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京市门头沟区 2018年中考化学一模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 6页,共 25道小题,满分 45分。2请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 1分。)1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 B铁丝 C蜡烛 D红磷3
2、为防止骨质疏松,应补充的元素是 A铁 B锌 C 钙 D 碳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茶 饮料 B蒸 馏水 C 苹果 醋 D纯 牛奶5 下列 符号 中,表 示 2个氢分子的是AH 2 B2H C2H 2 D2H 2O6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7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8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氯化钠9次氯酸钠(NaClO)是消毒液的主要成分。NaClO 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
3、A2 B1 C1 D221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11. 下列数据是一些物质的 pH,其中呈碱性的是 (89) (67) (34) (23)A牙膏 B胡萝卜 C橘子 D食醋12A 和 B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 A分子中含有 4个原子 BD 的化学式为 H2OC生成物 C和 D的质量比为 14:9 D4 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和 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每空 1分,共 33分) 生活现象解释13(1 分)医疗急救常用到氧气,其原因是 。14(1 分)右图是大型成就展中的“碳足迹计算器模型”。倡导“低碳”生活,应从生活中的
4、点滴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A外出随手关灯 B双面使用纸张C骑自行车出行 D丢弃未喝完的矿泉水瓶15(1 分)向乳饮料中加入蔗糖(化学式为 C12H22O11)可改变口感。蔗糖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6(2 分)水常用来配制各种溶液。(1)硝酸钾溶液是常用的一种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点燃酒精灯 D过滤3(2)10%的 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配制 100 kg该路面保湿剂,需要水的质量是 kg。17(1 分)“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稀盐酸,若与“漂白水”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单质。化学方程式为 NaClO + 2HCl
5、= NaCl + X + H 2O,则 X的化学式为 。18(2 分)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科普阅读理解19. (5 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本文由网络文章改写)。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灰包蛋等,因剥开蛋壳后胶冻状的蛋清中常有松针状的结晶或花纹而得名,是一种我国传统风味食品,口感鲜滑爽口,色香味均有独到之处。中医认为,松花蛋性凉,对牙痛、眼痛等疾病有一定疗效。由于松花蛋会有一股碱涩味,在吃松花蛋的时候可以加入少量的姜醋汁。松花蛋是用料泥包裹鸭蛋、鸡蛋等加工而成。料泥是由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草木灰(主要成分 K2CO3
6、)等原料与水按比例混合均匀制得。料泥制作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反应,产生的强碱(NaOH、KOH)经蛋壳渗入到蛋清和蛋黄中,与其中的蛋白质作用,致使蛋白质分解、凝固并放出少量硫化氢气体和氨气。同时渗入的碱还会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进一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的晶体沉积在凝胶态的蛋清中,便出现了朵朵“松花”。而硫化氢气体则与蛋清和蛋黄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使蛋清和蛋黄的颜色发生改变,蛋清呈特殊的茶褐色、蛋黄则呈墨绿色。下图表示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的 pH的变化关系。很多人在平时生活中都非常喜欢吃皮蛋瘦肉粥、凉拌松花蛋,专家提醒这种食物少吃无妨,却不能过多食用。其一,松花蛋腌制过程中
7、蛋白质分解、变质,导致营养价值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其二,市售松花蛋还可能含铅(国家规定松花蛋中铅含量需小于 0.5 mg/kg)。微量铅很容易被儿童吸收,导致铅中毒。其三,剥开皮的松花蛋 1至 2小时内一定要吃完,若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非常容易感染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会快速繁殖,此时食用松花蛋很容易引起中毒现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食用松花蛋时加入少量姜醋汁可以除去松花蛋中 味。(2)料泥制作过程中会生成强碱 NaOH和 KOH,钾元素来自于原料中的 。请写出 Na2CO3与 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依据松花蛋腌制时间与其中蛋清和蛋黄 pH的变化关系判断,当蛋
8、清和蛋黄 pH均达4到 9以上时,松花蛋至少腌制的天数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A2 天 B6 天 C12 天 D32 天(4)下列关于松花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松花蛋特殊颜色的形成与硫化氢气体有关B松花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成人可以多吃C市售松花蛋可能含有少量的铅,儿童不宜食用D剥开皮的松花蛋隔夜放置后依然可以放心食用生产实际分析20(4分)尿素CO(NH 2)2是一种常用化肥。下图为利用天然气制尿素的主要流程。(1)设备内发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2)设备中发生的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3)设备中产生并分离出CO 2和H 2两种物质,依据流程图判断进入设备的
9、是H 2,理由是_。(4)设备中发生反应:2NH 3+CO2 CO(NH2)2+H2O,若生产60 t尿素,需要NH 3的质量为_t。基本实验及原理分析21(3 分)请从 21-A或 21-B两题中任选 1个作答,若两题均作答,按 21-A计分。A B C D E 一定条件522(2 分)右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红磷熄灭,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23(2 分)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对燃烧条件进行研究。内容 研究燃烧条件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 N2,关闭弹簧夹,加热木炭。停止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 O2。步骤加热木
10、炭。 停止通 O2、熄灭酒精灯。(1)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的目的是 。24.(3 分)化学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前 K1、K 2、K 3均为关闭状态。21-A 21-B(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D 中试管 a中产生的气为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3)E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6(1)实验 1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2)实验 2中,步骤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 2中,请解释步骤产生
11、气泡的原因为 。科学探究25(6 分)如右图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进行实验】同学们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 8 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 22.8)实验序号 A B C D E F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 难以点燃 少量
12、肥皂泡, 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内容步骤 实验步骤实验 1B、C 中分别盛有无色酚酞试液,打开 K1,从分液漏斗中加入浓氨水,关闭 K1,然后打开K2、K3。实验 2A中盛满 CO2,B 中盛有氢氧化钙溶液,C中盛有稀盐酸。打开 K1,从分液漏斗慢慢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关闭 K1。一段时间后打开 K2,观察到有 A中有沉淀产生时,迅速关闭 K2。 再打开 K3,观察到 A中有气泡产生。 加入冷水后,60-100 秒冒出大量蒸汽,只需10-15 分钟,食品加热至 40-50
13、度,即可食用。7【解释与结论】(1)实验 B,乙中现象为 。(2)实验 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2H2O= +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 。【反思改进】(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 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 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2018 年门头沟区初三一模考试化学答案及评分参考 2
14、018.5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2分)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A B C B C A C B C D A C二、非选择题(共 13道小题,每空 1分,共 33分)13.(1 分)氧气供给呼吸 14.(1 分)D15.(1 分) 1:8 16. (2 分)(1)硝酸钾 (2)9017. (1 分)Cl 218.(2分)石油 CH 4 + 2O2点燃 CO2 + 2H2O19.(5 分)(1)碱涩味 (2)草木灰(或 K2CO3) Ca(OH) 2 + Na2CO3 = CaCO3+ 2NaOH(3)B (4)AC20. (4 分)(1)物理变化 (2)置
15、换反应 (3)产物是 NH3,反应物有氮气,另一反应物应含氢元素(或其它含有元素守恒意思的表述) (4)34821.(3 分)21-A:(1)B (2)2KMnO 4 K2MnO4 + MnO2 + O2 (3) O 221-B:(1)A (2)CaCO 3 +2HCl = CaCl2 + H2O + CO2(3)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22.(2 分)(1)4P+5O 2 点燃 2P2O5(2)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且瓶中液面上升约到刻度 1处23.(2 分)(1)C+O 2 点燃 CO2 (2)研究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24.(3 分)(1)B、C 中的无色酚酞依次变红 (2)2NaOH+CO 2 = Na2CO3+H2O (3)A 中压强减小,C 中稀盐酸沿导管进入 A中,与碳酸盐发生反应。25. (6 分)( 1) 无肥皂泡 (2)Mg(OH) 2 (3)铁粉 食盐 (4)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 (5)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铁粉 (6)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