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章的体裁,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 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 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2,写作财经论文的程序,写作财经论文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选题、研究已有成果、学习理论、搜集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整理资料、分析综合、撰写等八个步骤,针对同学们初学写作论文的实际,把它简化为内容的
2、基本要求、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几个阶段。,3,一、论文的内容,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1、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是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 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我们本科生阶段的论文,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 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模型、计量经济学只是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工具,不能“虚置”,是得出新结论的
3、途径,否则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4,一、论文的内容,2、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观点。论文要有一核心概念或理论体系支撑、贯穿整篇论文,如“我国个人所得税模式选择”,要解释影响一个国家个人所得税模式选择的因素。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尽可能不要模棱两可。如“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税收政策研究”,是研究所有税收政策,还是仅环境税一个税种,要紧扣问题,与问题无关的不要带出来,如该作者将企业环境责任占了很大篇幅,直接通过外部性理论几句话引入即可。研究对象一定要集中、清晰、目标细化,切忌面面俱到,会导致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论文缺乏深度。部分之间要有机联系。,5,一、论文的内容,3、论文的内容要
4、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4、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综述性文章要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要注意分类标准、逻辑主线问题,通过划分标准明确需要继续拓展的领域。,6,二、选题,选题就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提出和解决的问题。狭义而言,是指选定论文
5、(著)的题目;广义而言,是指选择研究领域,确定科研方向。这里讲的既包括狭义选题,又包括广义选题。因为论文(著)要发表(交付、出版),仅选定研究领域还不够,最终还得落实到选定论文(著)题目。而要选定论文(著)题目,首先就要选定研究领域。所以,我们先讲如何选择研究领域,再讲如何选择论文题目。,7,(一)选择研究领域(方面及角度等),选择研究领域,要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考虑。 1、从需要方面考虑,选题应遵循价值原则或社会需要原则,即选择具有理论价值(意义)和实践价值(意义)的课题。选题时要注意: (1)选本学科领域的课题(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课程论文等)。 (2)选热点问题(即社会关注的焦
6、点)。如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三农问题、新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 (3)选新课题。文贵新。新,要从选题开始。选题要力求新。新课题的社会价值高。因为新课题往往是当前社会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当前应选积极的财政政策课题而不应选稳健的财政政策课题,又如不笼统地选择农村税费改革问题,而选择农村税费改革后县乡财政的困境问题。,8,(一)选择研究领域(方面及角度等),对于那些已被别人研究过、讨论过的老问题,如果尚未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也可以从新的侧面、新的资料、新的角度、新的方法加以研究,做到老题出新意(或纠正流行的说法,或补充已有的结论)。如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是个老课题,就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研究
7、(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成因划分为合理因素、不合理因素、不合法因素三大类;将其危害概括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三个方面;既从生产成果分配的角度又从生产条件分配的角度研究对策,既从再分配的层面又从初次分配的层面研究对策)。 (4)选有对立观点的课题(即驳论)。 如“财政职能理论辩析”、“不能以公共财政否定国家财政”、“财政与公共财政关系之我见”、“复式预算呼唤复式财政”、“国有资产所有权归属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等论题撰写论文。,9,(一)选择研究领域(方面及角度等),发现有价值的现象:一般认为有四个标准:一是新的现象,如财产税、环境税,这种现象最容易引起学界关注;二是与现有理论相悖的现象;三
8、是与现行经济政策相悖的现象,如屡禁不止的温州地下“钱庄”;四是相互矛盾但同时存在的现象,如为什么有的地方私营企业不如国有企业,但有的地方却相反。,10,(一)选择研究领域(方面及角度等),2、从可能角度考虑,可比性、可行性,尽量避免数据调研有可能是论文写作瓶颈的选题,不要想假设,再想如何去解决,这是解决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如“武汉市财政支农政策探析”,应详细了解武汉市财政支农的现状、资金来源、结构分配。然后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小问题、大文章,从细处着手,尽量具体化,避免泛泛而谈。,11,(二)选择论文(著)标题,1、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标题的内涵要反
9、映论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如“武汉城市圈税收竞争与协调问题研究”,选题就过大,税权、税收竞争协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武汉城市圈,是通过税收协调来促进城市圈发展,还是通过城市圈来说明如何解决税收竞争和协调问题,还是城市圈税收问题。标题太大,就难以将研究主题集中,也容易引起歧义,从而使人认为内容与标题不相符。,12,(二)选择论文(著)标题,2、标题的外延要与论文的内容相符合,即标题要概括论文内容。如“实践三个代表,防止两极分化”、“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成因、危害及对策”这三个标题反映的论文主题基本一致,但相应的内容却
10、有所差别。再如 “我国消费型增值税改革方向研究”,“方向”应该是前瞻性问题,是大手术,题目是今后怎么改革,但2009年已经开始征了,没有必要写,可改为“我国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研究”或“完善我国消费型增值税的政策建议”。,13,(二)选择论文(著)标题,再如一题目,“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税收政策研究”,是研究所有税收政策,还是仅环境税一个税种,研究对象一定要集中、清晰,目标细化,否则写作过程难以驾驭。,14,(二)选择论文(著)标题,3、标题应简洁,不宜过长。如“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分析和管控体系研究”,这个题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题目尽量避免两个主题,应只有一个重点;二是“风险分析”太泛
11、,应侧重于债务风险,改革“债务风险分析”,自然的结论就是“管控体系改革”。,15,(二)选择论文(著)标题,注意:所选的题目与所要处理的材料最好要集中,不要太分散,如果你的材料太不集中,读书或看数据可能就要花掉你大部分的时间,让你没有余力思考。而且这个题目要适合你的兴趣,如果你不会统计学或讨厌数字,但却选了一个全都要靠统计的论文,那是不可能做得好。,16,三、收集资料,(一)收集资料的内容 1、有关专著或教材,以便系统把握所选课题的基础理论。 2、与所选课题有关的论文集或会议资料。 3、有关课题报告或调研报告。 4、有关研究综述。 5、有关论文。 6、有关年鉴或数据资料。,17,(二)收集资料
12、的途径,1、从网上收集 2、从学校图书馆收集 3、从学院图书馆收集 4、从硕士或博士论文中收集 5、从书店收集(专著、教材、工具书等) 6、从实地调查中收集,18,四、整理资料,(一)去粗。搜集资料时面要宽一些,整理资料时要筛选,将雷同的、重复的资料去掉,留下那些最能说明问题、最典型的资料。 (二)审查资料。审核有无错记、错抄、笔误、漏记、漏抄的,要及时补遗,要去伪存真,资料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查明出处,以便注释。 (三)分类。如按时间、数据、问题、观点等分类,以便编排和利用。 (四)节录资料。摘出其要点,以便引用。,19,四、整理资料,( 五)分析综合资料,形成观点如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可归
13、纳综合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等的差距过大;收入差距过大的成因可归纳为合理因素、不合理因素、不合法因素三方面;收入差距过大的危害可归纳为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三方面,等等。大量阅读文献,把读文献养成一种习惯,读完后问问自己,别人做了什么,发现什么,有什么意义,说明什么,用什么方法、理论。这些都清楚了,那文献算是没有白读了,很多科研想法都来源于文献。你初步的观点、想法可能是不成熟的,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引导了你的思考。,20,五、撰写阶段,(一)拟定写作大纲,搭好论文框架 必须对文章有宏观的蓝图,这如同修建房屋,先打基础,搭框架,再砌墙、安装门窗。提纲由粗
14、到细、由疏到密。首先,确定全文写几个大问题;其次,确定每个大问题分几个层次;再次,确定每个层次有几个观点。如“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成因、危害及其对策”一文,全文分“表现”、“成因、“危害”、“对策”、四大部分;其中第二大部分“成因”又分为“合理因素”、“不合理因素”、“不合法因素”三个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又有几个观点,等等。 先拟定提纲、再动笔成文的好处是既可以防止遗漏,又可避免重复(如果出现遗漏或重复,修改提纲比修改全文内容易得多,且更有效率),还可使论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逻辑严密。,21,五、撰写阶段,(二)根据提纲写作全文,一气呵成 1、论文开头或引言或简介,要为入题服务(
15、也可不要开头或引言),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2-3句话)。有的文章,就绕太大的圈子。如“促进企业履行环境责任的税收政策研究”,引言大谈企业环境责任的理论,直接通过外部性理论引入即可。 注意:一定要点主题。,22,五、撰写阶段,二要对前人的工作进行总结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三要
16、提出你这篇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与现状及前人的工作有什么关系;或者再描述下你的工作成果,让读者知道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总之,简介或引言要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23,五、撰写阶段,2、按论点展开,做到论据与论点相符合,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研究时是从材料到观点,写作时是从观点到材料,观点统率材料,论点统率论据,论据为论点服务,对材料要学会有所取舍。3、要注意各部分、各段落之间的衔接,即承上启下。,24,五、撰写阶段,4、结束语可不要,如果有结束
17、语,一定要切题,或者对全文作出总结;或者对后续研究作出交待;或者提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引人思考。注意不要把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拷贝到结语中,这样的结语已经没味了。,25,五、撰写阶段,5、写作时最好一气呵成,不要拘泥于遣词造句,写不下去时先跳过去,或暂时先放一放,等回过头来再修改,或者重新研究后再补写。这样可以提高写作效率。6、经济论文的文字首先要求真、求准确、求严谨、讲求科学性,其次才是求新、求生动、讲求艺术性。不要矫揉造作、故弄玄虚、标新立异。老舍说过:“文字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全靠用得恰当如否。连着用几个伟大,并不足以使文章伟大。”,26,五、撰写阶段,写论文时很重要的一点是,
18、文笔一定要清楚,不必写的花俏、不必漂亮,不必展现你散文的才能,因为这是学术论文,所以关键在于要写得非常清楚,清楚是最高指导原则,经过慢慢练习会使你的文笔跟思考产生一致的连贯性。如果有好的文笔当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个人的生命一样,英文叫style,style 本身就像个人一样带有一点点天生。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把内容陈述清楚,从四千字到最后一万字甚至是十万字的东西,都要架构井然、论述清楚、文笔清晰。,27,五、撰写阶段,(三)修改论文 写出初稿后,最好是放一放,想一想初稿中有哪些提法不妥,有哪些需要补充,仔细斟酌。经过几天或几个星期后,回头再来看初稿,自己便会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19、同时,可以利用这个时间研究些初稿时没有彻底弄清楚的问题;找一找文中所需要的典型材料。经过不断地补充修改,使之成为一篇完整的论文。 文章写成以后,还要反复看几遍。鲁迅和毛泽东都是这样做的。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28,五、撰写阶段,比较细致的做法是一次带着一个主要目的去看。如: 第一次带着论点去看。看要表达的观点是否说清楚了,是否正确,是否与主题相符合;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是否
20、站得住脚,能否自圆其说,是否还有懈可击。特别要看看文章有没有新意。如果没有新意,勉强发表了,行家们一看,就会给你一个“智不越俗,才不脱凡”的评语。,29,五、撰写阶段,第二次带着章节段落问题去看。看章节段落是否分得合适,能否体现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的统一;中心段落是否突出;有无可以删的段落。这最后一点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当你付出艰辛劳动写成一篇论文时,都会产生马克思形容的“如刚分娩的母亲舐着自己的初生婴儿”的感情(所谓“十月怀胎腹中苦,一朝分娩心里甜”)。在这种自我陶醉的感情下,要整段整段地删去,确实需要一点割爱的勇气。当然,删繁削冗需要有准确的判断力。有一个外国雕塑家谈创作体会时说:“拿一块木
21、头,把多余的削掉,仅此而已。”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如同艺术造诣的高低,在于判断哪些是多余的。这些多余的部分不删去,就会喧宾夺主。某些多余的部分,砍下来还可用来另写文章。,30,五、撰写阶段,第三次带着资料问题去看。看所引用的资料是否都是必要的;是否充分;是否都是忠实于原意的;是否注明了出处;是否需要再查对原文。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网上消息的可靠性则不高。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31,五、撰写阶段,第四次
22、从文字的角度去看。确保论文中你的思维是正确的、清楚无误的,“言之无文,其行不远”。文章没有文采,其印象和影响不会久远。当然,科研论文有文采是高要求,一般至少要做到通顺、清晰、准确、简练。一看文字是否空洞,是否言之有物,要力戒空话,要学范文澜同志“板登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二看文字是否通顺、清晰、准确,避免词不达意或因有岐义而引起误解,“读者可以从文章中读出你所要表达的思想吗?”如果不能的话,必须修改;三看文字是否简练,要“冗繁削尽”。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四十年来画竹支,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四看文字是否平易朴实,不生造形
23、容词、术语。平易朴实并非无文采,虽朴实但有新意的文章,同行人读后会感到:“看似寻常最奇峭,成如容易却艰辛”。 文字要反复修改,不厌其烦。白居易写诗的办法是:“新篇日日成,旧句时时改”。,32,五、撰写阶段,第五次从标点符号和文章格式的角度去看。看标点符号是否遗漏、多余、准确;格式是否规范(图表、标题、标号、段落开头的空格等)。 第六次从附加信息(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作者简介、通信方式等)的角度去看。看附加信息是否遗漏、重复、准确。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摘要中不要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的发展,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
24、,之类的话就没有用。,33,五、撰写阶段,养成遵照学术格式的写作习惯 这是最基本的训练,平时不管你写多少字的文章,都要养成遵照学术规范的习惯,要让它自然天成,就是说你论文的脚注、格式,在一开始进入撰写专业论文的阶段就要培养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如果这个习惯没有养成,人家就会觉得这个论文不严谨 。哪一个逗点应该在哪里、哪一个书名号该在哪里、哪一个地方要用引号、哪一个要什么标点符号,都有一定的规定。 一、 (一) 1. (1),34,五、撰写阶段,(四)确定标题 选题阶段就拟了论文标题。但论文写成、检查、修改完以后,还要回过头来重新斟酌原拟标题是否恰当,是否既切合论文内容又生动有吸引力。科研论著
25、的力量(说服力、吸引力、战斗力)来自三方面:内容的逻辑力量、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文采。标题则是这三个方面的最高凝炼。标题拟得好,可以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一看标题,就想读它。,35,五、撰写阶段,例如:“我国收入差距过大的表现、成因、危害及其对策”这个标题表述清晰、准确,作为专题讲座的标题可行,可使学生对专题讲座的内容一目了然;但作为公开发表论文的标题,就显得过于平铺直叙,吸引力就不大,如果改成“调节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就更能突出论文重点,能吸引读者,因为收入差距过大是社会公众已经了解的既成事实,而如何调节收入分配,如何防止两极分化才是社会公众最为关注,但又尚未解决,等待揭晓答案的问题。读者心中的问号,必然引导读者的眼睛盯住这篇论文搜索,以从中找出消灭心中问号的惊叹号。,36,尝试接受挑战,勇于克服,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干和分支,标题、引言、理论与实证、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每天、每周或每个月给自己一个挑战,要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自己一个挑战,挑战一个你做不到的东西,你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顺利克服那个挑战,但是要努力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