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9552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临潼区职业教育中心 杨嫣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必修 2 的第 3 课区域经济与重心的南移 ,其中,区域经济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本课喻示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变化,对于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四大经济区的形成,第二部分是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第三部分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对专题史已经有了

2、一定的认识。思维比较活跃,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本课的学习内容,在初中有所接触,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历史知识的储备不足,归纳总结的能力也比较欠缺,而本节课的内容相对于初中来说是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且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分析归纳的能力。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忆四大经济区的范围,经济区域所呈现的特点以及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时期;了解四大经济区域的由来,山西山东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和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过程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并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

3、历程,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出示汉代四大经济区域分布图,让学生正确理解古代的区域划分,尤其是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通过表格梳理四大区域的经济状况,中原人口三次外迁高潮的原因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使南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依据:经

4、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个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南北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而中原人口大量南迁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把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设置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和启示依据:历史对人类的发展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学生除了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之外,还要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思考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带来启示,这个内容也包括学生对经济南移影响的理解,学生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的理解感悟经济重心南移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

5、,因此把这个作为本课的难点。五、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教师描述两个场景,一个是司马迁笔下的汉代江南“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活火耕而水溽,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另一个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笔下,江南却成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设置悬念:江南是如何由原来的落后荒凉之地变成风景如画,富庶繁荣的鱼米之乡呢?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对比,设置悬念,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经济南移的思考,从而展开本课的学习。2、讲授新课 (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教师首先讲述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两个专有名词有初

6、步的了解。区域经济:指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原因,在特定区域内所生产的产品,经济模式和地方特色基本相同的经济。经济重心: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设计意图:首先要让学生对区域经济和经济区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展开下面的学习内容。出示汉代四大经济区的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四大经济区的位置,学生回答后,教师要明确指出汉代的山西山东与今天的地理概念不同,然后根据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分析山东山西成为经济重心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比较形象地了解四大经济区的位置和对汉代的山西山东地理概念的认识。山东山西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与它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有着莫大的

7、关系,所以在分析这个原因时必须结合山东山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四大经济区”的组成并且填充表格,主要包括经济名称,经济状况和经济特点。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山西山东与江南地区的经济状况。四大经济区的发展状况:设计意图:表格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四大经济区的发展状况,方便学生对比四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过渡】从刚才的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江南地区与山西山东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但是在本课的开头老师已经描述了汉代的江南与唐代的江南是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江南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接着我们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部分的内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8、。(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首先讲述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由于中原人口大量外迁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讲课的过程中会把“中原人口大量外迁”这一部分的内容并入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细讲,这样对教材的处理也有利于学生对本课有形成更清楚的脉络。在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之前,教师会再次引用导入所描述的司马迁笔下的江南和白居易笔下的忆江南以及一系列图片展现江南的繁荣景象。 “江南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江南得到开发?”从而过渡到经济南移的原因。设计意图:再次引用导入新课时所描述的两个场景,一是为了解决在本课开头提出的问题,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两个

9、场景有比较深的印象,两个场景强烈的对比和相关图片的展示增加本课学习的趣味性。师生共同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第一个主要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出示表格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相关内容并填充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次数,迁徙时间,迁徙原因。中原人口大量外迁:设计意图:表格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对中原人口大量外迁的内容一目了然,加深其印象。教师检查学生完成表格的情况,并且补充史料讲述每次人口大量迁移的历史背景,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和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可引用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来讲述靖康之乱。设计意图:讲述每次人口大量迁移的历史背景有

10、利于学生了解人口迁徙的原因,补充史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教师补充完这段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比较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之处,并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补充。共同之处: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的攻伐导致了北方频遭战乱,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使社会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而南方相对稳定,而且土地辽阔。设计意图:在上述学情分析时已经明确指出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归纳总结的能力有所欠缺,探讨迁徙的共同原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紧接着师生共同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其他原因,结合课本小字内容,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 “当时南方的社会环境如何” , “南方发展农耕经济的前景如何” ,学生回

11、答后,教师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本课的重点,联系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以上几个相关的问题,归纳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突出本课的重点。分 4 个小组结合课本知识,共同学习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表格,并且每个小组派代表来为大家讲述该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状况。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教师点拨】经济重心南移并不代表北方开始落后于南方,超越北方不等于取代北方,全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到了南宋之后,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但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仍在北方。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首先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大量的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然后出示几段材料

12、,引导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产生的影响。材料一:今之沃壤,莫如吴、越、闽、蜀。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江南。宋史卷 337范祖禹传材料三:(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材料四:财赋之地,人物渊薮。【教师点拨】 “大量的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怎样的改变”是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的影响,这个影响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材料四,教师要特别进行指导,中原人口的外迁导致了中原人才的流失,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江浙地区成为人才密布区,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影响之一。设计意图: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

13、过联系本课内容和材料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出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对经济重心南移影响的理解,突破本课的难点。分组讨论:结合本课学习的内容,说说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启示。这要求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这些内容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启示。设计意图:历史对人类的发展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结合所学习的内容思考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启示,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括展。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互相交流自己的意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最后,根据板书设计概括本节课的内容,并且布置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作业布置:在课后作业的设计方面,我设计了两道题目,一道是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程并简析导致重心南移的原因,设计这道题目为了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内容;第二道是谈古说今:古代对江南的开发与我们现在所进行的对西部开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比较法,联系当今,让学生深化括展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