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边塞征战诗,古来征战几人回,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扩: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4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
2、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雁入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5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
3、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A(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 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 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 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
4、叹。,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前敌统帅。 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
5、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曹雪芹红楼梦中借书中人物香菱之口评价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
6、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3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左右字内),燕然,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
7、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 燕脂:同“胭脂”。 玉龙:指剑。 僻字难典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战国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5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中,“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的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
8、君王献身。,C (对“鼓寒声不起”理解不当。“鼓寒”指战鼓遇寒受潮,“声不起”指声音沉重不响亮。),6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分别描写敌我双方,互为反衬,写出敌人兵临城下,守城将士披甲迎战的紧张局势。 B第五句中“易水”不是指这场战争的真实的地点,而是运用典故表现出悲壮慷慨的氛围。 C诗中前六句运用了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写,来象征这场仗我方失利,战士们浴血奋战,情调是压抑的。 D最后两句用慷慨激昂的议论说明在危急关头,战士应该英勇赴难,为国捐躯,表现了全诗的主题。,D (并非议论,而是巧用典故叙述战士的斗志和决心。),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
9、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临:逼近,到,临近。易
10、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
11、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1第一句用“黑云”比喻什么? 2诗中用“燕脂”、“紫”的颜色表达怎样的情调? 3“霜重鼓寒声不起”中的“不起”是什么意思? 4这首诗前六句与后两句的情调有所不同,试作分析。,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指鼓声沉重不响亮。,前六句用各种色彩和形象的描绘,渲染出紧张严峻的战争氛围,情调低沉;后两句描写战士们奋勇作战的精神境界,情调高昂。,武判官: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
12、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狐皮袍子。锦衾: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都护:镇守边
13、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铁衣:铠甲。,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惨淡:昏暗无光。 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 轮台:唐轮台在今新
14、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接着四句写雪后严寒。视线从帐外逐渐转入帐内。风停了,雪不大,因此飞雪仿佛在悠闲地飘散着,进入珠帘,打湿了军帐。诗人选取居住、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活动
15、来表现寒冷,如同选取早晨观雪表现奇异一样是很恰当的。虽然天气寒冷,但将士却毫无怨言。而且“不得控”,天气寒冷也会训练,还在拉弓练兵。表面写寒冷,实际是用冷来反衬将士内心的热,更表现出将士们乐观的战斗情绪。,中间四句为第二部分,描绘白天雪景的雄伟壮阔和饯别宴会的盛况。“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的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笔墨不多,却表现了送别的热烈与隆重。在主帅的中军摆开筵席,倾其所有地搬来各种乐器,且歌且舞,开怀畅饮,这宴会一直持续到暮色来临。第一部分内在的热情,在这里迸发倾泄出来,达到了
16、欢乐的顶点。,最后六句为第三部分,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虽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万嘱,不肯回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豪迈精神。,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
17、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渔家傲 秋思,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
18、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1、抒发对边塞将士的赞颂之情及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抒发将士们思乡念亲的乡愁。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3、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人民的同情。陇西行(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4、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表现征人的怨恨和厌战情绪。 征人怨 ( 柳
19、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边塞诗征战诗体现的情感与时代紧密相关,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
20、 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
21、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2015课标全国1卷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岑参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释】: 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春风:春天的风,暗喻朝廷。 白草:干枯的草 疏勒:疏勒国,为西域古国。相当于今新疆之喀什噶尔。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唐朝时河西四郡之一。 勤王:此处指尽力于王事。,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 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