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第九单元 溶液,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思考:,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氯化钠易溶解在水里形成溶液,那么这些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溶解的物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实验9-5,完全溶解,未完全溶解,又能溶解,加水后变成又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10克氯化钠,20ml水能完全溶解5克氯化钠,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NaCl,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加入5gNaCl,搅拌,观察现象。然后再加入15mL水,搅拌,观察现象。,【结论】物质不能无限量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水的量增多,溶解
2、的物质也增多。,实验9-6,在室温下,向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能继续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再加入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待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硝酸钾全部溶解,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硝酸钾又全部溶解了,有硝酸钾晶体析出,20mL水能溶解5g硝酸钾,20mL水不能溶解10g硝酸钾,升高温度变成又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加热可以溶解较多量硝酸钾,冷却之后又变成不能溶解溶质的溶液,【结论】温度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物
3、质溶解的量越多,溶解能力越强,提问:在上实验中,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无限度的溶解溶质。那么,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叫什么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时又叫什么溶液?,物质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剂中溶解溶质的多少与溶剂的量和温度有关。,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讲授新课,问:1、在第一个实验中,溶质在什么时候是饱和溶液?在什么时候是不饱和溶液?,2、在第二个实验中,
4、溶质在什么时候是饱和溶液?在什么时候是不饱和溶液?,【讨论】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中,为什么要限定“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这样的条件?,在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的情况下,原来的饱和溶液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在降低温度的情况下,不饱和溶液可以变成饱和溶液,因此,只有指明“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但还能溶解其他溶质。因此,表述某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指明溶质。如氯化钠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 小结:已经饱和的溶液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但是能溶解其他物质,所以溶液是否饱和
5、只是针对某一溶质而已。,已经饱和的溶液是否还能溶解其他物质?取少量冷却后的饱和硝酸钾溶液与小试管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观察硫酸铜能否溶解?,讲授新课,思考: 1、用什么方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方法:(针对无剩余溶质的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一般地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要看在一定温度下,该溶液中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若存在未溶解的溶质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思考: 2、20时,往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加入5g食盐,加入食盐后的溶液中,质量不
6、变的是(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溶剂、溶质、溶液的质量,饱和溶液 不包括未溶解的固体!,D,讲授新课,小结,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只有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饱和”和“不饱和”才有意义。 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但是能溶解其他溶质。,2“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课堂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3、(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