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24510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9单元戊戌变法第3课百日维新学案新人教版选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 课 百日维新预习导引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1.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2难点:对百日维新的评价。知识点一 救亡与变法的呼声再起1背景列强对华掀起瓜分狂潮(1)德国强占胶州湾。(2)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3)法国强租广州湾。(4)英国租借“新界”和威海卫。2表现维新运动转入政治实践阶段(1)康有为上书光绪帝上清帝第六书 ,产生重大影响。(2)康有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3)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和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4)1898 年春,康有为发起组织了保国会,保浙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5)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

2、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深度点拨 光绪帝支持维新派变法维新的原因(1)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一严重的危机形势的推动,使光绪帝不甘心做亡国之君。(2)光绪帝企图借维新变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维新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知识点二 百日维新1开始: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这次变法历时 103天,被称为“百日维新” 。2内容(1)政治方面:告诫廷臣舍旧图新,力行新政;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谕令各省督抚举荐通达时务的新政人才;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2权,准其自谋生计;等等。(2)经济方面:京

3、师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采用机器生产;奖励创新发明;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兴办邮政,裁撤驿站。(3)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在各地成立中小学堂,在京师设立大学堂,筹设铁路、矿务和医科等专门学堂;鼓励私人办学,选派学生到海外留学;准许民间创办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组织翻译外国书刊。(4)军事方面: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式武器,按新法练兵,还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3局限性光绪帝没有采纳康、梁等人先前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 、设立制度局等主张。4意义(1)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4、展。(2)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3)文化上:有利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名师点拨 戊戌变法是在 19 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主题一 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史料探究】史料一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保国会章程史料二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光绪帝为此说:“会为保国,岂不大善?”下令将文悌革职。戊

5、戌变法全刊第二册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保国会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成立的?据史料一归纳保国会的宗旨。(2)文悌代表哪一集团?其弹劾保国会的理由有哪些?据史料二指出光绪帝支持保国会的根本目的。(3)据史料指出保国会的性质,并分析其影响。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宗旨:保国、保种、保教。3(2)守旧势力。保国会会“乱国” ,保百姓不保清王朝。维护清王朝统治。(3)性质:保国会是维新派发动和组织的爱国救亡团体。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史论归纳】 戊戌变法的社会条件1客观原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6、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动员和维新派同顽固势力的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5政治基础:无实权的光绪皇帝。6主力:一批兼有学生和士大夫双重身份的人才,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群体。7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8推动因素: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尤其是德国强占胶州湾。主题二 百日维新的内容和特点【史料探究】史料一 1895 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 “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 。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

7、,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史料二 在“百日维新”短短的 103 天内,光绪帝发布各种谕旨 100 多条。光绪帝谕令合并衙门,裁汰冗员, “将现在各局所中冗员一律裁撤净尽限一月办竣”。由于裁撤面较宽,在裁撤中又采取了一些强行封查的办法,使一些中下层人士猝然失业,难以度日。光绪帝下令裁撤绿营,同时让旗人自谋生计。这些人多达 100 万,被突然中止生计后没能妥善安置,以致他们对新政怨声载道。9 月 5 日,康有为连上两折,提出剪发辫,改穿西装,改元迁都。许多人认为这是改朝换代之举,难以接受。思考(1)依据史料一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2)根据史料二,概括戊戌变

8、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及其弊端,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答案 (1)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4(2)措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等。弊端:改革操之过急,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未能稳步进行。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史论归纳】 百日维新的特点(1)从方式上看:变法采用西方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制度模式,对中国传统的旧制度进行改革。(2)从宗旨上看:是要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有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在渐进的变革中建立资产阶级国家,从根

9、本上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3)从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这些内容,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4)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1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材料描述的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C兴中会 D保川会答案 B解析 从该会的宗旨“保国、保种、保教” ,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来判断。该会应当是维新派成立的保国会。

10、故选 B。2维新变法时期,张之洞在其所著的劝学篇中说:“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大乱四起。 ”其基本用意是( )A减少变法的阻力 B竭力拉拢维新派C捍卫专制制度 D投机变法运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民权之说一倡大乱四起”可以看出,张之洞反对兴民权,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专制政体。3维新变法期间,促使光绪帝支持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封建统治面临全面危机C维新派的影响 D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从光绪帝的阶级属性入手。光绪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进5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封建统治,其根本出发点应是挽救封建

11、统治的危机。4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裁减冗员 取消旗人特权 废除八股裁汰旧军 设立京师大学堂A BC D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京师大学堂主要是培养人才,排除故选A。5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下列对其“变法”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改革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技术C开办近代工厂 D推翻清朝统治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所以题干中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应当是改革政治制度,故 A

12、 项正确。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 (康有为)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定宪法的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

13、鲁士方式组成一个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1)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答案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改革时期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仿。6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

14、第一个省略号前内容归纳,第二小问,从引文可知这份奏折是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根据所学可知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康有为的政治主张来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后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基础巩固1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上清帝第六书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 )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提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施政纲领”的含义,它是指一个政党或组织的长远目标和实现这种目标的具体做法。其次是对上清帝第六书具体内容的全面掌握,在此奏

15、折中,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变法主张。21898 年 6 月 16 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说:“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置新衙门;勿黜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最能反映出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皇帝加强对顽固官僚的争夺B要光绪皇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权D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答案 D解析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 “皇上勿去旧衙门、勿黜革旧大臣”等内容反映出维新派在封建顽固势力面前主张妥协。3观察右图,图中的文件( )7定国是诏A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B标志着戊戌变法的开端C由

16、维新派颁布并实施D宣布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答案 B解析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了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由此开始。4 “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A BC D答案 B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戊戌变法中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故与题干要求不符。都符合材料教育改革的思想。5 “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中国“民智未开” ,难以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7、C认为这一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答案 D解析 本题先分析维新派的表现,应着眼于其主观方面,从其主观方面的一系列要求、表现可看出其妥协软弱的特点,这决定了他们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必然是软弱和退缩。能力提升61898 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 “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 , “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8答案 B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法国大革命造成了大规模的杀戮

18、与流血事件,表明他并不赞成革命的手段,所以可以排除 A、C 两项。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代表,阐述法国大革命后果的用意是促使光绪帝变法,由此排除 D 项,只有 B 项最符合康有为的本意。7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牟平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C派学生出国留学 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 。当时的读书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科举当官之路。8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

19、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A BC D答案 D解析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阅读下列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

20、“秀才”共谋国事。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9请回答:(1)具体解释“已成定局的悲剧”和图一暗喻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为什么说上述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4)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 ,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答案 (1)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公车上书,推动维新运动兴起。(2)政治上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文化上学习西方科技,挽救民族危机。(3)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4)戊戌

21、变法失败后,中国现代化探索并未终止,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继续探索。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戊戌变法运动,第(1)(2)(3)问分别考查了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失败原因,而第(4)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先进的中国人并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努力寻找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学思之窗】(教材第 134 页)想一想,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何种作用?提示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中充当了光绪帝的顾问,是维新变法运动的策划者。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不仅承担了传统意义上的“治国平天下”的责任,而且还是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者,更是破坏旧秩序的身体力行者。他们的相当一部分主张被光绪帝采纳,从而

22、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探究学习总结】(教材第 135 页)一、本课测评1 “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提示 主要措施参考教材相关内容。2为什么说“百日维新”基本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提示 从变法内容看,光绪帝在政治上允许一定的言论自由;经济上制定了一些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上打击旧学,提倡新学,但没有采纳康梁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 、设立制度局等主张,因此说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但10实际上维新派的实践比他们的宣言落后了。二、学习延伸问题与思考:在“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没有采纳康有为等人开国会、设制度局等建议,这是为什么?提示 主要从光绪皇帝的阶级本质仍然是一个封建皇帝,其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