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论文.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67778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组梦是常理之梦,立体刻画人物这一组梦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书中有很多此类型梦:书中第 34 回宝玉梦见蒋玉菡。宝玉受杖苔之后伤痛不堪,后悔自己把好友蒋玉菡在紫檀堡买房置产之事吐露给忠顺王府的人,肯定会给蒋造成不良后果。正当愧疚不安时,隐隐睡去,于是梦见蒋前来诉说原委。这正是因为平日思虑太多所致。还有第 87 回妙玉走火入魔作恶梦。妙玉因为平日与宝玉相遇时谈及的话题轰动了春心,回房后便听见房上有响声,害怕有贼来。察看后才知是两只猫儿的嘶叫。不禁勾起她对宝玉问话的品味,于是魂不守舍,于是梦见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来娶她以及媒婆拽她上车并盗贼劫她之类的烦心事,不由得哭喊求救,惊醒了庵

2、中的女尼道婆。类似此种梦,还有许多,笔者在此不一一列举了。妙玉本是妙龄女子,思春乃正常现象;宝玉在自己“伤痛不堪”的情况下还想着会给好友造成不良后果,梦由此而生合乎人之常情,让读者更感书中内容之真实,宝玉和妙玉形象之生动。作者在此借梦境反映书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多样性,使其更加立体生动,为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人物性格提供了很好的途径。第二组梦是伏脉千里,首尾呼应脂砚斋用蛇来譬喻红楼梦的叙述方法,说那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说是犹如“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以此来表现曹雪芹写作的一个巨大特色,这在红楼梦中几个梦的前后联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甄士隐之梦、贾雨村之梦分别

3、发生在第一回、第一百二十回,整部红楼梦在叙述总框架上是起于甄士隐之梦,终于贾雨村之梦。甄士隐的夏日之梦,设计在开篇。对全书整个叙事结构来说,一是通过甄士隐此梦,将两个神话故事(青埂峰下石头动凡心和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还泪)连接起来,造成一个象征性的预示宝玉出生;另一个是向读者说明红楼梦的故事都是似梦非梦。这一梦远伏全书真与假、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近伏宝玉梦游并先为梦游作一番铺垫。第一百二十回里还写了贾雨村的梦,这既是前后照应所需,也是他在历经沉浮之后所得出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总结。贾雨村与甄士隐一样,在全书中时隐时现,贯穿始终。故事所不同的是甄士隐代表的是出世的精神,贾雨村代表的则是入世的精神,表达了

4、两种不同境界,即佛教中所说的“出世间”和“世间”,出发的角度不同自然描述所达到的效果也有区别。而这两种不同,却殊途同归,最后终于放下了所有放下了执着,回归到了本事清净的自然。同样,第五回和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之梦也具有同样的作用。在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浏览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饮酒听曲。这个梦是红楼梦一书的序幕,有重要人物的总介绍,并且它含蓄地预示了主要女子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独特的命运结局,同时也隐喻着把整个故事归结为人生一梦的含义。第一百一十六回,宝玉再游太虚幻境,与世俗世界大观园的死魂灵一一相见。这是悲剧完成的一个叙事的总结和概括,与第

5、五回的初游遥相呼应。这是曹雪芹惯用的首尾相接相应法,可以使结构更严整。第三组梦是逝人托梦,内有隐喻隐喻之梦蕴含着兴衰主线,第三十六回的宝玉之梦。在结构上,第十三回和一百零回的王熙凤之梦可以看做是对由盛而衰、由富而贫、由绮丽而凄凉、由娇贵而潦倒的主题的隐喻。因为凤姐是荣国府实际上的第一当家之人,包揽诸事,几乎所有的事物都是由她直接处理。所以选择给她托梦肯定是有其道理的。在第十三回里,秦可卿死前托梦,告诉凤姐“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贾元春被封为贵妃);要她当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跃重,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的败落悲剧,并且提出补救保全的办法。凤姐此梦,对贾府的瞬息繁华有深切的洞察

6、并预示未来的厄运,贾府荣辱兴衰的过程在梦幻虚景里得到隐喻。在第一百零一回,凤姐晚上到大观园去看即将远嫁的探春时,在月夜下,又遭遇了秦氏魂魄,对她当头棒喝:“婶娘只管享荣华受富贵的心盛,把我那年说的立万年永远之基都付与东洋大海了!”凤姐几乎被这次恶魇吓死,离这次惊魂不久,宁府即被抄家,凤姐也因此被发现了放账敛财的丑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正是全书悲剧结局的谶语。作者精心设计的这两个噩梦,都隐喻着凤姐内心潜藏的罪行,而其内蕴之中也显然体现着作者的整体艺术构思。2靠这两个梦,而使凤姐及“通部欲案”与贾府的命运相系。而正是靠梦在关键部位的出现,凸显了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了文章主题:不仅

7、勾画出凤姐的人生宿命的圆,同时也构造出贾府悲剧宿命的大圆,隐喻了贾府并将灭亡的宿命。第四组梦是梦幻现实,互相对应宝玉是书中的重要人物,他统领书中的整个“女儿国”。其中“木石同盟”和“金玉良缘”的悲剧冲突,更是书中感情的重头戏,在现实与梦幻中交替出现并一一对应。第三十六回发生在宝玉绛云轩卧室里梦,极具象征意义。这一回写宝钗一日偶去怡红院,恰逢宝玉午睡,屋里只有袭人在给他绣制鸳鸯戏莲的兜肚,袭人因事外出,宝钗便坐下代绣起来:这里宝钗只刚做好了两三个花瓣,忽然听见宝玉在梦里胡乱喊骂出:“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这里,“鸳鸯戏莲”隐喻同宝玉的梦

8、话形成了强烈的反讽。它从正面说明了木石之“盟”在宝玉心中的比重超过了金玉之“缘”。更妙的是黛玉此时恰巧出现,如果当时能听见宝玉这番话,肯定会平添对宝玉的几分痴情。可是,作者却偏偏让她在宝玉真情流露的梦话说出之前悄然离去。这一来一去极富象征内涵:她可以住进大观园,却又被关在宝玉的门外,这意味着她事实上从未被大观园这个世界所真正接受。第八十二回的黛玉之梦,是红楼梦里最痴情的噩梦。梦幻虚景把梦与非梦两个空间层面结合在一起来叙述。这个凶梦除了象征黛玉的心病之外,亦提供了黛玉对贾府长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的现实基础,揭示了黛玉内心的痛苦恐惧的根源,暗示了孤立无助的现实环境,实是黛玉悲剧的真凶。这个梦对黛玉的

9、打击是巨大的,以至于醒来后仍不能释然,心病更日趋严重,听到宝玉的亲事后,便悲痛欲绝,抑郁而逝。黛玉梦中的宝玉,虽然无限真情,不惜一死地剖心相示,却发现心没有了。有贾母的威严,宝玉也只空有一腔真情,毫无办法。宝玉没有了“心”也预示失玉的奇祸,而失玉可象征失去黛玉”的疯傻心境。在第九十四回里,这种预示得到了应验。因失玉而失魂丧魄的宝玉第九十八回里的一梦,则了断了“木石同盟”这段宿缘。在这个梦里,和尚对宝玉简略而神秘的解释了天国、地狱以及子女责任后,从袖中取出一石,向宝玉心口掷来。得玉后的宝玉感到突然清醒,醒后开始致力于孔孟诗书,后果然封妻荫子,实现了“子女对家庭的义务和丈夫对妻子的责任”。通过上述

10、三个梦的依次展开,我们看到了宝黛爱情,原形及其解释的对位。“木石姻缘”只是实现中断断续续的梦;宝钗来了,“金玉良缘”成了梦中的最大的现实。对宝玉而言,黛玉是他刻骨铭心的最大的梦。历经试探、争吵、誓言、信赖,终于两情相印,但围绕他们而生的种种力量,却最终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性结局。这些情节都是以这三个梦为核心而展开。同时,以“梦”证“醒”,以“梦”为“醒”。第五组梦是用幻影之人,影射自己在描写人物时,用“幻影法”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如甄宝玉这一形象设置的喻意就可通过第五十六回的贾宝玉之梦,及第九十三回包勇转述的甄宝玉之梦表露出来。甄宝玉仅为一寓言式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真”“假”主题的反衬角色。所谓

11、的“真假”对立,不是谁冒充谁的问题,而应理解为一个人身上的两面性。甄宝玉和贾宝玉长相虽像兄弟,但甄宝玉热衷于功名,与贾宝玉的天性恰恰相反。尽管两个人在很多地方有不同之处,但在九十回以后,两人的人生之路开始了由异趋同的转化。第九十三回的甄宝玉梦悟,走上“立身扬名”之路,它为宝玉最终完成科举后出家埋下伏笔;甄宝玉也曾梦到过太虚幻境及众钗的鬼魂,文字虽描述的简略,但他在空间的层面上起连接首尾出现的太虚幻境的作用,对贾府衰败又一次发出信号。而贾宝玉梦见的确是自家的大观园以及众丫环,而梦中相见的甄宝玉又是他从未谋面的少年,虚实相印,真假莫辨,我们可以看出甄宝玉心灵上折射出宝玉的虚拟幻想,两者的性格是互补

12、的。也使读者弥漫在真假莫辨的迷离境界里。第六组以梦深化“情”主题第六十六回的柳湘莲之梦,第九十六回的尤二姐之梦,在结构上不仅仅是构成柳湘莲、尤二姐、尤三姐三人故事的核心,从作者整体构思上来看,还具有很深的寓意:从结构上宝玉和黛玉的故事对应,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由情到色再到空的过程。尤三姐与柳湘莲之间的“痴情”,可看做是宝黛悲剧的3一次预演:我们极其容易找到这两个爱情悲剧的共同点:一死一出家皆为一个“情”字。书中或阴或暗已多次将尤三姐与黛玉相比,湘莲更是宝玉的一个分身,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其实是宝黛“木石同盟”世俗化的演绎,两人都做了宝黛二人想做而未做的事。小说中柳湘莲第二次露面是在第六十六回,他一

13、梦觉醒,毅然出家,在结构上还可以看做是宝玉日后出家的预示。而宝玉的人生理想是大观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在大观园中与所爱的人一起恣情任性的过一辈子,随着大观园的解体,黛玉的逝去,他对一切皆已看破,尘缘已绝,必然会像柳湘莲那样遁入空门。可以说在柳湘莲的梦醒之时,宝玉的归宿就已锁定。通过对“梦境”的简单分析可看出,曹雪芹以梦做框架,把大小故事放在各自的框架之中;以梦做连接点,营造出一个诗意的梦幻世界。这个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又有交叉、叠合,使整体氛围空灵蕴藉,小说同时也使叙述多处呈现梦的境界,梦的心态。梦直接影响和参与了小说的表达形式,且具有统摄全局的叙事动力功能和强大的叙事张力。各种各样的梦充溢全书,五

14、彩纷呈,显示了曹雪芹超人的智慧和才能,同时也给世人和后代艺术家留下了一份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二 红楼梦出色的细节描写文学创作, “要紧的是使人物生动,使他们能够从纸上跃然而起,使我们能够听到他的声音,看到他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体态的特征,嗅到他的气息。重要的是攫住那立即可以使人物生动的最最特出的精细部分。 ”(见革拉特珂夫我怎样写(士敏土) ) 红楼梦正是攫住了那立即使人物生动的最最特出的精细部分,通过对这些具体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作品中人物的动作,听到他们的声音,嗅到他们的气息,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得这些形象从纸上跃然而起。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通过对刘姥姥进府前后一系列动作

15、的细节描写,就生动地刻划出刘姥姥的形象: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 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到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样子。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她“掸了掸衣服”,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话” ,连用两个“ 蹭”字把刘姥姥走路的情形勾勒得一清二楚,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刘姥姥此时紧张迟疑、小心翼翼的心

16、理状态,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 再如告贷时的一段细节描写: 只见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 没有甚说的便罢,若有话 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不待说,今日又为何而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太太,却不该说,只是大老远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儿我带了你侄儿来,

17、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得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里怎么叫你来?打发咱们作啥事来? 只顾吃果子咧。 ” 这段细节描写,抓住这姥姥先回“也没甚说的”,接着“ 未语先飞红的脸 ”, “忍耻说道”, “推板儿道”这样一系列的动作表情,刻划出刘姥姥贫困告贷,羞于启口的窘迫之态,一笔不乱,丝丝入扣,再现出刘姥姥告贷时的情景,充分表现了求人之难,所以脂砚斋在此批道: “为求亲告友者下一棒喝。 ” 抓住人物动作刻划人物形象的细节描写,在红楼梦中还可找到许多。如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处分迟到的家仆一段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了凤姐的几

18、个连贯性的动作,从而生动地刻划出凤姐的形象。作者首先抓住的是凤姐的笑,凤姐的笑是冷笑,这一笑也就笑出了凤姐的阴险嘴脸;然后是说,很平常的一说,又说出了凤姐的两面三刀;第三个动作是喝命,这一喝也就喝出了凤姐脸酸心硬、手段毒辣的本质;第四个动作是掷牌,这一掷也就将凤姐的全部形象掷到了读者面前,不光使宁府的仆人们见了害怕,就是读者读了之后,也不由得会加快心跳速度,凤姐的雷霆电火跃出纸外。 红楼梦通过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作者有时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刻划出一幅人物群象图,在横向对比中体4现人物个性,有时抓住人物在事件前后的不同表现,在纵向对比中体现人物的个性。通过横向纵向的对比,使得人物的这种个性变得

19、更加鲜明,更加突出,给读者的感受也更加深刻。刻划人物群象图的细节如四十四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一段关于笑的细节描写,刻划出一个众人哄笑的场面,其中又着重描写了史湘云、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贾宝玉、贾母、薛姨妈、王夫人等八个人的笑,这八个人的笑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笑法,充分体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身份、年龄、体质特点:史湘云笑得豪放大度,林黛玉笑得文静节制,探春笑出了要强的个性,惜春笑出了幼女的娇柔,宝玉笑出了顽皮之态,贾母笑出了爱孙之心,薛姨妈笑出了常客之身份,王夫人笑出了家庭主妇之地位,作者的一支妙笔,传神地刻划了各人不同的笑态,在这各不相同的笑态中又表现了各自不同的性格个性、年龄、身份

20、、体质特点,同时又使得这些个性特点得到加强。与此相类的再如第二十一回对林黛玉、史湘云二人睡态的细节描写:“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把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干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短短的几句话就勾勒出一幅双艳共栖图,赋予她们各自不同的睡态,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一静一动、一紧一松,分别体现了林黛玉的文弱安静和史湘云的豪放天真。抓住人物在事件前后的不同表现进行纵向对比的细节如二十三回宝玉见贾政前后的一段细节描写:宝玉听说贾政叫他时, “好似打了个焦雷,登时扫去了兴头,脸上转了颜色,便拉着贾母扭的好似扭股儿糖,死活不敢去”。不得不去

21、时, “宝玉只得去了,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 “挨着门进去” 。如此光景,不禁令人想起老鼠不得不见猫的情形。但出来时的宝玉,可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慢慢的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出去了。 ”真是避之若火。进去时同出来时一相对比,就使得宝玉顽皮惧父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可以赋于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并使这些性格特征在人物的全部性格之中处于主导地位,支配其他非主导性格侧面。我们知道,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人物形象,如果不分析其思想意义,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就是宝玉的痴情怪僻,黛玉的尖酸刻薄,宝钗的心计多端。作者在表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时,不是生硬地将

22、这些性格特征强加在人物身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使得这些性格特征在人物身上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就不断出现,人物的这些性格特征,也就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这也就是脂评所说的再三皴染之法。要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表现宝玉之痴情怪僻、黛玉之尖酸刻薄、宝钗之心计多端,还须看作品。第三十回, “龄宫划蔷痴及局外”,宝玉见龄宫不断地划蔷字, “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心事,才这样个形景。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样熬煎。看她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得住熬煎。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通过这段描写,我们已足

23、够看出宝玉的痴情了,但作者认为还不够,接着又描写了天下雨时, “宝玉看着那女孩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顿时湿了。宝玉想道:这时下雨。她这个身子,如何经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 不用写了。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 那女孩子笑道:谢谢姐姐提醒了我,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避雨的? 一句话提醒了宝玉, 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说声不好 ,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这段典型生动的细节描写,将宝玉的痴情更进一步刻划出来,他不止是痴到胡思乱想的程度,竟然痴到将自身置之度外,知道别人身上淋湿,叫人家避雨,而不知道自己身上也淋湿了同样要避雨,这一

24、细节使得宝玉之痴情变得非常鲜明突出。再看第三十五回,宝玉自己被汤烫了,不知道疼痛,而一个劲地问玉钏疼不疼。试想世人痴情有胜于宝玉之忘我者乎? 至于宝玉的怪僻,作者同样是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第十六回,贾元春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这是贾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关系到贾氏家族的兴旺发达, “荣宁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独宝玉不以此为喜,他感到痛快的是:“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不能乐业着实悬心的是:“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众人皆喜他独忧,一喜一忧之间就充分显示出了宝玉的怪僻。再如第四十三回,众人皆为凤姐庆寿,而宝玉却遍身纯素,纵

25、马到郊野去祭奠丫头金钏,正是“礼岂为吾辈设耶”! 作者就是这样不断抓住一些具体的生活细节,表现贾宝玉性格上的怪僻,体现了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和反抗。转贴于 中国论看过红楼梦后,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尖酸刻薄,语语带刺,一张嘴儿不肯饶人。林黛玉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呢?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具体细节的描写,使得她的尖酸刻薄突出于她的其他性格特征之上。刚开始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来,顺便将别人的都送了,最后两枝给黛玉。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还是别的姑娘都有呢 ?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

26、不给我。 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送花顺序这一细节,别人是不在意的,而黛玉在意了,并马上认为是别人挑剩下才给她的,一席话说得人无言以对。光这一细节就足以体现黛玉的尖刻了,更何况后文还有许多这样的细节呢。5至于薛宝钗的心计多端,作者更是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的。第二十二回,贾母为宝钗过生日,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投贾母所好,点热闹戏文,吃甜烂食物,最后博得贾府的最高当权者贾母的喜悦。从这样一个微小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薛宝钗工于心计,惯于逢迎。在同一回里,当凤姐说唱戏的小旦在扮相上象一个人,叫大家猜时, “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宝玉心里也猜着了,但不敢说”。在宝玉是不

27、敢说,怕得罪了黛玉;在宝钗却是不肯说,不肯说也就罢了,偏偏还要一笑,表明自己是知道的,这个细节写出了她城府颇深的个性特点。如果只有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而没有人物形象自身的内在矛盾,那样的人物形象就会成为某种单一性格的表达式,就不具备立体感,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现实主义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就必须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的同时,表现人物形象自身的内在矛盾,从而塑造出实实在在的,具有立体感、真实感的丰富的艺术形象。伟大的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正是遵循这一原则,在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塑造主导性格的同时,抓住一些重要的细节加以描写,表现人物形象自身的内

28、在矛盾,塑造出非主导性格,并赋予这些非主导性格以一定的地位,以造成人物形象的立体结构。我们以薛宝钗为例。关于薛宝钗的形象,历来争议很多,这主要是因为薛宝钗的性格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斗争,而不少批评又只看到了她性格的某一部分,而没有作全面的分析。作者不仅表现了她性格的主导部分工于心计、冷酷无情,同时还抓住了一些有力的细节,表现了她性格中的非主导部分作为一个少女的天真烂漫,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

29、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这一细节的刻划,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薛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突出表现了薛宝钗性格中作为一个青春少女的天真烂漫的成分。作者多次描写薛宝钗在薛姨妈面前撒娇的细节,也同样是为了赋予薛宝钗这样的性格特点。再如作者笔下的贾宝玉虽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形象,但由于抓住了宝玉在藕官烧纸时所讲不是孔子遗训等几个细节,刻划出孔子思想对宝玉的影响,构成宝玉思想的一个侧面。在卫道士贾政的身上,也赋予了人类正常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他并非一味的封建卫道,作者同样是通过具体细节表达的:第二十三回,贾政见宝玉神彩飘逸,秀色夺人,贾环人物

30、委琐,举止荒疏,此时想起大儿子贾珠已死,又想起爱妻王夫人所爱,于是便将素日嫌恶处分宝玉之心不觉减了八九分,充分体现了贾政和平常人一样的疼爱之心。贾政也和平常人一样追求着儿女团聚的天伦之乐,在贾母高兴之时,也常来凑趣承欢,跟老小众人一起取乐。这些重要的细节描写,就构成了人物复杂多样的性格,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真实感和艺术典型的丰富性。红楼梦在语言上带有暗示性的特点,通过语言上的暗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语言上的这种暗示性又是通过一个个的细节描写来达到目的的,因而这样的暗示也就显得非常自然,让人读过之后回味无穷。如作者在第十七十八回省亲时就通过元妃点戏这一细节,暗示了后来元妃暴亡,贾家衰败的结局

31、。这是脂评的批者早就告诉给我们的: 豪宴 “伏贾家之败” , 乞巧 “伏元妃之死”, 仙缘 “伏甄宝玉送玉”, 离魂 “伏黛玉之死”。 “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在这微小的细节中暗示出重大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再如第七十四回因十锦春意香袋而抄检大观园这一细节,暗示了贾府被抄的必然结局。 红楼梦有时还抓住人物语言这一细节,赋予人物语言以特定的含义,暗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一回,凤姐对贾瑞的两次嘱咐就有这种特点:第一次云“两边门一关再没别的人了”,第二次云“可别冒撞了” ,都暗示了下文的情节。第一次贾瑞单身一人被冻了一夜,第二次又冒撞了贾蓉、贾蔷,赔了一百两

32、银子,还被浇了一身粪便,而贾瑞、凤姐二人口中多次出现的死字,则又暗示了贾瑞必因此而死的结局。 红楼梦中还有一些细节,它们非但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而且暗示了作品中人物的最后结局。就拿宝玉、宝钗二人的婚姻来说,作者屡屡通过一些细节来暗示金玉姻缘的最后结局。第二十八回元妃赐端午节礼时,独宝玉、宝钗二人一样,每人是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两串、凤尾罗两端、芙蓉簟一领,多于黛玉等人一罗一簟,这就表明了元妃这一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于钗黛二人的选择,暗示出金玉姻缘的最后结局。至于黛玉最后被宝钗掉包这一结局,我认为这不是高鹗的发明,而是曹雪芹早就暗示好了的。第十九回,宝玉为给黛玉解困,讲了一个耗子过节的故事,小

33、耗子为了窃取庙中的香芋,讲要变成一个香芋,暗用分身法搬运,但最后却变成了一个标致美丽的小姐,而这位小姐又恰是盐课林老爷的女儿林黛玉。通过这样一个细节,作者既暗示出黛玉被掉包的结局,而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可谓用心良苦。再如花袭人嫁给蒋玉菡的结局,作者早在第二十八回就通过宝玉以袭人之腰带与蒋玉菡相换这一细节暗示给了读者。此外作者还常常抓住人物所作的诗词、谜语等细节来暗示人物的结局,如第二十二回,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等人制作的谜语,就暗示了她们各自的结局。 转贴于红楼梦中人物与人物之间,特别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复杂关系,但作者自己从来没6有站出来解释这种关系,而是通过具体

34、的细节描写,将这种关系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这些细节的变化中使读者看到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看到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我们只要抓住一些细节,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宝玉、黛玉、宝钗三者之间的矛盾纠葛,看出他们相互间感情的发展变化。在第三十四回赠绢以前,宝、黛之间的爱情处于萌芽试探阶段,由于双方都将真情实意隐藏起来,并且有意制造一些矛盾试探对方,经常发生一些误会,造成欲近反疏的情况,这时钗、黛之间也经常发生外部冲突,明争暗斗。如第八回,宝玉听从了宝钗别吃冷酒的劝告,黛玉马上就借丫头送手炉的机会奚落宝玉,暗刺宝钗,临走之前还亲自帮助宝玉戴斗笠来向宝钗示威。宝钗也不失时机地讽刺宝玉,实刺黛玉。第二十八回

35、,贾母派人来叫宝玉、黛玉二人过去吃饭,宝玉不去,黛玉一走,宝钗马上就展开攻击,叫宝玉“吃不吃陪林姑娘走一趟,她心里打紧的不自在呢”。同一回元妃所赐端午节礼独宝玉跟宝钗的一样,黛玉马上就用金玉之说试探宝玉。这一类的细节在作品中很多,充分表现了三者之间的矛盾。第三十四回,宝玉被打,发生了赠绢事件后,宝黛之问的爱情已确定下来,钗黛之间的关系也得到和解,黛玉认了薛姨妈做娘,认了宝钗做姐姐,为自己的爱情最后胜利创造条件,在暗地里进行着别一种斗争。宝黛之间变得相互体贴相互关心,两人之间形成一种默契,关系更加密切。为了表现这种关系,作者抓住了这样的细节:第四十二回,“宝玉和黛玉使了个眼色,黛玉会意,便走到里

36、间将镜袱揭起,照了一照,只见两鬃略松了些”。第四十五回,天下雨,宝玉来看黛玉,已出门回去,“又翻身进来问道:你想什么吃?告诉我,我明儿一早回老太太,岂不比老婆子们说的明白 ?黛玉笑道:等我夜里想着了,明儿早起告诉你。你听雨越发紧了,快去吧。可有人跟着没有?”一惯清高不让别人用自己的东西的黛玉,还硬将自己的玻璃绣球灯给宝玉用,以防跌跤。第五十二回,宝玉“一面下了台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 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 一面说,一面转过身来,悄悄道: 我想宝姐

37、姐送你的燕窝 。(黛玉)一面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宝黛二人之间是多么的体贴关怀,从吃的、用的到休息养病无微不至,相互间的眼色都有特定的含义,不独宝黛二人会意,就是我们读者也应会意了。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这一细节,更是表现了宝黛之间真挚的爱情,这一试也就使二人的爱情变得更加深厚。我们将这一系列的细节联系起来,就可清楚地看出宝黛钗三者之间关系在赠绢前后的发展变化,划出宝黛爱情发展的曲线。红楼梦中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是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中体现出来的,如邢夫人与王夫人、凤姐之间的斗争,就是通过贾母寿辰之日捆放家奴这一细节体现出来的。通过细节描写

38、这种手法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就极大地增强了这些矛盾和斗争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心理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常常通过一些具体细节的描写,表现出人物在同一时刻同一动态下不同的心理状态,将他们的精神世界表露出来,达到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目的。第三十一回,(湘云说完了话 ),众人听了都笑道:“果然明白。”宝玉笑道:“还是这么会说话,不让人。”林黛玉听了,冷笑道:“她不会说话,她的金麒麟会说话。”一面说着便起身走了。幸而诸人都不曾听见,只有薛宝钗抿嘴一笑。宝玉听见了,倒后悔自己又说错了话,忽见宝钗一笑,由不得也笑了。这短短的几句话就写了众人的笑、黛玉的笑、宝钗的笑、宝玉

39、的笑,各人的笑有各自的心事,反映了各自不同的心理状态。众人的笑是随和赞赏的心理表现,黛玉的笑是嫉妒的心理表现,宝钗的笑是乐祸的心理表现,宝玉的笑是无可奈何自我解嘲的心理表现,这种各不相同的心理状态,又反映了各自性格上的不同特点,即林黛玉性格上的尖酸刻薄、薛宝钗性格上的自私自利、贾宝玉性格上的软弱多情。第二十九回在写了宝黛二人大段心理独白之后,作者写了黛玉、宝玉、袭人、紫鹃四人各怀心事,相对而泣的细节。黛玉为自己心中的苦衷不为宝玉所知而哭,是对自己不幸命运的哀泣。宝玉的哭是后悔、同情、苦恼的哭,他后悔自己不该和黛玉纷争,同情黛玉的痛苦与不幸,苦恼的是自己的心不能为黛玉了解。袭人的哭是为宝玉而哭,

40、也是为自己的未来而哭,同时更是她用来解劝宝黛二人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哭给人看的。紫鹃的哭是无可奈何的哭,她无限同情黛玉的痛苦生活与悲惨命运,但又无力相助,为此而痛哭。因此,黛玉的哭是苦的,宝玉的哭是涩的,袭人的哭是奸的,紫鹃的哭是忠的。宝黛二人的哭是他们对于爱情的痛苦追求,袭人的哭是她苦心经营的手段,紫鹃的哭是她一片忠心的产物。红楼梦正是抓住了一笑一哭这样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来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塑造人物的形象,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无论一个细节一一场景、性格、情节,多么奥妙美丽,假若它不是为了最完善地表达作品的主题,它对作品的艺术性就是有害的。”细节描写的目的是表现作品的主

41、题思想。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不仅起了7表现主题的作用,同时还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作品的主题变得复杂多样。红楼梦的基本主题是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但作者将宝黛的爱情放在封建社会末期这一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上,在表现宝黛爱情的同时,抓住一些细节,表现了这一特定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和斗争,表现了封建贵族的衰落,封建制度的崩溃。为了表现封建统治的黑暗,作者除了在第四回抓住护官符这一细节加以揭露外,还抓住了第四十八回,贾雨村投贾赦所好,为了几把旧扇子弄得石呆子一家倾家荡产,连贾琏都认为太过;第六十八、六十九两回,凤姐为尤二姐事件告发贾琏,贿赂辖制官府这样的细节,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凶狠残

42、酷、腐朽糜烂,暴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为了表现封建教育的崩溃,封建统治后继无人,作者抓住了荣宁二府淫乱成风的一些细节:第六十六回,湘莲跌足一叫:“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我不做剩王八。”一席话骂尽了宁府。东府如此,西府亦然。贾赦虽然一大把年纪,又做大官,但仍渔色无度,“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老的如此,小的贾琏更是淫乱成习,“只离了凤姐,便要寻事”。六十五回,作者写了“二马同槽,不能相容,互相蹶踢起来”这样的细节,更是骂尽了珍琏之流,连牲畜都不如,二马尚不容同槽,二人竞安于同槽。这些细节充分说明了封建统治者腐朽没落,封建统治后继无人

43、,也就决定了封建制度的必然灭亡。为了表现贾府经济上的崩溃,作者抓住了第七十二回办了一下老太太的生日,就用光了全部家当,竟然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用。为了应付一个太监二百两银子的索取,王熙凤就要当去自己的项圈等细节。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贾府在经济上已到了财源枯竭的地步,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早就尽了上来,跟省亲之时银子花得象淌海水似的相比较,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探春理家时执行的兴利除弊、开源节流的改革措施,不能挽救贾府经济上的崩溃。贾府如此,其他封建贵族又是如何呢?第五十三回领春祭恩赏时贾珍讲了这样一个细节:“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

44、供过年?”可知这些人家跟贾府相比又更加不如,连上供祖宗也要依靠皇上所赐。全部封建贵族都在经济上走向崩溃,剩下一副摇摇欲倒的空架子。总之,红楼梦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暴露了封建地主贵族阶级内部的腐败,封建统治的黑暗,封建制度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到了崩溃的边缘,走向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正是这些细节描写的存在,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之上增加了时代的社会的政治色彩。红楼梦中有大量的出色的细节描写,它们成功地刻划了人物性格,表达了作品的主题思想。但不用讳言,由于作者思想上的局限性,红楼梦中有些细节描写反映了作者没落贵族地主自我欣赏的情调,损害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尽管这些细节在描写手法上比较成功,

45、但对整个作品来讲却是有害的,是不成功的。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作者对刘姥姥带花、吃饭、喝酒等细节的描写,尽管十分具体生动传神,但作者对于奶奶姑娘们捉弄刘姥姥却抱欣赏的态度,这就表现了没落贵族对于农民阶级的偏见,违背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对人物进行了不应有的丑化描写,对作品的思想性是有害的,因而对作品的艺术性也同样是有害的。此外,红梦楼中还有一些细节,由于作者的疏忽,留下了一些漏洞,以至形成一些矛盾,这方面历来争议最多的就是作品中一些人物的年龄问题,我们姑且不谈人们常提到的宝黛等主要人物年龄上的不一致,就是一些次要人物也往往不一致。第三回讲黛玉的奶母王嬷嬷极老,而黛玉是年才六岁,正如清朝陈其泰所批:“如王嬷嬷极老,五年前安得有乳耶?” 王嬷嬷的年龄应在三十左右,至大四十,不应极老。对于宝玉的奶母李嬷嬷的描写,也犯了这种错误,使得人物的现有形象跟应有年龄不相一致,也就显得不自然,让人感到有些失真,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失误。红楼梦在细节描写上尽管有一些败笔,但相对于其大量出色成功的细节描写来说,只能是沧海之一粟,微小的瑕疵,永远掩盖不了白玉的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