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89534 上传时间:2020-03-1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 言 文 专 题 复 习,诗经二首,复习目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劝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上册课本,师说,促织,下册课本,考 纲,贾谊过秦论,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言虚词,通 假 字,【黄颜色字体课文为高考必考,打重点记号】,课文翻译,字音订正,重 点 复 习 内 容,高 考 必 考,师说文言文知识归纳,【字音订正】,奖掖,y,句读,du,近谀,y,谄媚,chnmi,郯子,tn,苌弘,chng,老聃,dn,李蟠,pn,经传,zhun,贻之,y,读,d,书,du,语句中的停顿:句,多音字,【课文翻译】,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

2、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 难问题的, 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在我前面的 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 他为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 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以他为老师。我是向 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 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 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划线处为重点句子。逐句对照,熟练翻译,做笔记),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也很久了, 想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 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普 通人,他们的才

3、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 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 昧。圣人圣明,愚人愚昧,大概都是由于这个 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 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 啊!那些教小孩子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 中的句读,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 问题的老师。不知道句读,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请教老师,有的却不请教老师,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遗忘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巫医、乐师、手工业者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就聚在一起嘲笑他。问他们(为什么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

4、感到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奉承谄媚。” 哎!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手工业者这些人,君子看不起。现在君子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难道不值得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以郯子、苌 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 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 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 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说的道理 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 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十七岁,喜欢古 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不被时 俗拘限,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遵循古人的学 问,写师说来赠送给他。,一.文言虚词

5、:,1.乎,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译为“在”,后一个译为“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译为“吗”。,嗟乎:,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哎”。,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吧”。,2.而,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却。,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却。,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如是而已:,与“已”连用,表陈述语气。,3.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结构助词,的。,人非生而知之者

6、:,代词,代知识、道理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没有实在意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代童子。,3.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些。,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些。,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4

7、.其,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接上),5.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而耻学于师:,介词,向。,于其身也:,介词,对于。,皆出于此乎:,介词,从。,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6.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其可怪也欤:,助词,用在句末,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二.通

8、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即“通假字”,即用读音相,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不。,三.古今异义:,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今义:,求学的人,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义:,今义:,无论,没有,常作否定词,吾从而师之,从而,古义:,今义:,跟随并且,表目的结果,等同于“因此就”,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今义:,一般人,众多的,大家,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今义:,小的方面学习,指教育的一个阶段或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今义:,不一定,用不着,四.一

9、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孔子师郯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注解经典的著作,3.道,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可译为“风尚”,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4.惑,惑之不解:,名词,疑难问题,惑而不从师:,动词,遇到疑难问题,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五.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名词作动词,低于

10、,名词作状语:,则群聚而笑之:,群,名词作状语,成群,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孔子师郯子:,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吾未见其明也:,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形容词作动词:,惑而不从师:,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六.文言句式:,1.判断句:,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也”表判断,译为“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也”表判断,译为“就是”,2.被动句:,不拘于 时:,“于”表被动,译为“被”,3.倒装句:,宾语前置:,句读 之不知,惑 之不解。,宾语“句读”“惑”,分别前置,两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而耻学于师,状语“于师”(向老师)后置,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于弟子”(比学生)后置,七.文学常识:,韩愈,关于“说”, “唐宋八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