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 33-51 页二、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包括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三、单元目标: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 100 以内物体的各数,感知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 100 以内的数。结合数的认识,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3、使学生经历数物体数量的过程,结合具体的事物,感受 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
2、00 以内的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学会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四、单元课时安排: 8 课时 第一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 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点数 100 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 10 个十是 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感受 100 与 50、20 等数的关系。 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 100 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 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二、 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数出 100 以内的数,感受 100 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数感。 三、 教学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
3、数法。 。四、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 教学过程: (一) 读一读,初识百以内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 0-20 这些数,你能从 1 数到 20 吗? 教师:今天又来了几位新朋友(在上图中呈现 45、70、98) ,看看你们认识吗? 教师:看到大家都认识,又来了更多的数朋友(呈现数字图) 。 教师:看来大家都对这些数都有所认识。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 100 以内的数。 (2) 数一数,感受 100 有多大: (3)1.估一估、数一数,初步认识 100。 教师(出示百羊图):绿色的草地上来了一群羊,请你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 教师:到底有多
4、少只羊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请来了一位老朋友(将 10 贴在黑板上) ,认数的时候它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教师(在百羊图上圈出 10 只):我圈出来的是10 只,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回答之后再 10 只10 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 教师:大家都数对了,这是 100 只羊。100 只羊有这么多!和我们以前认识的 20 比较,你对 100 有什么感受? 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 教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 21 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出后一看就知道是 21 根。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看出是 21 吗?他请了谁来帮忙?教
5、师:对,他请 10 来帮忙,这是 10 根,这是 10 根,这是 1 根,能很快地看出这是21。21 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好,下面我们在 21 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 100 根小棒。 教师指导学生在 21 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追问,如“29 添一是多少?” ,并将新数的 10 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 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 的组成;39 再添上 1 是多少,40 里有几个十;39、49、79、99 后边分别是多少等。 3.感受 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 教师:99 再添 1 就是多少? 教
6、师:对,99 再添 1 就是 100。那我们就这样 10 根一捆 10 根一捆地摆,10 个 10 捆又是多少呢? 教师:对,10 个 10 捆是 100(将 10 捆结成一大捆) 。教师:这一大捆小棒就是 100.谁能说说 100 里有几个 10?教师:10 个十是多少啊?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 个十是一百。 4、分一分、合一合,多角度感受 100. 教师:现在,请你把 10 根一捆的两捆小棒合在一起,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 教师:100 里有几个 20 呢?请你把小棒两捆两捆地合一合,看看 100 里有几个 20。 教师(呈现未结成捆的 100 根小棒):现在这一大堆是 100 根,你能
7、不能想个办法,不用数就能从 100 根小棒中拿出大约 50 根小棒?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教师:100 里有几个 50? 5、教学例 2。 数小棒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个、十、百。教师:请你从学具盒中拿出 70 根小棒,边数边思考,如何数又快又准确。 学生独立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汇报,教师指出:数的时候可以每 10 根捆成一捆。70 跟就是 7 捆小棒,也就是 7个十。 教师:你能很快地拿出 46 根小棒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 学生汇报,说明 46 里有( )个十和( )个一。 (三) 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教师:刚才我们借助学具认识
8、了 100 以内的数,其实 100 以内的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 1、完成“做一做”第 2 题 教师(出示第 2 题情境图):你们能很快看出是多少吗? 教师:要想很快看出有多少个泡泡,应该怎么办呢?学生:请“十”来帮忙。 教师:好,那大家让“十”来帮帮忙吧! 学生实际圈一圈,10 个 10 个地数一数。 教师:为什么圈一圈以后就一下子看出是多少了呢?2、补充练习一 教师(出示下图):小猪收了多少个苹果? 教师:这次怎么一下就看出是多少了啊? 教师:原来又是“十”在帮忙, “十”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3、补充练习二 教师:我想请大家看一个更有意思的比赛大力士比赛搬砖。看!大象搬了多少块砖?教
9、师:大象已经搬了多少块砖?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 教师:大象还差多少块就搬了 100 快了?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哦!原来 10 个十就是100。 (四) 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数了 100 以内的数,你有什么收获?又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读数、写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的十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几个一则是在个位上用几颗珠子表示。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读写 100 以内的数。二、教学重点: 掌握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3、教学难点: 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四、教学
10、准备: 教具:计数器、数位表、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教学情境图:这是什么?你知道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吗? 学生汇报:黄色纽扣有四十粒,蓝色纽扣有二十七粒,粉色纽扣有三十三粒。 教师:你知道这些数该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块知识(板书课题) 。(二) 互动新授: 教学例 3 用学具摆 40 根小棒。 教师:先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想一想,4 捆小棒(即 40 根)应该摆放在计数器的哪个数位上呢? 学生:试着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 40,边拨边说:4 个十在十位上,拨 4 颗珠子。 教师:你能对照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吗?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
11、生汇报:十位上有 4 个珠子,对着十位写“4” ,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对着个位写“0”. 教师:大家一起来读出这个数。 学生齐读。 (读作:四十) 教师说明:读数时先读十位上的数,再读个位上的数。 教师:27 和 33 又该怎样摆小棒?在计数器上如何拨珠?写法与读法该怎样做呢?在小组内试一试。 学生小组尝试探究,完成学习活动。 教师讲解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33 中的两个“3”意思一样吗?学生交流汇报:不一样。左边的“3”在十位上,表示的是 3 个十;右边的“3”在个位上,表示的是 3 个一。 教师小结: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不相同。 教师:三种颜色的纽扣一共是多少粒
12、呢?(100 粒)100 用小棒怎样摆? 学生汇报:摆 10 捆小棒。 教师出示图片。 10 个十在计数器上该怎样拨珠呢? 学生个别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请学生对着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二、三位分别是什么数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写数和读数是从哪边(左边和右边)开始的? 引导学生概括小精灵的话: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三)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 37 页做一做的第 1、2 题。 第 1 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第 2 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2、完成课本第 38 页练习八的第 5
13、-8 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三课时 数的顺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的了解 100 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 100 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二、教学重点: 了解 100 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三、教学难点: 自主探求规律和运用规律。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不完整的百数表。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 100 以内的数,看!它们来了(依次呈现右图) 。读一读,打个招
14、呼吧! 学生反映太乱了,不容易看出都有什么数。 教师:没关系,那就请它们排好队,再和我们见面,好吗? 教师:为了让它们排得更整齐,老师给它们准备好了各自的房间。现在就欢迎它们入场吧。 (二)解构百数表,探究数的排列规律: 教师(呈现下左图):第一支队伍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排得整齐吗?请它们住进从上数的第一行,可以吗?教师:读一读,请它们入住。 教师(呈现上右图):又来了一支数的队伍。它们应该住在哪儿?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呈现下左图。 (四) 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 37 页做一做的第 1、2 题。 第 1 题,教师出示数位表,任意在数位表上写数字,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数是多少。 第 2 题,由学
15、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教师请个别学生读数。2、完成课本第 38 页练习八的第 5-8 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四课时 比较大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二、教具准备 :100 以内数目表一张、例 4 放大图两幅、投影片。3、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35 76 89 90 96 100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 5,低位上是 9,这个数写作( )。 (2)一个
16、数,百位上是 l,十位、个位都是 0,这个数写作( )。(二) 、新授。 1、教学例 4。 (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 100 以内数目表,指定学生填写。 师生共同订正。 (2)让学生回答例 4 提出的两个问题。 给十位是 3 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 3 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引导学生逐项完成。 你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横行看、 竖行看等来发现。从横行看:第一行是填单数,第二行是填双数每一横行的个位都是1、2、3、4、5、6、7、8、9、0。 从竖行看:每一竖行的个位数都一样,十位上的数是 0、1、2、3、4、5、6、7、
17、8、9排列(0 没写出来)。 教师提问:第 4 行第 8 个数是多少?第 5 行第 8 个数是多少?55 前面一个数是多少?2、教学例 5。 (1)出示小棒图。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 和 37 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 和 37 相比较,42 大,37 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3)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 和 25 这两个数相比较,哪
18、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 、 “66 3536 6159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第五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二、教具准备 例 6 的幻灯片。 3、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按顺序写敷 2、62 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 。 62 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 87 70 62 15 62、新授。1、投影出示例 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 个)蓝球有几个? (15 个)黄球有几个?(10 个) 大家一起从 15
19、数到 58,数的过程体会到 15 到 58 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 比 15 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请一个同学从 10 数到 15,从中感受到 l0 到 15 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 15 比 10 多一些,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三、巩固练习。 1、第 43 页“做一做” 第 1 题:4 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2、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 17 45 四、布置作业、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 1、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在解
20、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 出示例 7。 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二) 、互动新授1、教学例 7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 58 个珠子,10 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A、 画图。圈一圈。 B、 数的组成。58 里面有 5 个十和 8 个一。 验证。1 串是 10 个,5 串就是 50 个,剩下的 8 个,正好是 58 个。 2、想
21、一想:如果是 5 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 46 页的做一做。2、 完成第 47 页第 1 至 4 题。四、课堂小结。第七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及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具准备 例 8 的课件、游戏题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口答下面各题。136 里面有( )个十和( )十一。 25 个十和 7 个一是( )。 365 里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2 个十和 5 个一合起来是( )。(二) 、新授。 1教学例 8 (1)
22、课件演示: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0+2=32 提问:30+2 表示几个十与几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 个十和 2 十一合起来是 32。 (2)从 32 本中拿走 2 本。 提问:还剩多少本?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2=30 (3)提问:2 个一加 3 个十共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3032 (4)从 32 本中拿走 3 盒本子。提问:还剩多少本?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230=22练习:第 48 页“做一做” 第 1 题 。先让学生摆小棒,再对着摆的小棒写算式。 学生写完后,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计算,
23、并集体订正。第 2 题 以做游戏的形式出现,看看谁的头脑最灵活。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 49 页第 1 至 4 题。四、课堂小结。 第八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二、教具准备 :两位数的数位表,4 个小圆片,投影片。 3、教学过程 :(一) 、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1 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1 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
24、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 1 个一,1 个十,1个百(二) 、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入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 2 个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 2 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 1 个十和 1 个一,组成的数是 11。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 4 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 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 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 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 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 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 8 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 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 、 “”或“” 。 3553 7869 1331 70+979 63-370 1+8081 6565+5 3737-1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 9 个和 10 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 看谁摆的又快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