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狂人日记》导学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92002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人日记》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狂人日记》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狂人日记》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狂人日记》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狂人日记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狂人形象的特异性及其深刻意义。 2、过程与方法: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文的反封建意义 【学习重点】剖解狂人形象。作品在形式上的创新及心理描写的特色。 【学习难点】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学习方法】合作、讨论 、探究【课时安排】2 课时知识链接:一、文题解读狂人日记最初发表于 1918 年 5 月新青年第 4 卷第 5 号,后收入小说集呐喊 。它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这篇小说受到俄国小说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影响。这是一篇白话

2、日记体小说,包括小序和正文两个部分。小序主要用文言介绍写作的背景和缘起,正文共有 13 则白话写就的“疯子”的日记。小说的主人公是日记的“作者”狂人。狂人日记现代白话短篇小说开山作,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 ,笔名“鲁迅”首次出现于中国文坛。二、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被称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 药 故乡等著名小说。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和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拾 ,

3、杂文集坟 热风 华盖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和且介亭杂文等。还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唐宋传奇集 小说旧闻钞等等。三、背景纵览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敏锐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鲁迅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思考和认识,浓缩在一篇小说里,这篇非同凡响的小说,就是狂人日记

4、 。四、鲁迅名言1、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2、时间就像海绵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3、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2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5、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6、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7、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学习过程:A 级学习任务1.给加点字注音廿三( ) 青面獠牙( ) 佃户( ) 兜肚连肠( )肥瘠( ) 面面相觑( ) 自戕( ) 细细嚼烂( )亲眷( ) 接洽( ) 牵掣( ) 诅咒( )2、“狂

5、人”的怎样一个艺术形象?能不能把“狂人”改为“疯子”?你如何评价他?B 级学习任务3、 “吃人”这个词是本文出现频率最高的。本文提到了哪些“吃人”事例?作者为什么选用这些事例?4、 “吃人”的涵义是什么?35、 狂人日记为什么在日记前加一则文言小序? C 级学习任务6、文章结尾处,狂人发出了一声震彻心扉的呐喊:“救救孩子”这句话可以怎样理解呢?是吃人者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社会中会遭遇被吃的可能,因此要求人们救他呢,还是有别的原因? 7、一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以拯救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当我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新生活,我们的孩子在这个生活富裕的环

6、境中几成“小皇帝” “小公主”时,有人又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这呼声是无病呻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知识补充:狂人日记一发表,就以其“格式的特别”而引起了许多关注新文学的人们的注意。而它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形式。此外,作口中所带有的“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和新形成的具有独特个性的“寓热于冷”的凤格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所以,茅盾说:当时4“还没有第二个同样惹人注意的作家,更找不出同样成功的第二篇创作小说” 。1.格式的特别。在中国,以前没有日记体小说,只有笔记体和章回体小说。笔记体是“采风式”的,章回体是“说书式”的,它们在都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则全部

7、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几乎都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表白。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但从题目上,而且从整体形式上都借鉴了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鲁迅在借鉴果戈理小说的同时,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得更为“忧愤深广” ,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很好地表现了本民族的生活和意识,而且在艺术手法方面,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抛弃本国的小说传统,在以自我表白为主要特征的日记体小说中,仍然能很好地运用白描手法,极简明地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出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2.独特的心理描写。变态的心理,混乱的逻辑和虚妄的幻觉。等等狂人心理的描写和刻画。狂人见到所有的人都是像要吃人,就是一种典型的迫害狂患者的心理状态;狂人由女人骂小孩推导出

8、女人要吃人,由女人的要吃人推导出大哥、母亲和自己都吃了妹子的肉,这是典型的逻辑上的混乱。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第一节: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比喻黑暗的长久;第二节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比喻、暗示中国几千年不变的传统文明。而第六节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象征整个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凶险。读者通过作品中的这些关键性的词句所包含的象征、比喻、暗示的意义,通过联想可以体会到作品的实质内容。作者既把狂人写得完全象一个狂人,而作为体现作者意图得艺术手段,他使读者的理解完全超越于这个手段,不仅构思颇见新意,而且结合得又天衣无缝,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9、 4.借实行虚,以虚证实。小说选取狂人作为主角是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了,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存在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是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惊心动魄的概括。 5.从创作方法上看, 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重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

10、存在的生活现象。而“从盘古开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 ,甚至于“去年城里钉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 (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 ,确实是“从来如此” 。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在作品中,除了现实广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的月光” ,还是“赵家的狗” ;无论是狼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的

11、形象本身的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茅盾曾在 1923 年这样写道“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 ”鲁迅从狂人日记开始就形成了一种“异样的风格” ,即作品虽然一开篇就使人笼罩在阴冷的恐惧之中,虽然处处使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作品中狂人昂扬的斗志,却不能不使人振奋,不能不使人觉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还流淌着热烈的感情,还寄托着热切的希望。概而言之,是鲁迅小说“异样的风格”就是寓热于冷。 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作为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其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思想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