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305059 上传时间:2020-03-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3.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与其不受教育,不如不生,因为无知是不幸的根源。柏拉图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满江红 岳飞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思考: 1、这首词表达了岳飞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他为什么对敌人如此仇恨?,作者:刘文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及内容,二是“人口因素”,它指构成人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包括人的数量、质量(文

2、化程度,身体素质等)、构成、分布等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状况。,三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内容。,一是“自然地理环境”,它指人类社会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如,一个国家的国土大小,气候、地形、位置、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包含了自然环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作用。,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精神面貌等,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及相互关系的观点、理论的总和。

3、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关系、规范和实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艺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4、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政治法律思想,艺术,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的是( ) A 邓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艺艺术,B C D F,物质和意识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个表格说明了什么道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材料分析,A、封建社会,商业被贬为“四民之末”;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被奉为人身的“循环系统”;社会主义社会,广大群

5、众认为“无商不活”。 B、在物质匮乏时期,人们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观念;在买方市场情况下,我们主张扩大内需,提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信贷消费观。 问:上述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哲学观点?,寓言,穷人与富人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富人万万没料到,一场大火把他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千名奴仆也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盛夏时节,暑气逼人,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着一大碗清凉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

6、是幸福?”乞丐眼巴巴地望着穷人,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寓言典故】子罕不受玉 有个热衷于拍马的宋国人弄到了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来献给子罕。子罕不要。那个人说:“这是块宝玉啊,只配给您这样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贪财受贿的小人可不配用。”子罕说:“你把这块玉看作是宝贝,我呢?把不收你这块玉当作宝贝。”,思考:上则寓言反映了什么道理?,观点一:翻开历史,是一部帝王将相的历史。 观点二:还有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有“天命”、“神意”决定的,认为世界上有一股冥冥之中的力量在推动历史的发展,谁也无法控制左右。,谈谈你对这两个观点的看法?,物质,社会存在,意识,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

7、包含,包含,(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生活中具体表现为( ),B,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什么是生产力?,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 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好的生活是人们发展生产力的目标和动力,生产力三要素,生产者:就是明确劳动目的、知道劳动内容及方式方法的劳动者; 生产对象:“包括用于生产的自然物、原材料等”; 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工

8、具、动力系统、运输系统、信息传递系统和劳动场所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生产关系发展历程,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具体表现形式。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5种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类型,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一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公有制:原始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 私有制: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简洁的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

9、生产力的发展,并随着生产力的的发展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适应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应时制约其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于,生产力如何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要求决定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因而决定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人们对产品的分配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的时候,它就有力地推

10、动生产力的发展;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的时候,它就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要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变化去变化生产关系,让生产关系时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结合两次科技革命及的形成其结果谈谈你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识?,怎么做,?,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探索历史发展根源的一把钥匙。 其次,这个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

1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其一,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其二,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包括意识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两个基本部分。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12、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它的核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产生、性质和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化发展及其方向。其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这一规律也是我们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一把钥匙,对于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都可以从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得到科学的说明。,在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经济生活中占居统治地位,与此相适应,就产生了以地主阶级的专政和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上层

13、建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就产生了以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是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统治,产生了社会主义的各种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最主要的是建立了工人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法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组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当代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欧洲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然后资本主义慢慢壮大,直到资产阶级中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上层建筑也就是封建体制彻底不能满足而

14、且已经严重阻碍了迅猛发展的资产阶级产业的发展,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然后从最发达的国家开始,封建势力被暴力或者和平的方式赶下了历史的舞台。这是最符合我引用的经典的学说的演变历史。即:并不是先出现资本主义的法律法规等等上层建筑的东西,而是先有了自发的资本主义经济,然后为了适应这个经济,才慢慢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1.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起促进作用,取决于( )A它是否适合于各种经济制度的需要B它是否能有效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它是否能保护广大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它所维护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2.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BCD,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