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郝某经所在区工商局批准开办了一家文化用品商店,一日郝某所在地工商所人员康某来 到郝某的店里,要拿几本书回去看,郝某不让。康某说:“有人举报你的店里卖淫秽书籍,要对你罚款,你现在交罚款。“郝某说:“我的店从来没有卖过那种东西,不信你可以查。“ 康某说:“我不用查,你如果不交罚款,我就封你的店。“郝某无奈当即交了 1000 元罚款(注: 康某的罚款行为,不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工商所名义作出的)。郝某对此向有关机关 申请复议,康某又与复议人员赵某串通捏造郝某卖淫秽书籍事实,复议机关维持原来的罚款 决定,又作出吊销郝某营业执照的决定。郝某到处无人帮助解决,两个月后,复议机关认为 此案证据不足,
2、经调查确认处罚决定是错误的,随即作出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决定和罚款决定, 并对赵某与康某给予了行政处分。郝某对此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但郝某对赔偿义务 机关决定给予赔偿的数额不服,遂向本区人民法院作出申请国家赔偿决定。 区人民法院受 理了此案。在审理中,经人民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由赔偿义务机关报赔偿返还 1000 元罚款;赔偿吊销营业执照期间租房、水电等必要的开支2500 元;按正常营业收 入的 30%赔偿因吊销营业执照期间不能经营所造成的损失 1500 元。 现问: (1) 郝某对1000 元的罚款不服申请复议的机关是哪个机关? (2) 设郝某突然死亡,可由谁来申请行政复议? (3)
3、 复议机关向郝霜收取复议费用 200 元,有无法律依据?为什么? (4) 本安中郝某所受到的损害,应以谁为赔偿义务机关? (5) 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与结果是否正确? (6) 康某与赵某对郝的损害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案: (1) 市工商局为复议机关。 (2) 郝某的近亲属可提起复议申请。 (3 ) 于法无据。因为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不得向复议申请人收取任何费 用。 (4) 应以区工商局与市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5) 处理方式正确,但处理结 果的第三项内容存有错误。 (6) 区、市工商局可分别向康某、赵某追偿。 法理详解: (1) 对郝某进行 1000 元的罚款是康某作出的,康某是
4、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工商所 是区工商局的派出机构,但在此行为上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工商所可以自己 的名义作出,因此,这一行为,是基于区工商局的委托,即康某的罚款行为应视为 受区工商局的委托而为的。行政复议法第 15 条规定:“ 对行政工作部门依法设 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 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本案工商所不属于此种情形,根据有关规定,对受委托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 服申请复议,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为复议机关。区工商局的上一级 行政机关是市工商局。因此,对 1000 元罚款行为不
5、服的复议机关应是市工商局。 (2) 依行政复议法第 10 条第 2 款,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新 属可提起复议申请。 (3) 行政复议法第 39 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 主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 财政予以保障?quot; (4) 郝某所受的损害,应以区工商局与市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上一问题中已 明确,康某所实施的罚款行为,属于受区工商局的委托而为,因此本案中区工商局 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市工商局的复议行为都是错误的,而且复议机关的决定又加重了 对郝某的损害。国家赔偿法第 8 条规定:“ 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
6、成侵权行 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 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因此,对罚款所造成的损害,区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对吊销营业执照所造成的损害,市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5 ) 区人民法院适用调解对此案加以解决是正确的,但调解所达成的协议内容有 错误。根据行政诉讼法第 67 条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所谓适用 调解,就是以调解为审理方式和结案方式。因此,区人民法院适用调解是正确的, 但在调解内容上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超出法律规定的赔偿数额。国家赔偿法第 28 条对侵犯财产权造成损害的赔偿数额作了明确规定,其中规定,对处以罚款的, 应返还罚款
7、数额;对吊销营业执照的,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根据这一规定,协议的前两项内容是正确的,第三项内容是错误的,对郝某因停业 所减少的收入不应予以赔偿。 (6) 对康某与赵某的违法行为,应当由区工商局与市工商局分别进行追偿。国 家赔偿法第 14 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任令有故意或者重大 过失的工作人员或者受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康某与赵 某属于故意违法,对郝某所造成的损害负有责任,应由各自的机关对其进行追偿。2 2000 年 12 月间,石家庄市康桥药店承包人霍某在该市流沙镇集市个体摊档中,购得 印有“中超“牌商标标识的养胃丸一批,运往某市
8、后,由康桥药店批销给本市六家商场及医药 公司。上述单位购入“中超“牌养胃丸后,随即进行了调运、批发与零售,致使本市 18 家药 店经销了这批养胃丸。在销售过程中,某市医药生产供应总公司获悉消费反映该养胃丸药味 不浓,于同年 6 月派出质检员进行检查,证实该“中超“牌养胃丸质量确实欠佳,便通知所属 部门停止销售,并抓紧退货。 该养胃丸注册商标专用人某中药制药一厂于2000 年 8 月 6 日,分别向石家庄工商局与市卫 生局投诉,请求对市医药单位销售冒牌养胃丸案依法查处。市工商局于2000 年 9 月 10 日根 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作出如下处理决定;(1 )对现已封存于康桥药店的 412 盒冒牌养
9、胃丸 予以全部销毁;(2)对消费者的退货全部销毁;(3 )对康桥药店及其他 18 家药店的非法 利润予以没收,并分别处以 2000 元罚款。 现问: (1) 这起处罚案件哪些机关报有管辖权? (2 ) 市工商局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 (3 ) 如果市卫生局亦根据药品管理法对此案进行处罚,是否违背了“一事不再 罚“之原则?为什么? (4) 市工商局作出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对相对人履行哪些告知义务? (5) 经查,市工商局是以简易程序作出上述处罚决定的,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本 拟处以罚款 1500 元,因康桥药店不断提出申辩,后决定罚款 2000 元。从程序上看, 市工商局的以上做法是否合法
10、?为什么? 答案: (1) 市卫生局有管辖权。 (2 ) 不合法。因为市工商局超越了决定职权,该处罚决定属于越权行为。 (3) 违背了一事不再罚原则。因为针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同行政机关不得依据同 一法律根据予以重复处罚。 (4) 应当告知相对人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5) 不两处不合法。 (6) 不应适用简易程序。 (7 ) 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解题思路 本案综合考查了行政处罚的管辖,一事不再罚原则的适用,超越职权行为、行政处 罚的程序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均为律考重点内容,应予重视。 解答本案的关键 在于确认市工商局是否越权。虽然许多考
11、生并不知道药品管理法规定的哪一机关报 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仍然可以从本案案情介绍和设问所载信息中去积极推断市工商 局有无行政处罚权。在律考中有时我们也会碰到此类题目,涉及到非常不熟悉的法 律规定,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临场应变能力,作出正确的法律推定。 法理详解 (1)、(2 )确定该案的行政处罚管辖权,应从两方面考虑,即行政处罚的“地域管 辖“和“ 事项管辖“ 。行政处罚法第 20 条规定:“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根据这一规定,销售冒牌养胃 丸的违法行为发生在“石家庄市“,因此,就“地域管辖“而言,该市工商局和卫生局 都有管辖权。但是,就
12、“事项管辖“而言,工商局和卫生局对该案的管辖又受到“事项 管辖“权的限制。药品管理法第 54 条规定:“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 卫生行政部门决定。违反本法第 15 条规定,第八章有关广告管理的规定的行政处罚, 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药品管理法第 15 条是关于城乡集市贸易市场不得 出售中药材以外的药品的违法行为以及以圩违反药品广告管理的违法行为有处罚的 管辖权,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的其他违法行为没有行政处罚的管辖权,已经超越了 药品管理法授予的行政处罚“事项管辖“权的范围,即其处罚不是在上述两项决定的“ 事项管辖“ 范围内实施的,它侵犯了市卫生局关于该案的“事项管辖“ 权限,因而是
13、不 合法的。 (3) 理论上讲,“一事不再罚“是指对违法行为人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 实同一理由给予两次以上的行政处罚。同一事实是指行为人同一个违法行为事实; 同一个理由是指同一个法律根据。“一事不再罚“ 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同一个违 法行为已经受到处罚,不应根据同一个法律根据再给予处罚。第二,当几个行政机 关对同一违法行为都有处罚权时,不得依据同一法律根据几个机关都处以相同的处 罚。如几个机关对同一个违法行为,根据不同的法律给予不同种类的处罚则不违反“ 一事不再罚“原则。本案中康桥药店以及其他 18 家药店就销售冒牌养胃丸的违法行 为,市工商局已经根据药品管辖法给予了处罚,则市卫生局
14、不得再依药品管理法再 予处罚,否则将构成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的违法行为。市卫生局也不得以市工商 局处罚违法为理由再行处罚。至于市工商局违法处罚如何处理,由可由工商局和卫 生局协商解决或由有权机关将工商局违法处罚撤销之后,由卫局重新作出处罚决定。 (4 ) 行政处罚法 第 31 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 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5) 行政处罚法第 33 条规定;“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 50 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 1000 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的,可以当 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当事人应当
15、依照本法第 46 条、第 47 条、第 48 条的规定履行 行政处罚决定。“根据这一规定,本案中市工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应适用行政 处罚的简易程序。 第 32 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 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本案中,市工商局因康桥药店的申辩而增加罚款数额,是错误的。 3. 孙甲与孙乙乃兄弟,孙甲 18 岁,孙乙 16 岁。二人某日到舞厅跳舞,孙甲与张某发生口 角并打了起来,孙乙帮其兄孙甲打张某。派出所对孙甲、孙乙每人处以罚款
16、50 元的处罚。 张某不服,向县公安局申诉,县公安局改处各拘留 5 日,孙兄弟俩不服。 现问: (1) 孙兄弟俩可否不经上级公安机关复议直接对县公安局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其依据是 什么?(2 ) 如孙兄弟俩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他们兄弟俩、张某、派出所、公安局在诉讼中各处于 什么地位? (3) 孙乙可否委托其兄甲为诉讼代理人? (4) 本案如可提起行政诉讼,应否公开审理? (5) 如果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对孙二人的处罚,张某可否上诉? (6) 如果县公安局撤销了派出所对孙二人的处罚,张某可否提起行政诉讼?如可以,怎样 确定不氏兄弟俩、张某、派出所、公安局的诉讼地位? 答案: (1 ) 孙氏兄弟可对县公
17、安局的处罚决定不经申诉而直接起诉。 (2) 孙甲、孙乙为共同原告,县公安局为被告,张某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诉讼参人。 (3) 孙乙不能委托孙甲为其诉讼代理人。 (4) 本案如可提起行政诉讼,应公开审理。 (5) 如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对孙氏兄弟的处罚,张某可以上诉。 (6) 张某为原告、县公安局为被告,孙氏兄弟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当事人。 解题思路 本题是考查行政诉讼当事人问题的绝好案例,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二:一是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中,派出所居于何种法律地位;二是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中,行政申诉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以 上两点,为律考所常考,应予重视。 法理详解 (1)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被处罚人不
18、服公安机关的处罚裁决的,应在收到处罚通 知书之日起 5 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对申诉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所以,治 安案例中,被处罚人不服公安机关报处罚裁决的,一般必须先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诉,然后 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依有关司法解释,被侵害人或者被处罚 人不服公安派出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 32 条第 2 款的规定作出的警告或者 50 元以 下罚款裁决的,向设立该派出所的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改变原裁决,作出 50 元以 上罚款或拘留处罚裁决的,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所以,被处罚 人孙氏兄弟俩对县公安局的拘留处罚裁决可以向该县人民
19、法院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2) 孙 甲、孙乙因共同侵权行为被公安局处罚,县公安局虽然给他们分别以 5 日拘留的处罚,看似 两个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但由于公安局是根据孙兄弟共同侵权行为而处罚,是基于同一事 实,实则只有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如起诉,应列为共同原告。如孙氏兄弟起诉,应以县公安局为被告,张某为诉讼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诉讼参加人, 县公安局复议改变了派出所的处罚裁决,派出所的处罚裁决即失效,县公安局的复议裁决生 效。孙氏兄弟俩不服起诉,应以作出复议决定的县公安局为被告。被侵害人张某由于被孙氏 兄弟二人违法侵害,孙氏兄弟俩因此而受罚,张某与县公安局作出的拘留决定有利害关系, 可以作为第三人
20、申请参加诉讼或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派出所的处罚裁决被县公安局改 变失效,与县公安局的处罚决定没有利害关系,不是本案当事人。 (3) 根据行政诉讼 法的规定,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孙乙仅 16 岁,为未成 年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而不能由其委托他人代为诉讼。孙乙的法定代理人如其 父或母可以委托孙甲代为诉讼。如果孙甲为孙乙的法定代理人,直接以法定代理人身份代为 诉讼。 (4 ) 行政诉讼法 第 45 规定:“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 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不一样,关于未成年的案件,除涉 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21、以外,也公开审理。 (5) 如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对孙氏兄弟两人的处罚,张某可以上诉。 依有关司法解释,第三人有权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对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不服,有权 提起上诉。 (6) 如果县公安避复议决定撤销对孙氏兄弟俩的处罚,张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 诉讼。此时应以张某为原告,县公安局为被告,孙氏兄弟俩为第三人,派出所不是本案当事 人。如孙氏兄弟对第一审法院判决不服,也有权上诉。其中法理,参见前面的分析。4.甲在不符合创办私立学校的条件下,因多方托人关系而从市教育局获得了办学许可,并成 立了某广播电视大学。一时间,生源充足,招收学生近四千人。后甲携招生款潜逃,学校无 法继续开办下去。
22、学生家长在无法找到甲的情况下,要求教育局赔偿。请分析: 1)该案是否属于行政法的调整范围 2 )该案中涉及到哪几种法律关系 答案:1 )不属于 2)甲与教育局的行政法律关系 家长与甲的民事法律关系5. 某瓜农李某的两车西瓜被一伙人以买瓜为名欲行哄抢。李某当时即向某县派出所报案。 值班民警以“西瓜还没有被抢,不好抓人”,“ 民警临近下班不能离开,等下午上班再说” 等为理由,不去现场。致使两车西瓜被抢,肇事者逃之夭夭。瓜农李某以某县公安局为被告, 向某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某县公安局赔偿西瓜被哄抢的一切损失。请分析:1)该案由某县公安局是否应该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2 )瓜农李某以某县公安局
23、为被告是否正确 3)法院在审理该案时能否进行调解 答案:1)应该 派出所是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的责任又原机关承担 2)正确 3)可以 6.某和邻居李某因琐事争吵并导致殴打,结果双方均受轻伤,不过张某伤势稍微重一点。县 公安局在得到张某的报案后,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得知是李某先动手。于是对李某作出行政 拘留 15 天的处罚决定,对张某则进行了口头批评。李某不服决定提起行政复议。请分析: 1)李某应向哪个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法律依据是什么? 2)假设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将县公安局的处罚行政拘留 15 天决定改为罚款 200 元,李某 还是不服,能否提行政诉讼,为什么? 3)李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
24、告,为什么? 答案:1)县公安局 2)可以 3)县公安局 因为县公安局作出的行政复议 7. 1999 年 10 月 8 日,某县工商局和地税局联合对兴盛商店进行检查时,发现兴盛商店经 营假冒伪劣商品,且超出法定经营范围,同时还存在严重偷税漏税情况。税务局工作 人员核定该商店自 1998 年 10 月至 1999 年 10 月一年,偷漏税款达 2.8 万元。县工商 局和地税局的工作人员当场即对兴盛商店作出罚款 3 万元,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 罚,并补缴税款 2.8 万元。商店负责人何某要求举行听证,工作人员认为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拒绝举行听证。何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问:(1)本案的行政处罚
25、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理由。 (2)被告是谁?为什么。 (3 )你认为人民法院应作什么判决。 (1)本案的行政处罚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理由。 工商局有权对该店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且超出法定经营范围的违反工商行政管理 的行为进行处罚,但没有对偷税漏税的行政处罚权;而地税局有权对偷税漏 税进行处罚的权力,但没有对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且超出法定经营范围的行 政处罚权。这是两个不同的行政法律关系,不能混为一谈共同处罚,而应由 两个局分别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作出相应的处罚。 (2)被告是谁?为什么。 何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被告的设立应该看何某的诉讼请求是什么。如果 是就“拒绝举行听证:提出的诉讼请求,则应以应当受理听证的机关为被告; 如果是就具体的处罚不服提出的请求,则被告分别是工商局和地税局。另外, 由于是对该店的处罚,应当以该店为诉讼原告,何某本人不具备本案的诉讼 主体资格,不能做为原告。 (3)你认为人民法院应作什么判决。 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撤销处罚的决定。 这两局在撤销原处罚后,可另行分别对该店的不法行为在自己的职权范围 内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