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课 三顾茅庐,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同学们,一部巨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极为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刘备,诸葛亮,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学会写作方法,理解张飞和刘备的对话。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根据文本内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感悟内容,学会尊重他人、以诚待人、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
2、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二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2)背景介绍,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疏通词句,把握内容,(1)字音,(2)词义,殆( ) 拜谒( )( ) 纶巾( ),拜谒:如雷贯耳:思贤若渴:顿开茅塞:,
3、2.生难字词,di,bi,y,gun,拜访谒见。,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比喻迫切的想延致有才德的人。,比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1、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理清课文脉络。,两次拜访没见到 上路前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见面前 见面后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还要去拜访诸葛亮?,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
4、人的军事,留下一段佳话。,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 2)“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可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明确:刘备听了茅塞顿开,象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得到到诸葛先生
5、,就象鱼儿得到水一样啊!,步骤四 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1、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看到了哪些风景?,明确: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2、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明确: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3、诸葛亮出山后,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明确: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 取胜的策略。,4、诸葛亮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明确: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总结课文,三顾茅庐这是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赞美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雄心大略。,拓展延伸,诸葛亮出山后,帮助刘备打了许多胜仗,说说你知道哪些胜仗?,明确:火烧赤壁、草船借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