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讲 溶液组成、表示及溶解度,高效课堂,题型一 溶液的形成及组成,例1 小强在家庭小实验中把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酒精 B纯碱 C食盐 D植物油,例2 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A.葡萄糖注射液 B.生理盐水 C.消毒酒精 D.碘酒,题型二 溶解现象,例3 在室温下,将下列物质各5g分别放入50g水中,现象最相似的是( )A.CaO、CaCl2 B.CuSO4、NaCl C.CaCO3、BaSO4 D.NaOH、NH4NO3,变式训练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的
2、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则对相关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B乙溶液中未溶解的固体减少C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题型三 溶液的应用,例4 今年,我国东南部出现50年难得一见的大雪,造成严重的雪灾,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 B.盐水的沸点较高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 D.盐能与雪发生反应,题型四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与转化,例5 天热的时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杯底出现了部分蔗糖晶体。对于这一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3、未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降低温度可从糖水中获得蔗糖晶体 C放入冰箱前糖水中蔗糖的质量分数比放入冰箱后大 D温度降低后蔗糖的溶解度随之变小,变式训练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的溶解度 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 (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只填一种); (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 小于 加入适量甲物
4、质(降温或蒸发溶剂至少量晶体析出) 饱和 等于,例6. t时有一杯接近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下列做法不能使其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往溶液中加入少量CaO B将溶液升温 C将溶液降温 D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变式训练 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现有10含l00 g水的澄清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若把该溶液用水浴加热到60(水的蒸发忽略不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变浑浊B溶液变为不饱和C溶液仍饱和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题型五 溶解度含义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7 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
5、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被水溶解,例8 某同学根据右图所示溶解度曲线获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KNO3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NaCl的溶解度与KNO3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变式训练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 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写序号,下同)。 (2) 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 g。 (3)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小关系是 。,答案 (1)BCA(或B、C、A或BCA);(2) 65;(3)BCA(或B、C、A或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