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从_悲惨世界_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pdf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51925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_悲惨世界_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_悲惨世界_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_悲惨世界_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_悲惨世界_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外交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3 期从悲惨世界中冉阿让的形象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高韵青悲惨世界是 19 世纪法国作家维克多 雨果的代表作品。这部 120 万字的巨著 ,叙述了从拿破仑帝政时代开始 , 经过滑铁卢战役、波旁王朝复辟、百日政变、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查理十世的专制统治、七月王朝直到 1832 年巴黎起义这样一段将近半个世纪的法国社会历史 , 描绘出一幅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政治历史的宏伟画卷。作者在这部作品中 , 运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 塑造了冉阿让这个主人公的形象 , 围绕着这一形象 , 描述了当时法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 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罪恶 ,

2、提出了改造社会的道德理想 , 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乔治郭尼峨在分析雨果的思想时曾经指出 :“在雨果著作中寻找他的社会思想的人 , 最深的印象就是 : 他不断地、庄严地努力提出人民群众的贫困、失业、卖淫、被遗弃被剥削的童年、因不幸而加剧的罪恶等问题。甚至最反对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 他使刽子手们、审判官们、良心压迫者们、混帐法官们、酷刑吏们感到畏惧。”在冉阿让身上所反映出来的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 正突出地表现为“对于贫困不幸的下层社会的同情和对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的控诉。”小说叙述了冉阿让青年时代的悲惨生活和不幸遭遇。他出生于一贫苦的农民家庭 , 他勤劳、淳朴、善良 , 为了养活姐姐一

3、家七个孩子 , 他吃尽了各种苦 , 最后 , 在一家人濒于绝境的时候 , 他迫不得已 , 砸碎面包店的窗户 ,偷了一块面包 , 因此被判处了 19 年的苦役。冉阿让的遭遇 , 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在这里 , 作者充满对冉阿让的同情 , 愤怒地鞭笞了那个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不公正的法律 , 喊出了“人类社会所加于他的 , 只有残害”的不平呼声。他庄严地质问 :“在社会成员中 ,分得财富最少的人 , 也正是最需要照顾的人 ,而社会对于他们 , 恰又苛求最甚 , 这样是否合情理呢 ?”他指出 :“当一个人心中充满了黑暗时 , 罪恶便在那儿滋生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 , 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我们

4、可以看出 , 在当时残酷的阶级压迫面前 , 雨果显然是站在受压迫者一边的 , 他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 , 而对统治阶级的残酷进行了抨击 , 这无疑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对维护这种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的批判和否定。但是 , 尽管如此 , 雨果却并不主张用流血和暴力来彻底改造这个黑暗的社会 , 并不主张对社会采取“报复的行动”。这就是雨果人道主义的另一面 : 他把仁慈、博爱看作拯救人类于一切苦难之中的永恒的力量 , 表现出企图通过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的幻想。小说叙述了冉阿让在狱中审问自己的情节 , 很显然 , 作者对冉阿让砸碎面包店的窗子、偷窃面包的“犯罪行为”是不无责备的

5、 , 他18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认为 :“人类生来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总是能够长期受苦、多方受苦而不至于送命的 , 所以应当忍耐无论怎样 , 如果你通过一道门 , 能够脱离穷困 , 但同时又进入不名誉的地位 , 那样的门总还是一扇坏门”作者对冉阿让审判上帝和准备向社会复仇的举动 , 也采取了否定的态度 , 他认为这是冉阿让心灵的“堕落” , 他让米里哀神父向冉阿让说出了这样的话 :“您从那个苦地方来 , 如果还怀着愤恨别人的心 , 那您真是

6、值得可怜的 ; 如果您怀着善心 , 仁爱、和平的思想 , 那您就比我们中间的任何人都还高贵些。”在雨果看来 , 一个不幸者挺身去和整个社会搏斗 , 只是一种“疯狂的举动” , 只有仁慈博爱才能够提高个人道德、疗救社会疾患 ; 而在永恒的爱的光辉照耀下 , 一切受难者均将得救。作者笔下的米里哀神父 , 实际上是爱的精神的化身 , 他显示了上帝的爱的巨力威力 ,把冉阿让这个“异常险狠”的苦役犯感化成为一个皈依宗教、一心向善的人。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 , 描写了冉阿让被感化而在心灵上“脱离苦难”的过程 , 歌颂了那在他生活中和心灵上撒下了无限温暖的“爱”的光辉 , 歌颂了宗教精神对于人类的巨大感召力量

7、 , 从而宣扬了道德感化的思想。雨果的道德感化思想 ,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 , 是完全利他主义的思想。雨果认为 , 冉阿让心灵上升的最后阶段 , 是商马第案件发生之后。冉阿让为了替一个无辜的人洗刷不白之冤 , 主动向法院自首 , 自己宁可承担严重后果而挽救了别人。对这种行为 , 作者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 他认为这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 , 是“最伟大的牺牲 , 最惨痛的胜利 , 最后的难关 ; 但是 , 非这样不可”。小说接着叙述了冉阿让冒着生命危险 ,把珂赛特从德纳第的魔窟中救出来 , 精心哺育的动人情节。他为了珂赛特的幸福而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当珂赛特 , 这个贫苦妓女的女儿开始了自己的

8、幸福生活时 , 冉阿让自己却离开了人世。冉阿让身上所表现出的这种完全利他主义的思想 , 正是悲惨世界所热情讴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它与那个时代的极端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它迸发出的思想火花在那黑暗的年代里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对于这一点 , 我们应给予足够的肯定。雨果的道德感化论 , 又表现为以德报怨的思想。在小说中 , 警官沙威是一个“阎王”、“恶魔”般的人物。他冷酷、残忍 , 对劳动人民充满着仇恨 , 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的象征。他凶狠地追踪冉阿让 , 几次欲置冉阿让于死地。但是 , 当他在街垒战斗中充当奸细而被俘 , 偶然落到冉阿让手里的时候 , 作者却让冉阿让不念旧恶、以德报

9、怨 , 放走了这个镇压人民、破坏起义的凶恶敌人 , 这个统治阶级的忠实鹰犬。然而 , 奇迹发生了 : 沙威受到了人道主义精神那不可抗拒的力量的感化 , 他心中原来的道德观念的堡垒崩溃了。当起义失败 ,沙威再次捉到冉阿让时 , 他放走了他 , 并因陷入职责与道德观念互相矛盾的极端苦闷之中而投身塞纳河自尽。当人民在巴黎街垒的战斗中失败时 , 作者的道德感化论却胜利了革命的暴力只是导致了人民更多地流血 , 而仁爱精神却能够征服最凶恶的敌人。这就是说 , 用革命暴力所未能达到的目的 , 可以、而且也应该用道德感化来完成。这样 , 雨果就把他的道德感化论的说教置于严酷的现实生活之上 , 从而离开了艺术真

10、实的原则。在斗争最残酷的时刻 , 雨果所散布的这种阶级调合的幻想 , 客观上不能使统治阶级有丝毫改变 , 而只能使人民在统治者面前放下武器、停止斗争。它实际上是宣扬了人民对统治者的妥协和屈从 , 对于人民革命斗争的影响无疑是有害的。在雨果看来 , 改造社会的道路 , 不应该是圣安东尼街的道路 , 而应该是另外一条道路 :一条不使用暴力的、温和的、改良的道路28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他指出了海滨蒙特猗的道路。出现在蒙特猗市的冉阿让 , 已不

11、是苦役犯的形象 , 而是一个百万富翁 , 一个好善乐施、恩泽广被的慈善家的形象。在他来到这里以前 ,“地方上的各种事业都是萧条委靡的 ;现在呢 ? 大家都有了健康的劳动生活。欣欣向荣的气象广被一乡 , 渗透一切。失业和苦难都已经被消灭。在这一乡已经没有一个空到一文钱也没有的衣袋 , 也没有一个苦到一点欢乐也没有的人家。”他用自己的钱慷慨地为医院增设了床位 , 建造了两座小学校 , 创设了贫儿院 , 又为年老和残废的工人们创办了救济基金。“他的工厂成了一个中心 , 在厂址附近 , 原有许多一贫如洗的人家 , 到后来 , 在那一带却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区域”这正是作者心中理想社会的完整描述 ,改造社会

12、的具体方案和措施。他以为 , 只要有一些像冉阿让这样的慈善家 , 能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 肯于慷慨地向穷人施舍 ; 只要建立起海滨蒙特猗市这样的世外桃源 , 劳动人民的苦难就能够解除 , 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就能够消灭。在 19 世纪的 60 年代 , 还抱着 30 年代的这种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幻想 , 这就集中而深刻地暴露了雨果思想上的阶级局限性。我们可以看出 , 尽管在 60 年代 (悲惨世界出版于 1862 年 ) , 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 ,可是雨果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而只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者。他的乌托邦幻想 , 主要是表现小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情绪 , 而不是无

13、产阶级和革命人民的要求。雨果并不真正懂得劳动人民的苦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之根源 ,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总是以抽象的道德范畴代替阶级的、社会的范畴 , 以道德改良和乌托邦幻想来代替阶级斗争和革命暴力。其结果 , 是他的人道主义与社会现实之间发生了深深的裂痕。他不能不看到 , 海滨蒙特猗的道路 , 并不是一付包医百病的救世良方 , 在法律还是仅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时候 , 劳动人民在经济上的解放就只能是一种幻想。他理想中的海滨蒙特猗市 , 不仅不能真正改变劳动人民受压迫的地位、改造黑暗的社会 , 甚至 (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 ) 连长久存在下来都是不可能的 ! 芳汀的悲惨故事恰恰安排在海滨蒙特猗 ,

14、 正说明作者不得不正视他所面对的残酷的社会现实 , 不能不看到自己幻想的渺茫。这使他的思想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矛盾之中。然而 , 雨果毕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 当思想发生深刻矛盾的时候 , 他尽管苦闷、彷徨 , 却能更真实地看取生活 , 更深切地感受时代的革命烈火的烤灼 ! 他的思想开始有所变化 , 他开始 (当然 , 还仅仅是开始 )把目光转向人民的武装起义和革命斗争 ,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因此而放射出最灿烂、最绚丽的光辉。小说的第四部、第五部描绘了巴黎人民在 1832 年 6 月以后两次武装起义的悲壮的历史画面 , 谱写出了革命的庄严的颂歌。雨果热情洋溢地颂扬了街垒壁立的革命的法兰西 , 他

15、说 :“难道革命不会带来耳目一新吗 ?公民们 , 不管我们现在发生了什么事 , 不管等待我们的是失败 , 还是胜利反正一样 , 我们是在创造一个革命 , 像火焰照亮了全城一样 ,革命照亮了全人类。”他认为应该鼓舞人民起来战斗 :“应该使人振作起来 , 推醒他们 , 为了他们解放的本身利益不给他们苟安 , 应该用真理去刺痛他们的眼睛 , 应该毫不吝惜地把光明猛掷到他们身上去。应该使他们自己由于自身的得救而感到有几分惊异 ; 这个耀眼欲花的光明会唤醒他们 , 因此就必须打警钟和战斗 !”他热情地歌颂了起义中的英勇战士 , 描绘了为升起被排枪打掉的红旗而攀上街垒的80 岁的马比夫老爷爷、在枪林弹雨中

16、哼着小曲捡拾子弹的流浪儿加卜洛什 , 以及起义领袖昂若拉斯的英雄形象 ; 甚至对统治者一贯顺从的冉阿让 , 也在起义者的枪口中装填了一粒仇恨的子弹。这不能不说是雨果思想上一个巨大的变化。尽管雨果在社会改革的问38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题上始终是一个道德感化论者 , 一直认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 但是 , 60 年代的雨果的思想中 , 新的、革命的因素在明显的增长 , 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越来越多地渗透着人民革

17、命的时代精神雨 果思想中的这一面 , 我们是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指出的。当然 , 雨果只是一个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 他思想上的局限性是很明显的。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蒙上了较多的宗教神学和唯心论哲学的灰尘 , 他始终未能正确揭示他小说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的本质 , 对此 , 我们无庸讳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他思想中闪光的东西进行历史的、辩证的分析 , 从而对雨果 这位 19 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 作出更加全面、客观、公允的评价。上接第 68 页 先明确了国际法庭与国家的关系仍须按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处理 , 它应尊重国家的主权 ,不能对国家及行使公务职能的官员发带有惩罚威胁的传票 ,

18、 也不能对国家和行使公务职能的官员实施制裁。从本案的情况来看 , 克罗地亚并不反对与国际法庭合作 , 只是不能容忍对它采取发出带有惩罚威胁传票的方式。新西兰、荷兰、加拿大、挪威等国家同意国际法庭有权向国家发 subpoena 的前提 , 是把该词解释为只含有拘束力的命令的意思。但是该词本身的确具有惩罚威胁的意思 , 把它解释为不带惩罚威胁就像说苹果馅饼没有苹果一样的荒谬。若把它解释为可带也可不带惩罚威胁 , 就会使该词的法律含义发生分裂。上诉分庭判决该词仅指向个人发的带有惩罚威胁的传票是合理的 , 必会受到各国的欢迎。另一方面 , 国际法庭是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建立的法庭 , 具有特殊的

19、性质。判决肯定国际法庭有权向各国发有拘束力的命令 , 每个国家 , 不仅前南斯拉夫国家而且所有的国家都有义务根据国际法庭规约和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庭合作 , 执行它发出的各种命令。判决还指出国家与国际法庭在调查取证等方面的合作也不同于一般的司法协助。国家间的司法协助都通过被请求国的主管部门进行 , 而为使国际法庭有效地进行司法活动 , 在某些情况下 , 国际法庭可与有关的个人直接接触 , 而不必通过该国的主管部门。此外 , 在国际法庭为安理会采取的执行行动的一部分时 , 适用联合国宪章第 2 条第 7 款的例外规定 , 国家安全利益也不能成为拒绝与国际法庭合作的绝对理由。这无疑有利于国际法庭行使

20、其司法职能。上诉分庭在判决中阐述的审查作为证据的文件是否涉及国家安全的程序十分详细 , 既有利于法庭得到审讯所需的文件证据 , 也有利于保护国家的利益。的确 , 尽可能消除国家对其安全的顾虑才能保障国家与国际法庭的有效合作。注 释 奥斯邦简明法律词典第 8 版。 blbscn 克罗地亚共和国对检察官支持 subpoenaduces tecum 辩诉状的答辩状 , 案件号 IT - 95- 14- PT ,1977 年 4 月 11 日。 bp 阿兰派莱特代表无国界法学家的意见书 ,1997 年 4 月 11 日 , 第 4、 8、 10 页。 bn bt 慕尼黑大学布鲁诺西马教授的意见书 ,1

21、997 年 4 月 11 日 , 第 5、 9- 11、 14- 15、 20- 23 页。 boco 检察官支持 subpoena duces tecum 的辩诉状 , 1997 年 4 月 1 日 , 案件号 IT - 95- 14- PT。 关于克罗地亚共和国反对发 subpoena ducestecum 的决定 , 检察官诉蒂希米尔布拉斯基奇 , 案件号 IT- 95- 14- PT , T 1Ch1II, 1997 年 7 月 18 日 , 第 64 段。 bmbrclcmcpcq 对克罗地亚要求审查 1997 年 7 月18 日第二初审分庭的决定的判决 , 1997 年 10 月

22、29 日 , 案件号 IT - 95- 14- A R 108bis, 第 21、 25、 36、 38、 41、 43、 47、51、 62- 66、 68 段。bk 前欧洲人权委员会委员、前欧洲人权法院法官 , 西班牙塞维拉大学元 - 安东尼奥加利略萨尔塞多的意见书 , 1997 年 4 月 11 日 , 第 4、 5、 8 页。ck 彼得马兰楚克教授的意见书 , 1997 年 4 月 11日 , 第 14- 15 页。48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