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25973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一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四)2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产生(1)从哲学产生的根源上讲:哲学智慧产生于_,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从哲学产生的方式上讲:哲学源于_。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3.哲学的本义(1)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_或_。(2)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3)马克思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4

2、)总之,这学是一门_ 、_的学问。4.哲学的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_。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效的指导。5.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_和_。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_和_。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_ 的学问,是_、_的世界观。(2)反对两种错误认识。既反对把哲学_,把零碎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做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_,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3.世界观与方法论(1)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用来指导人们_世

3、界和_世界,就成方法论了。(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_,_ 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_就有什么样的_ 。哲学是 _和_的统3一。4.具体知识分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知识,即_科学知识;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知识,即社会科学知识;关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知识,即_ 科学知识。5.哲学的概念哲学是对_、_和_知识的概括和总结。6.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相互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相互依赖: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现;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

4、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和_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_ 和_的关系问题。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1)一是 _和_何者是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和_的唯一标准。(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的问题,即_能否正确认识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_和_的标准。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_和_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认识和改造世界,归根结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a.哲学是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

5、清并明确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1)两者是围绕_和_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唯物主义根本观点:_是本原的,_是派生的,先有_后有_,_决定_。(3)唯心主义根本观点:_是本原的,_依赖于_,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_决定 _。2.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1)_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_,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2)_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_;但

6、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_ ,因而具有 _、_和历史观上4的_等局限性。(3)_唯物主义和_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组织世界的基本规律,反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应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3.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_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_ 和

7、_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因此,哲学史上存在着_ 和_ 、_和_ “两个对子” ,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_ 和_ 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_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的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和_在精神上的反应。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1)它不同程度上反应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2)它把握了时代的脉搏。(3)它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1)批判功能:哲学可以通过对_和_的批判,更新人的_,解放人的_。(2)塑造功能:哲学可以_和

8、_社会的_,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_。(3)引导功能:_和_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_。第二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1.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_ 、_和_。(1)阶级基础:_ 的产生和发展。三大运动:_、_、_(2)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特别是_、_和_定律、_三大发现。(3)理论来源:直接理论来源是_ ,其中主要是 _的辩证法和_的唯物主义。2.产生的意义_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53.基本特征(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_和_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_与_的统一。

9、(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_基础上的_与_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的和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观点。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1)_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2)_、_、_ ,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_。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 “_”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

10、建设党的问题。(3)_。_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统一的组织世界的一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2)宇宙间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2.物质概念(1)_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_所反应的_。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3.人类社

11、会的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从人类社会的构成因素来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 、_和_。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_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_。6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_。(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a.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_的物质,_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_ 的运动

12、,组织是运动的承担者。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的特点:运动是无条件的、_和_。(2)静止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务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_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_,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活动。(3)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_和_。(4)两者关系:物质世界是_与_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3.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_、_、_、_ 联系。(2)特点:a.规律是

13、_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规律是_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_和_ 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第一框: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_ 长期发展的产物(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征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2)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2.意识是_ 的产物

14、_和_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_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_ 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3.意识是_ 的机能(1)_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_的机能。74.意识的本质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_ 的反应,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5.意识的含义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_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_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_的主观映像。6.从意识的本质可以看出,_ 是本原的,_是派生的,_决定_。

15、第二框: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_世界(1)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_性、_性和_。(2)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_。意识活动的_,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_ 之物,而没有_之物。2.意识对_ 客观世界具有 _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意识对于人体_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有对生理活动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_,萎靡的精神会使人_4.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欲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

16、物本身固有的不是臆想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5.具体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实践指导。(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_和_结合起来,把高度的_同严谨踏实的 _结合起来。(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_世界的 _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2)实践

17、是一种_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2.实践的特点(1)_。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其8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务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2)_。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_。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3.实践的形式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1)改造自然的_。(2)变革社会的实践。(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这种

18、反应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2)直接经验和_都是实践的产物。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6. _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_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 _,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应了客观事物。7.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_才是认识的目的。第二框

19、: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_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都是_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3.真理是_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4.认识具有_ 。(1)含义: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原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

20、的认识总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9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5.认识具有_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6.认识是_ 。(1)原理内容: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