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04371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二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专题,专题一 先秦、秦汉中国史,一、时间起止:,二、阶段特征概述:,(1)政治上:先秦时期: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巩固西周统治,拓展疆域。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打破了旧的统治秩序。一方面贵族政治衰落,官僚政治兴起,郡县制出现,出现统一趋势。另一方面战乱不休,社会动荡。,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专制皇权得到巩固。国家由分裂到统一,再到出现分崩离析的趋势。秦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承秦制,又有所损益。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削弱相权,在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又实行“推恩令”等措施,解决了王国

2、问题。汉代一度出现封建统治清明的局面,但总体来说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2)经济上:先秦时期: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归贵族集体所有。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铁器牛耕得到推广,小农经济成为最基本的经济形态。手工业技术高超,商业发展,“工商食官”被打破,新型封建城市兴起。秦汉时期:封建经济呈现出辉煌局面:统一了货币,实行专卖制度,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代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的发明,使牛耕方式得到发展,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秦汉时期,陶瓷、丝绸远销欧洲,我国获得“丝国”的称号,(3)思想文化:先秦:春秋末期,儒家、道家思想产生。战国时期,墨儒

3、道法各家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私学兴盛,文化繁荣,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 秦汉时期: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西汉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纳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学派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官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造纸术为代表的古代科技得到发展;“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印宗秦汉”的篆刻艺术产生,三、近三年高考考点展示:,1.对这一时期政治史的考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秦汉政治制度为重点,多以考古资料、历史人物言论、历史记载和图片材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注重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与先秦文化的结合以及秦汉政治制度的运行和比较

4、为考查点,以新材料、新情境进行考查。,2.对这一时期经济史的考查,以生产力进步、小农经济形成和工商业发展为重点,多以表格、图片和史籍材料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尤其会注重以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经济中心的南移、耕作方式的变化及其对政治、科技、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为考查点。,3.对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史的考查,以诸子百家思想和文学艺术为重 点,多以新材料、历史记载、人物言论为载体,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以诸子各派思想及文学特点为 考察点。,四、考情分析:,2.(2014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 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5、,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 ”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 “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C,A,3.(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 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D,4.(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

6、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A,6.(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B,A,【拓展延伸】 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历史影响,(1)政治上:小农经济是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中央集权制度又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

7、障,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是“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阶级抑制商业发展,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不是向大型和高效的方向发 展,而是向轻便、灵巧的方向发展,从而制约了工具的改进和推广。,(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多集中在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发展的落后性也决定了中国古代科技无法实现根本性的突破,无法发展到近代科技;古代许多文学作

8、品多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观念: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具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自私和保守的不足;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导致“重男轻女”“安土重迁”思想观念的产生;同时也铸就了中国古代注重孝道、重视加强邻里和睦的观念。,一、分封制(封邦建国),对象:,(主体)、 、姻亲、殷商旧部、殷商降族等,同姓亲族,功臣,内容:,天子,授土地、人民、物资、武装,诸侯,守土、朝觐(述职)、纳贡、劳役,作用:,积极: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消极:诸侯随着实力的变化,相互争霸、兼并,削弱了周王的权威,出现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目的:,加强对地方

9、的控制,巩固奴隶制统治,特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层层分封,等级严格。,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周王为天下共主,诸侯为臣属,崩溃:,春秋战国后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实力的变化,二.宗法制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2作用 (1)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指导思想。 (3)成为规范社会、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中央地方:郡县制,秦朝,

10、皇帝制,三公九卿,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律令),太尉(军事),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皇位独尊,郡县的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行政机构,保证国家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实现皇权专制。,特点:,互相牵制 互不统属,西汉: 汉武帝,中央:,建 中朝 (内朝)(决策机构),地方,设 刺史 (监察地方) 行 推恩令 酎金夺爵,在中央建立新的决策机构,防止丞相专权;建立地方监察机构,保证国家对地方的控制。,特点:,【命题视角】,视角一 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于西周分封制,传统观点认为,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过大,不利于中 央集权,这是导致后来春秋战国诸侯混战的政治原因。其实,社

11、会 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分封制是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或者说, 分封制是否加强了中央集权,要与分封制实行之前的商代相比,而 不是与后世相比。商代实行的内外服制度,外服的诸侯并非来自商 王的分封,而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权力及爵位都来自于周王,周王 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成为诸侯,从这个角度上说,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例题:学者顾则徐说:“西周封建,方国变为封国,得封则为国,无封则 不为国,无封之国为外国(夷狄之国),朝下之国独立程度大大削弱, 且国有爵等。”材料表明分封制(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形成了封国对抗中央的局面,C.削弱了周王的统治地位,D.推动了等级社会的形成,

12、A,视角二 宗法制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影响,尽管宗法制随着郡县制和官僚政治的形成而名义上被废除了,但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法律中规定亲属之间对于犯罪者可以进行包庇,甚至子女不得告发父母及长辈的罪行,否则就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处罚,明显体现了宗法观念对法律制度的影响。,例题:“亲亲相隐”指亲属之间对犯罪者要设法隐瞒而不得告发。 唐律斗讼中就规定:“诸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 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此规定( )。,A.说明古代法律缺乏公平正义,B.反映了中国古代不依法办案,C.是传统宗法观念影响的产物,D.说明古代中国缺乏法制观念,C,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

13、做傀儡。”材料中的这种现 象最能反映( )。,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C.春秋时期分封制已经开始逐步地走向崩溃,D.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变式训练 (2014苏锡常镇三模)“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 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和以夏灭夷。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 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B,视角四 汉武帝时儒学走向了制度化,儒学的制度化,也就是儒学在被确立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之后,统治 者采用一系列的制度设计来确保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汉武帝时, 为了尊崇儒学,一方面任命儒生为官,另一方面将儒

14、学立为官学,这 都体现了汉代儒学的制度化发展。,变式训练 (2014广东十校高三一联)“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 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 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 廿二史札记)对材料“天下变局”理解准确的是( )。,A.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C.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D.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A,1.政治方面,(1)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低级的官吏和侍从人员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其中尚书令权力日重。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2)实行察举制和设立太学,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

15、吏的任用和考核,加强皇帝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实行监察制度。,(3)逐步削弱王国权力,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2.经济方面: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盐铁专卖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从经济上巩固政治统治。,二、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3.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崇儒学,提倡“大一统”思想,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汉代以后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井田制,内容,原因,实质,瓦解,名义上国家所有,有公田和私田之分,是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表现,大量“公田”抛荒,春秋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

16、“私田”逐渐私有化,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时期的改革在法律上废除,影响,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加速了奴隶社会的崩溃,推动了社会进步。,视角三 管仲首创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通常认为盐铁官营始于汉武帝时期,其实食盐官营始于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改革。管仲为了发展齐国的工商业,同时也为稳定百姓生 活,在改革中实行了国家食盐专卖政策。由于此专卖政策避免了商 人垄断市场,有利于百姓生活的稳定,因而得到了百姓的拥护。,例题:史载: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 意思是说管仲改革中推行国家食盐专卖政策,深得民众欢迎。这反 映了( )。,A.春秋时期国家垄断经济开始形成,B

17、.管仲在齐国建立起了君主专制制度,C.管仲以抑商政策发展了农业经济,D.国家加强经济调控有利于稳定民生,D,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变式训练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 (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B,政治,统治者,人民,“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温故知新、坚持不懈,为君之道,人臣之职,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政治:

18、“无为而治”,“清静无为”,孔子,老子,天命观,敬天安民,敬鬼神而远之,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促使私学兴起。,以人为本,注重现实。,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主流地位的确立,背景,内容,影响,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仍是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黄老之学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儒学自身的调整,符合大一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仁政治国,三纲五常,国家统一与君主专权,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维护王权,视角四 先秦诸子思想的根本目的相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尽管各家的政治主张千差万别,但都是针对 当时社会急剧变

19、革的现象为建立有序社会而提出的,无论是儒家的 “以德治国”“仁政”,还是墨家的“兼爱非攻”,甚至法家的变 法图强和建立君主专制,其根本目的都在于追求稳定的社会秩序。,例题:学者刘宗迪说:“先秦诸子,除庄子外,都是公共之学,即都 是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关注的核心先秦诸子主要是政治哲学, 只是其政治理想和治国策略各有不同而已,孔子、孟子也概莫能外 。”当时“政治哲学”的共同点是( )。,A.追求社会稳定 B.反对剥削和压迫,C.主张实现国家统一 D.建立君主专制,A,子纵论“天下”,诸子言论中的“天下”指的是( )。,A.周王朝统治区域 B.秦朝时期的中国,C.约今整个中国区域 D.东西方世界,变式

20、训练 (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模)百家争鸣时期,先秦诸,【例题】 西方学者汤因比说:“他(孔子)一直在使社会行为的伦 理准则得以复兴为他那个时代普遍流行于中国的社会行为建 立规范。”下列言论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A.“以德治民” B.“克己复礼”,C.“有教无类” D.“舍生取义”,B,左传记载晋国大夫赵简子曾于公元前493年作战时宣誓说: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这反 映出当时( )。,A.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分封等级秩序变动,C.县的面积比郡大 D.郡县行政组织出现,(2015海南模拟)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

21、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B.发挥楷模和儒家思想的教化作用 C.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B,连线高考,【题源材料】 考古发现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地,文峰塔墓地是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国墓葬,另发现有少量战国时期的楚墓其中土坑墓54座、砖室墓12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出土的多为铜器,且大部分铜器有铭文。考古发掘还出土了一件带有“随”字铭文的铜戈,铭文为“随大司马嘉有之行戈”。“随”字在此无疑作国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科学发掘出土的第一件随国铜器。曾、楚墓葬的同时发

22、现,对确立曾灭楚的确切年代提供了重要证据。,【解读结论】 根据考古史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1)生产力水平:青铜器的大量出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工具由青铜器发展到使用铁器、牛耕,体现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2)政治生活 政治局面:根据车马坑、戈等文物,可以说明当时社会动乱纷争、战争频繁。只有变法图强,才能成为强者,兼并弱者。 神权色彩:青铜器大多有铭文且用于祭祀,说明当时国家政治生活中“神权色彩”浓厚。,分封制的存在:从曾国、楚国及曾灭楚的兼并时间考证,既说明当时分封制仍然存在,但是开始逐渐走向崩溃,也说明了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的存在。 宗法等级制的影响:从发现了曾国的车马坑,确认2座车马坑为2马驾和4马驾,这对认识和揭示春秋时期曾国的车马殉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实物依据,也有助于揭示先秦时期的宗法等级制的影响。 (3)文化:青铜器上有铭文,说明文字的存在。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文化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