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而科学地理解心理 健康教育,林 崇 德 北京师范大学,1983年,我在中学生心理学里率先提出心理卫生、心理治疗的概念,并倡导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中小学陆陆续续开展了颇有声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绩是十分显著的: (1)积极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2)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国性和地方的);(3)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有工作网络、教育网络、服务支持网络等;,(4)加强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课题的研究;(5)积极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特别是有些省市人事部门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编制和职称等问题;(6)积
2、极贯彻中央有关文件中关于心理健康指导精神,认真实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当然,我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不够,队伍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资源整合尚需深入,工作发展不够平衡等。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制建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大事。这就为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新的要求。,修订纲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中小学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吸收党的新理论及心理学科的发展成果。,一、什么叫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意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精神状
3、态。心理健康的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也表示它的相反方向-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称为心理健康教育。,(一)国际争议第一,关于心理健康的含义有不同认识。有的学者强调心理健康的客观标准,认为具有良好的身体,良好的品德,良好的情绪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等就是心理健康。如Eri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论和Buhler的基本生命倾向论。有的则强调心理健康是一种主观感受。如Maslow的自我实现概念。有心理学家从外部标准、主观感受、情绪三个方面来论述心理健康。还有学者认为心理健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第二,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不同认识。在对西方心理健康研究文献检索中发现,
4、关于心理健康的测量指标有很多,例如:情绪和情感、主观幸福感、自尊、一般健康状况、生活满意感等,那么,究竟什么指标最能够反映心理健康的本质和核心呢?,第三,关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存在误区。目前心理健康工作者所使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大部分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症状的测量,例如:对于忧郁、焦虑和其它负面情绪的测量,如Goldberg的一般健康问卷;Bradburn的负性情绪量表,都忽略了对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量度。这样的测量无法指示非不健康和健康之间的区别。,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坚持正面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长期以来,病理学与缺陷观占据心理学的主要地位,而忽视了对人类积极
5、特征的研究,如乐观、希望、知识、智力和创造力等。于是,必然地会产生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它产生于世纪之交,创始人是Martin E.P. Seligman,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 心理和谐从内涵上说,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从外延上说,它几乎包含了积极心理学的所有内容。,(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1、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 迄今为止,对心理健康公认的理解是:心理健康分为正负两个方面,它不仅仅是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同时也是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多。心理健康也就被默认成了这两种情感。积极情绪情
6、感和消极情绪情感彼此相互独立。换句话说,积极情绪情感的增加/减少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情感的减少/增加,它们可以同时存在。,2、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 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或自我)的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和态度; 自尊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因为自尊与心理健康各方面的测量指标都有着高相关,3、心理健康是一种个人的主观体验 (主观性、积极性、全面性) 主观性:心理健康与否,往往来自个人的主观体验,客观条件只是作为影响体验的潜在 因素; 积极性:表现出肯定的、正面的精神面貌,热忱的、进取的心理状态和幸福感; 全面性:心理健康与否,不仅表现在知、情、意的各个过程和个性的各个方面,而且也 往往表现在个
7、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正如纲要指出的: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里的心理素质,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或人格因素。,1.学生发展的主流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2.面向全体与顾及差异的教育; 3.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夯实心理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当代德育需要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4.从上面的论述能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任务和原则。,二、心理健康的标志,(一)心理健康标志所涉及的方面怎样来判断心理健康?
8、一般认为: 第一、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的统一是心理健康的判别标准; 第二、情绪是心理健康状态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检测体系; 第三、自尊是心理健康概念的核心,自尊有三种心理社会因素自我认同感、社会能力、学习与工作能力和两种生物因素相貌和天赋。,(二)心理健康标志的国际提法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标准(四条):身体、智力、情绪协调;适应环境,人际交往顺利;有幸福感;发挥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经典十条):自我安全感;了解自己;理想、目标切合实际;适应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控制情绪;适应群体,发挥个性;适当满足个人需要。 美国人格心理学的标准(七条):自我开放(不自我封闭)
9、;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安全感;正确地认识现实;胜任自己的工作;自知之明;内在的统一的人生观。,(三)心理健康标志的一般提法 其一,没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现象或精神现象发生病理性的变化,它有轻度与重度之分; 大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主要属于心理素质或心理质量不高的表现,它不属于心理或精神疾病的范畴,充其量是一种心理失衡的状态。 其二,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中央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其三,具有一种积极向上发展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四)适应性指标与
10、发展性指标 1、判断心理健康的指标 (适应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 2、发展性指标是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本性 的指标 学生身心发展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前进并呈现一定趋势、方向和水平的。正因为如此,纲要才把“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 才把小学生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生以活动与体验为主、高中生以体验和调适为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途径和方法; 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按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分阶段进行。,三、重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一)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人际关系上 师生关系的问题; 亲子关系的问题; 同伴或
11、同学关系的问题; 对异性的看法问题; 人际交往障碍问题。,2、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上 学习压力问题; 厌学问题; 学习困难问题; 学习障碍问题。,3、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自我”上自我评价问题; 自我体验问题; 自制力问题。,比例,人际关系的问题约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42 % 学习问题约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27 % 自我问题约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20% 其他问题约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10%王建宗,(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外部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 学校因素; 家庭因素(特别是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以及“两级家庭”子女); 大众传媒因素; 网络因素。 2、学生
12、内部自身因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中首次阐述了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的关系 。 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以上是我们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四、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所谓和谐,主要是指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心理和谐和社会和谐是一致的; 和谐社会的三个空间是自我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和个人与社会
13、关系; 从心理和谐角度说,围绕这三个空间,我们的工作必须考虑以下六大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信心),人与他人的关系(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爱国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硬件与软件的关系(人的积极性)以及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国际意识)。,(一)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敬业) 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 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 4、在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 5、在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忧惧; 6、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心理健康的具体要求,(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乐群)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2、能客观了解他人; 3、关心他人的要求; 4、诚心的赞
14、美和善意的批评; 5、积极地沟通; 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三)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自我修养)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 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 3、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 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 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 6、具有自制力。,关于灾后儿童青少年心理疏导 分三个阶段:紧急应变期,冲击期,心理重建期 灾后青少年发生的心理变化及其对策 2008年暑假我在四川灾后国家级心理疏导培训会上提出四点建议: 1)帮忙不添乱,决不能造成二次伤害; 2)科学有序是做好从心理救助到心理援助工作的关键; 3)积极的培训(对象与任务); 4)伦理性与科学性。,结 束 语,(沈德立,林崇德,王登峰,200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