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内伤发热的中医辩证论治.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62775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伤发热的中医辩证论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内伤发热的中医辩证论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本文版权归中医全说网所有,登陆中医全说网官方网站:http:/ ,查看学习更多中医知识。内伤发热的中医辩证论治中医学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其中外感发热是指人体感受外感六淫之邪而导致的发热,如生活中常见的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今天中医全说网小编所介绍的是内伤发热,顾名思义,是指以内伤为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水湿郁遏或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临床表现的病症。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临床多表现为低热,但有时可以出现高热。内伤发热的诊断要点1、 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有冷意,但得衣被则温。常兼见头昏、神疲、自汗、盗汗、脉弱

2、等症。2、 一般有气血水壅遏或气血阴阳亏虚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的病史。3、 无感受外感之邪所导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辨证论治1、阴虚发热主症: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舌、无胎,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代表方:清骨散加减2、血虚发热主症:热势多为低热,头晕眼花,面白少华,心悸不安,神倦乏力,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代表方:归脾汤加减3、气虚发热主症:热势或高或低,多在劳作后加重或发作,疲倦乏力,气短懒言,自汗,容易感冒,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健脾,甘温除热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4、阳虚发热主

3、症:发热欲近衣被,形寒怯冷,四肢不温,少气懒言,头晕嗜卧,腰膝酸软,食少便溏,面色晄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胎白润,脉沉细无力。治法:温补阳气,引血归原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减5、气郁发热主症:发热多为低热或潮热,热势常会伴随情绪波动而变化起伏,精神抑郁,两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干,纳食减少,舌红苔黄,脉玄数。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泄热代表方:丹栀逍遥散6、湿郁发热主症:低热,午后潮热,伴有胸闷痞满,全身重着,不思饮食,恶心,大便稀薄或粘滞不爽,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法:利湿清热代表方:三仁汤加减7、血瘀发热本文版权归中医全说网所有,登陆中医全说网官方网站:http:/ ,查看学习更多中医知识。主症:午后或夜间发热,或自觉身体某些部位发热,口燥咽干,但不多饮,肢体或躯干有固定痛处或肿块,面色萎黄或晦暗,舌质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法:活血化瘀代表方:血府逐瘀汤加减(本文章由中医全说网所有,转载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