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2年5月第18卷第3期四川外语学院学报Joum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May,2002V0118 No3试论傅雷的翻译观肖 红1许钧2(1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2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提要:傅雷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伟大翻译家,国内翻译界对他已有不少研究,但大都囿于某一个侧面。根据有关傅雷的各种第一手材料,特别是依据傅雷通信留下的文字,深入傅雷的内心世界才能从翻译动机、读者利益及美学追求三个方面全面地理解与把握傅雷的翻译观。关键词:翻译动机;读者利益;“神”“
2、形”和谐中图分类号:1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2)03009206on Fu LeiS viewlmint of translationXAO胁昭,XUJunAbstract:Fu Lei,a great translator,has a special status in the 20th centuryS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Many Chinese schol-ars in translation eimles have made a lot of studies on Fu lei,but those stud
3、ies were only confined to one or other sideOn the baseof firsthand materials concerned,especially of his own leuem,and by lDoking into his inner world,this paper earl help to deepen ourcomprehension of Fu LeiS viewpoint oftranslation from the three aspects:his motive oftranslation,his concem ofreade
4、rsinterestsand his pursuit of aestheticsKey words:transhtion motive;reademinterests;harmony of“sprint”and“form翻译家傅雷把毕生的心血凝聚成一部长达15卷、五百余万言的傅雷译文集、一部50多万字的傅雷文集书信卷和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闪光的文字。他为输入优秀的外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拓展我国读者视野、振兴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傅雷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曾撰写了重译本序和翻译经验点滴等多篇论述翻译的文章,并打算在有生之年再写一部有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的专著,1】(唧
5、)可惜文革夺去了他的生命,他的计划未能实现。所幸的是,傅雷文集给我们留下了他在翻译历程中走过的串串脚印。沿着他的翻译足迹,仔细研究他的遗著,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对翻译有着自己明确的认识,对翻译事业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对翻译艺术不懈追求,对读者充分理解与尊重。在丰富的翻译实践与深刻的理论思考中,他形成了自己完整的翻译观。一、政治倾向以文艺振兴中华翻译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影响翻译的因素很多。对翻译家本人而言,首先涉及的便是翻译的动机。傅雷的一生以翻译为职业,有目的地吸取法国文学的精粹,以毕生的心血忠实地实践了他青年时代的宏愿,给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纵观傅雷的翻译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翻译活
6、动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思想阶段:1唤醒沉睡中的中华民族。1927年2月31日,19岁的傅雷眼见中国处于政府腐败和列强侵略的局面,举国上下民不聊生、人心颓废,内心“极感苦闷”【2J(V3),对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忧心忡忡。他怀着学术救国的“赴法的宏愿”,牢记92“出国的意义、动机和使命”,毅然离开故土,远渡重洋去法国求学,去“研究人生”、“追求人生”、寻求人生的真理。1】17)在赴法的遥遥途中,他深深感受到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和侮辱,更坚定了他要振兴中华的心愿。他说:“我爱我的祖国,她虽然贫困落后,但她是抚育我的故土。我们中国人要为国家争一口气,使她快快繁荣富强起来。东方睡狮呀!你到底什么时候能醒
7、转过来啊!”1】(瞄)抵法后,他选择的主攻方向为艺术理论,他立志于献身艺术,希望在艺术的殿堂里寻找到至善至美的真理,从而悟出救国救民的途径,用他的笔杆子来唤醒沉睡中的中华民族。2“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1931年,傅雷回国后,虽然满腔抱负,立志要有一番作为,但他性格刚直,愤世嫉俗,委实难于融入那个“阴霾”遮顶的黑暗社会,于是他只得闭门译书,献身于对法国文学的翻译。30年代初,国内正处于“九-k”事变、军阀混战时期,傅雷有感于许多中国人“顾精神平衡由足失却,非溺于精神而懵懵懂懂,即陷于麻痹而无所作为”,陆续翻译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弥盖郎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即巨人三传。1934年3月3日,
8、他在致罗曼罗兰的信中,表达了他翻译的初衷:“偶读尊作贝多芬传,读罢不禁嚎啕大哭,如受神光烛照,顿获新生之力,自此奇迹般突然振作”;“贝多芬以其庄严之面目,不可摇撼之意志,无穷无竭之勇气,出现于世人面前,实予我辈以莫大启发”;“又得拜读弥盖郎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受益良多。”L2 J(脚傅雷曾发誓翻译此三传,期望能对陷于苦闷中的年轻朋友有所助益,从中吸取与黑暗社会抗争的勇气和信心。万方数据1936年至1941年间,傅雷翻译了罗曼罗兰的“长河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14卷,小说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正是作者塑造的“今日的贝多芬”。在译著的卷首部分,附有原作者的原序,我们借此可以揣摩出傅雷将这部“贝多芬式的”大
9、型交响乐呈现给人们的意愿:“在此大难未已的混乱时代,但愿克利斯朵夫成为一个坚强而忠实的朋友”,“成为一个良伴和向导”,“使大家心中都有一股生与爱的欢乐,使大家不顾一切地去生活。去爱!”【3J(P9)1942年3月,傅雷重新翻译出版了贝多芬传。他认为,“现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我们比任何时都更需要精神的支持,比任何时更需要坚忍、奋斗、敢于向神明挑战的大勇主义。”【4(W)他在译者序中写道:“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唯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唯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这是我十五年前初次读到本书时所得的教训。
10、”4(P7)他要将“所受的恩泽”转赠给年轻的一代,借伟人的精神力量,拓展中国人民的精神视野,启迪民心民智,帮助中华民族正视眼前的黑暗,重新振作起来,发扬大无畏的勇气,为挽救和振兴中华而勇往直前。3“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效忠”。解放后,傅雷主要从事对巴氏著作的翻译。他一生共翻译了15部巴尔扎克的作品,有13部完成于解放后(其中高老头两次重译;猫儿打球号文革中佚失)。傅雷为什么会把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最初“他主要是考虑到政治问题,当时国内的情况,翻译巴尔扎克最安全,他翻了,也很喜欢。”【1】(聊)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巴尔扎克本人曾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首肯,被誉为“超群的小说家”、
11、“现实主义大师”。这些头衔足以使出版部门大开绿灯,使其译著畅通无阻地通过审查。在傅雷所经历的翻译道路上,有过痛苦,也有过彷徨,甚至有过矛盾。特别是在对罗曼罗兰和巴尔扎克的作品的翻译中,他的思想经历了许多起伏。不可否认,傅雷的思想变化与解放后的政治环境是有紧密关系的。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意识形态与政治因素对译者的影响。傅雷曾认为,回顾过去自己的译文,“最能传神的是罗曼罗兰”,因为是“同时代”,且“气质相近”。但随着傅雷研究和翻译巴氏作品的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形势的需要,傅雷对巴氏的作品愈来愈偏爱。1951年10月9日,他致信宋琪说:以“我的经验,译巴尔扎克虽不注意原作风格,结果仍与巴尔扎克面
12、目相去不远。只要笔锋常带情感,文章有气势,就可说尽了一大半巴氏的文体能事”。1953年11月9日,他在信中写道:“罗曼罗兰那套新浪漫气息,我早已头疼。此次重译,大半是为了吃饭,不是为了爱好。”2】(Pl)1954年7月8日,他在信中写道:“大概以后每年至少要译部巴尔扎克。”“我想把顶好的译过来,大概在十余种”。2】(P1岱)到1961年时,傅雷已全身心地投入巴氏作品的研究和翻译,他在致楼适夷(当时的人民出版社副社长)的信中写道:“弟诚不知专攻巴尔扎克为不得重要,亦何为最重要也?”咪脚)傅雷曾把选择原作比作交朋友,显然傅雷之所以对巴尔扎克“情有独钟”,主要是由于他对巴氏作品“一见如故”、“气质相
13、投”、风格相近。他赞扬巴尔扎克“不愧为现实派的大师,他的手笔完全有血有肉,个个物历历如在目前,决不像罗曼罗兰那样只有意识形态而近于抽象的漫画”2】(巧鲫。因为,他在巴尔扎克描写的人物众多的社会中,看到了“善与恶,是与非,美与丑的强烈对比”【5J(丹;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黄金的饥渴”和“金钱的万能”;看到了“资产阶级的凶焰”和“灭亡的预兆”;并且“I=【是他无情暴露现实的地方,常常会在字里行间或是按语里面,一针见血,挖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根,而且比任何作家都挖得深,挖得透”蚓6(嘲)。傅雷从中深切体会到,巴氏的确是“观察人性的专家,兼分析社会的史家”7(黝。他曾在译者序中写道:“怪不得恩格斯说:
14、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6J(a辐-7)当然。傅雷不会独自享用这其中的“恩泽”,他时刻惦记着自己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效忠”【2】(瞄1)的神圣使命。他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以“蚂蚁啃骨头”【2(too)的方式,将巴氏“顶好的”作品译出来,奉献给中国人民共同分享。但是,傅雷并没有全盘接受巴氏的思想,也没有忘记告诫人们对他的世界观进行批判吸收,他曾指出,“巴尔扎克总离不开封建统治的两件法宝,君主专制和宗教,仿佛只有这两样东西才是救世的灵药”,这是“我们和巴尔扎克
15、距离最远而绝不能接受的地方。他是个天才的社会解剖家,同时是个与时代进程背道而驰的思想家”【8】(H鲫。4“忧国忧民之心”始终如一。1958年4月至1961年9月30日期间,傅雷被错划为右派,长子远走异国,次子遭受牵连,这是傅雷生活中最痛苦的日子。就在这时,巴尔扎克的赛查皮罗多盛衰记翻译竣稿,寄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被束之高阁(该书至1978年才出版);1958年6月至1959年5月近一年时间译出的丹纳的艺术哲学,寄出后又搁浅了(此书至1963年1月才出版,原系1957年“人文”特约,由王任贤去傅家当面说定)。傅雷以译书为职业,译稿不能出版,就意味着断了经济来源。这显然是“右派”这顶帽子所致。这时,
16、出版社提出用笔名出版。傅雷向来淡泊名利,他“没有名利思想,只要做好本门工作就很好了”2J(聊5)。用真名或用笔名,对他来说并无大碍。但傅雷认定,他被定为“右派”是错误的,为了“右派”而改署笔名,那更是错上加错。傅雷生性刚烈,他宁可不出书,也坚决不改名。傅雷没有了经济来源,仅靠“预支稿费”和儿子的一点补贴度日,生活十分清苦。傅雷遭此不公待遇,虽然有很多疑问,但他对此既不怨也不恨,丝毫没有动摇他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坚强信念和报国宏愿。1958年8月2日,傅雷被错化“右派”不久,他的妻子朱梅馥曾致信傅聪说,傅雷“向来以工作为乐,所以只要精神身体吃得消,一面努力学习马列主义,作为自我改造的初步,来提高自
17、己的政治认识,理论基础;一面做些翻译的准备工作。”1959年1月3日,傅雷在致恩德的信中写道:“国内情形还牛恩德:傅聪青年时代友人,傅雷夫妇的干女儿,获美国音乐博士原注。93 万方数据得艰苦几年,只有耐心埋头尽我的本分,在我的岗位上干些小小的工作,也许一时对国计民生毫无补益,可能将来还能给人一点儿帮助。我的心情还是那么积极。”1961年2月24日,傅雷曾致信楼适夷说:“弟虽身在江湖,忧国忧民之心未敢后人;看我与世相隔,实则风雨鸡鸣,政策时事,息息相通,未敢脱离实际,爱党爱友之心亦复始终如一。”这句话道出了傅雷的心声,也是傅雷一生的写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的翻译事业始终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18、。在傅雷被错化“右派”的日子里,1959年4月至1960年1月,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搅水女人(12年出版);11年,他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都尔的本堂神甫(1963年出版);1961每又着手翻译巴尔扎克的幻灭三部曲。5“为西洋文学研究略尽绵薄”。完成巴尔扎克的幻灭三部曲后,傅雷认为巴氏小说应暂告段落,停止翻译,转译“客观史料”。他打算先译巴尔扎克传记,而后对巴尔扎克之政治思想与社会思想、人间喜剧中的经济与社会现实性、巴尔扎克之艺术观等极有价值之文献进行节译,作为内部资料供国内专门研究文艺之人参考,在身体“尚能勉强支持之日,为国内文艺界作些填补空白的工作”L2】(鞠。傅雷在1964年10月9日和1964
19、年11月13日致当时人民出版社副总编郑效洵的两封信中,从主、客观双重角度说明了其主要原因:(1)巴尔扎克作品已译15种,“虽不能囊括作者全部精华,但比较适合我国读者的巴尔扎克的最优秀作品,可谓遗漏无多。”(2)“根据作品内容,以我国民族传统的伦理观、世界观作衡量”,其余大部分虽属“西方学术界公认之学术重要著作”,但与我国国情及读者需要多有抵触,对我国现代读者“不仅无益,抑且甚难理解”。(3)“以巴尔扎克所代表的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而论,已译十五种对吾国读者亦已足够。”(4)“皮罗多校样改正至今已历三载,犹未付印,足见巴尔扎克作品亦并非急需。”(5)“在目前文化革命的形势之下,如何恰当批判资
20、本主义文学尚无把握之际(鉴于古典文学名著编委会迄今未能写出高老头之评序,可见批评之难。原注)介绍西欧作品更不能不郑重考虑,更当力求选题不犯或少犯大错。”(6)近几年在中国学术界,“关于巴尔扎克世界观与创作问题,以及何谓现实主义问题”的讨论,日益增多,急需提供若干文献作参考,但“马列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的文艺理论,尚无详细内容可以遵循;客观史料又绝无供应,更不必说掌握;似此情形,文艺研究工作恐甚难推进”。鉴于出版社“对此不予同意,亦未说明理由”;“似乎对西洋文作介绍,尚无明确方针及办法”2】(P311),继皮罗多之后1964年8月交稿的幻灭至今也无消息。一年后,傅雷写信致当时的上海市委宣传部长石西民
21、,再次重申了有关理由,并强调“对马列主义毫无掌握,无法运用正确批评之人,缮写译序时,对读者所负责任更大”,而“批评当以调查研究为第一步。巴尔扎克既为思想极复杂、面耳众多、矛盾百出的作家,尤不能不先作一番掌握资料功夫:西方研究巴尔扎克之文献虽观点不正确,内容仍富有参考价值,颇有择优介绍之必要”;并期望能“早日恢复目力,以后即或半日工作,亦尚可为西洋94文学研究略尽绵薄”2】(m13)。但遗憾的是,傅雷还未来得及为文艺界“填补空白”,就与世长辞了。二、读者倾向读者就是上帝读者是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者的不同,必然涉及到译文的定位不同。显然从广义上讲,傅雷的读者定位就是广大的中国人民。
22、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时代主旋律的变化,傅雷对读者定位的内涵有所区别,从狭义上讲,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民;(2)社会主义时期广大的人民群众;(3)社会主义时期的文艺研究人员。纵览傅雷文集书信卷,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在整个翻译活动中,元时无刻不考虑到读者的利益:从选材、表达到出版、销售,每一个细微环节,无不凝聚着傅雷的一番心血,无不体现出傅雷的一片赤诚。1选材的标准。傅雷在选择原文时,首先考虑的是选择具有时代精神,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及读者需要的作品。本着对祖国、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他在选择原文时慎之又慎,反复酝酿,严格把关。例如,远在1938年,他已开始打巴尔扎克的
23、主意,可是迟至1944年才动手翻译第一部巴尔扎克的小说亚而培萨伐龙,前后考虑时间达六年之久;他曾花费了大量精力对巴尔扎克的作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选出十多种“顶好的”,打算译出来;其余的则按其思想分为五种类型,并认为“诸如此类之名著”,与“我国国情及读者需要多所抵触”L2j(嘲”,“对吾国现代读者不仅无益,抑且甚难理解”2J2(m34),不宜翻译出版。他还搜罗了“十九世纪前五十年的报刊著作,回忆录,去跟人间喜剧中写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对证,看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究竟有多少真实性”【2】(踟),以便了解巴氏作品对中国当代读者的现实意义。其次,傅雷认为最好选择自己喜欢和内容熟悉的作品,因为“一则
24、气质相投,容易有驾轻就熟之感;二则既然爱好,领悟自可深入一层”。他说过,“非诗人绝不能译诗,非与原诗人气质相近者,根本不能译那个诗人的作品”2(P159);“M0by Dick是本讲捕鲸的小说,一个没海洋生活经验的人如何敢着手这种书。”L21(n聊2理解、表达与读者。傅雷认为,要忠实读者必须忠实于原著。如何做到忠实原作主要应做到两点:第一,理解要“化为我有”。傅雷认为,首先要“事先熟读原著,不厌其烦,尤为要著。任何作品。不精读四、五遍决不动笔,是为译事基本法门。第一要求将原作(连同思想、感情、气氛、情调等等)化为我有,方能谈到逢译”8J(晚)。傅雷为了将原句“化为我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选中
25、一部作品,首先剔出生词背熟,再三研读原作,吃透原文精神和全部细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就查资料,问内行,写信向外国专家请教。他“翻译一本书的酝酿过程,少则数月,多则数年,不准备妥当,决不轻易动笔”8。例如,1954年,傅雷曾说过,赛查皮罗多盛衰记“这一本真是好书,几年来一直不敢碰,因里头涉及十九世纪的破产法及破产程序,连留法研究法律有成绩的老同学也弄不清,明年动手以前,要好好下一番功夫呢!,【2J旧65)谁知这番功夫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1956年他才着手翻译。其次,要万方数据了解和研究读者。傅雷曾指出:“翻译任何作品,欲求彻底提高品质,必须与国外学术机关联系:倘属现代作品,尤须与原作者联系
26、;倘属古典作品,国外亦有不少专门团体。例如法国有巴尔扎克学会,照理对翻译巴尔扎克的人可能有很多帮助。”译者只有深入原作者的时代背景,体验原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超越文化障碍、心理障碍、时空障碍,和原作者实现心灵上的契合。总之,只有将原作“化为我有”,才能“跟着创造的人物同时演化”,在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中产生共鸣,“忘记了自我,化为故事中的角色,陪着他们作身心的探险”,才能获得译者实际未曾经历的经历,“亦步亦趋的跟在伟大的作家后面,把他的心曲诉说给读者听”【9】9(v62s)。这是向读者传神达意的重要条件。第二,表达要“传神达意”。傅雷曾说过:“领悟为一事,用中文表达为又一事。”【3(P29
27、1)如何做到“传神达意”应该做到以下三点:(1)进行中文写作。傅雷曾说过:“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那么原文的意义与精神,译文的流畅与完整,都可以兼筹并顾,不至于再有以辞害意,或以意害辞的弊病了。”10】(8弼)并提倡用“纯粹之中文”进行写作,以“语言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多变”2(瞄2)相要求,做到既合乎中国读者的时代语言,又能传达原作者的精神和风格,使译文读者阅读译文达到与原文读者阅读原文同样的效果。(2)务必反复修改。傅雷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2(v4m)为座右铭,以极其严肃的态度从事文学翻译。他认为,“翻译工作要做得好,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2J(瞰),“文字工作总难一劳
28、永逸,完美无疵”2(v225),因此他修改花费的时间并不亚于初稿,常常“改得体无完肤,与重译差不多”L2J(P150)。从初稿到定稿起码要改六、七遍以上。誊清付排后,还要亲自看校样,边校边改,直至清样还有改动。他曾致信傅聪说:“我修改巴尔扎克初译稿,改得很苦,比第一遍更费功夫。”【2(P443)译文出版后,傅雷还经常站在读者的立场,以读者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作品。他在重译约翰-克里斯朵夫时曾说过:“以前旧译细检之下,均嫌文字生硬,风格未尽浑成。”【2】(P133)本着对读者负责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他曾两次重译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再次重译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再次重译杜哈曼的文明。(3)傅雷还
29、十分重视译文其它附件部分,诸如索引、后记、注解和译文序等对于“传神达意”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例如,他曾在信中写道:“对照表每条之首在原稿上遇新姓氏出现时,读者检阅势必更有眼花缭乱之苦,请全部补入;费工不多而于读者裨益甚大,何乐不为!此次本人校阅时即因专名而无专名号深觉费力,以己度人,读者之不便势必数倍于原读者。此系有关全面翻译书之问题,值得尊处为群众利益加以考虑”2(1,223);为了使读者吸其精华,弃之糟粕,他极其认真地撰写译文序,用马克思唯物辩证论的观点对作品进行赞扬和批评。遗憾的是,傅雷呕心沥血所写的部分译文序,由于文革而遗失。3出版与销售。傅雷将他的
30、产品(译著)交付出版社后,他的工作并未就此结束。在傅雷心中,这还只是个半成品。对于每一部译著,大至出版、印刷、发行,小至封面的设计、装帧、字体、颜色;付印的开本、版式、字号、装订,等等,每一个细微环节,他都要亲自过问、审订和核查。例如,他在致人民出版社的信中曾说过:“一般敲眼钉,而篇幅较巨之图书,读者均极感不便,啧有烦言,已非一日,甚望尊处能从群众观点着眼,凡较厚图书均改用穿线钉。”等等2(P223)。在这封信中,傅雷屡次提及读者的利益,足见读者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傅雷的译著是写给他的读者看的,并非仅仅为了出版而出版。书究竟有没有到达他的读者手中?读者阅读后有什么反映?这是他的翻译活动最后要完成
31、的工作。为此,他又不厌其烦地开始市场调查,从发行数量、销售渠道到购买情况,无一而漏。他曾致信楼适夷反映关于巴尔扎克有关译本的订购、发行和销售情况:“于絮尔弥罗埃,中国总店只发到五十部,新华一分店(即总店)只有三十部。各分店有的发到五本,有的八本。据中国及新华门市部同志称,他们定货数都是二百本以上,发来只有三十本。文明,他们定货二百八十本,也只发下三十本,于絮尔在上海不到十天已全部售完(因为每处只能买一二本)。查第格更是三五天之内卖光的。”2(P243)从以上这份市场调查的确切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当年为此付出了多大的心血啊!三、美学观“神”与“形”的和谐1“重神似不重形似”。傅雷在1951
32、年9月撰写的重译本序一文中提出:“翻译应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相隔十年后,他在1963年1月致罗新璋的复信中又再次提到:“愚对译事实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傅雷在此以自己深厚的文艺素养和长期的译事经验,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将中国古典美学运用于翻译理论,借助绘画和诗文领域里的“形神论”来探讨文学翻译的艺术问题,将译论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独到之处就在于“把文学翻译纳入文艺美学的范畴,把翻译活动提高到审美的高度来认识”E11(P87),“这是对严复的三难之论的重要补充”12】(嘲”。傅雷是继我国传统翻译美学观“文与质”、“信与美”和“言与意”之后的“神似说”的最有代表性的人
33、物。早在傅雷之前二三十年代,我国翻译界就曾有过类似的论述,但是“以这样宣言式的以传神相标榜。在我国翻译界似乎还是第一次”L1引。多年来,傅雷以他的美学观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出版了大量的优秀译作,形成了独特的傅译风格,“在文学翻译界,独树一帜,卓然成家”131(P521)。要领会傅雷“神似”论的翻译理论实质,首先应该搞清楚什么是“形似”?什么是“神似”?中国翻译词典认为,翻译上的“形似,一般理解为保留原文的形式,具体说,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型、句构和修辞手段等”14(VTSS)。“神韵(神似)一词,似指译文要惟妙惟肖地再现原文中的颇具神采的意象和韵味无穷的语句”14(P592)。总之,从字面上追
34、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即“形似”;从内涵上追求译文与原文的对等,即傅雷,转引自金圣华,转引自傅雷的世界第150页。95 万方数据“神似”。对傅雷颇有研究的罗新璋先生对“神似”阐述得更为具体,他说:“神似,也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原文的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各种文字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决不是直线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L15j(P11)由此可见,“形”是“原文语言形式的美”,即语言美的“表素现象”是由原语语言的词汇、语法、文体与修辞构成的语言结构的美,可以通过直观看到,是显性的东西;“神”是“文章气质方面的美”,即语言美的“非表素现象”,是原作
35、者所表达的“意在言外却又是元处不在的神思、气度”【12(P2n),是高层次的、深度的审美体会活动,看不见但能感觉到,是“隐性”的东西。正因为“神”是“隐性”的、缥缈的东西,往往易被人忽视,需要用“心”去体会,在翻译中领悟和表达“神韵”才显得更加至关重要。这里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傅雷“重神似不重形似”译论的弦外之音。傅雷说过:“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住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10】原序A傅雷傅雷译文集(第七卷)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4傅雷译者序A傅雷傅雷译文集第(十一卷)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5傅雷、译者序A傅雷傅雷译文集(第六卷)c合肥:安徽人民出
36、版社,1982 o7傅雷内容介绍A傅雷傅雷译文集(第五卷)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8金圣华傅雷翻译巴尔扎克的心路历程A金圣华等因难见巧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9傅雷翻译经验点滴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0傅雷重译本序CA傅雷傅雷译文集(第一卷)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11郑海凌文学翻译学M郑州5c心出版社,20001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13罗新璋读傅雷译品随感A郭著章翻译名家研究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4中国翻译词典编辑委员会中国翻译词典z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15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
37、理论A罗新璋翻译论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6金陧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17傅雷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IS北京:三联书店,1997收稿日期-20020110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项目。作者简介:肖红(1954一),女,江苏南京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学与法国文学研究;许钧(1954一),男,浙江龙游人。南京大学外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学与法国文学研究。责任编校:路小明金圣华。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系主任,傅译研究专家。作品是灵魂的小影,便是一种和谐。原注书信卷)1955年3月27日傅雷致傅聪的信。97 万方数
38、据试论傅雷的翻译观作者: 肖红, 许钧, XIAO Hong, XU Jun作者单位: 肖红,XIAO Hong(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许钧,XU Jun(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刊名: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年,卷(期): 2002,18(3)被引用次数: 9次参考文献(17条)1.金圣华 傅雷的世界 19982.傅雷 傅雷文集书信卷 19983.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原序 19824.傅雷 贝多芬传译者序 19825.傅雷 夏倍
39、上校、奥诺丽纳和禁治产内容介绍 19826.傅雷 赛查皮罗多盛衰记译者序 19827.傅雷 贝姨内容介绍 19828.金圣华 傅雷翻译巴尔扎克的心路历程 19989.傅雷 翻译经验点滴 198410.傅雷 高老头重译本序 198211.郑海凌 文学翻译学 200012.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199913.罗新璋 读傅雷译品随感 199914.中国翻译词典编辑委员会 中国翻译词典 199715.罗新璋 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 198416.金隄 等效翻译探索 199817.傅雷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1997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1. 惠燕.HUI Yan 论傅雷翻译理念中的几个层面期刊论文-徐
40、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21(11)2. 刘国波.LIU Guo-bo 傅雷翻译思想探究期刊论文-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3. 黄勤.王晓利.Huang Qin.Wang Xiaoli 论傅雷的艺术翻译观期刊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8(1)4. 周金璇 试谈翻译的艺术从艺术哲学傅雷译本谈起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7)5. 张晓梅 试论傅雷的翻译理念期刊论文-发展2009(7)6. 佘烨.夏高琴.佘协斌.SHE Ye.XIA Gao-qin.SHE Xie-bin 傅雷:二十世纪伟大的文学艺术翻译家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
41、1(3)7. 宋学智.许钧 傅雷翻译实践的成功路径及其意义期刊论文-江苏社会科学2009(6)8. 论傅雷的后期翻译期刊论文-江汉论坛2009(11)9. 魏薇.刘晓云.WEI Wei.LIU Xiao-yun 大汉风神只此鲲-试论傅雷的翻译观期刊论文-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0. 修文乔.Xiu Wenqiao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期刊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19(6)引证文献(9条)1.李青峰.陈波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7)2.刘金龙.高莉敏 论冰心翻译的“读者意识“与翻译原则期刊论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2、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3.祝东江.兰玲 走近翻译家傅雷期刊论文-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6)4.张晓梅 试论傅雷的翻译理念期刊论文-发展 2009(7)5.韩笑 “神似“与文学翻译期刊论文-陕西教育(高教) 2009(7)6.王彦华 诠释学视角中翻译标准的变迁期刊论文-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7.黄忠廉 翻译思想翻译理论以傅雷、严复为例期刊论文-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5)8.陆振慧.崔卉 信于本,传以真论理雅各的儒经翻译观期刊论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9.冯露艳 看不见的手论我国文学翻译策略演变背后的操纵因素学位论文硕士 2005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