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86639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提 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典型表现手法: 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 、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 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灵活运用,根据诗歌内容作判断,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对比,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柳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动静结合,江城子 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

2、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虚实相生,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抑扬结合,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小见大,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托物言志,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用典,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

3、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对写法,鹧鸪天 室人降日 以此奉寄 (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反衬,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白描,细节描写,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一般手法: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4、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借景抒情,端居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端居:闲居。素秋:秋天的代称。,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阐运用)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析效果),渔家傲【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5、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寓情于景,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明手法)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阐运用)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析效果),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以景结情,原题重现温故知新,春日客感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销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

6、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这首诗的后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请简要分析。,(1)融情于景。颈联景中寓情,虽是繁花似锦芳草萋青的春日,但诗人听到的却是雨声淅沥,看到的是烟雾迷蒙,“烟”“雨”之景中,融入了浓浓的悲情。(2分) (2)反衬手法。尾联以江水上涨,别的游子乘船回家,反衬了诗人有家难归的惆怅,突出了思乡之情。(2分),卜算子漫兴辛弃疾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舍我其谁也?,赏析这首词上阕所运用的主要手法。,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用李广英勇善战难封侯与李蔡才能平庸却封侯作对比,突出了李广的悲剧命运

7、(2分)作者以李广自比,表达了心中的愤愤不平。(1分),试题传真:09年诗歌鉴赏题,鹧鸪(zh g)天代人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4分),(1)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比,(2分) (2)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分),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 烟草茫

8、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 向来一一是人家。注:南宋时,金兵曾一再侵占淮河地区,给那里带来了严重的破坏。,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1分) 将淮河两岸的村庄过去的富庶兴旺与现在的残破冷寂相对比(2分)抒发了作者对战争的无比愤恨。(1分),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试作分析。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或手法)。 诗人(词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试从某一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整体考查、局部考查),1、什么手法? 2、主要手法? 3、什么手法?什么感情?考查全诗(词)考查某一联、某一句、某两联

9、、上阕、 下阕。,答题三步骤,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 此手法有什么突出的效果和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用,主旨),温馨提醒,表现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总结概括要力求准确,反复筛选用词。,例题分析1,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10、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答案要点: A、a.绘形绘色,诗中有画,突出色彩的描写。 b.以声衬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B、渲染了悠闲恬淡的静谧气氛.,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鉴赏。,望江南 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上阕描写的是超然台下“春未老”之景,下阕抒发的是春虽未老,人却的无奈之中的思乡之情。这首词情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初入淮河四绝句

11、(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鹜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全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1)此诗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 (2)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和无奈。后两句虚写鸥鹭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国家不统一,人民不能自由往来的残酷现实。 (3)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人们能过上自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送夏侯审校书东归 钱 起 楚乡飞鸟没,独与

12、碧云还。 破镜催归客, 残阳见旧山。 诗成流水上, 梦尽落花间。 傥寄相思字, 愁人定解颜。,【注】 夏侯审:唐德宗建中元年中进士,曾任校书郎。楚乡:指夏侯审的故乡安徽亳州谯县,该县旧属楚地,故称。(1)此诗首联主要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答案】 (1)运用比兴手法,(1分)营造出朋友离别的依恋氛围,为下文具体抒写惜别深情作铺垫。(1分),表达技巧鉴赏之,修辞手法鉴赏,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

13、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反问、设问、通感等,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兰溪棹zho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

14、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2、借代:,3、比拟(拟人、拟物),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y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

15、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风荷原本无情,不应有恨。风荷之恨是从诗人的心目中呈现的。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到无生命的风荷之中,带着自己感情色彩去看风荷“相倚”、“回首”之状,觉得它们似若有情,心怀恨事,因而把对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自我内情的表露,

16、不期而然地融合为一。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之恨。,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细草摇头-指微风吹来,侬第一人称代词,我。多见于古诗文。 披襟-敞开衣襟。拦得-挡住,承受。 碧伞指荷叶 诗的一、二两句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快风,用“细草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诗的三、四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盈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底

17、下不愿露面,表现了诗人的欣喜,喜悦之情。用小荷的情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之热,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生活气息,新鲜、轻松,写的是热,透露出的是“清爽”之情。,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5、设问:

18、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元曲小令)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有酾(sh)酒临江”二句:此处指曹操临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可谓一代英雄。酾酒:饮酒。槊(shu):长矛。 紫盖黄旗:指一种云气,也叫紫云,形状如黄旗紫伞。按照古代迷信说法,黄旗紫盖状的云气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真龙天子。此处指东吴孙权建立了帝业。 赤壁东风:指东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更惊起南阳卧龙:诸葛亮出山后辅助刘备建

19、立统一大业。南阳卧龙: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人称卧龙先生。 八阵图:诸葛亮所作的阵形。 西蜀:三国之一,又称蜀汉,历史上把刘备建立的国家称为西蜀。 江东:指三国时孙权建立的吴国,地处江东,又称东吴。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6、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7、通感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精。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这首诗

20、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1)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来描写听到的音乐的美,将抽象的筝乐具体化,(2)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追逐乐声的过程比做“逐春风知柳态,随啼鸟识花精”的过程,形象生动使读者切身感受到音乐的悲切和变化莫测的情思伤感。 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修辞,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9、双关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这里晴雨的“晴”,是

21、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还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极其形象又极其朴素的诗,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

22、,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表达技巧鉴赏之,表达方式鉴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一、表达方式,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宣泄他的真情实感。,记叙、议论、描写、抒情,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胜败这种事是兵家难以预料

23、的事, 但是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男儿。 江东的子弟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愿意重返江东,可能还会卷土重来。,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如梦令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 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 是绿肥红瘦。,分析是否恰当: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结 构,(二)首尾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

24、今昔、他我、物 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如:,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 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反馈 总 结,1诗歌鉴赏三环节:读懂诗歌审清题意答出规范,2答题三步骤:准确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这一手法的运用这一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起到了什么效果。,课堂练习,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25、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6 樯橹灰飞烟灭。 ( )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咏鹰(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起兴,用典,借代,互文,白描,小 试 吧,衬托,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借代,设问,夸张,双关对偶拟人,设问

26、,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小 试 吧,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3)这首诗写法上有何特点?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的?,这首诗(或哪一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方式:,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2评析手法之手法自助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第二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欲别频啼四五声”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第一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27、,(第三步)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两首诗都应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分) 第一首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血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成阴,温暖如春。(1分)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1分),3比较异同型,(2007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

28、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 (4分),简要说明。,(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答:用了比喻手法(步骤一)把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槛柱,生动形象地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步骤二)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步骤三),(2005全国卷三) 雨后池上 刘敏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槛。 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1.(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

29、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2.阅读下面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比,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

30、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3、200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元魏 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 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表达出作者想要回家的迫切心情。,古诗词表达技巧,3.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托物言志,比喻 比拟(拟人拟物)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反问等,记叙、描写、议论

31、、抒情。,对比,抑扬,衬托(正、 反衬)、联想,比兴。,描写类,抒情类,间接抒情,2.修辞方法,动静,虚实,细节描写,白描、侧面烘托, 。,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分)表达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痛恨。(1分),这首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

32、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表达了作者对雨后池塘的喜爱之情。,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请从虚实的角度对这首词进行赏析。,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是实写;下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33、设”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上下片各分为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这首诗运用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1分)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邦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2分)诗人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辛辣讽刺了汉文帝政治上的昏庸与懦弱。(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