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例程).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62948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例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例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例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例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例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初中数学解题技巧综合一:基本的解题技巧初中数学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 )I.定义与定义表达式 一般地,自变量 x 和因变量 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y=ax2+bx+c(a ,b,c 为常数, a0,且 a 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 a0 时,开口方向向上,a0 时,开口方向向上,a1 C. kR D. k 或 k11414 43. 已知 sin cos 1,则 sincos 的值为_。A. 1 B. 1 C. 1 或1 D. 04. 函数 ylog (2x 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12213A. (, B. ,+) C. ( , D. ,3)5454 1254545. 已知方程 x +(a-

2、2)x+a-1=0 的两根 x 、x ,则点 P(x ,x )在圆2 112x +y =4 上,则实数 a_ 。2【简解】 1 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 a a a ,将已知等式左边后mpm2配方(a a ) 易求。答案是: 5。 3522 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 (yb) r ,解 r 0 即可,222选 B。 3 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 cos ) 2sin cos 1,求出2sincos,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 C。4 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 D。5 小题:答案 3 。12、换元法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

3、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等。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

4、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例如解不等式:4 2 20,x先变形为设 2 t(t0) ,而变为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和指数方程的问x题。三角换元,应用于去根号,或者变换为三角形式易求时,主要利用已知代数式中与三角知识中有某点联系进行换元。如求函数 y 的值域时,x1易发现 x0,1,设 xsin ,0, ,问题变成了熟悉的求三角函22数值域。为什么会想到如此设,其中主要应该是发现值域的联系,又有去根号的需要。如变量 x、y 适合条件 x y r (r0 )时,则可作三角代换2xrcos、yrsin 化为三角问题。均值换

5、元,如遇到 xyS 形式时,设 x t,y t 等等。S214我们使用换元法时,要遵循有利于运算、有利于标准化的原则,换元后要注重新变量范围的选取,一定要使新变量范围对应于原变量的取值范围,不能缩小也不能扩大。如上几例中的 t0 和 0, 。22.1、示范性典例:例 1. 实数 x、y 满足 4x 5xy4y 5 ( 式) ,设 Sx y ,求22 2 的值。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题)1Smaxin【分析】 由 Sx y 联想到 cos sin 1,于是进行三角换元,设222代入式求 S 和 S 的值。ycosi maxin【解】设 代入 式得: 4S5Ssincos5 xycosin解得 S

6、;10852si -1sin21 385sin213 10385sin103 1Smaxin310685此种解法后面求 S 最大值和最小值,还可由 sin2 的有界性而求,10S即解不等式:| |1。这种方法是求函数值域时经常用到的“有界法” 。8【另解】 由 Sx y ,设 x t,y t,t , , 22S2SS2则 xy 代入式得:4S5 =5, t24 t24移项平方整理得 100t +39S 160S1000 。2 39S 160S1000 解得: S2 13 1Smaxin310685【注】 此题第一种解法属于“三角换元法” ,主要是利用已知条件Sx y 与三角公式 cos sin

7、 1 的联系而联想和发现用三角换元,2 22将代数问题转化为三角函数值域问题。第二种解法属于“均值换元法” ,主要是15由等式 Sx y 而按照均值换元的思路,设 x t、y t,减少了2 2S2S元的个数,问题且容易求解。另外,还用到了求值域的几种方法:有界法、不等式性质法、分离参数法。和“均值换元法”类似,我们还有一种换元法,即在题中有两个变量 x、y时,可以设 xab,yab,这称为“和差换元法” ,换元后有可能简化代数式。本题设 xab,yab,代入式整理得 3a 13b 5 ,求得2a 0, ,所以 S(ab) (ab) 2(a b ) a , ,253221032103再求 的值。

8、1Smaxin例 2 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满足:AC2B, 1cosAC,求 cos 的值。 (96 年全国理)cosBAC【分析】 由已知“AC2B”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的性质,可得 ;由 “AC120”进行均值换元,则设 1206 AC 60,再代入可求 cos 即 cos 。A2【解】由ABC 中已知 AC2B,可得 ,ACB1206由 AC120,设 ,代入已知等式得: 60 1cos160cos()160cos()123cosin 2 ,123cosincosin14322cs24解得:cos , 即:cos 。AC16【另解】由 AC2B,得 AC120,B6

9、0。所以 1cosAC2cosB2 ,设 m, m ,1cosA21cosC2所以 cosA ,cosC ,两式分别相加、相减得:2cosAcosC2cos cos cos ,C2A2mcosAcosC2sin sin sin ,A3C2即:sin , ,代入232m()2sin cos 1 整理得:3m 16m 120,解出 m 6,代入 cosAC4 2 。22m【注】 本题两种解法由“AC120” 、 “ 2 ”分别1cosAC进行均值换元,随后结合三角形角的关系与三角公式进行运算,除由已知想到均值换元外,还要求对三角公式的运用相当熟练。假如未想到进行均值换元,也可由三角运算直接解出:由

10、 AC2B,得 AC120,B60。所以 2 ,即 cosAcosC 2 cosAcosC,和积互1cosACcosB化得:2cos cos cos(A+C)cos(A-C),即2cos cos(A-C) (2cos 1),整理得:222AC4 cos 2cos 3 0,2AC解得:cos 2例 3. 设 a0,求 f(x) 2a(sinxcosx)sinxcosx 2a 的最大值和最2小值。 y, , 2x17【解】 设 sinxcosxt,则 t- , ,由(sinxcosx)212sinxcosx 得:sinxcosx221 f(x)g(t) (t2a) (a0) ,t- , 122 2

11、t- 时,取最小值:2a 2 a21当 2a 时,t ,取最大值:2a 2 a ;当 00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87 年全国理)()a142【分析】不等式中 log 、 log 、log 三项有何联系?241()21a2()a142进行对数式的有关变形后不难发现,再实施换元法。18【解】 设 log t,则21alog log 3log 3log 3t,log241()a281()a2a12a22log 2t,22代入后原不等式简化为(3t)x 2tx2t0,它对一切实数 x 恒成立,所以:2,解得 t0 恒成立,求 k 的()x192()y62范围。【分析】由已知条件 1,可以发

12、现它与 a b 1 有相()2()y2 2似之处,于是实施三角换元。【解】由 1,设 cos, sin,()x192()y62x3y4即: 代入不等式 xyk0 得:y34cosin 3cos4sink0,即 k0 (a0)所表示的区域为直线axbyc0 所分平面成两部分中含 x 轴正方yxxyk0k 平面区域20向的一部分。此题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化为图形问题:椭圆上的点始终位于平面上 xyk0 的区域。即当直线 xyk0 在与椭圆下部相切的切线之下时。当直线与椭圆相切时,方程组 有相等的一组实数解,1691422()()消元后由0 可求得 k3,所以 k1) ,则 f(x)的值域是2a4_。3

13、.已知数列a 中,a 1,a a a a ,则数列通项nn1n1a _ 。n4.设实数 x、y 满足 x 2xy10,则 xy 的取值范围是_。25.方程 3 的解是 _。1x6.不等式 log (2 1) log (2 2)2 的解集是_。22x1【简解】1 小题:设 sinx+cosxt , ,则 y t ,对221称轴 t1,当 t ,y ;2max12 小题:设 x 1t (t1),则 f(t)log -(t-1) 4,所以值域为2 a2(,log 4;a3 小题:已知变形为 1,设 b ,则1nan1ab 1,b 1(n1)(-1)n,所以 a ;1n n4 小题:设 xyk,则 x

14、 2kx10, 4k 40,所以 k1 或2 2k1;5 小题:设 3 y,则 3y 2y10,解得 y ,所以 x1;x2 36 小题:设 log (2 1)y,则 y(y1)0,7x0,x0。设 V (15aax)(7bbx)x (a0,b0) 4ab要使用均值不等式,则 abxx1057解得:a , b , x3 。 14从而 V ( )( x)x ( ) 27576。635214643152364所以当 x3 时,矩形盒子的容积最大,最大容积是 576cm 。3【注】均值不等式应用时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要凑配系数,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本题解答中也可以令 V (15a

15、ax)(7x)abbx 或 (15x)(7aax)bx,再由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最佳条件而列出方程组,4ab求出三项该进行凑配的系数,本题也体现了“凑配法”和“函数思想” 。3.2、再现性典例:1.设 f(x) m,f(x) 的反函数 f (x)nx5,那么 m、n 的值依次为x21_。A. , 2 B. , 2 C. , 2 D. ,255 52.二次不等式 ax bx 20 的解集是( , ),则 ab 的值是_。13A. 10 B. 10 C. 14 D. 143.在(1x )(1x)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是 _。3105A. 297 B.252 C. 297 D. 207254.函数

16、yabcos3x (b0 得:0 , x +x (x +x )( x +x ) 112312431212342 f(x )f(x )0 即 f(x)在( ,1)上是减函数123A ADC CO HB B 27 1 C. a0 D. a14. 椭圆 1 上有一点 P,它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那么 P 点到右x25y9 52焦点的距离为_。A. 8 C. 7.5 C. D. 37545. 奇函数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T,则 f( )的值为_。229A. T B. 0 C. D. 不能确定T26. 正三棱台的侧棱与底面成 45角,则其侧面与底面所成角的正切值为_。【简解】1 小题:利用并集定义,选

17、 B;2 小题:利用三角函数线定义,作出图形,选 B;3 小题:利用复数模的定义得 ,选 A;a254 小题:利用椭圆的第二定义得到 e ,选 A;|PF左245 小题:利用周期函数、奇函数的定义得到 f( )f( )f( ),T2T2选 B;6 小题:利用线面角、面面角的定义,答案 2。5、数学归纳法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

18、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 n1(或 n )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 nk 时命题0成立,再证明 nk1 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 nn 且 nN)结论都正确” 。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0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 nk1 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

19、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 n 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5.1、示范性典例:30例 1. 已知数列 ,得, ,。S 为其前 n81328212n()()n项和,求 S 、 S 、S 、S ,推测 S 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93 年全124n国理)【解】 计算得 S ,S ,S ,S , 18925348901猜测 S (nN) 。n()22当 n1 时,等式显然成立;假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即:S ,k()212当 nk1

20、 时,S S k18322()( ()2222)(k ()()(138122k ,()(211322kk()32k由此可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 nN 都成立。【注】 把要证的等式 S 作为目标,先通分使分母含有k1()2312(2k3) ,再考虑要约分,而将分子变形,并注意约分后得到(2k3)21。这样证题过程中简洁一些,有效地确定了证题的方向。本题的思路是从2试验、观察出发,用不完全归纳法作出归纳猜想,再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这是关于探索性问题的常见证法,在数列问题中经常见到。 假如猜想后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不一定正确,即使正确,解答过程也不严密。必须要进行三步:试值 猜想 证明。【另解】 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由 a 得,n8212n()()12()n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