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语对比研究,04,一、选题意义 二、禁忌语的界定及特点 三、英汉禁忌语的相同之处 四、英汉禁忌语的不同之处 五、汉英禁忌语形成因素对比分析 六、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使用禁忌语,一、选题意义,禁忌作为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文化和社会现象,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个人生活到整个社会生活,禁忌现象几乎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禁忌语作为语言的变体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禁忌语背后所依托的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民族的历史沿革、传统观念、习俗礼仪、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以及社会普遍心理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进一步剖析语言禁忌、探索英汉禁忌语所依托的
2、深层文化差异,将使我们在中外文化交流、国际交际中应付自如、如鱼得水地把握、使用语言。,二、禁忌语的界定,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词语不能或不敢去表达,因为这些词语被认为是粗俗、不堪入耳的或神圣、不可侵犯的,只允许一些人在特定的情景和语境下使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禁忌,这类词语称为禁忌语,英语中称为 taboo。引申: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禁忌语又不得不表达,如果直接用禁忌语会显得太粗俗、冒犯,于是人们选择了一些迂回、含蓄的表达来替代那些粗俗的禁忌语,这些用来替代禁忌语的表达成分就叫委婉语,英语称作“Euphemism”,委婉语也叫“美化语”或“安慰语”。,禁忌语的特点,普遍性:
3、禁忌语是每一个民族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 民族性:民族之间的差异形成了文化的不同,而文化的不同又形成了语言的不同。 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代替禁忌语的委婉语也发生 着变化。 相对性。尽管它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或不悦,但不是完全被禁止的。如蓝领阶层的人要比白领阶层的人使用较多的禁忌语,男性要比女性使用较多的禁忌语。 继承性:有些禁忌语经历了许多世纪,可仍然被保留了下来。 地域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这也形成了语言风格和表达的不同。,语境性:语言的表达受特定的语境和情景的影响,影响语境的因素主要有:场合、参与者、活动。谈话的场合和参与者是影响禁忌语的最主要的因素。由于一些特定的场合及特殊
4、的参与者,使一些语言禁忌变得不再避讳。性、排泄、分泌物历来都是人们忌讳莫深的话题,但在医生面前,这些都不再是“隐私”;在填写一些表格或注册登记一些情况的时候,年龄、婚姻、职业这些原本属于“隐私”的东西变得不复存在了。 阶级性:统治阶级往往使用禁忌语的一些特征来掩盖自己丑恶的嘴脸,一些媒介如电台、报刊杂志使用的禁忌语都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如把侵略战争称之为国际武装冲突。,三、英汉禁忌语的相同之处,一、对神灵与圣人名的禁忌宗教和宗教信仰是禁忌语存在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是个原始崇拜较多的国家,人们为求避祸,忌讳私下议论各类自然之神的名讳,并在重大的节日举行盛大的祭奠活动,来祈求神灵的保佑,并给它们起了好听的名字:拜“羲和”为太阳神, 拜“祝融”为火神,拜“龙王”为水神,拜“风伯”为风神等。在中国,也有所谓的国讳圣讳,封建社会帝王名,圣人名必须避讳,凡是涉及到与皇公贵族名字谐音或是相近的音时,就要换一个说法。例如秦代为避秦始皇的名 “赢政” 而将“正月”改为“端月”,或把“正月”的“正”改读平声“zh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