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42131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美容外科手术操作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美容外科临床操作规范第一节 眉部美容外科技术眉提升术【适应证】1. 鱼尾纹明显。2. 上睑皮肤松弛。3. 眉下垂或眉形欠佳。4. 近期接受前额部提升术效果不佳者【禁忌证】1. 上睑皮肤张力过大,睑闭合困难。2. 有瘢痕增生趋向者。3. 有出血倾向、感染灶、糖尿病、心理障碍者等。【术前检查】1. 专科情况 双眉区有无感染及破溃;眉松垂程度;额肌肌力是否正常等2. 全身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手术操作要点】1. 设计外宽内窄的新月形,切口位于眉区上缘近毛根处。2. 常规消毒铺巾。3. 局部麻醉。4. 按术前设计切除眉上区的皮肤,切除皮肤宽度要适当。彻底止血:将切口内缘皮下组织

2、深层上提至切口上缘处,分内、中、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 页 共 86 页外 3 点固定于切缘下额肌筋膜上,在眉梢侧注意勿损伤额肌和面神经的额肌入肌点。5. 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6. 嘱患者睁眼平视,检查双眉位置是否对称。【术后处理】1. 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2. 57d 拆线。【并发症】1. 血肿。2. 感染。3. 双侧眉形不对称。4. 切口与眉毛之间的距离较大。5. 瘢痕明显。【注意事项】1. 切开、止血、缝合,严格执行微创原则。2. 切口外侧勿损伤额肌及面神经的额肌入肌点。3. 切口要紧密靠近眉缘。第二节 睑部美容外科技术一、重 睑 术【适应证】1. 精神正常,无心理障碍的美容就医

3、者。2. 睑裂细小、上睑皮肤悬垂于睑缘、睫毛平直或上睑臃肿的单睑,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3 页 共 86 页主动要求手术者。3. 原为重睑,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多层皱褶、重睑皱襞变浅者。4. 原为重睑,但重睑皱襞窄、浅或形成内双者,睫毛平直,眼睑缺乏立体感。5. 上睑皮肤松垂、内高外低呈“三角眼者” 。假性上睑下垂。6. 两睑不对称者。7. 轻度内翻倒睫者。【禁忌证】1. 精神状态不正常,或有严重心理障碍,要求不切合实际的重睑形态者。2. 有出血倾向,高血压、糖尿病尚未控制者及患有肝、肾、心脏疾病者。3. 先天性弱视,内、外眼及眼周有急、慢性感染者。4. 面瘫睑裂闭合不全者。5. 各种原因所

4、致眼球过突或眼睑退缩者。6. 家属坚决反对者。7. 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功能不良者。【设计原则】1. 重睑皱襞的宽度取决于睑板的宽度,一般为 68mm 宽(正常静止的闭眼位) 。2. 重睑线应与上睑弧度平行,且睑缘全长一致。【术后处理】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4 页 共 86 页术后次日复诊。局部涂眼药膏,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35d。(三)切开法重睑术【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沿设计重睑线切开上睑全层皮肤,可切除部分切口投影下的眼轮匝肌并暴露睑板前组织及提上睑肌腱膜,依情况切除或不切除切口下唇的眼轮匝肌,必要时依具体情况切除部分上睑皮肤和过多的眶内

5、脂肪,彻底可靠地止血。4. 直视下用 5-06-0 丝线、尼龙线或其他缝线,先内、中、外三点定点缝合,将切口上、下唇皮肤创缘与提上睑肌腱膜或睑板前筋膜间断缝合,使之粘连固定,形成重睑。5. 定点缝合后,嘱美容就医者睁眼观察双重睑形成的宽度、弧度、长度及双侧对称性,均满意后,缝合剩余皮肤。【术后处理】术后 24h 换药,术后 57d 拆线。二、下睑袋矫正术(一)经皮肤入路睑袋矫正术【适应证】1. 下睑皮肤松弛者。2. 眶隔弹性降低,眶隔脂肪膨出者。3. 眼轮匝肌肥厚者且松弛者。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5 页 共 86 页4. 下睑睫毛内翻者。【禁忌证】1. 要求保留眼轮匝肌圆枕者。2. 内眼

6、及眼周有感染性疾病者。3. 瘢痕体质者。4. 高血压及出血性疾病、糖尿病者等。【术前准备】1. 专科检查。下睑皮肤、眼轮匝肌松弛程度及眶隔脂肪膨出情况,下睑有无退缩及睑球分离,内眼及眼周有无炎症。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等。3. 如服用抗凝药物者须停药 2 周以上。【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画线设计。沿下睑缘下 12mm 平行于睑缘之外眦部,然后沿鱼尾纹方向折向下方 1.0cm 左右画线。3. 局部浸润麻醉。4. 按画线切开皮肤,在皮下或眼轮匝肌下剥离至下眶缘水平,彻底止血。5. 切除切口下松弛的一条眼轮匝肌,暴露眶隔,如眶隔脂肪过多,则切除多余的脂肪,如眶隔膜松弛,则缩紧眶隔

7、膜。6. 将松弛的眼轮匝肌在外眦部重叠或碶形切除 58mm 缝合缩短,悬吊缝合外眦韧带。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6 页 共 86 页7. 嘱患者睁眼仰头向上看,嘴大张时,切除下睑多余的皮肤,在下睑无明显睑球分离,缝合皮肤。切除的皮肤定量必须准确。8. 用 5-0 或 6-0 缝线缝合皮肤【术后处理】1. 切口涂眼药膏。2. 包扎压迫 24h。3. 术后 57d 拆线。【并发症】1. 血肿。2. 感染。3. 下睑外翻。4. 下睑瘢痕增生。5. 双侧明显不对称。6. 切口线距睑缘过宽,缝线痕迹明显。7. 眶隔脂肪去除过少、过多或明显不均匀。(二)经结膜入路睑袋矫正术【适应性】下眶隔脂肪过多或膨

8、出,形成囊袋样外观,且无皮肤及眼轮匝肌松弛者。【禁忌证】1. 内眼及眼周有感染性疾病者。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7 页 共 86 页2. 高血压及出血性疾病者。3. 月经期。【术前检查】1. 专科检查 检查框隔脂肪分布情况。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在下穹隆结膜下距睑缘 23mm 处做 510mm 长的横切口,切开睑结膜。4. 钝性剥离眶结膜,轻微压迫眼球,下眶内脂肪即刻膨出,切除各组眶隔脂肪的疝出部分,彻底止血。5. 切口酌情判定是否缝合。【术后处理】1. 结膜囊内涂眼药膏。2. 包扎压迫 1h。3. 每日用抗

9、生素眼药水滴眼。【并发症】1. 肿胀、感染。2. 眶隔脂肪仍脱垂或眶内凹陷。3. 双侧明显不对称。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8 页 共 86 页(三)眶隔脂肪释放半月弧矫正术【适应证】半月弧明显,眶隔脂肪脱垂者。【禁忌证】1. 眶内脂肪已切除者。2. 有出血性疾病及高血压者【术前检查】1. 专科检查 确定半月弧的部位及形状,检查眶隔脂肪分布情况。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等。【手术操作要点】1. 标记半月弧并画线。2. 常规消毒铺巾。3. 局部浸润麻醉。4. 经皮肤入路(操作同皮肤入路睑袋矫正术) ,充分暴露眶隔脂肪并充分释放,向下移位至半月弧下方和下眶缘前方。5. 将移位的眶内脂肪缝合固定于

10、上述标记移植部位,以免移位无效。6. 余同经皮肤入路睑袋矫正术。【术后处理】1. 切口涂眼药膏。2. 加压包扎 24h。3. 术后 57d 拆线。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9 页 共 86 页【并发症】1. 血肿。2. 感染。3. 双侧明显不对称。4. 皮下纤维增生,局部硬化。5. 视神经压迫。(四)激光睑袋矫正术【适应证】1. 年龄较轻,一般在 45 岁以下。2. 睑袋以脂肪膨出为主,皮肤及眼轮匝肌松弛不明显。3. 无明显眼轮匝肌肥厚。【禁忌证】1. 皮肤松弛较明显者。2. 有下睑内翻倒睫者。3. 高血压、糖尿病及出血性疾病者。【术前准备】1. 检查全身情况,眼部有无炎症及内翻倒睫。2.

11、实验室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检查。3. 术前 1d 0.25%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4 或 5 次。4. 术前 20min 1%丁卡因点眼 3 或 4 滴。【手术操作要点】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0 页 共 86 页1. 常规消毒铺巾,用 0.5%苯扎溴铵溶液结膜囊冲洗消毒。2. 下睑结膜浸润麻醉,而后注射针头指向眶下缘内侧面,缓缓刺入眶下脂肪囊内后注入局麻药。3. 在距睑缘 35mm 用亚甲蓝标出切口 0.51.0cm 长。4. 睑结膜下穹隆放置睑板垫保护眼球。5. 翻开下睑切口线后两侧放置湿棉片以保护切口两侧结膜。6. 调整激光功能及距离。7. 激光切割开结膜及结膜下组织。

12、8. 蚊式钳钝性剥离至眶隔,眶脂疝出。9. 分内、中、外 2 团,分别用激光分数块将眶内脂肪切除。10.术毕用眼科镊提拉结膜切缘使眶隔组织复位。11.局部点 0.25%氯霉素眼药水数滴。【术后处理】0.25%率美术眼药水点眼,4/d 连用 3d,口服抗生素。【并发症】1. 血肿。2. 感染。3. 双侧去除眶脂量不等,局部不平整。三、 上睑下垂矫正术【上睑下垂程度测定】1. 轻度下垂 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下垂 12mm。2. 中度下垂 上睑缘遮盖瞳孔上 1/3,下垂 34mm。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1 页 共 86 页3. 重度下垂 上睑缘下落到瞳孔中央水平线,下垂 4mm 以上。【其他

13、功能测定】1. 额肌肌力测定。2. 提上睑肌肌力测定。3. 上直肌功能测定。力弱者术后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4. 排除“重症肌无力”和“下颌瞬目综合症” 。【主要并发症】1. 血肿。2. 矫正不足。3. 矫正过度。4. 睑闭合不全。5. 睑内翻到睫。6. 穹窿部结膜脱垂。7. 睑缘弧度不佳。8. 睑外翻。9. 暴露性角膜炎。提上睑肌缩短上睑下垂矫正术【适应证】提上睑肌功能障碍,轻中度上睑下垂,提上睑肌动度在 5mm 以上的就医者。【手术操作要点】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2 页 共 86 页1. 常见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沿设计重睑线切开上睑全层皮肤,切除切口投影下的一条眼轮匝

14、肌,深达上睑睑板及及肌筋膜浅层。4. 暴露睑板全长及其上缘提上睑肌附着处,在提上睑肌与睑结膜之间注入生理盐水 1.0ml,在睑板浅层沿皮肤切口弧形切断提上睑肌腱膜 1.52.0cm,于切口内、外两侧分别向上剪开 1.01.5cm形成一肌瓣,将其向睑缘迁移 812mm。用 5-0 或 6-0 缝线固定睑板千元 45 针。剪除多余上睑肌。5. 缩短提上睑肌,一般没矫正 1mm 上睑下垂,须缩短 46mm 以上的提上睑肌。6. 按切开法重睑术式缝合皮肤。7. 加压包扎,【术后处理】术后 48h 解除加压包扎并更换敷料,术后 57d 拆线。阔筋膜悬吊上睑下垂矫正术【适应证】中、重度上睑下垂。【手术操作

15、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3 页 共 86 页3. 切取一条阔筋膜,制成悬吊用筋膜条备用。4. 沿设计重睑线的内 1/3 和外 1/3 各做一个切口,深达上睑睑板。5. 在眉上方做内、中、外 3 个 23mm 长的切口,深达额肌表面。按W 形悬吊法,将筋膜条通过以上 5 个切口,固定于上睑睑板和眉上额肌组织中。6. 调整、缝合并固定悬吊筋膜条,使之张力适度,缝合皮肤切口。7. 加压包扎。【术后处理】术后 48h 解除加压包扎并更换敷料,术后 57d 拆线。额肌筋膜瓣悬吊术【适应证】中、重度上睑下垂,特别是提上睑肌动度小于 4mm,下垂量达 4m

16、m 以上的重度上睑下垂者;额肌动度在 10mm 以上者。【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沿重睑设计线切开上睑皮肤,深达上睑睑板。4. 沿重睑切口上缘皮下分离至眉上 0.51.0cm,并横行切断额肌,在其两侧剪开 1.52.0cm,在额肌深面分离形成额肌瓣,瓣宽1.52.0cm。5. 成形额肌筋膜瓣隧道可沿眶隔内、眼轮匝肌后或皮下制作,剥离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4 页 共 86 页隧道达眉上 0.51.0cm。6. 通过隧道将额肌筋膜瓣与睑板上缘缝合固定,使睑缘在睁眼时位于角膜上 2mm 左右。7. 彻底可靠地止血。8. 检查无误后缝合(同重睑成形术)9.

17、结膜囊内涂敷多量抗生素眼膏,眉区及眼部加压包扎。【术后处理】术后 48h 解除加压包扎并更换敷料,术后 57d 拆线。【术后处理】结膜囊内涂抗生素眼膏,术后 24h 换药,术后 57d 拆线。【特殊并发症】矫正不足,复发,局部瘢痕。第三节 鼻部美容外科技术凡是身体健康,精神正常,要求手术而又无禁忌证者均可接受鼻部美容术。有一般外科手术禁忌证者及患有鼻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不适合做这种手术。术前要与美容就医者在手术方法、材料选择、术后效果等方面达成共识,测量鼻部各种数据,做好充分的准备。术前检查首先观察外鼻形体及其异常情况,进行血常规检查,并按病史及系统检查结果,进行相应项目检查。鼻部美容术的

18、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肿胀,排斥反应,鼻假体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5 页 共 86 页移位、偏斜,组织坏死,鼻外形欠佳、不对称,畸形复发。一、隆 鼻 术【适应证】1. 低、中鼻形者。2. 鼻端低平者。3. 典型鞍鼻畸形者。4. 鼻背软组织有足够量者。【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选择鼻前庭切口、鼻孔内切口、鼻小柱旁切口或碟形切口等入路,切口以隐蔽且利于操作为好。4. 沿鼻翼软骨和鼻骨表面骨膜下分离形成相应的假体植入腔隙。5. 压迫止血。6. 置入雕塑好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的鼻假体,如外形不佳或置入后不稳定,应重新雕刻调整,确认无误后,缝合切口。【

19、术后处理】术后 2448h 换药,术后 7d 拆线。一旦出现并发症,宜于原切口入路取出假体后,对症处理。【并发症】1. 感染及血肿。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6 页 共 86 页2. 植入物发生排斥反应或下移造成皮肤破溃外露。3. 植入物偏移。4. 植入物有体表投影。二、驼峰鼻矫正术【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包头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3. 在大翼软骨和鼻侧软骨之间做双侧鼻内切口,切口鼻骨下缘骨膜。4. 在鼻骨浅面行骨膜下剥离,上达鼻根,两侧达上颌骨额突。5. 亦可经鼻翼缘切口或鼻前庭切口,将鼻背软组织在鼻骨膜前面分离。6. 用专用鼻骨凿截鼻骨的顶部,再截断其基底部。7. 手

20、法缩窄鼻背,成形鼻梁。8. 缝合切口,用碘仿纱布填塞鼻腔。9. 用塑性塑料或薄石膏板妥善外固定。【术后处理】术后 3d 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 7d 拆线,并拆除外固定。三、鹰钩鼻矫正术【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7 页 共 86 页3. 采用鼻端部蝶形切口或双侧鼻前庭联合切口,切开皮肤。4. 鼻翼软骨表面分离。5. 在鼻翼软骨穹隆部上方切除部分鼻中隔软骨,还常需凿除隆起的鼻骨。6. 再将鼻翼软骨和鼻中隔软骨缝合固定,上提和抬高鼻尖。7. 缝合切口,用碘仿纱布填塞鼻腔。8. 鼻外轻加压包扎或行鼻背部外固定(同驼峰鼻矫正术) 。【术后处理】

21、术后 2d 抽出鼻腔填塞物。术后 57d 拆线。四、鼻翼缺损修复术【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根据鼻翼缺损的大小、形状,选用合适的方法修复。(1) 等分缝合法。(2) V-Y 缝合法。(3) Z 成形术法。(4) 各种皮瓣法、包括鼻唇沟皮瓣转位法等。(5) 耳郭复合组织移植法。4. 缝合。【术后处理】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8 页 共 86 页术后视情况换药,术后 7d 拆线。五、鼻尖美容术【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根据鼻端、鼻尖形状,选用合适的方法。(1) 扁平鼻尖;V-Y 成形法,鼻翼软骨内侧脚穹隆部拉拢缝合法,耳

22、部软骨或组织代用品植入法。(2) 过低鼻尖:鼻翼软骨成形法或同时做鼻翼缘梭形切除术;耳部软骨或组织代用品植入法。(3) 高鼻尖:鼻小柱降低术;鼻翼软骨内侧脚部分切除术。(4) 球形鼻尖:去除鼻翼软骨内侧脚间多余组织,并将两脚穹隆部在中部缝合。【术后处理】术后视情况换药,57d 拆线。六、鼻小柱及鼻孔美容术【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浸润麻醉。3. 根据鼻小柱及鼻孔形状,选用合理的方法。(1) 鼻小柱倾斜:Z 成形术法。(2) 鼻小柱短宽:梭形切除术加 V-Y 成形法。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19 页 共 86 页(3) 鼻小柱缺损:皮管法;各种皮瓣法。(4) 鼻孔较大:鼻

23、翼软骨成形法。4. 鼻孔内支撑物固定,缝合切口。【术后处理】术后视情况换药,57d 拆线,2 周后拆除支撑物。七、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术【适应证】唇裂修补术后的患侧鼻翼塌陷,鼻孔过大、过小,鼻基底宽大,与健侧不对称和鼻小柱偏斜等。唇裂术后鼻畸形修复术的关键步骤是鼻翼软骨的松解移位和悬吊等(其具体技术详见美容外科学专著) 。【术前准备】同隆鼻术。【术后处理】同隆鼻术。鼻翼悬吊术1.方法一(1) 在患侧鼻翼缘内侧做切口,分离和显露患侧鼻翼软骨。(2) 从健侧鼻翼沟进针,穿过健侧大翼软骨弓背部及中隔软骨,到达患侧鼻翼软骨内侧穹隆部。(3) 将患侧的鼻翼软骨悬吊至正常位后,结扎固定,形成错位愈合矫正鼻翼

24、塌陷。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0 页 共 86 页2.方法二(1)在健侧鼻翼做一长约 0.5cm 的切口,深达皮下。(2)将高强度缝线通过此切口,穿过患侧大翼软骨弓背部及中隔软骨,将患侧的鼻翼软骨悬吊至正常位。(3)最后在健侧鼻翼沟切口的皮下结扎。3.方法三 缝线路径及操作方法基本同方法二,不同点就是缝线两端均穿出皮肤,在鼻外加碘仿纱布卷结扎固定,此方法可靠性差。4.方法四(外脚切开悬吊法) 鼻孔下缘有单纯的下垂时,可将患侧鼻翼软骨外侧脚切开,将上方的一半上提位固定,一般与健侧鼻软骨缝合,或穿出鼻唇沟,在皮下结扎。(二)鼻孔过大矫正术1.Y-V 成形法 Y 的两壁位于鼻翼基底,主干位于鼻

25、孔基底,按 Y形切开皮肤、肌层,前移三角瓣,呈 V 形缝合,缩小过大鼻孔。2.Z 成形法 鼻翼基底为 Z 字的一角,另一角在鼻翼外侧吗,两角互换扩大鼻孔。(三)鼻孔过小矫正术1.V-Y 成形法 将鼻翼基底做 V 形切开,呈 Y 形缝合扩大鼻孔。2.Z 成形法 将鼻翼基底作 Z 字的一角,另一角在鼻翼外侧,两角互换扩大鼻孔。(四)鼻尖低平合并鼻翼塌陷矫正术鼻小柱过短,可采用鼻小柱 V-Y 成形术增高鼻小柱的方法;同时,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1 页 共 86 页可行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缝合术或外侧脚内移固定,使鼻尖提高而矫正鼻翼畸形。若鼻小柱仍短,还可行复合组织移植术(常用耳郭软骨移植术)或

26、隆鼻术矫正。伴有鼻翼塌陷者,可行鼻翼悬吊术矫正。第四节 耳郭美容外科技术招风耳矫正术【适应证】67 岁健康儿童,耳郭发育已达到成人耳郭大小,可手术矫正,重建对耳轮及对耳轮上、下脚、耳舟及三角窝等。【禁忌证】1. 局部或全身患炎症等疾病者。2. 年龄过小,耳郭过小者。【术前检查】1. 专科检查 详细检查局部畸形情况。2. 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胸部 X 透视,酌情检查肝肾功能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儿童不合作者可用全麻。【手术操作要点】首先在耳郭前用亚甲蓝标出对耳轮,对耳轮上、下脚及上、下脚结合部和三角窝。亚甲蓝针穿透全层,标出耳软骨的对耳轮位置,然后再耳郭背侧标出皮肤切口位置,按画线切开皮肤

27、,分离两侧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2 页 共 86 页皮缘并暴露耳软骨及针刺亚甲蓝着色点。为形成软骨对耳轮等,根据对耳软骨的不同处理方法有如下不同术式。1. 软骨条切除缝合术(1) 按前述设计对耳轮等,并切开耳后皮肤。分离切口两侧皮肤瓣。(2) 显露对耳轮设计线,以设计线为中心,切除 1.01.5mm 长的软骨条。(3) 前凸缝合切口两侧软骨缘,形成对耳轮和其上、下脚等。2. 软骨平行切开法(1) 以着色线为中心,用小的砂轮摩擦除去部分软骨使软骨变薄形成锲形沟宽 68mm。(2) 在锲形沟两缘全层平行切开穿透软骨,并行卷曲缝合成管状。再将两切口外缘褥式缝合,使软骨管前凸形成对耳轮等,并矫

28、正招风耳。(3) 切除耳后多余皮肤,适度压迫包扎。3. 缝合法 轻度招风耳可用此法。(1) 亚甲蓝常规标定对耳轮及其上下脚,以标定线为中心,宽度11.5cm,褥式缝合 3 针。(2) 从耳前皮肤进针,在皮下走行 0.5cm 后经皮肤出针,两线由原孔进针,分别垂直穿过软骨相对位置皮肤出针,其中一针原孔进针,皮下走行到对侧针孔出针,两线拉出缝合,两软骨面对合,形成前突的对耳轮,在重复缝合 2 或 3 针形成完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3 页 共 86 页整对耳轮。【术后处理】1. 用湿纱布填塞耳郭凹陷部分,耳后置小纱布块,用棉垫及绷带轻加压包扎,维持所需外形轮廓及位置,预防血肿形成。2. 酌情

29、使用抗生素 35d ,术后 57d 拆线,良好外固定 2 周。【并发症】1. 血肿。2. 感染。3. 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4. 双侧明显不对称。5. 复发。 口唇部美容外科技术一、唇裂术后上唇畸形修复术【适应证】唇裂术后红唇,唇弓及上唇两侧不对称,瘢痕过宽或上唇长度过短,过长,过紧等不同程度的畸形等。【禁忌证】1. 局部炎症。2. 全身感染性疾病。【术前检查】1. 专科检查 确认无面部及鼻唇感染。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项目检查。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4 页 共 86 页【术前准备】1. 清洁口腔。2. 测量畸形范围,设计手术方案。3. 预制合适唇弓。【手术操作

30、要点】1. 单侧唇裂术后畸形修复术(1) 常规消毒铺巾。(2) 麻醉:局部麻醉或全麻。(3) 切口:按畸形范围设计切口线,切开畸形处皮肤、黏膜、口轮匝肌组织瓣,分离后可采用 V-Y 推进,双 Z 交叉或设计三角瓣插入法。(4) 缝合:准确对位,依次分层和间断缝合黏膜,肌肉和皮肤组织。(5) 凹陷畸形严重者,操作要点与一期唇裂修复术基本相同。(6) 唇弓减张,限制张口活动。2双侧唇裂术后畸形修复术(1)常规消毒铺巾。(2)切口:按畸形范围设计切口线,切开畸形处皮肤、黏膜、口轮匝肌组织瓣,唇红畸形可采用 V-Y 成形、双 Z 交叉或两侧唇组织瓣滑行推进、双侧肌蒂岛状红唇瓣滑行推进等方法使红唇瓣对齐

31、平整,无张力,恢复唇弓、唇珠自然外形。白唇畸形可采用 V-Y 成形、旋转推进、W 形瓣、星形瓣等方法恢复上唇的高度和丰满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5 页 共 86 页度,以及口轮匝肌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双侧鼻翼对称。(3)缝合:准确对位,依次分层间断缝合黏膜、肌肉和皮肤组织。(4)唇弓减张,限制张口活动。【术后处理】1. 保持口腔清洁2. 术后用 1%3% 过氧化氢擦拭伤口,用硼酸乙醇涂布创口。3. 根据情况可考虑应用抗生素。4. 术后 47d 拆线。 【主要并发症】1. 伤口裂开,感染。2. 术后继发畸形。二、重唇美容术【适应证】红唇过厚、红唇内侧口腔黏膜发育过度、红唇慢性炎性增生。【禁忌

32、证】1. 局部急性炎症。2. 全身感染性疾病。【术前检查】1. 专科检查 确认无面部及鼻唇感染、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和相应项目检查。【术前准备】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6 页 共 86 页1. 清洁口腔。2. 测量肥厚畸形范围,设计手术方案。【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局部麻醉、阻滞麻醉。3. 按畸形范围在红唇皮肤或黏膜设计切口线,两侧横梭形或连续Z 形切口,向外延伸到颊部、黏膜、锲形切除过剩的黏膜、增生肥大的黏液腺、适量的口轮匝肌。4. 准确对位,分肌和黏膜两层间断缝合。5. 唇外敷料压迫包扎。【术后处理】1. 保持口腔清洁。2. 术后用 1%3%过

33、氧化氢擦拭伤口3. 根据情况可考虑应用抗生素。4. 术后 68d 拆线。【主要并发症】1. 伤口裂开。2. 伤口感染。三、酒窝成形术【适应证】颜面部对称,颊部皮肤无松驰者。【禁忌证】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7 页 共 86 页1. 局部急性炎症。2. 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术前检查】1. 专科检查 确认无面部及鼻唇感染。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项目检查。【术前准备】1. 清洁口腔。2. 标记酒窝位置,设计手术方案。【麻醉】局部麻醉,阻滞麻醉。【手术操作要点】1. 常规消毒铺巾。2. 按定点在面部标出酒窝位置,可在口内相对颊黏膜做一小切口,钝性分离颊肌及其浅面组

34、织至真皮下。3. 将黏膜下、肌层、皮下、真皮层缝合结扎,使面颊皮肤定点处真皮与肌肉粘连而出现酒窝。【术后处理】1. 保持口腔清洁。术后 6-8D 拆线。2. 术后 3、5、7D 随诊,如硬结增大,疼痛加重是感染两用人才现,应拆开口内切口缝线或分开切口,引流感染灶,防止感染穿破皮肤而引起面部瘢痕。四、唇系带延长成形术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8 页 共 86 页在正常情况下,唇系带应附丽在上、下唇内侧的前庭沟至上、下颌中切牙之间的黏膜与附着齦交线(即膜齦联合线)上。在婴儿出生后,随着牙齿的萌出与牙槽骨的生长,唇系带逐渐退缩,如退缩不好,其附丽位置发生异常,则可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及不良后果,必须

35、及时进行矫正手术。【适应证】1. 唇系带过短。2. 唇系带附着过低。3. 将系带组织全部切除,口唇内侧黏膜创面与牙槽骨侧创面相对,形成菱形创面。4. 修整创缘黏膜。5. 将黏膜对正,对位缝合呈竖形直线。6. 口唇黏膜侧张力小,创面易于闭合,而牙槽骨侧因附着齦固定,张力较大,有时不能完全拉拢缝合。如有骨膜暴露,可覆盖碘仿纱布或消毒锡箔后用牙周塞治剂保护伤口。第六节 颌面美容外科技术颌面美容外科是指以美化颌面部轮廓为目的的手术技术,主要包括颞部、颧骨和下颌骨的美容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与其他美容外科手术相同。术前检查和准备比其他类型手术更加复杂,除美容外科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上颌窦检查,骨性结构的

36、线摄片或计算机扫描,并测定有关的各种数据,满足更加精细的手术要求。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29 页 共 86 页颌面美容外科也有一些特殊的并发症,如植入物的排斥反应、移位、组织坏死、外形欠佳、不对称、畸形复发等。一、颞部填充技术【适应证】双侧颞部凹陷,其程度已影响面形美的美容就医者。【术前检查】检查头颅发育情况,智力是否正常,拍线片检查有无明显颅骨畸形。【术前准备】依据美容就医者颞部凹陷程度不同、面形特点及本人要求,画线确定填充程度选择填充材料,即固定硅胶、膨体聚四氟乙烯、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游离脂肪瓣及颗粒脂肪注射等。【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手术操作要点】硅橡胶填充术() 先以印模

37、胶放于颞部取模,再依模型大小及形状雕削后消毒。() 选择发际内头皮切口切开头皮、颞浅筋膜,暴露颞深筋膜,在颞深筋膜深面分出一略大于填充物的腔隙。填充间隙位于颞筋膜深面或颞深筋膜深浅两层的颞浅脂肪垫内,颞弓之上。美容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第 30 页 共 86 页() 将修好的硅胶置入腔隙,检查外形是否满意。() 关闭切口。() 另一侧手术方法相同。膨体聚四氯乙烯填充术()发际内头皮切口,切开头皮、颞浅筋膜,暴露颞深筋膜,在颞深筋膜深面分出一略大于填充物的腔隙。()将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置入并充分展平于颞深筋膜深面或颞深筋膜深浅两层间的颞浅脂肪垫内。()关闭切口。颗粒脂肪注射填充术()脂肪来源于自体的腹部、股部、臀上部。多采用注射器吸脂法取脂肪,在供区抽取所需的脂肪量后,以抗生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脂肪颗粒,滤除多余水分。()用钝性针头将脂肪颗粒均匀地注入颞部凹陷区的皮下,然后轻轻揉平。医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颞部填充术()设计画线:上界在颞线,顺着颞线向前画线至眶上、外;内界约为眶骨外上缘;下界在外眦角的水平延长线即是颧弓上缘;外界约在颞发际线。这三条线以内是填充区的范围。()麻醉:可选用短效静脉复合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眶上、下神经、耳颞神经) 。()填充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