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69957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超详细文化生活背诵提纲1.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2.文化的作用(力量、功能、意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之一。加强文化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经济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

2、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人文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文化自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政治的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国际:文化渗透、文化入侵,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

3、的国际影响力,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反对文化渗透、文化入侵、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我国的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化对人的影响: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 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方式上);深远持久(效果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

4、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并非经济、政治的派生物或附属品。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4.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5.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5、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6.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7.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8.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商业贸易 人口迁徙 教育9.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10.科技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

6、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促进了大众传媒的发展。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11.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12.文化具有继承性 体现: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继承。13.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的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

7、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14.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1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与水平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16.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

8、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17.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18.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们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

9、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19.文化创新的意义、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20.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反对“守旧主义”、“文化复古主义 ”和“历史虚无主义” 。2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

10、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2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尊重外来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反对“封闭主义”与“ 全盘西化”、“民族虚无主义”。23.文化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 的过

11、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24.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正确的方向,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 守旧主义、封闭主义” 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

12、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创新文化传承手段,创新文化体制机制。25.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26.中华文化的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7.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

13、传承,标志着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28.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民族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的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9.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30.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

14、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 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青年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32.

15、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个人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33.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34.奏响主旋律3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36.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以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

16、对中华文化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7.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39.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40.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41.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3.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44.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45.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46.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