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61557 上传时间:2020-02-10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7课时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必备知识梳理,回扣基础要点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传递、 和散失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输入,转化,(2)能量的传递传递渠道: 。传递过程(挖掘教材P94图5-6),食物链和食物网,源头:太阳能。 起点:从开始 。 总能量: 。,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呼吸消耗,同化,生长,发育和繁殖,析图:A.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 (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 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 化能量。 B.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生长、发 育和

2、繁殖(e)。 C.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分解利用(f)+ 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即消费者同 化能量若为两部分之和是b=d+e;若为四部分之和 是b=d+f+i+j。,(3)能量的转化和散失(散失)中化学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太阳能,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生产者,呼吸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化学能,热能,ATP,练一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B.能量伴随着物质而循环流动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

3、,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解析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粪便量不属于同化量,故A、D错。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流动,故B错。,C,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 :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 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不可 ,也不可 。 2.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为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循环流动,逆转,1020%,3.能量金字塔: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 数值 绘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1)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只能从被 捕食者流向捕食者,不能逆流;散失的热能不能重新利用,不能循环,只能单向。(2)能量逐渐递减的原因:自身呼吸消耗; 分解

4、者分解;未被利用。,能量,由低到高,提醒,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 ,使能 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 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能量流动,人工生态系统,构建知识网络,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 1.能量流动的过程(1)图示,(2)析图:能量流动的源头太阳能。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随营养级的升高,

5、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越来越少。,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蜣螂获得了大象的能量。,(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 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能量的来源与去路: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 化的能量,来 源,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

6、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去 路,提醒 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对位训练 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和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 (草)所固定的太

7、阳能的总量,而仅是其中的 一部分,所以A错。分解者分解遗体,最终是以热 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 用,所以B错。图中分别是流向兔和狐的能 量,二者之比不能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 率,所以C错。是兔排出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 兔是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的粪便所含的能量 不属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应该属于生产者 (草)的;是由兔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应属于 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所以D正确。 答案 D,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

8、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解析 蜣螂以大象粪便为食,那么,大象同化的 能量没有被蜣螂获得,因为粪便为食物残渣,是 未被吸收同化的成分;狼捕食兔子则是能量从第 二营养级流入到了第三营养级;光合作用合成有 机物的同时把非生物环境中的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而进入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伴随着 物质循环,但不能循环利用。 答案 C,3.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 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

9、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a=b+d B.ab+dC.ab+d D.ac+d,解析 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 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 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 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 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 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 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 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 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 级递减传递下去。 答案 B,考点二 能量传递效率及有关计算 1

10、.能量传递效率一般说来,能量传递的平均效率大约为10%20%。,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2.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上一营养级的能量大约有10%20%传到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因此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为了充分利用能量,应尽量缩短食物链。有关能量的“最值”计算方法总结如下:选最短食物链知低营养级 按20%计算求高营养级 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获得能量最多,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 知高营养级 按10%计算 求低营养级 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需最多能量,需最少能量,同一食物链不同环节能量传递效率往往

11、不 完全相同,不涉及“最多”、“最少”,计算时 不能按10%或20%,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如在食 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 c%,若A的能量为M,则D的能量为Ma%b%c%。,提醒,对位训练 4.(2008海南高考改编)甲、乙两个水池中各有一个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且这两个水池的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平衡状态。请据图回答:,(1)每个水池生态系统中有 条食物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太阳能。 (2)假如鲫鱼的1/4食物来自绿藻,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2、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为200 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为 kJ和 kJ。,(3)若甲池中引入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导致绿藻、水草、轮虫相继死亡,此时池中只剩下2条食物链。请写出这2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解析 (1)绿藻和水草都为生产者,以绿藻为起点有3条食物链,以水草为起点有2条食物链,共有5条食物链。 (2)鲫鱼增加能量的1/4为50kJ,按10%计算,需要绿藻500kJ;鲫鱼增加能量的1/2为100kJ,按20%计算,需要轮虫的能量为500kJ。答案 (1)5 (2)500 500 (3),5.假如一个人的代谢过程中,其全部同化量的1/2来自植物、1/2来自牛肉,

13、并且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现在G千克植物通过食物链被摄入人体,问最多能使人体体重增加多少(不计人体呼吸作用所消耗的部分能量)( )A.G/10 B.2G/11 C.G/55 D.G/280,C,考点三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不同的金字塔能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究生态系统 的直观体现。,类型,项目,特别提醒 1.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和“生物量”均可能出现反例。 2.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塔呈现倒置状况。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的能

14、量未必比消费者(鱼)多。天然生态系统则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金字塔形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某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不同于“尿液”中的能量。前者应归于上一营养级,是未被该营养级利用的能量(含在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80%90%中);后者则归于该营养级,是该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中的一部分(含在上一营养级传递来的10%20%的能量中)。,4.以金字塔图形式呈现如下图所示,如果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棵大树上,鸟又以该树上的昆虫为食(食物链:树昆虫鸟)。那么树、昆虫和鸟的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生物数量金字塔可依次表示为A、A、C。,对位训练 6.(2008上海

15、卷,38)下图中甲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在该生态系统中,既是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食物的生物是 。 (2)请根据甲图中的生态系统,写出乙图中能量金字塔各营养级的所有生物名称: ; ; 。答案 (1)细菌 (2)藻类、大米草 食草虫、线虫、海螺 沼蟹、蜘蛛(注意:回答问题完整),7.(2009广东理基,51)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初级消费者B.为分解者C.E1为太阳能,E2为热能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解析 依题意是生产者,是初级消费者,是次级消费者

16、,三级消费者,E1为生产者 利用的能量,应是太阳能,E2为各营养级的生物释放出的能量,应为热能,故C正确。答案 C,解题思路探究 思维误区警示 易错分析不会根据提供的数据构建食物链(网)(1)曲线图呈现构建食物链,如图1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果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般的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相对数量与种群的能量呈正相关。从图示三条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可以看出,此生态系统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能量也最多,应处于第一营养级,丙其次,甲最少,分别处于第二、第三营养级,则食物链是乙丙甲。,(2)柱形图呈现构建食物链(网)如图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一 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

17、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各营养级的有机物总量可以看作各营养级含有的能量。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低,所占有的能量越多,反之,则越少。据此可以推出此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3)表格数据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 物链(网)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10%20%可以确 定食物链为BDAC。,(4)表格数据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 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如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注意本表直接

18、呈现的是某生物体的有机汞浓度,并非能量值。有机汞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汞浓度增加,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所以从表中有机汞浓度的大小可推知该生物营养级的高低,从而判断各生物能量值的大小。表中A有机汞浓度最低,属第一营养级, 含能量也最多,C和E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同一营养级,D有机汞 浓度最高,属最高营养级, 含能量也最少,那么,最可能 的食物链如右图。,(5)根据提供的捕食方面的信息构建食物链(网)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 麻雀、花喜鹊等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 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 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

19、、 蚜虫、草蛉为食。根据上述材料,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以表示各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纠正训练下面表格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相应动物右边格中的“”表示此动物胃中含有上面的生物),请据表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 。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 (4)画出鹰做最高营养级时,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的能量金字塔图解。 (5)要使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 。,解析 关于食物链的数目,一定要从生产者开始到该链的最高级为止,中间不能停,

20、也不能从中间开始;获得最大能量要计算最短的食物链。 答案 (1)8 (2)2105 kJ (3)植物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4)(5)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知识综合应用重点提示通过“以能量流动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综合分析”的考查,提升“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典例分析下列表格内数值表示某人工池塘生态系统一年内主 要营养级的能量,下图方框内表示该池塘生态系统 的主要食物链,分析回答:,注:a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总能量;bi表示一年内该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i表示生物类群。,(1)该池塘生态系统内食物链的条数为 条,其中处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是 。 (2)该生态系统内既

21、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渠道是 ;图中显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 条。,(4)如果能量传递效率=(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第n-1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则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效率是 。 (5)一年内,“bi”的利用途径有:。 (6)对人而言,如果从该池塘生态系统获取最大 能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7)“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太阳鱼”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对太阳鱼的影响是。,解析 (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出途径有4条, 包括鲈鱼和太阳鱼流向人类,还包括双翅目幼虫 和摇蚊羽化后进入其他生态系统。(4)第一营养 级是浮游植物组成的,第二营养级

22、是由浮游动物 和摇蚊组成的,第二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 600+900=1 500,1 500/8 100100%18.52%。,答案 (1)3 太阳鱼和鲈鱼 (2)双翅目幼虫 和太阳鱼 (3)食物链和食物网 4 (4)18.52% (5)未被利用,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 (6)提示:从减少食物链的条数和缩短食物链来减少能量损耗这两个角度考虑 (7)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使能量损耗增加,减少了太阳鱼的数量;另一方面,这条食物链的存在,增加了太阳鱼的生态稳定性,随堂过关检测 题组一:生态系统结构与其能量流动的关系 1.(2009海南卷,20)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

23、田生态系统中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C,2.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 ( )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流经食物链中每一环节时的传递效率仅为10%20%。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就越少。,A,题组二:有关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应用 3.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

24、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解析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A,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由于呼吸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一部分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下对图中“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 的全部能量B.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C.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D.分解者通过呼吸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25、能量,解析 “呼吸”不是仅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 生的全部能量;不是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图中“呼吸”指生物在呼 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生 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细胞呼吸为自身的生 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 A,5.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A.200g B.250g C.500g D.1 000g解析 该题有2条食物链,但因计算的是猫头鹰和植物的关系,则可当作“1条”链来看;“至少”提示应按20%的传递效率计算,所以有:20g20%20%=500 g。,植物,兔,猫头鹰,鼠,C,6.下图是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

26、食物网简 图,据图回答:(1)已知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的能量通过食物链平均分配至下一个营养级,若蛇为44.2 kg,该生态系统共需要生产者 kg。,(2)长期使用DDT,发现害虫抗药性反而增强,原因是 的结果。测定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DDT含 量,发现猫头鹰体内DDT的含量最高,其原因是 。解析 首先理清食物网中蛇共占有三条食物链: 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蜘蛛蟾蜍蛇猫头鹰。然后设该生态系统共需要生产者,(草)为Akg,根据食物链中每种生物的能量分配 到下一个营养级是平均的,则有:第一条食物链 1/4A1/101/31/10,加上第二条食物

27、链 1/4A1/101/31/101/10,再加上第三条食 物链1/4A1/101/31/101/21/10 1/10,三者之和等于44.2kg,解之得A=48 000kg。 由于DDT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所以营养级越高, 其体内的DDT含量也越高。 答案(1)48 000 (2)DDT对害虫抗药性变异起到了选择作用 DDT 沿着食物链不断富集(生物的富集作用),定时检测 组题说明特别推荐 经典易错题2、9、13;综合运用知识题10、14;新情景材料题15。,1.(2009重庆理综,5)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

28、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经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 据图判断,h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 物,i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有机物,k表示通过 生物的遗体、粪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进入 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即生产者固定的CO2量,大于 各营养级的h分解消耗产生的CO2总量,A项错误; 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k)经分解者分解为CO2和 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C项错误;在生态系 统中,物质可循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传递,不 能循环

29、利用,D项错误。 答案 B,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解析 能量最多的为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也是c。,B,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的数值是1 250 J/(cm2a)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乙的个

30、体数目一定比甲少,解析 一般情况下,随着营养级的增加,动物个体 的数量会减少,个体的体积会增大,但是也存在特 殊情况,例如树上的昆虫与树之间的关系。 答案 D,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875倍 B.1.375倍C.1.273倍 D.0.575倍解析 解题时应该从C出发,设当食物给A:B=1:1时,C的能量为x,需要的A为(1/2)x10+(1/2)x1010=55x。设当食物比例A:B=2:1 时,C的能量为y,需要的A为(2/3)y10+(1/3)y1010=40y

31、。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B,5.(2009江苏卷,1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单向流动的,且逐级递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蓝藻是N、P含量过多导致的。,B,6.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其中代表人的字母是 ( )A.a B.b C.c D.d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人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不会被其他生物捕食

32、,而且食物来源有植物和动物,故b代表人。,B,7.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 )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C,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 )A.600 g B.900 gC.1 600 g D.5 600 g,解析 通过食物链(植物兔猫头鹰),猫头鹰增 重20 g2/5=8

33、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8g 55=2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猫头鹰),猫头 鹰增重20 g2/5=8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量为 8 g55=200 g;通过食物链(植物鼠蛇猫头鹰), 猫头鹰增重20 g1/5=4 g,最少需要消费植物的 量为4 g555=500 g。所以合计需要消费植物 200 g+200 g+500 g=900 g。 答案 B,9.如图是某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该图中表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箭头是 ( )A. B.C. D.,C,10.若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统计如下:下面是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 最可能错误的是 ( ),该生态

34、系统的食物链是戊乙丙甲丁A. B. C. D.,解析 根据各种群的能量多少,可以判断戊一定是生产者,但是乙与丙的能量之差很小,应该属于同一个营养级,二者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图解错误。答案 A,1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 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主要成分,生 产者越多,生态系统

35、越稳定;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 效率一般为10%20%,不会因生态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答案 C,12.有如图所示的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 m1+m2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占1/3,植物性食物占2/3,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C,植物,昆虫,鸟,1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物种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

36、是 (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解析 此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丁占有三个不同的 营养级。戊所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 能量。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很有可能 会对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构成威胁,影响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 所以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 之和,故C正确。 答案 C,14.(2009全国卷,34)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

37、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 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38、。解析 (1)据题干所述,将鸡、牛、玉米和人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即可得图解如右图:,人,牛,鸡,玉米,(2)因为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所以牛 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人吃鸡,为捕食关系,人 与鸡又共食玉米子粒,两者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 人吃牛,为捕食关系。 (3)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所以流经该生态 系统的总能量是玉米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无机 环境中的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生产者利用而 进入生物群落的。,(4)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所以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 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 使农场

39、供养的人数减少。答案 (1)(2)无 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牛食玉米秸秆,鸡吃玉米子粒) 捕食与竞争 捕食 (3)玉米 太阳能 CO2 (4)减少 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一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总能量减少,人,牛,鸡,玉米,15.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模式图,其中柱宽大致与能量流动的数量成比例。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会明显大于草原生态系统,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单选)。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营养结构复杂D.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2)影响森林和草原在地球上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

40、 (3)若该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当图中 (填字母)的柱宽过大时,会导致草场退化、沙化等现象的出现。因此,合理确定草场的 ,才能保证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4)若该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怎样利用农作物秸秆中的能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果将秸秆作废弃物燃烧就不能充分利用秸秆中的能量,而将秸秆作饲料喂牲畜,再利用牲畜的粪便进行沼气发酵,就会使秸秆中的能量更多地流向 的部分。同时,其中的物质也能被充分利用。,(5)若该图表示城市生态系统,如果居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过多的废弃物,图中 (填字母)的柱宽就会明显加大,相应地就出现了环境污染。例如白色污染(聚乙烯)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从生态系统物

41、质循环的角度来看,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是。,(6)若该图表示湖泊生态系统,如果要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可采用黑白瓶法。该方法是从湖泊的一定深度取水样,测其初始的溶氧量。然后将水样分装在透光的白瓶和不透光的黑瓶中,黑白瓶都放回取样深度,一段时间后取出,再测其溶氧量。此时,黑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 的氧气量,而白瓶中溶氧量的变化是瓶中生物之差,这些数值可用来研究该水层是否存在光能自养生物以及它们固定太阳能的多少等问题。,解析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分层结构,可以充分地利用光能,固定的总能量就 比较多。(3)以牧草为食物的生物是初级消费者B。 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场,致使草场退化、沙化等,所 以要合理放牧,确定合适的载畜量。(5)居民的生 产、生活产生了过多的废弃物,需要经过分解者分 解,是图中的B2和C2部分。由于分解者不能在短时 间内将聚乙烯降解成无机物,故容易造成白色污染。,答案 (1)D (2)水 (3)B 载畜量(或放牧量) (4)对人类有益 (5)B2和C2 分解者不能在短时间内将聚乙烯降解成无机物 (6)呼吸作用所消耗 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 吸消耗的O2量,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