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语文 第 1 页 共 6 页2019年初三年级阶段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迹清晰、字体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一、(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绮丽(q) 蓦然(m) 隽永(jun) 翘首以待(qio
2、)B.伫立(zh) 顷刻(qng) 粗犷( gung) 如火如荼(t)C.炽热(ch) 嫉妒(j) 果脯 (f) 奄奄一息(y n)D.荫庇(yn) 气氛(fn) 晕船(yn) 罪恶累累(l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4分)A.诀别 大拇指 通宵达旦 瑕不掩瑜B.布署 录像机 顾名思 义 春寒料峭C.寒暄 挖墙角 黯然失色 功亏一篑D.脉搏 满堂彩 出其不意 风云变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B.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C.
3、为了救活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D.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大家是有目共睹的。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A.据专业人士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 车年销量大约占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 左右。B.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增强 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C.五龙潭举办的“ 樱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观赏,成 为济 南三月最美的地方。D.中美贸易战的停战,不但有利于世界经济稳步回升,而且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发展。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 义 中,云 长 赴会,席 间 佯醉右手提刀,左手挽
4、住 鲁肃 手。 鲁肃 魂不附体,被云 长 扯至江 边 。B.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经结婚的真相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桑菲 尔德庄园。C.老人与海 中,圣地 亚 哥与 鲨鱼顽强 搏斗,展 现 了他 坚强 不屈的性格, 赞 美了不服 输 的硬 汉 精神。D. 草房子 中,桑桑因为病重体弱拒绝了妹妹想看城的要求。初三语文 第 2 页 共 6 页二、(33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68 题。(共 9 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
5、能究物理,是非木 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 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 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 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侵蚀、冲刷 C.竟不可得 竟:
6、竟然 D.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 B.其反激之力 安陵君其 许寡人 C.然则天下之事 无丝 竹之乱耳 D.山门圮于河 尝射于家圃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 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 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B.文章语言简洁传神。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 棹”、“曳”、“寻”等动词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
7、臆断”的深层思考。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深思熟 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不切实际, 认识片面;讲学家综合考虑,实事求是。(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911 题。(共 8 分)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 尽于衣裘 ,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 “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 过度者戮 其尸,罪夫当 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注释】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初三语文 第 3 页 共 6 页9.请用
8、“/”为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2分)齐 桓 公 患 之 以 告 管 仲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 ?11.齐国人好厚葬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齐桓公对此的态度是 ,从全文可以看出齐桓公是一个 的君主。 (3分)(三)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3题(共8分)从军行(其五)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 北,已 报生擒吐谷浑 。【注】辕门:军营正门。洮河:黄河支流。原于青海省、东北流经甘肃省临洮县,入黄河。吐谷浑:古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名。此处借以指进犯少数民族的首领。1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首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的画面。(4
9、分)13.结合全诗,赏析“已报生擒吐谷浑”中“已”的表达效果。(4分)(四)根据原文默写。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8分,每空1分)何当共剪西窗烛, 。 (李商隐 夜雨寄北) ,悠悠我思。 (子衿)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 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甲光向日金鳞 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 赤壁)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沙场激烈征战的句子是 ,”。三、(5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继日前摘得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榜全国第一之后,济南又捧荣誉。 3月26日揭晓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大数据,济南上榜 “全国十
10、大正能量城市”。就像颁奖典礼上点评语所说:济南不止是文明之城,还是温暖之城。26日,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 举办的“ 世界因你更美好第七届媒体公益与社会责任”研讨会上,发布了“2018天天正能量年度公益报告”。 报告显示,杭州、西安、重庆、成都、武汉、哈尔滨、沈阳、郑州、兰州、济南(排名不分先后 )入选2018年度十大正能量城市,其中兰州和济南是新上榜城市。(1)请为上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初三语文 第 4 页 共 6 页(2)请参照画线句,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3分) 正能量是春寒料峭时轻抚面颊的春风,给人温暖;正能量是荒凉沙漠里 鲜艳绽放的野花, 给人希望; , 。
11、四、(3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2分)丝情画意的糖塑艺术祝何彦“吹糖人,真稀奇,两块模子夹糖稀,全在空膛膨胀力,好似人前吹牛皮。”小小的糖人牵动无数人的童年回忆,每当挑着扁担的糖人 艺人出现在街头巷尾 时, 总有一大群孩子围上前来,争相要个心仪的小玩意儿。香甜的滋味在一代代人的心 间萦绕,沉淀 为 人们有关童年往事的甜蜜记忆。糖塑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以糖 为原料,将糖熬化,再通过吹、挑、拉、揪、捏、画等技巧制成人、物、鸟、兽等小玩意儿。 常见的糖塑主要有三种,捏糖人、吹糖人和画糖人。糖塑 艺术传 承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 据本草纲目载 :“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
12、、狮、象之形者,为飨糖。后汉书注所谓猊糖是也。 ”唐代时,“糖狮”成为糖塑艺术的代表。至宋代时,人们开始以模型来制作乳糖狮子,至明代 时,人 们将糖塑用于宴席或祭祀礼 仪之中,称为“享糖”或“ 兽糖”等。清代时 ,糖人已较为普遍,吹糖人成 为街头巷尾常 见的风俗活动。糖人艺术传承至今,人们以糖人表达孝道、祈求美好生活等寓意也在现今的婚礼庆典、寿诞和丧葬等活动中得以流传。糖塑的制作很有讲究,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在制作工具上,糖塑艺人的炉具极有讲究,因糖塑 艺人往往挑着扁担走街串巷,所以炉一定要小巧,便于携带。熬糖的燃料也有微妙的区分,用于吹糖人和捏糖人的糖,多用锯末作燃料熬制,因 为微燃的锯末既能
13、保持恒温使糖较软且不至于凝固,又能防止糖被熬糊;而用于画糖人的糖稀,多用煤油、木柴或煤等易购买同时又 轻便的燃料,便于掌握火苗大小,保障熬糖的火候 。画糖人还需要一柄盛糖的勺子、一块案板以及将糖人与案板分离开的糖起子,作画的案板多为天然的大理石板或者汉白玉石板面。除此之外,吹糖人还 需要准备各类模具以便吹出造型各异的糖人。最后,塑造好的糖人要用木棍或竹签粘上,以便把玩。糖塑 艺人经过长 期的练习,谙熟糖塑的技法,通 过吹、拉、扯、剪、画等技巧,极短 时间内便塑造出栩栩如生的糖人。捏糖人、吹糖人和画糖人,虽都由糖塑造而成,但在技艺上却有所不同。捏糖人需会运用色彩搭配以及塑型的技巧。捏糖时,双手要
14、快速地将温度很高的糖一片片捏塑成型,并将其搭配组合,才能捏塑出一尊精美的糖塑。吹糖人是用麦芽糖与冰糖融化为糖稀,经过反复拉扯,再用麦秸秆插入糖稀向内吹气,伴随糖稀逐 渐膨胀,双手同时灵活地捏塑着糖稀,不一会儿,一个灵动活泼的糖人便呈现出来。画糖人的技法 较多,在画糖人前要将糖熬到可以拉丝的程度,然后用勺子盛少许糖,作糖画时拿勺子的手要 稳,随着手腕的抖 动 将糖稀缓缓淋在光滑的石面上,极短时间内一幅栩栩如生的糖画就描绘好了。现代社会的糖果、玩具种类繁多日益挤占了传统民间玩 艺的生存空间,日常生活的街 头巷尾难以见到糖塑的身影,在当今孩童的记忆中也逐渐消逝,糖塑艺术在发展中日趋走向暗淡。但随着传
15、统文化的复兴,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燃希望,2008年糖塑艺术 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得绵绵细糖犹如涓涓细流穿越历史的长河流淌至今仍能重现光彩。(选自辽大民俗学有改动)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有什么作用。(4分)17.阅读第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初三语文 第 5 页 共 6 页据本草纲目载:“以白糖煎化模印成人、物、 狮、象之形者,为飨糖。 后汉书注所谓猊糖是也。”18.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用于吹糖人和捏糖人的糖,多用锯末作燃料熬制,因 为微燃的 锯末既能保持恒温使糖较软且不至于凝固,又能防止糖被熬糊;而用于画糖人的糖稀,多
16、用煤油、木柴或煤等易购买同时又轻便的燃料,便于掌握火苗大小,保障熬糖的火候。(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20分)唐先生红雪我乍一听到“唐先生”这三个字从村中人的口中说出时,仿佛接触到一尊出土的文物,是那么陌生那么新奇。其实,唐先生就住在我家后院,个不大, 总穿一件肩头打着补丁洗得发白的蓝中山装,偏分头,大约有四五十岁的样子。那时我还小,就老是想:“ 唐先生 ”是干什么的呢?直到在公社兽医站当会计的父亲扯着我的手,把我送到村小学 时,我才知道站在黑板前的老 师就是唐先生。当然,我们是不称呼他为先生的,我们叫老师。而村里面的大人们都叫他先生。我们 的教室毗 邻着生产队队部,窗前即是一
17、片开 阔的院落,院子中散放着农具、胶皮轱辘大车,五个圆锥形的粮仓就在前面耸立着,一 栋马厩成为东面的院 墙。就 这样,在这镰锄闪耀金属的光芒、马蹄跫跫的交响之中,唐先生一句一句地把“ 锄禾日当午”、“ 春眠不觉晓”等诗词小令灌入我稚嫩的心田。早晨,社员们集聚在院子中,等待 队长派活。他们就围拢在教室窗下,肆无忌惮地抽着旱烟,嘁嘁喳喳地说笑,像参观什么展 览或在大牲畜市场选骡马一 样聆听着唐先生的吟哦, 咂摸着味道。这时,唐先生依然保持着一种风度和威严,他的声 调更加神采飞扬 起来。生产队 大院的阳光 虽然灿烂,可微薄的工分 终于不能温暖 贫穷,就有一些小伙伴 们上不了学了。唐先生就一家家走,一
18、家家做说服工作, 他的嘴角就鼓起水泡,血丝布满瞳孔,尘土挂在发梢衣角一到教室里,唐先生轻轻拍打一下身上的灰 尘,就粗声大嗓朗诵课文,狠狠地批评不用心学习的我们。一间教室,分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每个年级一行。唐先生给一年级上完拼音,就 给二年级上唐诗,然后给三年级上数学。唐先生的角色 转换快,忙得 满头大汗。最难 熬的是冬天,残破不全的教室玻璃遮挡不住寒流的 袭击, 东倒西歪的教室更有一种潦倒的样子。唐先生是每天第一个打开教室门的人,他把室内的小铁炉用豆秆之类的柴禾烧热,驱赶掉那些难挨的冷寂。当我们坐在教室后,能够伸出手握笔写字时,一抬眼就看见唐先生的脸上涂抹着一道道黑黑的炉灰,俨然小丑一般
19、。我们 正处在 调皮捣蛋不知好歹的年龄,父母的命令当然有时不太好使,可一提唐先生,我们舞舞扎扎的脾气就没了。所以,我们最怕干了坏事让唐先生知道!唐先生在我脑子里的印象就深刻了,尤其是唐先生在那种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壮举,更 让我肃 然起敬。班里有个同学好耍小聪明,而且上自习课时他前后左右桌开 窜,挺招人 烦的,有同学给他起个“大支客”的绰号,引发了一场同学间的斗殴, 结果, “大支客 ”惨败而归, 这就引来了“ 大支客”他爹张麻子。张麻子可是个车轴汉子,在村子里豪横惯了,他耀武扬威地走进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对学生们拳打脚踢起来,大有一扫天下的意思。这时 ,唐先生正在前面讲课。他先是一怔,可随即就冲向
20、 张麻子,大声呵斥着他,并和他扭作一团。要是在平常,唐先生对付 张麻子充其量也是鸡蛋和石头的碰撞。可这次唐先生赢了,他像一只老母鸡保护一群鸡雏不受侵害一样,把 张麻子像放倒一捆谷子似地掀翻在地,张麻子终于在我们的哄笑声中连滚带爬地跑了,可唐先生的面部由于吃了张麻子的重拳,已经肿胀起来。他没有说什么,只是一口初三语文 第 6 页 共 6 页接一口地喘着粗气,抚摸着我 们的脑袋, 问我们被打着没有,就接着上课了。那堂课,大家的心里都很沉重。经历 了这次 铭心刻骨的事件,我们好像一下子成熟了不少。可唐先生却日复一日地衰老了,而且讲课一停下来,就不容空地干咳。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年年末 终考,他在 课桌
21、间转悠看着我 们的答卷及我们的背影,就像数着他熟悉的羊群。他情不自禁地说 :“老宁家屯子要出人了!”说这话不到十年,屯子里就接二连三地有学生考上了大学,其中就有我一个。可是当我们终于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一条路时,再返回去看一眼唐先生,他坟头的萋萋荒草已有五度枯荣了。但,我们在生命最旺盛刚刚见 亮的时候,就不免用眼泪 缅怀 我们的过去,尤其是童年,童年里开启鸿蒙的恩师。至今我还记得,每次开学之初,到二十里外的镇上背回我们的课本,唐先生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迎着璀璨的朝阳,哼着小曲,想到有人牵挂和企盼,尽管已是大汗淋漓,可他内心是如何的兴奋啊!当唐先生盘腿坐在乡亲的炕头, 书写着春联, 挥着画笔在木柜的
22、正面勾画着 鲜花与蝴蝶时,他感到多么荣耀与自豪呀!我懂得当初村里人为什么一声声叫他唐先生了。他其貌不扬,个 头不大,肩头上有一块补丁,留着偏分头这就是亲爱的唐先生,他正走在山路上,正在黑板前说着什么(选自解放日报 有改动)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4分)文章回忆了唐先生在社员的围观中保持风度自如讲课、 、忙碌地 给三个年级轮流上课、 、 的事,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20.品味语言,回答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结合语境,说说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唐先生一句一句地把“锄禾日当午”、 “春眠不觉晓”等诗词小令灌入我稚嫩的心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3分)他的嘴角就鼓起水泡,
23、血丝布 满瞳孔, 尘土挂在发梢衣角2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 “我懂得当初村里人 为 什么一声声叫他唐先生了 ”的理解。( 5分)22.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段的表达作用。(5分)五、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原来”,意思是发现从前不知道的情况。生活百味,青春多彩,蓦然回首,原来:美丽会有遗憾,苦难可成营养,自己也是一道风 景寻常小事会蕴含道理,平凡俗物也别有情趣。请以 “原来, ”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代替,否则扣分;不得抄袭;不少于 600 字(如写作诗歌不要少于 20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