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在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班级 姓名 学号本章内容总体框架现代中国的在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建设-开创2、文革时期:政治建设遭破坏3、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步入正轨1、“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实践、意义2、海峡两岸的关系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起步阶段)一、学习目标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阐述三大政治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及意义简述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内容及其颁行意义认识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色了解中共七届
2、二中全会内容和意义 发展要求二、重点:“政治建设” ,特别是三大政治制度是本课重点。三、学法指导:本课的学习同学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首先有新中国的成立,才有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开展政治建设的问题,进而引出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后体会三大政治制度建立的意义。四、课前预习(把握框架线索)(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基石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3、开国大典、成立的意义(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1、 (根本)2、 (基本)3、 (基本)五、知识梳理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地
3、点: (2)内容:大会代表对会议各项报告和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规定国名“ ”。通过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筹备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件。共同纲领是新中国初期的施政纲领,规定国家的性质是 ,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着 的作用,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意义:为建立 作了汇总要准备。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时间、地点: (2)新中国车国内立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的国家;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是中国
4、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新中 国 成 立 ,为 国 家 的 逐 步 开 展 奠 定 了 牢 固 的 基 石 . 中 国 历 史 从 此 进 入 一 个 新 纪 元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间、地点:。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意义:标志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结 束 了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代 行 职 权 、 以 共 同 纲 领 代 替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宪 法 的 过 渡 状 态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类型的宪法。内容:
5、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原则(特点):体现原则和原则。(共同纲领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初步建立:1949 中国人民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2)正式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二届一次会议。(3)发展到新阶段:1956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4)
6、人民政协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5)主要职能: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6)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背景:中国是一个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的局面。各民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各有不同。各民族在社会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2)民族原则:、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954 年。(4)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5)法律保障: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
7、4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6)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 年) 。(7)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和社会进步六、课堂材料及分析课堂材料之一会议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新政协时间地点1949.3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内容 党的工作中心转移;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变化;新中国的总任务发生变化课堂材料之二材料一 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2.中华民国以参
8、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3.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材料二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材料三 康熙帝说:今天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二两部宪法性质有何区别?分别指出其在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的意义2、比较材料一、二、三,所体现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七、
9、我的疑问八、课后巩固制度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为民主政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回答 1-3 题 1、这一制度在我国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此制度是指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这一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
10、治生活和各项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此制度是指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 此制度是指A多党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C、新中国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5、2007 年,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