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 单质的熔点 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 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1.4 元素的
3、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1.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 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所以高氯酸(HClO4)的酸性最强(由于氟不存在正价,即不存在含氧酸)。1.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和氢气反应的条件要求越低,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如第A 族中,F2,Cl2,Br2, I2 和 H2 的反应条件,参 见课本。即非金属性越强,和氢结合的能力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强, 则置换出氢(和酸或者
4、水(水可以看做是弱酸,因 为水可以电离出少量的氢离子反应)的能力越强。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 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如第二周期中氨气(NH 3)为碱性气体,水( H2O)为中性,而 HF为弱酸;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 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如卤族(第A 族)中 HF 为弱酸, HCl 为强酸,而 HBr 酸性更强,HI 酸性更强。而稳定性则相反。1.7 单质的氧化性、还 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 强,其 简单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如 F2 氧化性最强而而氟离子的还原性则最
5、弱,CS(铯)的还原性最强,则铯离子的氧化性最弱。2.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3)确定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即可由最后的差数来确定。最后的差数就是族序数,差为 8、9、10 时为 VIII 族,差数大于 10 时,则再减去 10,最后 结果为族序数。 2. 简单 的说来,除稀有气体外,右上角的元素(氟)非金属最强,左下角的元素(铯(鈁 为放射性元素,一般不做考虑)金属性最强。金属性强 失电子能力强 还原性强 金属活泼性强 反应条件要求低闽文教育 高一化学 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碱碱性强金属性强 得电子能力强 氧化性强 非金属活泼性强 反应条件要求低 形成气态氰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酸酸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