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 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2017河南郑州二模)1957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即将成立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坚定地表示:“我们决不能被吓住我们必须在这一领域采取积极的行动,以确保广阔的自由贸易区比狭窄的六国市场更具有吸引力。”并且,英国一直声称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 )A.主张经济全球化B.力图遏制经互会的扩张C.抵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D.不愿放弃自由贸易政策2.(2017山西临汾二模)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等问题的影响下,有人再次提起“多速欧洲”(即欧盟成员不再按照统一速度进行融合发展)的说法,同时欧盟也采取措施加快欧洲一
2、体化进程。这反映了( )A.欧洲联合在曲折中前行B.欧洲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的矛盾C.欧盟核心国和边缘国的分化D.美国与西欧差距扩大3.(2017安徽合肥二模)2015 年 12 月 25 日,由中国倡议、57 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虽然美国没有加入,但它的主要盟友几乎都是其成员。这表明( )A.美国与盟友矛盾加剧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政治格局形成4.(2017广东广州二模)1960 年,在美国的积极倡议下,联合国成立了国际开发协会,作为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它的宗旨是通过对不发达国家给予条件较宽、期限较长、负担较轻的贷款,促进其经济发展,减
3、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这一机构的成立( )A.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B.加强了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C.抵制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扩大了美国在中间地带的影响力5.(2017山西孝义摸底)到 2002 年,全球跨国公司大约有 65 000 家,国外分支机构大约有850 000 家。国外分支机构分别占全球 GDP 的 1/10 和全球出口的 1/3。这反映出( )A.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B.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扩张C.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冲击D.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6.(2017陕西榆林二模)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
4、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该观点表明当今世界( )A.文化发展的多元化 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各国文化走向统一二、非选择题7.(2017河北石家庄模拟)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反思全球性问题过程中就生存和发展作出的理性选择和科学回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伦理之生态价值2中华伦理 言行 出处“仁” 董仲舒:质于爱民以下,至于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为人 春秋繁 露“义” 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不节,则常不足 资治通 鉴“礼”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
5、川泽不入网罟,以咸鱼鳖之长 逸周书“信”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礼记材料二 智能文明与生态文明在信息科学技术以及其他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成果及其累积效应的基础上,将形成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智能文明。智能文明不仅会开辟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而且也会开辟出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纪元。张云飞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材料三 美国西部的生态变化大平原地处美国中西部,19 世纪中叶之前,大平原被标示为“美洲大荒漠”,表明该地区不适合人定居。从 19 世纪中后期以来,美国政府通过实施宅地法、向铁路公司授地等政策措施,吸引移民前来定居,这里被宣传为“西部花园”“农业天堂”。宣传得以广泛传播,也
6、得益于那一时期铁路的贯通、旱作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机械的应用。尽管如此,近一个多世纪以来,该地区农业灾害屡见不鲜,最严重的发生在 1930 年代。经济凋敝,社会动荡,农场大量破产,数十万人流离失所。严重的生态灾难和 1930 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实际上表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体系已经深陷困境。高国荣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美国大平原农业开发为例(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表格中的中华伦理所蕴含的生态价值,据材料二关于智能文明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谈谈你的认识。(2)据材料三概括推动美国大平原开发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生态灾难和1930 年代大萧条同时出现”,美国政府的主
7、要举措。3专题 3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1.C 从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希望确保更加广阔的自由贸易区,不希望受制于“六国市场”,更不希望“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全欧洲大陆国家”,这说明当时英国抵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故选 C 项。2.A 欧洲一体化、全球化只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违背主流的情况,材料正是对这一现象的表述,所以选择 A 项。B、C、D 三项没有反映材料的主旨,所以错误。3.C 虽然美国是世界头号大国,但是无法阻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无法决定它的所有盟国经济发展的走向,与中国这样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的国家合作,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故
8、 C 项正确,A 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B 项错误;多极化政治格局处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D 项错误。4.D 从材料信息可知,国际开发协会对不发达国家提供贷款,有利于该地区减轻贫困,有利于其经济发展,这会扩大美国在这些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力,故选 D 项。国际开发协会是“世界银行的附属机构”,因此并不会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促进其经济发展,减轻贫困,提高生活水平”,可知 B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不结盟运动兴起于 1961 年,故C 项错误。5.A 21 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发展迅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投资、生产
9、、贸易,极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故 A 项正确。6.A 材料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所面临的现状,即多元化发展,A 项正确;B、C 两项与材料无关,D 项与材料意思相悖,均排除。二、非选择题7.解析:全球化过程中,人类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古今中外的人类文明中汲取智慧。对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正是本题设计的意图所在。第(1)问“生态价值”,中华伦理在对“仁、义、礼、 信”四个字解释的时候,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爱护自然、有限度利用自然、尊重自然等等。“认识”,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回答,理解这些科技成果对于生态文明的改善带来的积极作用,如减少能源消耗、
10、生态预警,科学治理污染,等等。第(2)问美国开发大平原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三从颁布法律、移民定居、交通建设的发展、农业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分析。“举措”,结合所学知识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利于农民和生态的举措分析。答案:(1)价值:“仁”:爱护自然万物;“义”:有限度开发利用自然;“礼”:尊重自然的季节规律;“信”: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识:高科技减少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生态灾难进行检测和预警;开发新能源,治理环境污染。(2)因素:政府政策(法令)的扶植;移民的贡献;交通建设的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等。举措:实行国家干预,推行新政;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实施对农民的社会救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