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乌镇大剧院提取中国元素的思考本文将以乌镇大剧院为范例,从五个主要方面加以发散性的讨论探索,进而得出一些个人对建筑元素理解和感悟。作者简介:姚仁喜,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他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内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其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参与电影制作、宗教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拳业。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宗教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关于中国元素:一:如梦如幻的并蒂莲花二:虚实相生的太极文化三:中国文人的折扇情怀四:变换无穷的窗棂图案五:颇具禅意的佛门残灯一:并蒂并蒂,吉祥如意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将剧院的主场演变成江南水乡最为常见的并蒂莲花。莲花亦称荷花,荷花”寓意
2、着纯洁、坚贞、吉祥,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经常以荷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它纵使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洁身自好,保持自己高尚的品德,这也是一种君子行为的象征。宋朝理学宗师周敦颐有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莲花,曾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 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
3、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近代诗人冰心有文荷叶母亲: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荷花,不仅带来了和睦,也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它不仅表现在文中的亲情,也表现在君子之间的友情:翻翻江浦荷,而今生在此。擢擢菰叶长,芳根复谁徙。露涵两鲜翠,风荡相磨
4、倚。但取主人知,谁言盆盎是。韩愈奉和钱七兄曹长盆池所植还表现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白居易采莲曲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核心,其具象表现就是荷花,它们作为中国元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二: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乌镇大剧院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夜晚都不言而喻的展现出它亦虚亦实,亦幻亦梦的感官效果。通透窗棂与瓷实青砖,牢固构件与流动灯光,自身实体与水月倒影不约而同的呼应着虚实关系。个人认为,虚实的极限就是有无的关系,它是国人永恒的话题。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易经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
5、即是色 -心经在传统的儒家文化中,有无关系就是太极,一阴一阳所谓两仪,两仪生四象即四向,四象生八卦而后由简单的阴阳组合形成万物。这有些像现代计算机科学中二进制的运算符。经过宋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周敦颐的太极图演示使其更为清晰明了。当代,在变革的道家文化中,有无代表着一个人的心境,是与世无争还是汲汲名利,是逍遥自由还是循规蹈矩,是闲卧荒山终了残生还是荡游市肆金迷纸醉,围绕有无界定展开的一场思想斗争在尘埃落定的之时起算是入了境。在佛家文化中,有无在于世界性的定义,虚拟与现实的交替,精神与肉体的分离,给人以思考。佛海无边,它需要的是实打实的苦难践行,笃定的戒律修养,绝对的信仰虔诚。三:寄托哀思,熏陶才情
6、乌镇大剧院的木窗棂格子是取自江南水乡的老船木,颇具历史底蕴而又就地取材节能环保。其组合多变而统一,玲珑而通透。窗棂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每个角落,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里,地名也好,村落也好,胡同街道也好,房屋建筑也好,往往浓缩了历史文化的精华。重视它们,研究它们,进而珍爱它们,在发展和建设中应该给予特殊的照顾。想像一下,悠远绵长的雨滴无声无息,蜷缩在藤椅上,手持书卷,朦胧的雨雾从窗棂里漫进来,这是怎样的一份安静啊。总有一些时候让人莫名的染上时深时浅的忧愁总有一些时候让人不觉的想起时浓时淡的记忆那段日子欢笑与悲伤离别与相聚好像一切都会发生好像一切都不会发
7、生 -殷谦窗棂,也许正在离我们远去,那种哀伤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哀思呢,伴随着这历史的物件,也会一去不复返吗?四:清风徐来,淡泊明志乌镇大剧院的造型似乎是一把铺成开来的文人折扇。中国文人为什么要使用折扇?个人认为是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表现。打开折扇,徐徐挥动,清风常来,始终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质。挥去乌烟瘴气,挥去利欲熏心。这一份恬静来之不易,挥之不去。扇面上或题诗表达心境、畅言壮志,或绘画娱目骋怀、纵情山水,或者什么也没有,任由你去联想想像。一 张 一 合 间 有 说 不 出 的 风 流 倜 傥 , 道 不 尽 的 潇 洒 快 活 。一柄折扇,两种画面。一面历史,一面现
8、实。一面书画,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给后人思考后填充。折扇在引风纳凉方面的作用,远不如蒲扇直截了当,但无论团扇,还是折扇,都是在实用基础上的进步,是对生活美化的装点。它是挂在时代腰间的奢侈品。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必然会遗忘折扇的时代,折扇之被重新拾起,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而变成某种完全情绪化或曰文化的东西。五:青灯妙音,净化心灵夜晚的乌镇大剧院看上去更像是一盏不灭的佛前青灯。透过这昏黄的灯光,面对着平静的一湾碧波,闭目养神,建筑内传来袅袅泠音,如沐春风。常伴青灯其实是指心境空静脱俗,独守寂寞。如果是要超凡脱俗,那重要的是放下;耐受寂寞关键要有份超强的自定力。还记得高中是作过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青灯黄
9、卷欲可休。虽然有些稚嫩,但是已然道出了我内心的真实感受。那时候的我们,每天学习十三个小时左右,不管风吹浪打,不管雪雨雷电,我们就彼此鼓励,彼此竞争。我们没有觉得累,相反的我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前程昼夜苦读,每当夜幕降临,一个个手电筒,一个个台灯,甚至一个个路灯照亮了我们的书卷。那个夏天,没有人沮丧,没有人畏惧,宛如上战场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那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公平竞争。始终陪伴着我们的就是那一盏青灯。而现在,一个已经爱上夜晚的游子更是与青灯不可开交,那是人世间少有的安静祥和与安逸,不知道还能有多少这样的光阴。我想,古之学者也同样有上面的感受吧。它陪伴着他们,在那样的一个没有电力的世界里,少了几分喧
10、闹,多了几分落寞。孤独中自省,得到心灵的洗涤与升华。想一想,那又是多么的惬意啊。实际上乌镇大剧院的内部依然镶嵌着中国古典元素,但是我并没有着力于此,所以有一些遗憾。对乌镇大剧院的分析,让我回顾或更新了自己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也对自己走过的路途有了回忆,可谓:“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最后我把自己的感悟总结为如下的几行文字:建筑给人以感情的回味建筑给人以思想的超脱过去了的过去了现在的也将过去可是那给人以升华的建筑会使这一切都破茧成蝶再也不会成为过去了的 -龚越The architecture lets us refresh the emotionIt also let us detachment the thought You knowThe past has been disappearThe being is going awayHoweverOnly the architecture which sublimation oursouls can refactor all of theseAnd nothing will be forgotten -Gong yue武汉工程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2014 级城乡规划与建筑学一班龚越14012101062016 年 5 月 3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