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巧学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5181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巧学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巧学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巧学人口合理容量(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1 页(答题时间:20 分钟)1.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A.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 地区开放程度C.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 国家人口政策2. 有关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只在于经济发展落后C. 西北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小,原因在于自然条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D. 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会永远很小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 34 题。*3.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P 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

2、佳人口规模 P为环境承载力 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P 为环境承载力A. B. C. D. *4. 图中反映了(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 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A. B. C. D. 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完成 56 题。*5. 下列对环境承载力的理解,错误的是( )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环境承载力在不断加大 人类应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可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承载力 生态环境的平衡是人类生存的

3、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A. B. C. D. *6. 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三种模式由优到劣的顺序应为( )A. B. C. D. 下图为世界总人口推算图,读图完成 79 题。*7. 按图推算,2050 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A. 100 亿和 99 亿 B. 100 亿和 90 亿C. 110 亿和 99 亿 D. 110 亿和 90 亿*8. 本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 a 表示) 、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 b 表示) 、中国的人口容量(用 c 表示)三者的关系是( )A. abc B. cbaC. bac D. acb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A. 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容量必定越大B. 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C. 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第 2 页D. 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10.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 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 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在 15 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 1.8%左右。如果生育率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 17 亿。那么中国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 20%以上。(1) “如果生育率保持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

5、人口将超过 17 亿。 ”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 13 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_。(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是( ) (4)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 土地资源数量增加B. 开放程度提高C. 环境质量改善D. 消费水平提高(5)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1. D 解析:影响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歉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科技和消费水平的高低,它与国家的人口政策无关。2. C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由于距海远加之山岭阻挡,降水稀少

6、,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承载力小;加之社会经济落后,科技欠发达等,环境人口容量小。3. C 4. C 解析:图中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互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所以,当人口规模小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规模大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5. B 解析:环境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的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故错误正确;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限度内

7、,环境承载力会增加,但无论何时,人口数量都不应超过环境承载力,否则会造成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或破坏自然资源,故正确错误。6. A 解析:图中人口数量始终低于环境人口容量,说明人与环境关系最友好(即协调) ;图中新环境人口容量较原环境人口容量显著下降,说明在人口增长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故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7. B 解析:注意题干中要求推算 2050 年世界人口数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再结合图例对应纵轴确定数值。8. C 解析: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区域所能持续供养人口的“最大值”,合理人口容量一般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我国合理人口容量一般认为是 8 亿9 亿,环境人口容量约 16 亿。我国公布的第六次

8、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总人口达 13.7 亿人,这个数量大于合理人口容量,但仍然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故 C 项正确。9. D 解析:人口容量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资源的开发要依靠于科技,同时高科技水平会提高资源利用率,两者的提高都会扩大人口容量。人口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第 3 页10.(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3)D(4)C(5)我国目前人口增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应稳定低生育水平。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解析:(1)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计划生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控制人口增长。

9、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度的下降。(2)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他制约性因素还有科技发展水平、生活消费水平、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区开发程度等。(3)1949 年,我国处于解放初期,人口较少,对于资源利用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少,所以环境容量较高;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严重,且人口猛增,导致容量下降;后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计划生育及对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使环境容量又有所上升。 (4)由上题分析可知,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人口容量的变化。 (5)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应从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入手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