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族古典文献校勘的重要性校勘是古典文献学中最基本的一门学问,也是民族古典文献整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不懂校勘方法,就很难读懂古代文献。古代把校勘工作视为文献整理工作的主体,所以校勘学有时被人们当作文献学的代名词。因为文献的校勘,是保证书籍质量的关键。大多数古代遗留下来的各少数民族古典文献,无论是档案资料,还是古籍、经卷,大部分都是抄本,其间“衍、夺、脱、讹”等情况在所难免(衍指原稿本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的文字称衍文,又称羡文、衍字。 ;脱文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也称夺文或阙文。从脱文的多少看,有脱字、脱句、脱简、脱行、脱页等多种;讹又称“误文” ,就是文献原有文字写错了)所以,校
2、勘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一、对民族古典文献进行校勘的必要性任何一种古文献,经过反复传抄和版刻,不免会有文字上的纰缪、词语的脱落、橘子的增衍和缺漏等错误。一般来说,古籍文献没传抄或版刻一次,旧的错误改正了,又有新的错误发生,有时则原来的错误还未克服,又增加新的错误。错误的东西以讹传讹,反复多次后,是原著与重负多次的抄本之间面目全非。所以无论对具体的古籍文献解读、翻译工作而言,还是从整个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出发,对文化典籍和文献资料进行严格的校勘都是非常必要的。二、 校勘民族古典文献的重要意义除了之前提到的传抄过程出现的错漏外,各民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方言差异,抄录者往往按其方言语音,以自己
3、习用的同音假借字和异体字抄写,使得文献面目全非。在民族古籍文献中,文字讹误、脱落现象随处可见,特别是一些抄本更为突出。即使传抄次数不多,就是与原著较为接近的抄本也难免会有讹误。譬如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马学良先生译注彝文作斋供牲经时,在几个本子相互对校时发现了许多讹误的地方。如经文中有dzo la一语,一本作 nto la,另一本则作ntso la。他通过校对后,取dzo la一语。按dzo la为“供祖台”其意允当。而nto la意为“挥手” ,不合彝语语法,因为彝语动词位于宾语之后, “挥手”彝语当作la nto,故此处并非“挥手”之意。ntso la则不成解,固知nto、ntso
4、 和dzo字之磨灭致误,以讹传讹致不能解。由此可见,如果不通过校勘,诸如此类经文实难解读,所以,我们要在选好底本的同时,还要广采副本和现存较早的时刻铭文中具有规范性的字词等作为对较资料,进行严格的比勘校正之后,才可进行翻译和注释。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之中,手抄的古籍和文献档案居多,加之年代都很久远,其抄写错乱以及脱字、衍文等情况随处可见,版面破损残缺现象尤为突出。于是校勘正误,对于民族古典文献的整理研究来说,显得格外重要。由此可见,要提高民族古典文献的整理质量,就必须把校勘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若不掌握校勘的基本常识和具体方法,就很难胜任工作。因此,民族古典文献整理研究工作者只有认真学习和牢固掌握校勘学知识,才能在民族古典文献整理研究过程中切实做好校勘工作,确保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质量,真正肩负起历史赋予的文化传承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