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43573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 -目录1. 总则 - 2 -2. 术语 - 2 -3. 目标原则 - 3 -4. 绿带设置 - 3 -5. 绿化类型 - 3 -6. 功能分区 - 9 -7. 建设要求 - 13 -8. 详规与施工图编制与审批 - 16 -9. 环城绿带用地管制 - 17 -10. 环城绿带的维护、建设和管理 - 18 -附录 A 树种推荐 - 20 -附录 B 绿化类型与树种推荐索引表 - 21 -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2 -1. 总则1.0.1 为规范本市环城绿带工程设计,实现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绿地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

2、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导则。1.0.2 本导则适用于环城绿带及其相关工程设计。1.0.3 本市环城绿带工程设计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 本导则所称环城绿带,是指沿三环线两侧道路红线外各 100 米范围及周边临近的具有生态保护利用价值的山林地及水域。1.0.5 本导则由市林业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环城绿带、服从环城绿带管理的义务;有权监督环城绿带管理工作、对违反环城绿带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2. 术语2.0.1 环城绿带 greenbelt沿三环线两侧道路红线外各 100 米范围及周边临近的具有生态保护利用价值的山

3、林地及水域。2.0.2 群落式造林 afforestation in the form of community又叫块状造林。每一个树种呈规则或不规则的小块片林,彼此交互配置的混交造林方法。2.0.3 株间混交 mixed individual tree又称为行内混交、隔株混交。即在同一种植行内隔株栽植 2 个或 2 个以上树种。2.0.4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林冠覆盖林地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2.0.5 林木覆盖率 the plants coverage rate胸径大于 6 公分的乔木树冠正投影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3 -3. 目标原则3.

4、0.1 设置环城绿带应遵循以下原则:1 生态性原则:环城绿带规划设计应从整体生态要素分布和绿地结构出发,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目的,同时兼顾市民休闲需求、产业发展需求、景观营造等确定规划策略和建设路径;既要满足良好的生态调控,又要兼具休闲游赏、苗木展示、产业发展等功能。3 持久性原则:环城绿带一经设立,必须严格控制不相容的开发建设,并持久保护。环城绿带设置后,原则上不允许改变其用地属性。2 整体性原则:环城绿带应环绕城镇规划建成区并基本闭合,确保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环城绿带规划设计,应结合山体、河流的自然走向以及城镇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以确保规划设计布局合理,功能完整,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协调。4. 绿

5、带设置4.0.1 环城绿带应严格按照总体概念规划确定的 100 米规划建设范围进行建设,其中 0-60 米为刚性建设范围,0-40 米以生态防护林为主(0-10 米为高改快预留空间,10-40 米为生态防护林带) ,建设后两年内该范围的林木覆盖率应达到 80%以上;40-60米根据周边用地情况可参考公园绿地设置,绿道宜在 40-60 米范围内远离三环线的外侧设置,宽度为 6 米;60-100 米以现状控制为主,不增加新的构筑物。在此范围允许结合花卉苗木产业开展绿带建设,建设后两年内该范围的林木覆盖率应达到 60%以上,且经营期间目的树种不变,但林木覆盖率必须保持在 60%以上;100 米之外结

6、合周边区域自然条件划定协调区进行协调管控。5. 绿化类型根据林带及周边情况,按五类林带绿化类型进行绿带建设(详见附表 B) 。1、城市绿地型三环线 100 米范围外为居民生活用地时,建设类型为城市绿地型。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4 -1)设计要求:该类型为城市绿地型,环城绿带的功能以景观营造、防护隔离和市民休闲为主。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0-40 米区域:现状为空地等较开阔的场地,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植被,以复层林结构为主,充分展现森林的自然景观,发挥森林的隔离防护作用。40-100 米区域:现状为农田、空地等较开阔的场地,该区域

7、以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植物种类以观赏性较强的高大乔木为主。对保留建筑物和构筑物周边环境进行绿化提质,另增加游步道和休闲场地等,打造供居民活动的休闲绿地。2)主要植物种类:苦槠、青冈栎、石栎、香樟、桂花、杜英、冬青、女贞、马尾松、中华石楠、赤楠、朴树、榉树、对萼山矾、马褂木、复羽叶栾树、合欢、南酸枣、枫香、白玉兰、红花玉兰、紫叶桃、紫叶李、樱花、碧桃、西府海棠、紫荆、重瓣木槿、紫薇、花石榴、红梅、红叶石楠、红继木、杜鹃、栀子花、美女樱、山茶等。其中观赏性强的景观植物:复羽叶栾树、合欢、白玉兰、红花玉兰、南酸枣、冬青、枫香、紫叶桃、樱花、红梅等。3)植物初植数量配比:常绿 7080%,落叶 20

8、30%。4)推荐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叶林群落2、防护绿地型三环线 100 米范围有厂房、高架、铁路用地时,建设类型为防护绿地型。1)设计要求:(1)工业、仓储类型:该类型为防护型厂房,100 米环城绿带周边有厂房、仓储或成片连续的低矮建筑。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0-40 米区域: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植被,成片种植常绿乔木,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近三环线道路沿线点缀中层花灌木。植物种类以防护型的观赏类植物为主。40-100 米区域:以组团式种植风景林,并适当设置游步道,靠近厂房的区域成片种植高大常绿乔木

9、,以达到隔离防护的作用。植物以人工种植的近自然林群落为主。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5 -(2)铁路类型:该类型为防护型铁路,100 米环城绿带范围内有铁路穿过,因此环城绿带的功能以隔离和防护为主,以常绿乔木为优势树种,营造乔木灌木相结合的复层绿色屏障。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0-40 米区域: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植被,成片种植常绿乔木,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近三环线道路沿线点缀中层花灌木。植物种类以防护型的景观植物为主。40-100 米区域:在铁路两侧以高大常绿乔木作为防护林,在较高种植密度的林带中以营造近自然林群落为主。(3)高架类

10、型:该类型为防护型高架,环线部分路段为高架形式,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0-40 米区域: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植被,成片种植常绿乔木,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植物种类以防护型的景观植物为主。40-100 米区域:以高大常绿乔木作为防护林,营造近自然的森林群落。2)主要植物种类青冈栎、苦槠、木荷、石栎、香樟、冬青、马尾松、杜英、女贞、中华石楠、赤楠、朴树、榔榆、榉树、对萼山矾、构树、臭椿、合欢、刺槐、水杉、池杉、枫香、柿子树、白玉兰、红花玉兰、紫玉兰、夹竹桃、木槿、木芙蓉、紫薇、海桐、含笑、栀子花、山茶、杜鹃等。其中,抗性强的景观植物:香樟、青冈

11、栎、苦楮、冬青、臭椿、构树、榔榆、朴树、合欢、刺槐、珊瑚树、木芙蓉、木槿、栀子花、海桐等。3)植物初植数量配比:常绿 7080%,落叶 2030%。4)推荐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叶林群落。3、自然风光型1)设计要求:(1)硬质护坡山体该类型为自然风光型硬质护坡山体,该类型山体紧靠三环线,其边坡为硬质型,由于该类型山体和硬质防护必须保留,因此环城绿带的建设以边坡生态防护和山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6 -林林相改造为主。0-40 米区域:现状为山体,硬质边坡以种植藤本植物和悬垂植物为主,在边坡的平台和碎落台点缀种植花灌木。40-100 米区域:现状为山

12、体,保留现有山体植被,遵循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林相改造,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2)自然护坡山体该类型为自然风光型自然护坡山体,该类型山体紧靠三环线,其边坡为自然型,由于该类型山体必须保留,因此环城绿带的建设以边坡生态防护和山林林相改造为主。0-40 米区域:现状为山体,在自然边坡靠近坡脚处点缀花灌木和种植藤本植物,在坡顶靠近山体的坡度较缓处,以低矮乔木和花灌木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40-100 米区域:现状为山体,保留现有山体植被,遵循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林相改造,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3)自然山体该类型为自然风光型自然山体,该类型山体距离三环线有一定

13、距离,由于该类型山体必须保留,环城绿带的建设以林相改造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同时对林缘地段,通过种植花灌木丰富林相景观。0-40 米区域:现状为靠近山体的植被或者空地,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植被,以低矮乔木和花灌木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40-100 米区域:现状为山体,保留现有长势较好的植被(包括农作物) ,清理杂乱、死亡的植被,遵循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林相改造,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4)田园该类型为自然风光型田园,即分布在三环线两厢的大片田园区域。该类型现状风景自然、优美,均予以保留,并引导其发展农业型景观。在空地、路两侧、边坡采用组团

14、式种植方式绿化,形成开合有度、疏密有致的自然生态景观。0-40 米区域:沿三环线两厢种植组团式风景林与低矮灌木林,以便能透视沿线田园风景,展现农业景观。40-100 米区域:农田区域引导其发展农作物型景观;非农田区域,遵循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林相改造,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7 -(5)水塘该类型为自然风光型水塘,即在三环线两厢的田园中央或群山脚下有水塘的景观类型。该类型大多风景秀丽,绿带建设以显山露水、展现湿地景观为目的。0-40 米区域:沿三环线两厢种植组团式风景林与低矮灌木林,以便能透视湿地景观。40-100 米区域:水塘旁边采用团状或点状种植方式绿化

15、,并种植水生和滨水植物,丰富水塘湿地景观。沿水塘岸线种植水生植物。(6)水溪该类型为自然风光型水溪,即在三环线两厢的田园中央或群山脚下的水溪景观类型。该类型大多风景秀丽,绿带建设以显山露水、展现湿地景观为目的。0-40 米区域:沿三环线两侧种植组团式风景林与低矮灌木林,以便能透视湿地景观。植物种类以滨水植物为主,形成水溪防护林带。沿水溪岸线种植水生植物。40-100 米区域:水溪周边现状为空地或较开阔的场地,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2) 主要植物种类青冈栎、石栎、苦槠、栲树、木荷、飞蛾槭、桂花、香樟、杜英、女贞、杉木、楠木、赤楠、石楠、冬

16、青、马尾松、朴树、榔榆、榉树、臭椿、苦楝、青桐、构树、水杉、池杉、落羽杉、枫杨、枫香、乌桕、无患子、重阳木、马褂木、鸡爪槭、对萼山矾、合欢、柿子树、盐肤木、檫木、蔷薇、栀子花、木本绣球、木芙蓉、夹竹桃,梨、山桃、木槿、山茶、八角枫、杜鹃、檵木、石榴、含笑、红果冬青、红枫、白玉兰、红花玉兰、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常春藤、络石、扶芳藤、紫藤、迎春、吠果鸡血藤、爬山虎、牵牛花、炮仗花、金银花、荷花、香蒲、睡莲、芦苇、水葱、纸莎草、席草、鸢尾、美人蕉等。其中色叶类观赏植物:榉树、臭椿、水杉、枫香、乌桕、无患子、重阳木、马褂木、鸡爪槭、红枫、红叶石楠、红枫、红檵木、金叶女贞;观赏类农作物:水稻、油菜花、向

17、日葵、百合、紫云英、薰衣草;水生植物:荷花、香蒲、睡莲、芦苇、水葱、纸莎草、席草、鸢尾、美人蕉等。3)植物初植数量配比:常绿 7080%,落叶 2030%。4)推荐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叶林群落。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8 -4、花木产业型1)设计要求该类型为花木产业型,三环线周边为苗圃用地,允许保留现有苗木。0-40 米区域: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40-100 米区域:现状为花木苗木种植区,应以木本观赏树种为主导,建设后需保持的主要绿量约束性指标是:树木胸径大于 8 公分、平均胸径 10

18、公分以上,树高 3 米以上,两年内林木覆盖率达到 60%以上。经营期间目的树种不变,允许适当移植部分大苗,但林木覆盖率必须保持在 60%以上。2)植物配置说明(3)主要植物种类木荷、杨梅、苦槠、青冈栎、香樟、杜英、女贞、冬青、中华石楠、赤楠、朴树、榉树、对萼山矾、枫香、水杉、池杉、枫杨、重阳木、复羽叶栾树、黄花槐、夹竹桃、金丝桃、金森女贞、丰花月季、迎春、桂花、檵木、栀子花、山茶等。其中景观植物:香樟、重阳木、复羽叶栾树、黄花槐、紫薇、金丝桃、金森女贞、丰花月季等。(4)植物初植数量配比:常绿 7080%,落叶 2030%。(5)推荐地带性典型植物群落: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优势树种的常绿阔

19、叶林群落。5、交通型此类型对应 18 个位于进出城口的交通节点,包括 14 个收费站与 4 个互通立交。14 个收费站,其中包括金桥、星城、新港、捞刀河、杨梓冲、松雅湖、长龙、榔梨、干杉、鹿芝岭、李家塘、坪塘、含浦、黄花塘。4 个互通,其中包括长永、万家丽、韶山路、大托。按照路基与绿地的关系,分别按照水塘、盆地、山丘三个类型进行改造。1)设计要求:(1)水塘型该类型为互通水塘,即现状地形低洼且有保留水塘,景观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展现原有地形特色风貌,以达到显山露水、保护湿地景观的目的。100 米区域:边坡为点状组团式风景林,以便能透露水塘风景;水塘边点缀层次丰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20、 9 -富、色彩缤纷的植物;其它空地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注重层次、色彩的搭配,植物群落配置原则上中间高边缘低,并通过植物群落的配置,达到引导交通流向和隔离防护的作用。在匝道弯道外侧可适当种植一些低矮的树丛、树球诱导出入口行车方向。100 米以外区域:原则上在匝道边坡或规划防护用地上种植道路防护林带;若无边坡的匝道,规划 15 米的防护林带,如条件受限酌情而定。(2)盆地该类型为互通低于路基,现状地形为低洼盆地。植物配置以自然种植为主,利用丰富的植物种类,采用简洁的构图,流畅的线条,形成层次丰富、景色优美的生态绿岛,给人以视线开敞、气势恢宏的景观效果。100 米区域:在匝道两侧绿地的角部以及

21、弯道外侧适当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丛,以增强入口的导向性。弯道内侧绿化应该应该保证视线通畅,不宜种植遮挡视线的低矮乔灌木,应保留足够的安全视距。100 米以外区域:原则上在匝道边坡或规划防护用地上种植道路防护林带,若无边坡的匝道,规划 15 米的防护林带,如条件受限酌情而定。(3)山丘该类型为互通-高于路基型,现状地形交通绿岛高于三环线及匝道,四周通过上边坡和三环线及匝道相接。100 米区域:出于行车安全考虑,匝道内侧的边坡种植以低矮的花灌木点缀为主。保留交通绿岛中间长势较好的植物群落,从中间往周边形成大乔木到小乔木到花灌木再到地被的过渡,注重层次和色彩的搭配,形成中间高周边低的复层植物群落。匝

22、道外侧沿边坡种植有特色的行道树,起交通引导作用。行道树外侧再种植多排乔木,起防护作用。100 米外区域:原则上在匝道边坡或者规划防护林地上种植道路防护林带,若无边坡的匝道规划 15 米的防护林带,如条件受限的酌情考虑。2)植物配置说明植物种类以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通过群落式造林的方法营造近自然的森林景观,植物种类选择与相关联的环城绿带区域一致。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0 -6. 功能分区根据各段绿化类型分布情况,环城绿带共确定十二段功能区,见环城林带功能分区表,应按此分区确定区段总体功能类型。表 1 环城绿带功能分区行政区 功能区 起止点风景防护区 东起中青路互通西抵月亮岛大

23、桥开福区文化活动区 东起白沙河、西抵中青路互通花木产业区 樊塘村 X034 路雨花区界防护风景区 开元路至樊塘村 X034 路长沙县山水田园区 白沙河至开元路娱乐活动区 中意路到圭白路雨花区风景防护区 圭白路到雨花区边界生态游憩区 湘江到京广铁路天心区娱乐活动区 京广铁路到中意路望城区 生态休闲区 月亮岛大桥至黄金大道生态防护区 高新区段健身运动区 梅溪湖段湘江新区科普活动区 桃花岭至洋湖段1)开福区:风景防护区、文化活动区文化活动区:规划于环城绿带开福区东段,东起白沙河西抵中青路互通,现状两侧 100 米范围内外基本以山、水、田、园景观为主,地形比较平坦且空间开合有致,整个区段风景优美,有较

24、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定位为文化休闲的自然风光。将现有的汉回村进行提质,强调回民俗文化特色,将原有的几个农家乐进行统一规划,通过文化与娱乐的渗透,打造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区。防护风景区:规划于环城绿带开福区西段,东起中青路互通西抵月亮岛大桥,现状 100 米范围内多山丘、农田和荒地,100 米范围外多为农田和山林,另外还有部分居民住宅、工厂等。远期规划该段环城林带两侧多为工业、物流仓储及高铁用地,且北侧有高压线横跨其间。根据现状及规划用地情况,该段基本没有太多景观渗透和发展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1 -的空间,因此该段主要打造一个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廊道,起到隔离和防护的作

25、用。2)长沙县:花木观光区、风景防护区、山水田园区山水田园区:为环城绿带长沙县北段,规划自白沙河至开元路,现状两侧 100 米范围内为山、水、田,以捞刀河为界,东侧主要为地势较高的山体和部分居民建筑,西侧主要为田园和水体,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整个区段风景优美,定位为自然秀丽的山水田园风光。该区段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植被较好的山林景观,有捞刀河、松雅湖、付安水库等大型的水体景观,更有大片农田景观,这些自然景观成为环城绿带的延伸。本段改造主要是呈现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达到显山露水的景观效果。此外,在农田内引导其发展农作物型景观,比如水稻、油菜花、向日葵、百合、荷花、睡莲、茭白等。风景防护区:为环

26、城绿带长沙县中段,规划自开元路至樊塘村 X034 路,现状 100米范围内多山林和荒地,100 米范围外东侧多为山林,地势较高,未开发区的山水自然环境保护完好,定位为生态防护的风景林区。该区段周边可以利用的自然要素比较少,除东侧部分未开发的自然环境可以作为环城绿带的延伸外,西侧大部分为工业用地,受工业区影响,景观风貌差,可渗透和发展的空间少。此段主要通过规划形成一个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廊道。一方面对周边的景观较差的部分进行遮挡,另一方面东侧生态较好的区域,通过提质改造形成防护风景区。花木观光区:为环城绿带长沙县南段,规划自樊塘村 X034 路雨花区界,现状两侧以山林和苗圃为主,除部分山体地势比较

27、高以外,大部分地形比较平坦。定位为活力休闲的花木产业区。该区段周边已经形成有花木产业基地和花木型农家乐,两侧除局部有居民建筑紧临环带外,自然景观较好,本段改造主要是更好的呈现原有较好的自然景观,并且充分的利用原有的大型产业资源,对周边的零散产业进行引导,打造成本段富有特色的节点。3)雨花区:娱乐活动区、风景防护区娱乐活动区:规划于雨花区西段,即由中意路到圭白路,定位为生态防护和城市活力的游憩型带状绿地。现状用地 100 米范围内多厂房、荒地和部分保留山体,100 米范围外北侧多为居住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2 -用地,紧邻牛头山生态公园,南侧多为工业用地,自然资源破坏较为严重,有部分

28、厂房和汽车 4S 店在 100 米环城绿带内。此段采用的“前封闭后开敞”的设计手法,对三环两侧、外围厂房及高层建筑等景观较差的部分进行封闭遮挡,在靠近居住用地区域增建游步道、开阔草坪、休闲广场等设施,形成连贯的带状城市绿地,满足周边市民的游憩需求。风景防护区:规划于雨花区东段,即由圭白路到雨花区边界,定位为生态防护的风景林带。现状用地 100 米范围内多荒地和宅基地,100 米范围外北侧多为居住用地,南侧多为工业用地,由于其靠近李家塘立交桥,交通复杂,规划为风景防护区。此段采用的“闭”设计手法,对周边的景观较差的部分进行遮挡,同时形成一个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廊道。4)天心区:生态游憩区、娱乐活动

29、区生态游憩区:规划于雨花区西段,即由湘江到京广铁路,定位为自然风光游赏的风景林带。现状两侧 100 米范围内外主要为农田及鱼塘,三环线北侧规划为城市公园,南侧规划为生态公园,整体自然资源条件良好。本段改造主要采用“敞”的设计手法,利用三环线高架形式,更大程度的呈现该段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并结合两侧绿地统一规划,在交通、功能及景观方面形成联系和统一。娱乐活动区:规划于天心区东段,即由京广铁路到中意路,定位为生态防护和城市活力的游憩型带状绿地。现状用地 100 米范围内多厂房和荒地,100 米范围外多工业及居住,自然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大部分需要新建。此段采用的“前封闭后开敞”的设计手法,对三环两侧

30、、外围厂房及高层建筑等景观较差的部分进行封闭遮挡,在靠近居住用地区域增建游步道、开阔草坪、休闲广场等设施,形成连贯的带状城市绿地,满足周边市民的游憩需求。5)望城区:苗木观光区苗木观光区:月亮岛大桥至黄金大道段,现状三环线周边用地多为山林地及农田苗圃,部分为农民宅基地,少量商业楼盘、市政设施用地及学校,地势整体较为平坦,局部有小丘陵。该段有多处苗圃及蔬果采摘园。规划定位以农林果木为产业引导。6)湘江新区:生态防护区、健身运动区、科普活动区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3 -生态防护区:高新区段,沿线周边多为工业园区,建筑以低矮的办公楼及集中的厂房为主,该段定位为生态防护区,规划形成以防护林

31、为主的绿色廊道,起到隔离防护的作用。健身运动区:梅溪湖段,该段三环线改为隧道下穿,地面已规划为体育公园,且东西两侧分别为已建的梅溪湖公园和规划的雷锋湖公园,将该段定位运动休闲区。科普活动区:桃花岭至洋湖段,该段周边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沿线分布有象鼻窝森林公园、桃花林森林公园,洋湖垸湿地公园及靳江河风光带,但周边地块开发程度较大,100 米林带范围内在规划上有 60%以上用地属于非绿化类用地。7. 建设要求7.1 地形7.1.1 生态防护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原有地形、地貌、水系宜保护利用。2 可营造微坡地形,确保排水通畅。7.1.2 生态休憩绿地应符合下列规定1 原有地形、地貌、水系宜合理利用

32、。2 地形改造宜就地平衡土方,应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并有利雨水排蓄。7.2 水体7.2.1 宜利用自然水体,对区域内现有河道或低洼地应合理改造。7.2.2 宜采用生态、自然缓坡式驳岸。7.2.3 驳岸设计应符合绿地设计规范DG/TJ08-15 中相关规定。7.2.4 水体内宜合理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覆盖率不得大于水体面积的 30%。7.2.5 尽量利用现有水体或适当建设人工湿地储蓄天然降水,解决周边树木养护用水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4 -7.3 种植7.3.1 种植设计应满足环城绿带总体布局、功能要求与景观效果。7.3.2 应选择长沙地区的适生植物,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7.3.3 植

33、物配置应充分利用植物个体形态和季相色彩变化,以群落式造林为主,合理配置。7.3.4 植物配置结构和比例宜符合下列规定:1 乔灌木种植面积宜占绿化种植面积(不含水体)90% 以上,乔木种植面积宜占绿化种植面积( 不含水体)80%以上。2 常绿、落叶植物种植数量之比:常绿 7080%,落叶 2030%。3 陡坡以常绿低矮灌木和马尾松为主,贫瘠地段以马尾松和壳斗科常绿树种为主。7.3.5 树形和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选用树形完整、长势健康的植株,禁用断头树和野生苗。2 树种规格可大小不一。生态防护绿地内乔木胸径宜为 6cm12cm;生态休憩绿地内乔木规格宜为 8cm16cm。3 禁用古树名木和古

34、树名木后续资源。7.3.6 植物与架空线、地下管线及其他设施的距离要求,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 的相关规定。7.4 土壤7.4.1 应利用和保护原有种植土或表土。不符合栽植要求的土壤应改良,并符合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 的相关规定。7.4.2 种植植物前应检测土壤。检测内容及种植土壤质量要求应符合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DBJ08-231 的相关规定。7.4.3 种植土层厚度应符合绿地设计规范DG/TJ08-15 的相关规定7.5 铺装环城绿带内除节点、驿站、绿道外,其他区域不进行铺装建设。铺装应采用沙石、木等生态环保透水型材料,设计要求应符合绿地设计规范 长沙市环

35、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5 -DG / T J 0 8-1 5 中相关规定。7.6 绿道与绿道驿站7.6.1 绿道建设,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选线要求:原则上要求绿道设置在道路两侧红线外 30 米位置,部分路段若因地形,互通或用地限制,可选择借道附近城市道路绕行或单侧设置。2 宽度:不宜小于 6 米,3 面层材质:以透水混凝土和沥青为主,在以自然风貌为主的路段可采用沙石等自然材质。4 标识标线:参照长沙绿道标识系统设计与长沙绿道建设技术导则设置。标识系统的标志、文字、图形、颜色、地图、外观、尺寸、编号等属于强制性内容需要统一;标识系统的分类、布点、工艺材料、英文翻译、信息分类和登载等属于指导

36、性内容,可结合本地自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本土特色进行设置。7.6.2 绿道驿站建设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驿站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设施,相对集中设置于绿道出入口、公交接驳点、景观节点,同时严格控制新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新建设施的规模应与绿道容量相适应,新建、改建的设施不应改变原有土地性质。2 一级驿站承担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宜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空间节点,或绿道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进行建设,结合沿线公共服务设施设置;二级驿站承担售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宜依托绿道沿线村庄、公园进行建设,宜结合沿线现有设施设置;3 鼓励利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建设可移动、可拆

37、卸、非永久性设施,如废弃集装箱等。4 规模:一级驿站建筑面积 100150,二级驿站建筑面积 50100。7.7 其他设施7.7.1 环城绿带各区段内可设置管理、业务用房及休闲服务设施,但不得建造与绿地性质无关的建筑。7.7.2 生态防护绿地内可设置业务用房。生态休憩绿地内可设置管理、业务用房和休闲服务设施。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6 -7.7.3 休闲服务设施单体建筑的具体建筑容量,应结合现状条件、服务范围、交通状况、环境因素和功能定位等综合分析,按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设置。7.7.4 绿地配套建筑设施应符合“绿地配套建筑设施控制指标表”中的规定。表 2 绿地配套建筑设施控制指标表

38、类型 设置数量 单体总占地面积控制(m2) 檐口高度 (m) 层数控制管理用房面积100 公顷可设1 处面积100 公顷可增设 1 处300 8 不大于 2 层道班房 每 4km 或20hm2 设 1 处 200 7 宜为 1 层,可局部 2 层公厕 每 2km 设 1 处 60 7 1 层其他业务用房按已批准的绿地设计方案设置 200 7 1 层7.7.5 环城绿带内标识应统一设置,涉及游人安全处必须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标识的设计应符合绿地设计规范DG/TJ08-15 中的相关规定。7.7.6 儿童游戏及健身活动设施的设计应符合绿地设计规范DG/TJ08-15 中的相关规定。7.8 给排水、

39、防火、应急避难7.8.1 绿带不宜全线铺设给水管,养护用水宜采用水车浇灌形式为主,活动节点处用水可接入市政给水。7.8.2 保留三环线沿线现有排水沟。绿带内排水宜以自然下渗为主,地表径流可通过地形处理引导流入水塘、湿地等。7.8.3 环城绿带范围内, 应合理布置防火公益宣传牌。7.8.4 环城绿带临近城市应急疏散通道处, 宜设置应急避难场地。7.8.5 应急避难场地设置要求参照相关规定。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7 -8. 详规与施工图编制与审批8.0.1 详规与施工图编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环城绿带详细规划。落实环城绿带用地、环城绿带内各类不同性质用地的界线,并对现状用地的调整、

40、允许进入的各类用地与项目的使用性质和兼容性提出明确要求,以及对开发强度、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及开放性公共活动设施的景观设计作出相应规定。2 环城绿带施工图设计。标明平面位置尺寸,竖向,放线依据,工程做法,植物种类、规格、数量、位置,综合管线的路由、管径及设备选型,能进行工程预算。8.0.2 详规与施工图审批,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 环城绿带详细规划审批:先交总规编制单位进行审查,形成审查意见整改后,报由林业部门和规划部门审查,涉及到重大基础设施的,报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2 施工图审批:由各区县建设单位组织专家及总规编制单位对施工图进行审查,需符合国家标准及行业相关规范要求,同时满足总规中提出的分区

41、景观要求。8.0.3 竣工验收,由市林业局组织各区县建设单位、各职能部门、专家及总规编制单位成立竣工验收小组进行竣工验收,不符合总规及详规的,需由建设单位或施工方进行说明,竣工验收小组酌情提出整改意见。9. 环城绿带用地管制9.1 用地管制原则9.0.1 环城绿带用地管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环城绿带应保持其开敞性,保护自然景观,并在妥善安置农民生产、生活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绿化。2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环城绿带内使用土地进行建设,必须符合环城绿带规划,服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应职能部门的管理。3 环城绿带设置后,土地的权属可保持不变,但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开发建设应符合环城绿带规划的有关规定。长沙

42、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8 -9.2 兼容性要求9.0.2 环城绿带内应严格控制不相容开发项目的进入,只允许保留和进入与绿带功能不相冲突的以下用地类型或项目:1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果园、湿地。2 公共性开敞绿地:公园、游乐园、野营基地、野生动物园、名胜古迹等。3 体育运动设施:滑草场、赛车场、赛马场、马术表演场等。4 绿化比率高、景观佳或旷地型用地:自来水厂、小型污水厂等大型公共设施、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村落等。5 生产性绿地:花圃、苗圃、植物园等。6 其它:纪念性林地、防护林等。9.3 强度控制9.0.3 为了确保环城绿带用地的生态性,环城绿带的用地强度必须严格控制,保证一

43、定绿化面积。1 绿地率应达 75%以上。2 除允许保留的建筑外,环城绿带内任何新增开发建设项目的建筑密度均不得超过 15%。9.4 在建、已建项目的调整9.0.4 环城绿带内在建、已建的与环城绿带功能不兼容的项目,必须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调整:1 已征地未开工的不兼容项目,不予办理开工许可证,控制或回收用地。2 在建的不兼容项目,应通过规划调整,使其用地使用性质与绿地功能相适应,并符合环城绿带用地强度控制要求。3 已建成的不兼容项目,近期应进行使用控制,限制其发展和改建、扩建,条件具备时逐步改变其用地功能,使之与环城绿带功能相一致。4 违反规划、严重污染环境的在建或已建成项目,应坚决拆除并尽快恢复

44、所在地原貌。5 环城绿带内有特色的村庄可予保留,但应控制非农建设规模,引导村庄易地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19 -集中建设。可通过迁村并点、村民“上楼”等手段,逐步退宅还绿。10. 环城绿带的维护、建设和管理10.0.1 环城绿带的建设和管理,是跨地区、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各地方政府和部门应本着促进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摒弃狭隘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做法,积极支持环城绿带的规划建设。10.0.2 同一行政地域内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环城绿带管理事项,由市(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综合各有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处理建议,报市(县)人民政府审定。涉及多个行政地域的环城绿带管理事项,由其共同的上级规

45、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协调,综合各方意见提出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10.0.3 环城绿带的建设管理,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体制改革相结合,积极鼓励与环城绿带功能相适应的农业经济活动,如苗圃、经济林、生态林及现代化的农场等。10.0.4 对于环城绿带内的农村社区,因丧失开发权而造成的损失,应采取多种方式给予补偿。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探索建立有效的补偿机制和政策。10.0.5 在与环城绿带功能不冲突矛盾的前提下,环城绿带可以发展盈利性的开发建设项目,如高尔夫球场、游乐场等,作为环城绿带建设资金投入的必要补充。但上述项目的建设和经营应置于各级政府严格的控制和监管之下。10.0.6 任何单位

46、和个人在环城绿带内进行开发建设,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和要求,首先向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在获规划许可后方可依法办理其他手续。10.0.7 任何违反环城绿带规划的建设行为,均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10.0.8 环城绿带规划经批准后,应向社会公布,并接受公众的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市民的环境意识,鼓励市民关心支持环城绿带建设,监督环城绿带规划的实施。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20 -附录 A 树种推荐类型 树种名称常绿 木荷、杨梅、苦槠、青冈栎、石栎、桂花、对萼山矾、栲树、飞蛾槭、香樟、杜英、女贞、杉木、楠木、赤楠、石楠、冬青、马

47、尾松、杜英、红果冬青等乔木落叶 朴树、榔榆、榉树、构树、臭椿、合欢、刺槐、水杉、池杉、枫香、柿子树、枫杨、重阳木、复羽叶栾树、马褂木、南酸枣、苦楝、青桐、乌桕、无患子、鸡爪槭、檫木等花灌木白玉兰、红花玉兰、蔷薇、栀子花、木本绣球、木芙蓉、夹竹桃、红枫、八角枫、杜鹃、腊梅、檵木、梨、山桃、木槿、山茶、石榴、含笑、枇杷、红叶石楠、金叶女贞、月季、迎春、紫叶桃、紫叶李、樱花、碧桃、西府海棠、紫荆、重瓣木槿、紫薇、花石榴、红梅、黄花槐、夹竹桃、金丝桃、金森女贞、紫玉兰、海桐、盐肤木等藤本 常春藤、络石、扶芳藤、紫藤、迎春、吠果鸡血藤、爬山虎、牵牛花、炮仗花、金银花等草本 美女樱、丰花月季、荷花、香蒲、

48、睡莲、芦苇、水葱、纸莎草、席草等乔灌藤草类水生 荷花、香蒲、睡莲、芦苇、水葱、纸莎草、席草、鸢尾、美人蕉等常绿 木荷、杨梅、苦槠、青冈栎、石栎、桂花、对萼山矾、栲树、香樟、杜英、女贞、楠木、赤楠、石楠、冬青、杜英等阔叶 落叶 朴树、榔榆、榉树、构树、臭椿、合欢、刺槐、枫香、柿子树、枫杨、重阳木、复羽叶栾树、马褂木、南酸枣、苦楝、青桐、乌桕、无患子、鸡爪槭、盐肤木、檫木等常绿 马尾松、杉木等阔叶针叶类针叶 落叶 水杉、池杉、落羽杉等慢生 青冈栎、栲树、苦槠、飞蛾槭、木荷、栲树、飞蛾槭、石栎、桂花、杨梅、朴树、榔榆、榉树速生慢生类 速生 除上述慢生类的其他推荐树种长沙市环城绿带生态圈设计导则- 2

49、1 -附录 B 绿化类型与树种推荐索引表林带功能类型现状立地情况林带主要功能 设计要求 主要植物种类城市绿地型居民生活用地隔离和休闲0-40 米区域:现状为空地等较开阔的场地,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植被,以复层林结构为主,充分展现森林的自然景观,发挥森林的隔离防护作用。40-100 米区域:现状为农田、空地等较开阔的场地,该区域以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植物种类以观赏性较强的高大乔木为主。对保留建筑物和构筑物周边环境进行绿化提质,另增加游步道和休闲场地等,打造供居民活动的休闲绿地。植物类型比例 比例备选植物 备注慢生树种 42% 桂花、苦槠、青冈栎 常绿 60% 速生树种18%香樟、花榈木、杜英、冬青、女贞、马尾松、中华石楠、赤楠 慢生树种 28% 朴树、榉树 乔木落叶 40% 速生树种12% 对萼山矾、马褂木、复羽叶栾树、合欢、南酸枣、枫香 花灌木 -白玉兰、红花玉兰、紫叶桃、樱花、碧桃、西府海棠、紫荆、重瓣木槿、紫薇、花石榴、红梅、红叶石楠、红继木、杜鹃、栀子花、美女樱、山茶其中 功能性植物(即观赏性强的景观植物):复羽叶栾树、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