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几何量计量的基本原 则 1、阿贝原则 长度计量中有个著名的原则,称为比较原则。因是爱斯脱 阿贝 (Ernst。 Abbe)最先提出的,所以也称为阿贝原则;阿贝原则要求测量轴线与标准器的轴线应串联地放在同 条直线上,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否则就将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在高准确度的长度计量中应尽可能遵守阿贝原则 。 2、最小变形原则 长度计量中引起变形的原因有几种:一是被测件与仪器测头机械接触时产生的接触变形,二是被测件与仪器由于本身的自重而产生的变形,三是温度变化引起被测件与仪器(包括标准器 )的热胀冷缩的变化;因此,为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在测量中应该尽量做到使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变形为最小,这就是
2、测量的最小变形原则 。 (1)接触变形 接触变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它与测量力的大小、接触形式、接触体的材料和具体的测量方式有关。因此要体现最小变形原则,就须在测量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选择 。 测量力引起的接触变 形 测量时,为克服环境震动、接触表面上 的油膜和灰尘的影响,必须有足够的测量力,以保持工件与测头的必要而可靠的接触。但测量力的存在,又将产生接触处的压陷变形而产生测量误差。一般工作环境越差,工件的公差越大,测量力也就越须大些。按工件公差来确定测量力的大小,一般当工件公差大于 10m时,测量力小于 10N;工件公差为 2 10m时,测量力应小于 4N,工件公差小于: 2m时,测量力应小于 2
3、.5N。 接触形式对接触变形的影响 常见的接触形式可分为点接触,线接触和面接触。从变形的角度来看,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变形也就越小。显然,面接触的变形最小, 点接触变形最大。但必须指出,接触变形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不是直接的。因为测量一工件时,首先得用标准件来对零或仪器两测头接触对零,再对工件进行接触测量。因此,对任何接触式测量来说,都有两次接触定位,就分别产生两次接触变形。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正是这两次接触变形的差值,即所谓的相对变形量 。 相对变形的产生原因是 : (a)被测件和测头或标准件的材料不 同 (b)对零时和测量时瞬时测量力的变化 ; (c)对零时和测量时的接触形式不同。如用外径千
4、分尺测钢球直径,对零时是平面接触,而测钢球是平面对球面的点接触 。 (d)测量力的 方向变化。如用灵敏杠杆测孔径时,测球与左右孔壁接触时,测量力的方向改变 180,这两次接触变形量不是相抵消,而是相加,因此这种测量方式的影响是最大的 。 (2)自重变 形 对细长工件而言,自重变形的影响格外显著。变形量的大小和变形状态与支承的方式和支承点的位置有关。如一长度为 L 的细长的均匀截面的工件,采取两点支承,其变形最小的支点位置有表 1 1的几种类型。根据不同的变形状态,可按不同的用途选择 。 变形状态特点 用 途 0.2113L(艾利点 ) 两端面平行度变化为最小大量块检 定 0.2203L(白塞尔
5、点 )杆 的中心轴上长度变化为最小 线纹、量捧检 定 0.2232L 杆中间和两端变形量相等 直线度、平面度检 定 0.2386L 支承点之间变形量最小,中央为零 中间部分为工作 区 (3) 热变 形 由材料不均匀或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局部热变形,主要影响直线度、平面度的测量。尤其是用来检查平面度的平面平晶,通常为了使平晶在与手接触过程中,避免局部受人体体温的影响,或者几块平晶轮换使用,或者在平晶外缘上套一圈隔热橡皮。在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上,更应注意室内温度稳定,防止局部热源和人体辐射热的影响 。 3、 最短测量链原 则 在精密测 量中,被测量的微小变量只能通过放大机构或信息转换来体现。如百分表的
6、测量,被测量的变量首先由测杆感受并传递,通过齿条传递到轴齿轮,再通过一对齿轮放大,传递到表针上,通过表针与表盘刻度的角位移来指示被测当量。从铡杆接触工件到表盘读数就组成了百分表测量时的测量链。测量链中每个构成元件,在制造和装配中都存在误差,构成元件越多,也即测量链越长;影响误差的因素也就越多,误差合成就越大。因此测量链越短,误差也就越小,这就是最短测量链原则 。 4、 封闭原 则 圆周分度无论分割多少等分,各等分实际都存在误差,但 0和 360总是重合的, 即圆周分度误差总和为零。用式表示 : (a1+a2+an)+(a1+a2+an)=360 即: a1+a2+an=0 因此,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误差的总和必然为零,这就为这些测量创造了自检的条件,即不需要任何标准器就可以实现本身的检定,封闭原则使角度计量及角度量值传递大为简化。所以封闭原则是角度计量的最基本原则。其他如齿轮周节误差的检定,利用封闭原则就可大大简化测量仪器的结构;在平板检定中,利用封闭原则,也可实行自验自校,控制测量误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