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性学习方案研究课题名称: 自行车上的物理力学知识摩擦力,压强和简单机械设计者姓名 林胜坚 所在学校 广州市 16 中学所教年级 初三 研究学科 物理联系电话 13450293634 电子邮件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既轻便、环保,又可以健身,深受人们的青睐,中国老百姓拥有 5 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 2000 万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碾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现代中国流动的长城。学习完了摩擦力,压强以及简单机械之后,想让学生进行生活的
2、研究性学习。备课组一番讨论之后,确立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自行车上的物理力学知识摩擦力,压强和简单机械。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1)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原理的能力(2)提高自己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3)培养同学的合作精神,共同探究(4)通过学生亲自调查与访谈,了解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科学方法。(5)让我们初步掌握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培养对于学术研究和初步兴趣,体验学术研究的成就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术品质。(6)通过成果展示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3、课题介绍本次的“自行车上
3、的物理知识”主题分成四个小课题:(1) 自行车的压强知识(2) 自行车的杠杆,轮轴等机械知识(3) 自行车上的摩擦力知识(4) 自行车的刹车和惯性以上课题涉及八年级和九年级物理中的知识,我们巩固了初二的内容,也同时对初三物理中杠杆这一章节进行复习。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1.知识与技能:了解自行车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学会采访调查;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及配套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查找图书的方法搜集资料;外出实地采访调查;小组研讨,交流反思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自我,养成良好的
4、学习、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张扬学生个性,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做生活的小能人,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学会与人相处,养成理解、关心、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和查找、整合资料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小组互助合作是本次研究性学习的总策略。根据活动内容总体策划思路,将参与者分成 4 个小组,小组分别来自任教物理学科的 4 个班级,一是为了体现教育均衡性原则,二是采取小分队探索式前进策略,以点带面。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
5、响的因素。 )1、学生是初三的学生,已经具有稍微具备一定物理知识2、学生学习的物理对自行车做初步的科学研究3、学生的学业任务相比稍微较轻4、学生对自行车知识了解的不多,基本都是停留在课本和简单的一些听闻5、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比较熟悉,基本能自己完成网络上查找资源6、学生研究热情一般较高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可以研究一下内容(1)自行车的压强知识(2) 自行车的杠杆,轮轴等机械知识(3) 自行车上的摩擦力知识(4) 自行车的刹车和惯性研究的方式可以是:1、资料收集2、采访技术人员3、调查周围环境4、做实验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
6、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每个小组都应该有完成一份报告,做实验的同学要有实验结果报告,做环境调查的要有相关的调查结果。每个小组会得到一份教师、同学评价的评价表。优秀的研究报告发表在学校的自办刊物、或上传到学校网站。六、资源准备教师提供的资源1、定时开放电脑室给学生找资料2、提供学校有的物理实验器材3、协助学生借阅一些重要的学校图书4、提供一些自行车商家的联系方式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1、基本的记录工具2、做报告需要的材料3、还可以自己在身边发掘有用的东西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第一阶段
7、: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2、学习基本的研究手段1、解析研究课题的目标和作用2、教导学生合作的方式和研究的手段2 课时提出和选择课题师生共同讨论可能的课题组织学生参与成立课题组1、学生各自组成一个 6 到 8 人的课题小组,并选出组长2、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小组的研究课题1、协调学生组队2、确定各小组课题的可行性第二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形成小组实施方案1、各小组将研究课题细分,并预测得到的结果2、各小组根据细分的课题明确分工1、协助学生分工2、提供一定的知识解答2 课时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1、学生按照分工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2、学生中途交流
8、小结3、学生最终得出报告等结果1、教师协助,提供可以提供的资源2、教师组织、检查学生研究的初步结果,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3、教师知道报告的制作、督促、检查学生的报告,并给出建议3 周第四阶段评价、总结与反思阶段1、小组介绍自己的研究结果2、开放场地展示研究结果3、小组成员自我评价4、小组间相互评价1、教师提供展示研究结果的场所2、指导学生评价的基本方式3、教师做出个人的评价4、学校为优秀研究报告、优秀研究小组进行奖励、公告。1 周八、总结与反思(实践后总结、反思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呼吸到了学习的新鲜空气。学生普遍认为“我们是学习的主角” ,在研究过程中感到
9、“轻松” 、 “自主” 、 “快乐” 。尤其在结题阶段,同学们裁剪视频,制作课件,准备演讲,书写报告,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感受到了研究性学习的无穷魅力。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群策群力,共享成果,其乐无穷。2.张扬了个性,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我们学习物理的热情。以往我们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较差,对教师和课本依赖性较强。活动开展后,我们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激发,对待学习的态度得到了纠正,科学竞争意识得到增强。初步掌握基本的科研技能和资料搜集的方法 ,形成基本技能,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喜欢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主动求知
10、,培养自信心 。以往我们普遍存在课本知识和实际应用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在理论上都能夸夸其谈,在实践上却束手无策,通过活动的调查研究,如统计数据、分析推理等,我们更注重接受知识的过程,能从实事求是中掌握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3. 我们学会了与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人交流,也让学会了正确面对挫折,我们得到了许多经验教训,虽然我们有失败的时候,但是我们马上调整状态,调整语气,调整态度,用一种更接近别人的心理的方式精心了采访,更容易成功。明白了勇于实践,敢于创造与“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学会了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也逐步树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做具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希望在今后的研究性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