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8685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 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题 议论文阅读基本知识梳理授课日期及时段学习任务1.整体上复习议论文文体知识点;2.归纳中考议论文常见的考题类型;3.掌握议论文常见题型答题思路;教学内容【知识储备】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1、 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 )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2、 论据(用什么证明) 论据的类型:_(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_(引用名言要分析)。3、 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事实论据记叙 -道理论据 议论 (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引用论

2、证) 4、 议论文的结构 一般形式:引论( )本论( )结论( )。类型: 5、 议论文的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6、 常见考点、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

3、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注: 。2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格式:使用了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论证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格式:使用了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论证了的观点。格式:使用了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论证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 :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

4、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 和 ;、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 和 ;、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 和 。【中考前瞻】向字典鞠躬薛景文据今晚报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电视剧采桑子拍摄现场“出现了一道好风景”:剧组中不少人都随身带着字典,一遇到吃不准的问题,就立刻向“老师”请教。主演陈小艺小姐说:“采桑子是一部历史剧,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学浅,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这道“好风景”本人虽未能目睹,但还是有眼睛一亮之感。这些年来,总是见到“念白字”的新闻。比如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绮”读音为 q,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古诗中不是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吗?王菲却唱成了 y。又如小天后蔡

5、依林在唱怀念时 ,将“未完的龃龉”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y”。龃龉,正确的读音应是 jy,本意指上下牙齿不对应,后用来比喻为我的笔记:3意见不一致。蔡依林误 j 为 z,想来是受了组、祖等字的影响。最近掀起轩然大波的,是有“才女”之称的伊能静,她在新推出的专辑中唱苏轼的念奴娇, 把“羽扇纶巾” 的 “纶” (gun),唱成了“伦理道德”的“伦”。这是一种相当流行的误读。不过,伊能静还是值得称道的,她立即在自己的博客中公开道歉,并特地花了一天时间重新录音。和这些“念白字”的新闻相比,采桑子剧组“带着字典拍片”,犹如春风佛过田野,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其实,在老一辈艺术家中,这种做法早已成为习惯。

6、电影艺术家孙道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的银幕形象风流倜傥,按今天的话说,绝对是个“帅哥”;演技更为精湛,一招一式,无不传神。然而他却是“艺高胆不大”,哪怕排练一首短诗,也会在包里装着一本新华字典备查,唯恐稍有闪失。正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严谨”,练就了他的台词功夫,在演艺界堪称有口皆碑:不仅嗓音浑厚,吐字清晰,而且发音准确,字正腔圆,没有在演出中念过什么白字。孙道临先生曾经真诚地说:“中国字那么多,念不出来没什么难为情;但如果想当然地乱念,那是对不起观众的。”由孙道临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健在的时候,我们曾多次登门祝贺他的生日。他的书房里有一张简陋的狭小的书桌,随想录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这张书桌上完

7、成的,让人见了肃然起敬。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见到书桌上除了摊放着纸、笔之外,还有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遇到一时想不起来的字,巴老总是会翻开词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笔。这就是一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随想录的手稿本,我至少读过三遍,几乎没发现什么错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巴老查阅词典的景象。这是一个寻常的生活镜头,但它象征着一种高尚的文化精神。字典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宝库,是无声的老师。在校园学习阶段,是字典为我们释疑解惑,不断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在我们工作以后,同样是字典为我们把关纠错,保证文化产品的内容质量和文字质量。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该否认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向字典鞠

8、躬吧。从一个人对待字典的态度,是不难看出他的敬业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说是吗?1.第段画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 分)42.第段中“眼睛一亮”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3.第、段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其作用是 ;第段主要论述了 。(8 分)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组恰当的位置是( )(3 分)艺术家如此,文学家如此,政治家又何尝不是如此?毛泽东主席便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辞源伴随毛主席转战南北。毛主席深夜写作时,常常会在握笔疾书的间隙,停下来翻翻辞源。这是多么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A.之间 B.之间 C.之间 D.之间5.参考现代汉语词典对词语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

9、语填在横线处。(4 分)郁达夫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说,要善于用小事情来 (反映、反应)社会,抒发感情,表现思想, (揭示、揭晓)深刻的哲理和普遍规律,这就是“以小见大”。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反映:动词(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 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反应:动词(1)机体收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名词(2)事 情 所 引 起 的 意 见 、 态 度 或 行 为 。揭示:动词(1)公 布 , 宣 布 ( 文 告 等 ) 。 (2)使人看见原来不容易看出来的失误。揭晓:动词 公布(事情的结果)。【习题精练】创新思维的魔力陆明创新思维是

10、潜伏在你头脑中的金矿,它绝不是什么天才之类的独特力量和神秘天赋。创新思维运用于你的头脑,可以顺利解决大到宏伟的计划,小到日常纠纷中的难题。 凡事切忌一根肠子通到底,可以试着转个方向,换个角度,你会有好的发现、大的收获。兰德为了满足他女儿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他的理想,他向有摄影经验的人请教,询问是否有一种方法,可以在拍完照之后5立刻看到照片。在得到否定的回答后,他仍然锲而不舍地追求着。最后,他经过不断地研究、试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种相机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儿的希望,因而,兰德企业就此诞生了。如果兰德认同他人的想法,绝不会发明出这种同时显影的照相机。正因为他打破了他人的常规思维,开辟出了自己的

11、新路子,终于走上了创新的成功之路。任何一个有创造成就的人,都是战胜常规思维的高手,他们不被过去的思维所困扰,能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取得创新成果。要善于思考、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应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动力,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

12、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有效的创新会点击出人生的火花,成为突出生存的梦想和手段。谁有创新思维,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节选自只需改变一点点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 分)2文中写兰德发明同时显影的照相机这个事例有什么作用?(3 分)3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拥有创新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 分)请珍视我们的汉字6许民彤一则文化报道写道: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

13、,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竞不知从何下笔据调查,近 43%的人基本全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网络写手和 80 后作家自不用说,在高校,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利用电脑撰写论文。上班族的日常工作就是,打开电脑,登录MSN、收发邮件,办公中的多数事情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大洋网的调查表明,高达 80%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更有近 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机构的调查表明 83%的人曾经“提笔忘字”。很多不同阶层

14、的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一次全国性的“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座谈会上,有关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重点指出了目前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国网络语言“雷”泛滥、汉字书写为吸引眼球求奇求怪的种种现象今天,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

15、,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乃至用许多符号来代替汉文字的使用,是否说明我们的语言发展已经进入了技术的时代?对此,甚至有人忧虑中国汉字有可能遭到信息化技术的全方位“屏蔽”的危险。技术时代,人类的语言文学使用能力呈 几乎是一种趋势。当代社会中文混乱的一种现象,就是当代人语言和词汇日益 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过度的精神贫困。7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

16、大国,成为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1第段划线句子中的错别字是_,它正确的书写是 (2 分)2第段“雷”在文中的意思是_(3 分)3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其作用是_;第三段主要论述了_(8 分)4.下面这段文字在文中恰当的位置是是( )(3 分)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A之间 B.之间 C.之间 D.之后5第四段空格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6 分)A老化 贫乏 B.老化 贫困 C.退化 贫困 D.退化 贫乏【回顾总结】议论文三要素 结构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