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白沙中学十五从军 征乐 府诗 集 十五从军 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 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 入,雉从梁上飞 。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 一时 熟,不知贻 阿谁 !出门东 向看,泪落沾我衣。1 “十五”“八十”是_ 的手法,这样 写的目的是什么? 2 主人公归 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 的景 象是: 3 此诗 抒发 了老翁怎样 的心情?通过 哪 句诗 体现 出来的?夸张 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 理。兔从葵。 抒发 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 羹饭 一时 熟,不知贻 阿谁 ,出门东 向看。泪落沾我 衣
2、”4 、诗歌对“ 家” 的情景进行描写采用了怎样的 顺序?这种情景有怎样的特点? 5.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全诗 通过对 一个久别 家乡 重归 故里的老兵 回家时 所见 情景的描述,表现 了他的孤独 和凄凉,反映了战 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 了人民对战 争的厌恶 和憎恨之情。 由远 到近,写出了家中凄凉破败 的景象。诉衷情 陆游(南宋)当年万里觅 封候,匹马 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 暗旧貂裘。胡未灭 ,鬓 先秋,泪空流。此身 谁 料,心在天山,身老沧 州。1 、比较本词中“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 流” 与陆游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 已先斑” 两句,其中的“ 空” 字所蕴含的
3、情 感是否相同?试分析。(4 分) 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 都抒发 了 报 国无望的悲愤 之情。本词 中“空”字点染出这 种近乎绝 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 的悲愤 , 沉郁。陆 游认为 自诩为 塞上长 城有何用,年事 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 限沉痛,极大悲愤 。2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 巧?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4 分 ) 词 人直抒胸臆,把过 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 、渴 望建功立业 与现实 的报 国无门 、惆怅 悲凉、愤 慨 不满 作对 比。塑造了自己鬓发 已白、雄心不减、因 时时牵 挂边 关而痛苦呻吟的爱
4、 国词 人的形象。( 技巧及分析2 分,形象及分析2 分) 3 、“ 鬓先秋” 中借秋霜形容: 4 、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 上阙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壮志却又无所成就的 感慨。 C “ 此生谁料” 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 词人表达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D5 、“ 尘暗旧貂裘” 中的“ 暗” 子用得好, 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暗”是不明亮,无光彩。 一方面写出战 袍闲 置太久,上面落满 灰尘 ,显 得黯淡无光。 另一方面暗示现实 的残酷与黑暗,流露出 诗 人报 国无门 、壮志难 酬的悲愤 与惆怅 。6 、首句借用
5、班超投笔从戎“ 以求封侯” 的典故 ,意在表现什么?(2 分) 7 、谈谈你对词中“ 泪空流” 中“ 空” 字的理解。 (2 分) 表现 了作者报 效国家,收拾旧河山的壮 志。 一个“空”字既写了内心的失望和痛苦,也写 了对 君臣尽醉的偏安东 南一隅的小朝廷的 不满 和愤 慨。8 、这首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2 分) 示例:词 人用昔日匹马驰骋 疆场 与今日蒙 尘 貂裘战 袍作对 比,心在前线战场 ( 天山) , 身却不得不退居家乡( 沧 州) 。如此强烈的对 比,深层 次地揭示了词 人的崇高理想与残酷 现实 之间 的矛盾和报 国无门 的愤懑 。 (意对 即可
6、。)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 望神州?满 眼风 光北固楼。千古 兴 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 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 南战 未休。天下 英雄谁敌 手?曹刘。生子当如孙 仲谋 。1 、诗词上阕首句“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 固楼” 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有怎样的作用 ? 通过 一问 一答写出此人举 目远 望,所能收 入眼底的只有北固楼的风 光,而江北都是 金兵占领 区,大有中原已经 非我所有,山 河易改的感叹 。自然地引出下文的千古兴 亡之感。1. 本词选自稼轩长短句,“ 南乡子” 是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是 。 2 、“ 年少万兜鍪” 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 ? 词牌名 题目 借代3
7、 、“ 不尽长江滚滚流” 借用 登高诗句 :“ ” 的意 思感慨。 4 、表达该诗主旨的诗句是: 。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生子当如孙 仲谋4 “何处 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 方?(1 分) 5 作者说孙权 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 ?请 用自己的话 概述。(2 分)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 年纪轻轻 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 ,不满 足 占有东 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 抗 衡,连 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 、佩服他。 一点1 分,满 分2 分为 止,意思对 即可,若 照抄原文,不得分 6 作者赞颂孙权 的用意是什么?(3 分) 借古讽 今,抒发 作
8、者对 宋统 治者苟且偷 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 的愤懑 之情 (若只答“借古讽 今“不得分); 希望能有像孙权 那样 有才略的人来领导 抗金斗争,统 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 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 一祖国的愿望)。满江红 满江红秋瑾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 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 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 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 ,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的上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上阕 表达了词 人不愿过贵妇 人生活, 意欲突破家庭束缚 、追求自由、投身
9、 革命的思想感情。(3 分)2 、这首词中词人大量引用典故,请说出至 少两处。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 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 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 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 汉军破楚的故事,一方面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 庭牢笼,另一方面叹清王朝却面对帝国主义的 “瓜分”的束手无策、一退再退、软弱腐败的 窘态。“不因人热”,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 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典故出自东观汉记 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 火。
10、” 表明自己虽真心诚 意地结 交志同道 合的同志,但叹 无知音可交。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 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 司马青衫湿”,这里指自己泪湿衣衫,极言 自己对前途的担心和忧虑。3 、该诗描绘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辛勤劳作生 活,表现了诗人的高贵品质。 4 、诗中“ 但使愿无违” 的“ 愿” 是什么? 5 、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 6 、根据这首诗概括陶诗的风格。 归隐 田园,“不为 五斗米折腰”。 希望多收些豆子。 隐 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厌恶 官场 、喜爱 园田 用朴素自然的语 言抒写平凡的劳动 生活。7、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 稻一诗中说
11、:“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 叹。”本诗中“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 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 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 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 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 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 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 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 是漫不经心的。 D 八月
12、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 波撼岳阳城。欲济 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 垂钓 者, 徒有羡鱼 情。 望洞庭湖赠张 丞相 孟浩然B 1 、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 “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 相接的景象。 B “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 高,欲渡不能。 C “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 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 结网”的古语。 C 2 、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 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 浩阔,下句以“
13、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 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 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 ;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 体。景象极其壮阔。 3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 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 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 洞庭秋水虎吼雷鸣的勃勃生机,洞庭湖波澜 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 4 、品味“蒸”与“撼”。 5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
14、地 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 ,言外之意 是 。(2 分)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希望张 丞相能助一臂之力6 、这首诗的体裁是_ (1 分) ,诗歌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揭示全诗主 旨的诗句是:_ (2 分) 7 、全诗最后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 一成语,它是_ ,现在的意思是 : (2 分 ) 8 、请简要谈谈你对颔联的理解。(2 分) 临 渊羡鱼 比喻 只有愿望不做实际 的工作,就达 不到目的。 颔联 从视觉 ,听觉 ,触觉 几方面描绘 了洞庭湖 雄浑 壮阔 的博大气势 ,极富艺术 感染力,尤其“ 蒸”字显 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 蓄,“撼”字衬 托 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 ,气魄宏大。 终
15、 南别业王维 中岁颇 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 来每独往,胜 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 偶然值 林叟,谈 笑无还 期。1 、“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如何理解 “ 独往” 与“ 自知”? 意思是有兴 趣了就独自去游玩,高兴 了 就自我陶醉。强调 独往、自知,则 是为 了充分突出自我的情感,不为 外物所动 ,不受世俗所影响,突出地表现 了退隐 者豁达的性格。C 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 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 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 每” 即“ 常 常” ,“ 胜事”
16、 指山中美景。 C. 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 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 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 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3 、这首诗五、六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 时” 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这 两句诗 写到:诗 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 ,竟 走到流水的尽头 ,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 地坐下来,看那悠闲 无心的云兴 起漂游。这 一 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 居山 林所见 景色的安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等闲 适 的心境
17、,表达了诗 人以山水为乐 ,从容淡泊的 情感。( 结 合诗 句合理解说2 分,分析表达出的心 情2 分)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九 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1 、赏析“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 (2 分) 比喻 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 ,乘万里风 高飞远举 ,叫风 不要停止,把她的轻 快小 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 着那自由自在的生 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 高飞 之志,对现实 的不满 ,对 自由生活的向往。( 手法1 分,感 情1 分)2 、结合词作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 感。(2 分) 隐 寓对 南宋黑暗社会现实 的失望;对 理想 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如写梦中海天溟蒙的 景象及与天帝的问 ;空有才华 而遭逢不幸 ,奋 力挣 扎的苦闷 ,如着一“谩”字,流露 出对现实 的强烈不满( 答对 一点得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