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甘罗》学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92128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甘罗》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甘罗》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甘罗》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甘罗》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人版】高中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之《甘罗》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高中语文甘罗课前预习学案 鲁人版课题制作人: 审核人: 制作时间:学法指导:1、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大致了解人物。2、熟读文章,纠正读音。3、识记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自主翻译文章。课前导学:1、 樗里子甘茂列传 战国时期秦国武王时樗里子任右丞相,甘茂任左丞相。本传即是樗里子和甘茂的合传,并附甘茂之孙甘罗传。 樗里子和甘茂在对韩、赵、魏、楚等东方各国用兵方面颇有功绩,所以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作樗里甘茂列传第十一 。 ”樗里子、甘茂并显于秦而境遇大不相同。樗里子是惠王兄弟“以骨肉重” ,故秦王信而不疑。他在惠王时受封,历任武王、昭王两代秦相,秦人称他为“智囊

2、” 。对此,明凌稚隆指出:“夫秦素猜忌而残忍之国也,非智囊何以周旋其间而结数主之心耶?此太史公意也。 ”(史记评林 )所言当是。甘茂则是由楚入秦的“羁旅之臣” ,尽管他是个“非常之士” ,任为左丞相后,却得不到秦王的真正信任,因而他事事小心、提防,最后仍遭谗逃往齐国。传文中反映了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同时还对当时秦国于其他诸侯国、秦国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了详细记载。 2、 甘罗 樗里子甘茂列传之所以久传不衰,主要是它生动地记写了一位少年政治家甘罗的事迹。甘罗年仅十二,却能洞察时局,利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解决了丞相吕不韦所解决不了的问题,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到了赵国五个城池。甘

3、罗少年有为,十二岁成为秦国上卿,主要不是靠他的天才,除了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能力外,也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有关。诚如赞论所说:“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司马迁在当时即注意到这个问题,可谓难能可贵。- 2 -甘罗(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 “将门出虎子” ,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当

4、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 7 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 12 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

5、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 5 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 5 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 5 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 12 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 12 岁为丞相的说法。自主学习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樗( )里子 项橐( ) 于兹( ) 何遽( )叱( )乎 破城堕( )邑 未有以强( )也 武安君难( )之 孺( )子 赍( )臣五城2、仔细阅读课文注释,解释下列词语:(1

6、)通假字 - 3 -女焉能行之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2 )重点实词 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 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何遽叱乎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臣不知卿所死处矣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请为张唐先报赵 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 燕、秦不相欺无异故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甘罗还报秦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本文情节。- 4 -温馨提示:你是否有疑问呢?请在题目序号前做好标记吧!其他的疑问请写在下面。- 5 -高中语文甘罗课中探究案教学案 鲁人版课题时间 主

7、备人 审核人: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教与学笔记检查反馈导入新课根据课前预习案,检查预习情况1、 重点实词:2、 概述故事情节:目标定位确定重点学习目标:1. 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相、与、请” ,虚词“之、其、为”等;把握词类活用的规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 熟读文本,把握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 3. 学会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生活,采取巧妙的方式以获得最大成功的人生智慧 。学习重点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 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学习难点 1. 较难翻译的语句 2. 对甘罗的评价 - 6 -自主探究教师点拨文言知识分类探究词类活用1、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

8、质于秦 ( ) 2、臣请行之 ( ) 3、武安君难之 ( )4、请归燕太子 ( ) 5、欲攻赵以广河间 ( ) 6、武安君南挫强楚 ( )7、赵襄王郊迎甘罗 ( )特殊句式甘罗者,甘茂孙也 (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 )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 )应侯之用于秦也 (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 )一词多义 (1)相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 )秦使张唐往相燕 ( )燕、秦不相欺者 ( )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不久当还归,还必相迎取。(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2)与欲与燕共伐赵 ( )得唐者与百里之地 ( )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

9、)与强赵攻弱燕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 )失其所与,不知 ( )(3)请臣请行之 ( )我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4)之臣请行之 ( )想一想:1、使动用法有无规律可循?能否试着总结一下?2、名词在什么情况下活用作状语?结合信陵君窃符救赵学案探究案第二课时,归纳“请”的意义。- 7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 今之燕必经赵 (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卿之功孰与武安君 ( ) 顷之,烟炎张天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石之铿然有声者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何功之有哉! ( ) (5)

10、为臣尝为秦昭王伐赵 ( )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乃先请,为儿所卖 (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6)其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 ) 君其试臣 ( )吾其还也,亦去之。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翻译句子:1、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2、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3、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课文内容深入解读1、

11、甘罗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把握现实矛盾并妥善解决矛盾的?(分角色朗读三段对话,品读人物形象,注意把握甘罗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体会他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提示:与文信侯对话:对丞相吕不韦的反驳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体会人物性格与张唐对话: 对张唐的威慑 思考:甘罗见张唐的目的是什么,他是怎样说服张唐的呢?他的归纳总结:“之”的用法:(并整理到笔记本上)归纳总结:“为”的用法:(并整理到笔记本上)归纳总结:“其”的用法:(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8 -尝试演练说理有何独特之处?与赵王对话: 对赵王的规劝 小结:甘罗是一个 的人。2、甘罗为什么会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从内、外因两方面考虑)3、

12、甘罗成功了,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人生的智慧?(给你什么启示?)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 赏赐 B. 孰与文信侯专 权重C. 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离开 D. 武安君南挫强楚 挫败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有以强也 勉强 B.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 请求 C. 与强赵攻弱燕 帮助 D. 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匆忙 3.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臣请行之 B. 请归燕太子 C. 欲攻赵而广河间 D. 赵襄王郊迎甘罗 4. 下列各句括号内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唐者与(得

13、唐者)百里之地。 B. (应侯)孰与文信侯专 C. (秦王)乃封甘罗 - 9 -合作解疑D. (应侯)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5. 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封甘罗以为上卿”原因的一组是( ) 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令装治行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 秦归燕太子 (赵)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A. B. C. D. - 10 -当堂检测拓展延伸你还能举出哪些年少但才思敏捷、智慧出众的历史人物?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结语: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14、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作业:1、做完课后巩固案2、以“甘罗,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与 200 字。- 11 -高中语文甘罗课后巩固案 鲁人版课题制作人:王燕 审核人:张宝玉 制作时间:2013 年 3 月【训练案】检测巩固 提升能力巩固提升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B. 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C. 以为上卿 D. 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燕

15、、秦不相欺者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B. 请因孺子行 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 C. 以广河间之地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D. 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 权,然后知轻重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欲与燕共伐赵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B. 臣请行之 牛何之 C. 君其试臣 安在其不辱也 D. 女焉能行之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4、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始皇派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帮助燕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因为惧怕经过赵国,不肯前往。 B. 吕不韦因张唐之事不太愉快,

16、当甘罗请求去做说服工作时,吕不韦表现出了不信任。甘- 12 -罗反驳说服了丞相吕不韦,表现出一位少年政治家年少气盛,敢想敢说敢做的鲜明性格。 C. 甘罗面对张唐,先进行了两组对比,向张唐陈以利害,让张唐意识到不出使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的危险。于是张唐答应了此事,收拾行装准备出行。 D. 张唐行期已经确定,甘罗又请求出使赵国,他先向赵襄王讲明秦燕联合的目的在于得到赵国的河间地。赵王考虑到献出五城能打破秦燕联盟,就听从了甘罗的计策。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 译文 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译文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

17、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译文 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译文 - 13 -甘罗参考答案预习案:略探究案:文言知识分类探究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做人质2、使动用法,使出行3、使动用法,使为难4、使动用法,使回去5、使动用法,使广大6、名词作状语,向南7、名词作状语,到城外特殊句式1、判断句 2、省略句 3、状语后置 4、被动句 5、状语后置句一词多义 (1)相丞相(名词) 辅助(动词) 互相(副词) 指代性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我,你,你,她(2)与跟(介词) 给(动词) 通“欤” 帮助(动词) 结交,这里是讨好的意思(3)请请允许(表敬副词) 告诉(动词) 请求 问候,

18、拜访(5)之他(人称代词) 这,这些(指示代词) 到(动词) 用于主谓之间, 用于主谓之间 的(介构助词) 音节助词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6)为替 (介词) 、做(动词) 介词,替 动词,认为介词,表被动 介词,表被动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7)其他(代词) 代词,他的 语气副词,表希望、商量语气 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 语气副词,表强调语气 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 代词,自己 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 语气副词,表推测二、课文内容深入解读1、概括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甘罗形象?自信有胆识 、年少气盛、敢说敢想敢做、智慧勤学、博学多才、能言

19、善辩、智勇双全2、甘罗为什么会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考虑)强秦做后盾,文信侯的举荐聪明、机智、自信、有胆识、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善用心理学、洞察时局、善于利用人- 14 -与人、国与国之间的矛盾3、甘罗成功了,你从他身上学到了哪些人生的智慧?(给你什么启示?)有勇气,树立自信、善于观察、刻苦学习、敢于毛遂自荐不能自大,傲慢无礼、要善良、谦恭、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4、拓展延伸你还能举出哪些年少但才思敏捷、智慧出众的历史人物?康熙皇帝 14 岁除敖拜、平三番司马光 7 岁砸缸救人,并能熟练背诵左传曹冲 6 岁称象白居易 16 写赋得古原草送别孔融 4 岁让梨 。10 岁那年,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地说孔融:“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后就不一定聪明了)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那么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无话可说。王戎 7 岁不取道旁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课后巩固案答案】 1、 C 2、 C 3、. A 4、D 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