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1 1阁夜教案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 课时 预习内容 1、熟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把握节拍。2、 感知诗歌格律。3、 将诗词散文化,理解每句的句意。4、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诗人的悲慨中对什么事最感忧伤
2、?5、对比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蜀相 、 登高 、 登岳阳楼这三篇律诗,对杜甫的平生经历与思想情感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登高一诗中包含着作者郁积难舒的爱国情感和排遣不开的羁旅愁思。不仅仅写出个人的漂沦西南衰老多病,鬓毛早衰止酒停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动荡不安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受尽苦难。 蜀相一诗中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崇敬与仰慕之情,也对自己未能实现复兴汉室,统一中国的天下大计深表痛惜。 登岳阳楼一诗,作者面对浩淼的洞庭湖抒发的是忧时伤世的感情。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杜甫的阁夜 ,这是他晚年客居夔
3、州西阁时所作。二、作者作品简介1、诗人回顾杜甫,字子美,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 ,又授左拾遗(谏官) ,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阁夜” ,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n)、郭英乂(y) 、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
4、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二、思(一) (诵读初步感知)1、初读要求:(1)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节拍:读出节奏美。(2)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1、正音:景:yng
5、 日光;霁:j 雪止;2、押 ao 韵,偶句押韵;3、节拍:2212 22122、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1)注意:诗歌的对仗和平仄。(2)师生合作,探究后明确:1、 对 仗 。 律 诗 中 , 颔 联 和 颈 联 是 严 谨 的 对 仗 , 如 颔 联 “五 更 ”与 “三 峡 ”、 “鼓 角 ”与 “星 河 ”名 词 相 对 , “声悲 壮 ”与 “影 动 摇 ”主 谓 结 构 的 词 组 相 对 ; 颈 联 “野 哭 ”与 “夷 歌 ”、 “千 家 ”与 “数 处 ”名 词 相 对 , “闻 ”与“起 ”动 词 相 对 , “战 伐 ”、 “渔 樵 ”名 词 相 对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
6、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1 22、 平 仄 是 诗 词 格 律 的 一 个 术 语 , “平 ”指 阴 平 、 阳 平 , “仄 ”指 上 、 去 、 入 三 声 。 平 仄 在 诗 词 中 是 交 错 使 用 的 。可 概 括 为 : 平 仄 在 本 句 中 是 交 替 的 , 平 仄 在 对 句 中 是 对 立 的 。 如 本 诗 前 两 联 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全班齐读: 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1、学生就诗中词句意思提问,教师释疑: 2、教师就诗中重要词句提问: 哪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见到
7、了冬天晚上的霜雪景象,天上的星星在三峡中倒映的动态;听到了跟战争有关的声音如鼓角、野哭、夷歌;想到了与夔州这个地方有关的历史人物,如诸葛亮、公孙述等人。 (三) 、鉴赏诗歌: 首联: 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交代时间、地点和天气情况。 夜雪初霁之景。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3、怎样理解“凄凉悲怆”的心境? “岁暮”,交代时间转眼一年将尽,有时光易逝之感,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已届暮年之意;“短景”前一个“催”字有时光飞逝、人生短暂之感;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沦
8、落天涯、久客不归之意;“宵”,这里指黎明前,暗示诗人彻夜未眠,可见忧心之重。综上所述,诗人借夜雪初霁之景烘托出凄凉悲怆的心境。 颔联: 1、 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听觉、视觉。 2、“鼓角”指什么?这一意象告诉了我们怎样的现实? 军中的乐器,用于报时或发号施令。五更时分,军营中传来悲壮的鼓角声。 诗人借听觉写出了时局动荡、兵革未息、战争频繁的现实。 3、颔联的对句诗人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请学生说说壮丽的表现? 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星河倒映在江峡中,随着江水摇曳不定。 4、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 天上星河壮观无比,映照
9、于峡江时,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使我们想到了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和时局的纷乱。诗人将沉郁悲慨的情感融入到壮美的三峡夜景之中,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颈联: 1、这一联写拂晓前所闻,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哭声和歌声。 2、人们为何哀哭? 此时的蜀中,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 3、“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 少数民族的歌谣,异乡的歌谣。 “夷歌”暗指自己衰老多病仍流落异乡;天还未大亮,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使人们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野哭”、
10、“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4、这一联中有一个词就把偏远的夔州民族杂居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是哪个词? “数处”,是说不只一起而又多处。 尾联: 1、尾联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诸葛亮和公孙述。 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世英名,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化为历史的尘埃,那么我个人的寂寞就更无所谓了。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感叹。 2、想到诸葛亮和公孙述那样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诗人感到很宽慰? 表面上是以诸葛亮、公孙述终归“黄土”自我
11、安慰,而实际上充分传达出诗人情感的矛盾和苦恼。更显出内心的凄苦万状。 小结: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悲时光易逝;悲战乱人民之苦;悲贤愚同归。 总结1、 阁夜的写作特点:善用典故:“星河影动” “卧龙跃马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1 3活用对比:以“野哭” 的萧杀死气,对比“ 夷歌”的田野生气;以“ 诸葛亮”对“公孙述”,一贤一愚,两相对举。对仗工切:四联均对仗。通过声音来写战争: 颔联和颈联通过鼓角声、野哭声、渔樵的歌声来渲染战争的气息,手法含蓄,情感的张力和浓度都很大,更加痛切的表现出战争带来的
12、灾难。诗人善于用事:将眼前景、古时事与心中情巧妙地合而为一,不落痕迹,即使不知道典故的来历,也能体会到诗句所表达的感情。知道典故之后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 鼓角声悲壮用祢衡事,星河影动摇用汉武帝闻星相事,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白帝庙,而引起无限感慨。卧龙先生神机妙算一世英名,跃马称帝的公孙述叱咤风云一代枭雄,这些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化为历史的尘埃,今日你争我战的各路人马也终将淡出历史舞台,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 2、修辞手法:对偶: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反问:野哭千家闻战伐拟人:岁暮阴阳催短景3、 阁夜的主旨:写诗人在夔州西阁中独对长夜之所见,所闻
13、和所感,表达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对上述问题交流讨论) (5 分钟)四、展:展示反馈(7 分钟)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五、评: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七、练(检测巩固)比较阅读: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1、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
14、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1 4阁夜导学案班级: 小组 : 姓名: 评价: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把握
15、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情感诵读作品。2、吟咏诗韵,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3、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爱国情感。学习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学习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 学习课时: 1 课时 预习内容 1、熟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把握节拍。2、 感知诗歌格律。3、将诗词散文化,理解每句的句意。4、此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找出诗句细加品读。诗人的悲慨中对什么事最感忧伤?5、对比鉴赏:阁夜与旅夜书怀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疑问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一、导入1、作者回顾:杜甫,字子美,
16、他授检校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 ,又授左拾遗(谏官) ,故又称“杜拾遗” 。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并被推崇为现实主义诗派的代表。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著有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阁夜” ,即西阁之夜。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765767)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gn)、郭英乂(y) 、 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导致蜀中大乱。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代背景中创作出来的。
17、加之杜甫好友郑虔qin、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适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阁夜的体裁:从诗体看,属七言律诗;从内容看,是一首抒情诗;律诗属近体诗,又名今体诗,格律诗。有七律千秋鼻祖之美称。二、思(一) (诵读初步感知)1、初读要求:(1)押韵: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韵脚字稍微拖余音,读出音韵美;节拍:读出节奏美。2、再读诗歌,感知诗歌格律(1)注意:诗歌的对仗和平仄。对 仗 。 律 诗 中 , 颔 联 和 颈 联 是 严 谨 的 对 仗 , 如 颔 联 “ ”与 “ ”、 “ ”与 “ ”名 词 相 对 , “ ”与 “ ”主 谓 结 构 的 词 组 相 对 ; 颈 联 “ ”与 “
18、 ”、 “ ”与 “ ”名 词 相 对 , “ ”与 “ ”动 词 相 对 , “ ”、 “ ”名 词 相 对 ;(二)全班齐读: 参看书本注解理解诗意。 1、就诗中词句意思提问。 2、诗人在阁夜有 哪些所见所闻和所想?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1 5(三) 、鉴赏诗歌: 首联: 1、首联给我们交代了哪些要素?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这夜雪初霁之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怎样理解这种心境? 颔联: 1、 颔联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这一联写了几种感觉? 2、“鼓角”指什么?这一意象告诉了我
19、们怎样的现实? 3、颔联的对句诗人借视觉写出了三峡的壮美,请学生说说壮丽的表现? 4、我们结合杜甫的生平事迹以及时局,大家想一想“三峡星河影动摇”有何象征意? 颈联: 1、这一联写拂晓前所闻,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 2、人们为何哀哭? 3、“夷歌”指什么?诗人听到“夷歌”后心情会愉悦起来吗?4、这一联中有一个词就把偏远的夔州民族杂居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是哪个词? 通山振新国际学校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 使用日期: 编制人: 徐兰军 审核人: 使用人:1 6尾联: 1、尾联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是哪两个?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叹? 2、想到诸葛亮和公孙述那样成就千秋功业的人最终都掩埋于黄土中,诗人
20、感到很宽慰? 1、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说说这首诗一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2、 阁夜的主旨:三、议:合作交流、质疑解难(对上述问题交流讨论) (5 分钟)四、展:展示反馈(7 分钟)1、各组抢答上述问题。五、评:六、助:同组讨论不理解的问题。七、练(检测巩固)比较阅读: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答案:1、 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阁夜的意境 旅夜抒怀的意境 阁夜中, 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 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中, 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2、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 ,尾联 ,即使在写景当中也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 ,后两联是 ,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