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1.《石钟山记》练习.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04739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石钟山记》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1.《石钟山记》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1.《石钟山记》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1.《石钟山记》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1.《石钟山记》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1 页 共 7 页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注音写汉字。1蠡( ) 2钟磬( ) 3枹止响腾( )4栖鹘( ) 5磔磔( )6石穴罅( ) ( )7有大石当中流( ) 8( )如钟鼓不绝9( ) ( )10( )断 11( )与余同12至莫夜月明( ) 13汝识之乎( ) 14周景王之无射也( )二、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是说也,人常疑之( ) (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 ( ) ( )3自以为得之矣( )4所在皆是也( )5而此独以钟名( ) ( )6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7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谷中者( )

2、 ( )8空中而多窍( )9与风水相吞吐( )10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 ( ) ( )11此世所以不传也( )12自以为得其实( )13舟行适临汝( )三、请选出下列词语中的偏义复词,并指出偏向何义。A不知其浅深( )B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毫无动静( )E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F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四、在下列各组加点词中,选出意义相同的句子。1 A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B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C微波入焉D有窽坎镗鞳之声如乐作焉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2 页 共 7 页 答:( )2 A 水经云:B盖大苏泛赤壁

3、云C云是当为何伯妇D自云先世避秦时乱E水面初平云脚低F世皆谓之天门云 答:( )3 A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客初至,不冠不袜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E至唐李渤始防其遗踪F至莫夜月明答:( )4 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D虽欲强聒,终必不见察E明察秋毫答:( )5 A如乐作焉B兵精足用,英雄乐业C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D河南乐羊子之妻者E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答:( )6 A噌吰如钟鼓不绝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C佛印绝类弥勒D满座宾客莫不伸颈以为妙绝E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来此

4、绝境F西人绝技,尤莫逾油画G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H今杀相如,绝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J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答:(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3 页 共 7 页 五、请分别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相同的句子,并指出活用的词。例句: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而此独以钟名,何哉C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D枹止响腾,余韵徐歇E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F设以炮至,吾村不齑粉乎答: 六、请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B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C得双石于潭上D此世所以不传也与 1 “马之千里者” 句式相同的有 与 2 “三顾臣于草庐之

5、中” 句式相同的有 与 3 “子何恃而往” 句式相同的有 与 4 “此庸夫之怒也” 句式相同的有 七、翻译下列句子,再指出每句的宾语是什么,位置有什么变化,最后总结出这类句子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1古之人不余欺也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何陋之有 4唯奕秋之为听 5子何恃而往 6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7唯利是图 位置的变化 共同点和不同点 八、本文作者对石钟山的命名,侧重从声音方面来考查,所以用了大量象声词和其他表现听觉的词,请各举五例,并分别说明表现的是什么声音。象声词: 其他表听觉的词 : 九、填空。1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前人对石钟山命名的两种看法,郦道元认为_ _ 李渤认为 石钟

6、山记练习测试 第 4 页 共 7 页 他们的共同点是 作者对他们的看法是这样看的 ,他的根据分别是 、 。2第二段作者乘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实地考察了石钟山命名的原因,认为石钟山的命名和声音关系极大。石钟山发声的第一个原因是_ _ 第二个原因是 3第三段作者对李渤见解的评价是 ,而对郦道元的评价是 ,他的见解与郦元是相近的,都看到了石钟山能发声与 都有关系,但郦道元没有看到 4由石钟山的命名,作者总结出了这样的道理 5本文与小石潭记在写法上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十、阅读下列三段文字,回答问题。 (甲)石 钟 山 之 片 石 寸 草 诸 将 皆 能 辨 识 上 钟 岩 与 下 钟 岩 其 下 皆

7、有 洞 可 容 数百 人 深 不 可 穷 形 如 覆 钟 彭 侍 郎 玉 麟 于 钟 山 之 顶 建 立 昭 忠 祠 乃 知 钟 山 以形 言 之 非 以 声 言 之 郦 氏 苏 氏 所 言 皆 非 事 实 也 。(曾国蕃石钟山名考异)(乙)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最上层,则昏暗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舟房”二字,且多小诗, 语皆可喜。盖全山皆空,如 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亦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 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清彭雪琴所见,记在俞樾的春在堂

8、随笔中)(丙)石钟山现属江西湖口县,是两座低矮的石 质小山。位于双钟镇南端,滨临鄱阳湖的,叫上钟山;位于镇北端,滨临长江口的,叫下钟山;二山相距不到一公里。构成石钟山的石灰岩,主要化学成份是碳酸钙(a3),长期受到含有二氧化碳(2)的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形成奇特的岩溶地貌。溶洞特别发育。 石钟山志云:上钟崖与下 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石钟洞系发育于石灰岩山体内的穹形溶洞,当江湖之水浸灌洞内,水位低于洞顶时,风兴浪作,冲击洞顶洞壁,轰然发声,回音激荡,这便是石钟山和石钟洞之所以具有钟之形与钟之声的原因。 (摘自地理知识1979 年第 5 期湖口石钟山)1请为甲文加标点

9、。2解释乙、丙文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烛( ) (2)蛇( )(3)滨( ) (4)穷( )3为乙文中红字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 。A还是经过了它的门,只是没有进屋子。B经过它的门前,但还是未进去看过。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5 页 共 7 页 C尚且经过了它的门前,而且未深入到房屋里。D像经过它的门前,但是未进入房屋里一样(没有看到真实情况) 。4关于石钟山的命名,三文说法不尽相同,请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1)甲文认为 理由是 (2)乙文认为 理由是 (3)丙文认为 5根据石钟山记和以上摘选的三段小文,目前对石钟山的命名有三种看法,一是以 命名,代表人物有 ;一是以 命名,代表人物有

10、 ;一是以 命名,如 。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6 页 共 7 页 答案一、1 2 34 5 6 7 8噌吰 9窽坎镗鞳 10臆 11殆 12 13 14二、1说法 它,指说法 2把 放置 即使 3这个,指石钟山命名原因 4这样 5用命名 6表示“日” 的次序 7像 边边 8中间是空的 9指代风水 10并列连词,不译 虽然 却 11的原因 12真相,真正原因 13往三、A 浅深 B 异同 D 动静 F 园圃四、1无(A在那里 B地 C那里,代石洞里面 D样子 E怎么) 2A C D 同,B F 同 3A C 同,B D 同,E F 同 4A B C 同 5C E 同 6A G 同,B H 同,C

11、 D 同 E J 同五、A 舟 C 夜 E 目耳六、1A 2C 3无 4D七、1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余 2假如没有这样的人,我还能和谁同道呢,谁 3有什么简陋呢,何陋 4只听弈秋(讲的) ,弈秋 5你凭着什么去(南海)呢,何 6当时的人不承认这说法,之 7只追求利,利位置的变化:宾语都处在谓语之前共同点:七个句子都是宾语前置句不同点:1、6 句是否定句,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要前置;2、5 句是疑问句,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前置;3、4、7 句是为了强调宾语,常用“之”、 “之为”、 “是”等词把宾语提到谓语之前。可见这三类句子属于宾语前置中的三种不同类型。八、象声词:1铿然,敲击石

12、头发出的响亮声音 2硿硿焉,斧击石声 3磔磔,栖鹘的鸣叫声 4噌吰,形容钟声洪亮,文中指水上发出的声音 5窽坎镗鞳,分别指击物声和钟鼓声,文中指水石相吞吐的声音其他表听觉的词:1声如洪钟,形容水石相搏的声音 2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形容南北两块石头不同的声音 3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形容停止敲击以后,敲击发出的响声还在慢慢传播,慢慢消失 4若老人咳且笑,形容鹳鹤的鸣叫声 5如乐作焉,指山下的石穴罅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如同奏乐九、1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对潭上的双石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都是因声音而为石钟山命名 人常疑之 余尤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

13、乎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2山下皆石穴罅,微波入焉,水波相激,形成噌吰如钟鼓不绝之声 在山间港口,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风浪在“窍”中时进时出,发出了窽坎镗鞳之声 3陋 简 石、水、风 石钟山特有的地形地貌 4事不目见耳闻,不要断定它的有无 5都有游记特点,记叙了游览过程、同游者,描写了游览地的景物特点 小石潭记在对景物细致生动地描写的同时,抒发了自己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寂寞凄清,被压抑的思想感情。 石文与褒文都是在记游的同时阐述了某种哲理, 石文侧重于考辨,所以先提出疑点,然后考证, 褒则先写景观及本次未能“极夫游” 的憾事,然后据此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可见同是游记,写法各异。十、1草,识。洞,人,穷,钟。祠。之,之。氏、言,也。2 (1)点上蜡烛,名动石钟山记练习测试 第 7 页 共 7 页 (2)像蛇一样,名状 (3)滨 靠近,动词 (4)尽、走到尽头,动词 3D 4钟山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钟山形如覆钟 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全山皆空,如钟覆地 上钟崖与下钟崖的原因 5声,苏轼、郦道元、李渤 形,曾国藩、彭雪琴 声形共同 湖口石钟山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