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军行》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69981 上传时间:2020-03-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军行》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军行》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军行》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从军行导学案(教师版)学校:东营市二中 年级:高二 学科:语文执笔:孙志永 审核:高二语文组 审批:高二语文组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学案编号:13-ywtssc-1-03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从军行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理解本诗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概括性描写的特点。2、在了解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的基础上,体会其昂扬蓬勃、奋发豪迈的勇于报国的精神 3、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借代、夸张、直抒胸臆、视听描写等) 4 初步了解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边塞诗的方法【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目标”2、3。难点:“学习目标” 3。【学习课时】 一课时【知识链接】 1

2、、边塞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边塞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从内容看:多写战争场面,边塞特有的风光,将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的乡愁离恨等。从意象看:多有校尉、瀚海、单于、烽火、胡骑(马)、匈奴、边土(庭)、大漠、铁衣、征人、刁斗、金鼓、李将军、铁骑、玉门关、沙场、楼兰等意象。从感情看: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怨情;对国力强盛,奇异的边塞风光,

3、将士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精神的礼赞;对将士紧张艰苦的边塞生活,征人愁思的同情;对朝廷穷兵黩武,将领骄奢淫欲,不体恤士兵的讥讽等感情。2、作者简介 杨炯:(650693?) ,华州华阴(今陕西)人,排行七。显庆四年(659)举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馆,上元三年(676)补校书郎,天授元年(690 )与宋之问同直习艺馆。后为婺州盈川令,世称杨盈川。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擅长五律,语言精丽严整,风格警劲弘放。 有盈川集 ,全唐诗存诗一卷。3、写作背景 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 (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4、解题 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

4、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旅战争生活。标题有的加上“歌” 、 “引”、 “曲” 、 “吟” 、 “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以从军行为题的诗很多,例如王昌龄写的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5、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抓住诗中所描绘的边塞风貌(景和人) 。把握时代特征,理解所描写事物的特征。推敲作品中所蕴含的不同思想。 【学习过程】一、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铁骑( ) 旦日从百余骑( ) 胡服骑( )射 骑( )虎难下 宁( )为百夫长 宁( )为玉碎,不为瓦全 老当益壮,宁( )移白首之心 王侯将相,宁( )有种乎?二、解释词语,初探诗意从军行 杨炯烽火(

5、 )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 )辞凤阙( ),铁骑 ( )绕龙城( )。雪暗凋( )旗画,风多杂 鼓声。宁( )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三、赏析诗歌,回答问题1、开头两句写边报传来,激发了志士的情感,请各用一句话简评诗中“照”和“自”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 分)答:“照”字运用夸张手法,渲染了 军情紧急的气氛。 “自”字写出了 书生由衷的报国激情。2、牙璋”“凤阙”“铁骑”“龙城”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试体会其表达效果。答: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形象、含蓄,典雅、稳重。3、颈联分别从哪个角度描写战争场面的?(4 分)写出了战争的什么特点?(2 分)答:第一句从视觉出发,写大雪弥漫,遮天

6、蔽日,连军旗上的彩画都黯然失色。第二句从听觉出发,写出狂风呼 啸声和雄壮的军鼓声交织在一起的场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悲壮“4、简要赏析“雪暗”和“风多”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句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了将士们冒雪战斗、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5、最后两句采用何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决心保 卫边疆,忠君 报国和建功立 业的思想以及投笔从戎、尚武好战的一往无前、战无不胜的壮志豪情。6、这首诗采用了跳跃式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再跳到又一个典型场景。这样的结构安排至少有哪两方面的作用?(2 分)答:作用一是场景之间留有合理的跨度, 给

7、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作用二是使全诗节奏明快,气势 雄浑,便于抒 发这一书生投笔从戎、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总结: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 ,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这首诗情调慷慨激昂,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四、拓展阅读 南园 (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 户侯? 南园:昌谷南园为李贺读书处。关山五十州:指当时藩镇割据、中央不能掌管的地区。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 思考: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作者什么情感?从军行七首 王

8、昌龄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独坐 一作:独上)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注释: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辞。独上:一作“独坐”。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一作“谁解”。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 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 不还注释:青海:青海湖穿 : 磨穿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 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 浑。注释:辕门:指军营的大门。吐谷浑:中国古代少数

9、民族名称,晋时鲜卑慕容氏的后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 衾薄。将 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 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 行处。五、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杨炯的从军行、王昌龄的从军行、李贺的南园。2、阅读上面诗歌,完成题滕王阁诗 王 勃滕王高阁临( )江诸( ),佩玉 鸣鸾( )罢 歌舞。画栋朝( )飞南浦云,珠帘暮( )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 )悠悠,物换 星移几度秋

10、。阁中帝子( )今何在?槛( )外长江空自流。解释诗中加点的词语。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B.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也写出了今天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C.五、六句由空间转入时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D.七、八句的意思是: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谐。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D

11、.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精神振奋,全诗基调也昂扬向上。附答案:B;D。3、读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回答问题: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 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 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 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 愁, 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4、名句填空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 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 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_,烟光凝而暮山紫。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_,_。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 _,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_,_。 五、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教学研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