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1956年1966年: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学习本专题,需注意以下三点:,1、紧扣一条主线,即1949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亦是其中一部分。围绕此线索可将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阶段、四个方面”。从纵向看,本专题需注意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之初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架构的创制;二:是“文革”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扭曲、法制建设的虚无、民主进程的断裂;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及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
2、践的伟大意义。从横向看,本专题需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四类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质。,2、注意两个结合: 一是现实性与政治性结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重大现实课题,梳理政治建设的成就与挫折、祖国统一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经验教训,分析是非得失,符合形势需要。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正待深入、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 二是将科学性与政治性结合,既要充分肯定中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曾经的失误和遗憾,但不能脱离国情,不能误导或主张以“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西方政治制度替代中
3、国的政治制度。,3、通过学习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进一步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通过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性。,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法制建设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一、
4、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条件、时间、标志、意义),2、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根本政治制度,二、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1、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2、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专题四第课,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中国摆脱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历史,成为国家的主人 (一)条件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二)筹备工作: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时间地点:1949年3月 西柏坡) 背景:人民战争胜利发展 内容:1)党
5、的工作重心:由_转移到城市(我党工作重心?) (2)党的工作中心:恢复和发展_ (3)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_、_、_方面的基本政策。 (4)规定了党的总任务: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_国、从新民 主主义社会转变到_社会。 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前往北平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迅速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七届二中全会,时、地: 内容:,中共七大: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恢复和发展生产,联系点:中共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二)筹备工作: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隆重召开,与会代表: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爱国的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
6、表。总结这次会议的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人民性和进步性,图说历史,议一议:假如你是当时的北平市民,你会在人民日报上看到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哪些内容的报道呢?,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新中国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责,为什么“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内容:(1)大会对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进行讨论(2)大会通过了三部文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献 。 (3)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规定了国家的性质;规定了国
7、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2、成立:,、历史条件:,3、政权性质(成员组成):,中共领导的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主席、副主席)中,中共成员4名,民主党派3人。这三人及当时的身份分别是:宋庆龄(民革成员)、李济深(民革成员)、张澜(民盟成员)。,材料二,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特点,并据此指出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性质。,特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占有近一半比例,代表了中国除反动阶级以外的一切阶级、阶层。,性质:第一届政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由各党各派组成的民
8、主联合政府。,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2、成立:,、历史条件:,3、政权性质(成员组成):,中共领导的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4、 历史意义:,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国家政治建设的根本前提?,结束了半殖半封的历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三大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P67) (1)背景: 改造;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政治及共同纲领 (2)确立的标志:(3) 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A、性质: B、内容:a、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b、权利和义务;c、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最高权力机关d、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C、原则,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
9、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国开始由人治到法制。,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阅读教材,了解 一届人大有哪些 重要内容?,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八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八十六
10、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回顾:中国近代史上曾制定什么宪法?,第一部资本主义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D、第一部宪法的意义:全新阶段。依法治国 (5)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民主化进一步的标志;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发展 (1)曲折:1957年以后,随着反右倾斗争的扩大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文革期间法律、法令的制定几乎停滞,人大
11、工作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五四宪法:,五四宪法与临时约法共同纲领相比原则各有何不同?,资产阶级宪法 ; 三权分立原则和责任内阁制新民主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
12、的讲话,问题: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历史上看: 国家性质看: 代表阶级利益看: 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人民民主政权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特别提醒: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比较:,13(2008广东韶关3月)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赢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赢官司,说明该故事反映
13、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答案:D,(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历程 (1)、形成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初步建立: (3)、正式确立: (4)、1956年“八字方针” (5)、新时期的“十六字”方针,2、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3、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 4、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国前),西藏自治区,(1965年),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1、原因:2、确认时间及三级政权
14、机构:3、时间顺序: (1)最早: (2)最晚: 4、历史意义:,历史:地理: 现实:,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大杂居、小聚居”,各民族面临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1954年一届人大;,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有哪些?,实现了 保证了 促进了(见书68页),藏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你知道他们是哪个民族吗?,傣族,苗族,壮族,维吾尔族,畲族,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
15、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图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要善于与不同民族同学友好交往,逐步学会处理民族关系问题,因为它是涉及
16、民族关系的敏感问题。,拓展与思考,(1)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要自觉主动地与不同民族同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2)对不利于民族团结、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思想行为要批评;对制造民族纠纷的现象要抵制;要团结周围群众与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3)积极主动地参加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同学也要主动与外地同学沟通。,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比较 1、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2、异:,港、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高度的自治权”,有“一定的自治权”,坚持资本主义制度,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为了解决民族问题,总结,我国民
17、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级自治区、州、县,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三大根本政治制度,19491956年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等政策及评价。,1、政治;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经济:,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19531956年 (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大改造,1956年底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954年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3、外交:,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1949年制定了独立自
18、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49年-1956年的国际形势?,政治: 经济: 外交: 社会:,19491956年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对外等政策及评价。,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从私有制经济到公有制 从屈辱到独立自主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文化大革命 1、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新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
19、到严重破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2、深刻教训: (1)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法制 (2)必须深入持久的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文革时期哪项制度基本上没有遭到破坏?,四、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1)背景 (2)内容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改革开放 (3)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 (4)意义:,提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2、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1)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原因:“文革”的深刻教训
20、(2)法制建设的措施: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 1980年 初步构想; 1982年 治国安邦总章程 ;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1999年“依法治国”写进宪法。,【知识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如图所示,三部国家根本大法分别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公布的?各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作用?上述三部宪法文件均强调了什么根本原则?,提示:(1)共同纲领: 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和建国初期的方针政策。 作用: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开展和“一五”计划实施 作用:总结了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和确定在中国
21、实行社会主义,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背景:结束“文革”,实行改革开放; 作用: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原则:三部宪法文件均强调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原则。,探究1:为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1、进行党和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2、健全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修订宪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南京条约的内容 2、西安事变的影响 3、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4、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22、 6、辛亥革命的主要贡献(政治、经济、思想、社会) 7、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内容 8、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犯了哪两次错误,是如何纠正的? 9、最迟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哪一个? 10、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发生了 哪些变化?,1、中共历史上的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2、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 3、1954年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 4、1954年宪法的原则和意义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原因和意义 6、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7、1982年、1999年民主法制建设取得巨大发展,表现在哪? 8、一国两制的内容 9、港澳回归的原因 10、港澳回归的意义 11、海峡两岸统一有利因素有哪些? 12、请你简述有关台湾的大事?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1955年) 14、抗战历史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和标志 1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