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章 江苏的地质基础和地貌发育一、要求掌握江苏地质构造的主要单元,了解江苏主要代表性地层,理解地质基础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掌握江苏主要的地貌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特点。二、考试内容(一)江苏地质构造及地层系统1、江苏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在构造分区上可以盱眙-淮阴- 响水断裂带为界分为南北二区。次一级构造单元:北区以郯庐断裂带为界,东为胶辽台隆,西为鲁西断隆。南区受海安-江都断裂和崇明- 无锡兴断裂的影响,又可分为三个次一级构造单元。两断裂之间是下扬子台褶带;海安江都断裂以北为苏北坳陷带;崇明无锡宜兴断裂以南为太湖钱塘台褶带。2、江苏主要构造单元及主要地层特点(1)北区 北区形成于太古代,是华北
2、古陆的东南边缘部分,吕梁运动形成后,沉降幅度不大,其间曾多次上升隆起,故覆盖层沉积缺失较多。基底为太古至早中元古时的变质岩系,岩性为混合岩、片麻岩、片岩等为主,主要出露于东部。地表广泛覆盖第四系全新统河湖相粉砂粘土。郯庐断裂带 由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是我国东部一条重要的深大断裂,由数条大致平行的断层组成,深度可达万米以上,在我省穿过新沂、宿豫、泗洪,长约 180 千米,宽22-30 千米,中生代活动强烈,在燕山运动影响下发生下沉,喜山运动时,部分抬升、北部形成不高的马陵山,其他地区下沉为新生界覆盖。胶辽台隆 郯庐断裂带以东地区。自震旦纪以来即不断隆升,太古-元古界的变质岩广泛出露于地表,构成我省
3、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岩浆活动频繁,南部受苏北凹陷的影响下沉,覆盖着较厚的新生代沉积。鲁西断隆郯庐断裂带以西的地区,基底岩层上发育了晚元古及古生界地,印支、燕山运动发生褶皱、断裂,形成弧形山脉(徐宿弧) ,为复式背斜和向斜组成。西部的丰沛地区,地下构造是东西延布的隆起和较大规模的褶皱,上覆较厚的近代沉积层,基岩少出露,地表基本上是一片平原。(2)南区 南区形成于上元古代,位于扬子古陆的最东端,形成时间较北区晚,也相对较为活动,长期沉积致使地层发育相当齐全。基底岩层为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在我省未见出露。上覆地层以中三叠统为界,此前主要为海相沉积地层,上三叠统以后基本上是陆相地层。苏北坳陷带本地带长期
4、处于下沉,一直持续至今,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层,各地沉降速度和幅度不同,主要沉积中心有四个,即洪泽湖凹陷,盐城凹陷,金湖凹陷和溱潼凹陷,以金湖、溱潼凹陷沉降幅度最大,新生界地层的厚度,有的可达 6000 米。下扬子台褶带本地带从震旦纪到三叠纪发育了以海相为主的完整地层,燕山运动时活动较强烈,形成茅山、宁镇等现代山地的轮廊,东部则为沿降地带。太湖一钱塘台褶带 本地区受华南加里东褶皱带影响较大,经常处于下沉状态。印支一燕山运动同样影响本区。太湖以西形成宜溧山地和向斜盆地,即湖玫盆地、张渚盆地、戴埠盆地和社渚盆地。太湖一带则为沉降地区,第四纪沉积层广泛覆盖成为平原,分布着的若干低丘,它们在构造上多为天目
5、山的余脉。(二)地貌发育1、江苏地貌的基本特征(1)平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平江苏的平原(包括平原上的水面)面积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 85,比例之大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平原地面高程 70左右在海拔 10 米以下,一般为 2-5 米。只有黄泛平原西部海拔可达 45 米。(2)丘陵低山面积小,切割破碎本省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北、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 5左右,所有丘陵山地,山体小,高度一般在 100-300 米之间。地形受外力切割强烈,比较破碎,坡度较陡,一般在 1035o 之间。(3)岗地类型多佯 岗地分布于低山丘陵坡麓和平原之间,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10左右。石质岗地主要分布于本省东北部地区,
6、相对高度 5-10 米,顶部较平坦,但疏松盖层较薄;岗地间的谷地,沉积层较原,是重要农耕地。黄土岗地主要位于镇扬丘陵区和淮北泗洪地区,由厚层下蜀黄土构成。在流水切割作用下,现已沟壑纵磺,形成多种组合类型。2、江苏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特点(1)黄淮平原 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以北,亦称淮北平原,由黄河、淮河及其支流泥沙冲积而成,分为黄泛冲积平原,黄淮三角洲和沂沐河洪积冲积平原。黄泛冲积平原延伸于废黄河两侧,主要是黄河 1128 年夺泗、夺淮后决口泛滥和冲积作用形成。地势相对较高,由西部(丰县、沛县)的 40 多米逐渐降低到淮阴市约 10 米左右。淮阴市以东为黄淮三角洲是黄河泥沙在老的淮河三角洲基
7、础上沉积而成。黄泛冲积平原以北为沂沐河洪冲积平原,海拔约 20 米,地面略呈波状起伏,有残丘散布。(2)江淮湖洼平原 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和通扬运河之间西与盱眙六合丘陵相连,东到串场河一线。平原以里下河为界分为两部分,里运河以西为运西湖区平原(上河区) ,以东为里下河平原(下河区) 。上河区地势较高海拔 6-8 米,本区是在浅水海湾基础上,经构造抬升而形成的,低洼处有一系列湖泊,湖底高程 3-5 米。下河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呈周高中低的碟形,中部海拔仅 1-2 米,湖沼广布是全省著名的低洼地区。(3)滨海平原 位于串场河以东,北起射阳河畔,南达东串场河,主要由黄河夺淮后泥沙淤积而成。在黄河夺淮的
8、 700 多年间(1128-1855 年) ,滨海平原不断向东仲展,平均每 10 年推进 1 千米。黄河北迁后、泥沙来源减少、伸展速度减慢,由于海流带来泥沙的沉积作用,仍在向海仲展。地势东南部较高可达 5 米,向西北逐下降到 1.5 米左右。(4)长江三角洲平原 位于镇江、扬州以东,北到新通扬运河,南到杭洲湾。主体部分位十本省境内。地形突出的特点是水网稠密,湖荡众多,孤丘广布。地势很低,海拔一般在 3.5 米以下,有些地方仅 2-3 米。太湖平原亦为一碟形洼地,最低处海拔在 2 米以下。(5)东北丘陵低山 本省东北部的丘陵低山是鲁南山地向南沿伸的部分,主要分布于东海、赣榆、连云港市区和灌云一带
9、,按走向大致分为两列:一列延布于东海、赣榆北部,主要有马陵山、高山、大吴山等,山体浑网,坡度不大,海拔多在 200-300 米之间;另一列为连云港市区和灌云一带的锦屏山、云台山、鹰游山、大伊山等,由变质岩系构成山岭,断裂作用显著,切割为断块山或单面山,山势较高,坡度较陡。前云台山的玉女峰海拔625 米为全省最高点,后云台山的大桅尖海拔也超过 600 米。(6)西北部丘陵 分布于徐州市区郊县,主要有云龙山、凤凰山、九里山、大洞山等。这些山丘基本都是经长期侵蚀而残留下来的石灰岩岛状残丘,相对高度约 100 多米。(7)西南低山丘陵 包括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宜漂山地、老山山脉等。宁镇山脉延布于南京与镇江之间,西段较高,紫金山第一峰海拔 448 米,为宁镇山脉第一高峰,其他山海拔多存 300 米以下,主要有汤山、栖霞山、五峰山等;茅山山脉位于宁镇山脉之南,略呈南北走向、主峰髻山高 410 米。宁镇、茅山两山脉之间有著名的秦淮河谷地。宜溧山地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受新构造影响。断裂作用显著,山地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高度明显大于宁镇,茅山山地,一般可达 300-500 米。宜兴南部的黄塔顶,海拔 6ll 米为本省第二高峰。老山山脉延布于江浦北部,主峰龙洞山海拔 442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