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光现象复习,一、知识结构,光 直线传播 源 发 反射 光 折射,条件 光速 应用定律 种类 平面镜规律 透镜,(均匀介质 真空 3108m/s ),(求角 作图 成像),(判断介质 作图 作用 成像),二、光沿直线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 、 光 在 不 均 匀 的 空 气 中 传 播,海市蜃楼,光路图,光的直线传播作图, 路灯下的影子长度,(近短远长),为什么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早晚长中午短?,小孔成像, 月食 日食,1、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三、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应用,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0
2、时, 反射 角是_ 。若镜面不动,入射光线向法线 转动30角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 是。若入射光线不动,镜面转动30 角 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1)求角,(2)、反射定律作图,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界面、法线,,(四项中知二求一),a)求作反射光线,b)求作入射光线,c)求作镜面,(隐含条件:已知入射角) (应有知识:法线与镜面垂直,(应有知识:入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是法线),30,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是虚像。(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路图,S,S,(3)、平
3、面镜成像特点作图,A ,物、像、镜面、连线,(四项中知二求一),c)已知物像,求作镜面,例1、画图说明要使A点发出的光线恰好经过B点,则入射点应该在哪?并标出入角。,例2、人眼在什么位置能看到甲、乙两点在平面镜中的像恰好重合?(画图说明),4.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的综合运用,C,B,A,O,例3、,如图A是发光体,b是它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出的反射光线 ,求作镜面并完成光路图。,A,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在桌面上放有镜子,用手电筒正对着镜子照,从侧面看较暗的是 。而较亮的是 。原因是手电筒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发生的是 ,按原路返回到达不了人眼。而手电筒光照射到粗糙不平的桌面上发
4、生的是 ,人眼可以看到这些反射光线。,镜面,镜面反射,桌面,漫反射,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折射角总随着入射角的增大 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 减小。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 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垂直 介质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 向不变。光路可逆。,光的折射规律应用,2、透镜原理-光的折射,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凸透镜作图, c, F, F,1)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过焦点。,2)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3
5、)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方向不变,4、凹透镜作图,1) 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2)延长线通过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方向不变,三、思考,1、垂直入射,2、找凸透镜的焦点 正对平行光源,找亮斑,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为零, 折射角也为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凸透镜能成哪些类型的像?,正立、放大的像,倒立、放大的像,倒立、缩小的像,一、提出问题:,二、观察与发现,正立、放大的像,观察与发现,倒立、缩小的像,观察与发现,观察与发现,倒立、放大的像,F,F,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称为_ _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6、称为_,像,物距u,像距v,信息快递,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叫实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简称为焦距(f),焦点,物体,.,O,物距(u),像距(v),三、提出问题:,凸透镜成不同的像时,物距、焦距和像距的关系怎样?,1、探究步骤:,(1).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于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凸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四、规律探究,目的是什么?,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移动蜡烛和光屏,使烛焰分别成不同性质的像,测出物距u和像距v,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探究步骤
7、:,(4).换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二遍.,(5).分析论证,归纳结论.,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规律探究,调节_、_的 高度,使得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透镜,光屏,目的是什么?,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先确定 与 的位置后,只需移动 来找到烛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光屏,该实验需要的器材,倒立 缩小 实像,V2f,倒立 等大 实像,倒立 放大 实像,F,F,不成像,Uf,正立放大的虚像,屏上无像,五、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U2f,fU2f,U=f,Uf,fV2f,V=f,V2f,投影仪,倒立、缩小、实像,倒立、等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U=2f,倒立、放
8、大、实像,VU,照相机,放大镜,测焦距,不成像,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是,原理: 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照相机,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投影仪幻灯机,原理: 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3)放大镜,原理: 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七、凸透镜成像作图理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 成倒立缩小实像,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凸透镜成像作图,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凸透镜成像作图,4、物体位于焦
9、点不成像,凸透镜成像作图,5、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像作图,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5 cm,当物体位于透镜前7 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B,八、知识应用,2、一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 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25 cm处,在透镜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A,3、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跟凸透镜相距12 cm,在光屏上出现了倒立的等大的像,那么,这凸透镜
10、的焦距是( ) A.5 cm B.6 cm C.8 cm D.12 cm,B,九、进一步探究像的性质、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规律:,1.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2.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勺湖公园游玩,小明在烟波亭给爸爸妈妈拍了一张全身合影照,小明又想给爸爸单独拍张半身照,爸爸的位置不动,小明应该_爸爸(“靠近”或“远离”),同时小明还需将暗箱(即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调 .(“大”或“小”),作业,靠近,大,应用,1.U=2f 像距,成像的性质 2. U=f 能成像吗? 3.用纸把凸透镜遮去一半 ,光屏上还能成完整的像吗?4.将凸透镜向上移动,像向
11、 移动。 将光屏向上移动, 像向 移动 将蜡烛向上移动, 像向 移动,十、综合实验:,结论:只有凸透镜移动方向和像移动方向一致 蜡烛,光屏移动方向和像移动方向相反,能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上,下,下,2020/3/8,5.如图所示,将蜡烛放在A,在B处的光屏上刚好得到一倒立、_、_像,若将光屏与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将得到一个_、_ 、_像,A,B,放大 实像,倒立 缩小 实像,F,2F,a,b,c,d,e,f,如图所示,透镜的光轴上有a b c d e f 五个点要使物体能在光屏上成像应将物体放在 要使物体成虚像应将物体放在 要使物体成放大的像应将物体放在 要使物体成缩小的像应将物体
12、放在 放在点,物体不能成像 放在点,物体成等大的像 放在点,物体所成的像最小 放在点,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最大,拓展延伸,1.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20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的地方,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像;像距范围为_. (2)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的地方,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_、_、_像;像距范围为_. (3)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0的地方,光屏上_像,但仍能得到一个_、_、_像;,例题讲评:,倒立 放大 实,倒立 缩小 实,正立 放大 虚,不成,大于40cm,大于20cm小于40cm,十、人的眼睛,近视眼,远视眼,光的色
13、散,彩虹是怎么产生的?,红花绿草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结论: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光经过 三棱镜会?,一 、研究光的色散,结论: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见到呢?,答:雨过天晴,由于小水珠的折射形成的,若将三原色,每两种或三种相混合,可以得到下面的色光,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色光颜色相同。,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不透明物体反射什么光就成什么颜色。,白色,红色,綠色,紅色,蓝色,紅色,黑
14、色,黑色,黑色,黑色,黑色,黑色,讨论分析:,1、白色物体能将 色光反射,红色物体能将 色光反射,而吸收 色光。 2、黑色物体将吸收 ,不能 。 3、不透明物体颜色取决于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 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白,黑,透过,三、颜料的混合,点击动手试试,三、颜料的混合,大量实验表明:红、黄、蓝不能有和其它的颜色调出来。所以称它们为颜料的“三原色”,暖色调:黄、橙、红,冷色调:绿、蓝、紫,大自然界中色彩种类很多,
15、不同的色彩给人的美是感受和联想是不同的,,可以分为,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 色,如果一个物体能 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白,黑,透过,知识回顾,光的色散,光的颜色,物体的颜色,色散: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三基色光:红、绿、蓝,光的混合:,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物体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色彩的调配:,随堂演练,1.颜料的三原色是 、 、 .,2.如右图所示,甲是色光的混合示意图,乙是颜料的混合示意图,则甲图中的区域内是
16、色光,乙图的区域内是 色的颜料, 区域内混合出的是 色.,3.小明一次到野外写生,等到给树叶上色时,却发现颜料盒中的绿色颜料忘带了,其余的颜料都在,他应怎么调出绿色呢?你知道吗?,由黄色颜料和蓝色颜料混合调出,白,黄,黑,红,黄,蓝,知识拓展,神秘的液晶屏幕,液晶屏幕,是利用液状晶体在电压的作用下发光成像的原理。组成屏幕的液状晶体有三种:红、绿、蓝,叫做三基色,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通过电压来刺激这些液状晶体,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不同比例的搭配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知识拓展,点右键按播放后选择,课后作业,同学们回去用放大镜近距离观察彩色电视机,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就这现象能得到什么?下节课进行讨论。 有兴趣的同学可到相关网站进一步了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