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摘 要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和基础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支撑载体。运输的发展带来宏观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它的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和水平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文结合运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历史,总结出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同时找出运输业存在的问题;结合微观数据(客运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 GDP)以及运输弹性系数和货运强度实证分析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本文力图做到总体把握与重点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充分利用
2、详实丰富的资料和基本数据来进行研究。关键字: 运输业,国民经济,运量,周转量,预测 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IIAbstractTransport is the first and basic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ortant indicator of economic modernization and support vector. With the increase of macroeconomic aggregates brought by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the con
3、struction of its size, speed and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turn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turn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Both reinforce each other, promote each other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Depending on the status and hist
4、ory of transportation, this paper summed up the status and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dentified the problems of transportation. Combining of micro-data (passenger, cargo, cargo turnover and GDP), transport coefficient of elasticity and intensity of freight, analyze the
5、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general grasp with emphasis analysis,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rich a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basic data for research.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Economy,
6、Traffic volume, Turnover, Forecast 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目 录前 言.11 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21.1 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形式 21.2 运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1.3 运输业对政治的作用 41.4 运输业对环境的影响 42 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52.1 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现状 52.1.1 铁路运输.52.1.2 公路运输.62.1.3 水路运输.72.1.4 航空运输.72.1.5 管道运输.72.2 我国运输业发展存在问题 83 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增长113.1 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13.2 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业的要求 14
7、3.3 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 143.3.1 运输量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143.3.2 运输业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203.3.3 运输业资金占用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224 我国运输业未来发展的预测244.1 客货运量和周转量预测 .244.2 发展趋势 244.3 发展方向 26 结 论.27致 谢.28参考文献.29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前 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技术装备及设施的改善和提高,运输表现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运输活动不断的加强,这种活动将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物质的交换和人的流动,对国力增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国防能力提高都起到很重要的作
8、用,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物质生产活动和商品流通坚实的支柱,也是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繁荣、国防巩固、人民生活富裕、文化发达的重要前提,因此对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检测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情况,为今后运输业的建设指出方向;另一方面可以预测运输业的发展趋势,为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通过分析研究还能找出运输业发展的问题。我国对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基础。在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的关系研究一文中,对交通运输业与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近年,沈艳平、沈旭在交通运输业对我
9、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中通过一系列的统计资料对我国交通运输业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主要从宏观概念(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和微观数据(客运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 GDP)来对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关系进行研究。宏观分析采用历史分析法,总结出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微观分析上采用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客货运量和周转量历史数据的分析来研究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为更好地探讨这一关系,在对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的研究过程中,既要考虑交通运输业的推动作用,又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既要考虑交通运输业的支撑保障作用,又要考虑运输业作为一个产业对国民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做到既
10、能使用定量的数学模型分析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又能以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对略显机械的数学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21 运输业的地位和作用运输是人类经济活动中一种极为重要的劳动分工,这种分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活动;二是进行运输活动,即人和物的位移。运输活动是一种不直接产生物质产品的生产活动,却是人们进行直接生产活动的一般前提。任何物质生产通常总是首先通过运输活动的,供应生产所必需的原料或半成品和燃油;同时,又必须通过运输活动将完成的半成品或成品运输到其他部门或者进入流通领域(市场)。因而,运输是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组成
11、部分,也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内的继续。1.1 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形式(1)促进生产地区的分工任何地区的经济发展、地区间分工、交通流都是以安全、高效的运输联系为前提,都是首先建设运输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高效的运输体系,才能把进行地区开发和把国民经济各个基地连接起来,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加入洲际和全球范围的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运输基本设施的短缺会导致经济发展被干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经济增长。在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达的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和人口都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人口转向原材料产地、能源产地、主要交通网、发达地区、海港和内河口岸等交通枢纽和衔接
12、点。连接原材料和工业基地的交通路线,对各类经济活动和人员输送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重工业就业人口比例下降,企业向那些可以销售产品和劳务的地区转移,而不是集中在原材料产地附近。消费品和轻工业产品可以在销售市场附近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服务业在人口集中的地区比在人口稀疏的地区更容易找到服务对象。(2)促进生产规模和产业机构的改变在经济与运输业的相互关系中,考察和分析经济与运输历史的发展,可以看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运输体系的发展变化。如果将一个长时期的生产规模和结构与运输规模和结构做一个比较,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初期,经济规模较小,结构比较稳定
13、,各生产地区都以农业生产为主,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生产规模和结构与运输规模和结构基本上相对稳定。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这时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减少,而第二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在工业化和市场大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原材料大宗货物运量急剧增加,货运量的平均增长率接近国民经济的增长率。(3)促进土地利用价值的改变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3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总是在人口增长、资金流动、社会经济状况等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通过交通条件、地理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在因素来实现的。交通运输设施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影响较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运输基础设施本
14、身的土地非农副业利用化,以及所带来的用地变化。运输线路是地区间联系的纽带和通道,运输活动可以刺激各种生产领域及商品交换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在广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线路的修建可加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新的商品市场的开辟,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在道路沿线,由于道路运输活动的加强,地区间的联系必然增多,道路沿线不仅是物流、商品流和客流的集散地,而且也伴随着信息、科技、文化的流动,这样,运输一方面直接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发面也促使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发生变化,道路沿线自然就会吸引人们从事经济活动,促使土地利用价值的改变。第二,由于交通项目带来的人口集中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副产品的需求产生变化
15、,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的变化。首先,从总体上改善区域的交通条件,也就是结点处或交叉处的社会经济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该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成为结点周边地区的人口和资金的汇集地;其次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将得到优先发展,表现出城镇用地沿线分布、在结点处集中化的特征。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将大量集中在这些结点所在地。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单位面积的收益明显增大,使结点所在地的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向高收益、集约化程度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农田向果园和养殖基地转变;林地向农田果园转变;农田的斑块将表现出不断破碎的趋势,而林地和果园总体上则呈现空间集中化的特征。(4)促进与交通运输相关的工业部门发展交通基
16、础设施的发展及交通运输业结构的改变,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对交通工具的改革与发展,而交通工具的制造过程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所以也必然会带动交通运输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交通条件,缓解了运能紧张的状况,而且带来了投资环境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沿线资源的开发,促使沿线产业经济带的形成。首先,路网及其高速运输系统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产品储运的时间,提高了流通速度,扩大了流通范围,加速了信息交流,使沿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向优质、高产、高效、集约生产和大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其次,随着人才、信息交流范围的扩大,资金流通加速,资源配置优化,路网沿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群体
17、。新建的铁路、公路沿线还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另外,就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自身建设来说,因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而且又是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物资投入的大市场,从而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总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带动了经济发展,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41.2 运输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城市的发展及其形态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在早期,交通运输主要依靠水路时,城市多数沿江或海洋布设和发展。铁路出现后,内陆城市得以发展。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物质和文化的联系和交流,使城乡间在物质和文
18、化差别逐步减少以至消失。而航空业的发展,更加加快了人们时空观念的改变,促使了国际间的交流和交往。交通运输促使大规模生产和地区专业化分工,从而促进了大城市的出现,而大城市的生存和运转又密切依赖于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和捷运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使许多人能居住在郊区而工作在市区,并仍享有教育、文化和社会活动便利,因而促成了中心城市向郊区扩散和延伸的趋向。随着交通可达性的提高,土地利用性质的改变,道路沿线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从而带来城镇化效应。交通网络的发展和改善,导致客货空间位移过程中时间及费用的节约。从城镇聚集和城镇空间结构的角度看,一方面,城镇聚集效应增加,资源要素更大规模地集中,聚集规模的增加又进一
19、步促进了交通范围的延伸,城镇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另一方面,运输条件改善后,生产单位可以远离生产要素集中地,定位在离市场更近的地区,居民也可以远离市中心,生产要素在空间的移动和聚集更加自由方便。一个社会系统的有效性,是由其人流、物流、能源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增加了社会的机动性,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阶层的人们之间的广泛交往和文化渗透,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同时也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1.3 运输业对政治的作用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将各个边远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央地区和发达地区沟通在一起,从
20、而提高国家的统一性。快速的交通系统可以提供兵员、装备和后勤供应的机动能力,因而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交通运输影响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因而发展交通运输业在实现政府工作目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着公众广泛的政治注意。1.4 运输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运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修建,有可能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并改变生态环境。而维持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转,需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电。运载工具的运营,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使环境受到污染;严重的噪声也将影响毗邻地带山东交通学
21、院毕业设计(论文)5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1】 。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62 运输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和基础产业,是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支撑载体。道路运输作为最广泛、最基本的交通运输方式,它是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分配、交换及消费过程中联系的重要纽带。2.1 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现状2.1.1 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虽然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
22、用。(1)铁路路网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 22 条,根据其发挥的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能源运输干线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等省(区),主要担负着以煤为主的能源运输的任务。目前,我国铁路能源运输基本形成了三大运输线:以大秦京秦新线、京包复线和京原电气化铁路为主构成的北线,以石太石德胶济复线电气化铁路为主构成的中线和以充石一新菏一侯月新线及新焦复线电气化铁路为主构成的南线。南北铁路干线由京沪、京广、京九和焦柳四条纵贯我国南北的铁路
23、干线构成,主要担负我国南北地区之间物资交流和长途旅客运输任务。华东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铁路运输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华东铁路干线主要是由新、旧两大干线构成,旧线为沪杭线、浙赣线,新线为阜淮-淮南复线、宣杭线、皖赣线、合力线和芜裕轮渡。西北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同时又是我国矿产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加快铁路建设对开发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多年的建设,西北地区已基本形成兰新、包兰、宝中、西陇海等四条铁路干线。西南是我国铁路建设条件较差、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为开发大西南,国家从改善交通条件着手,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铁路建设,先后建成了举世闻名的
24、成昆、南昆等铁路。目前己形成的以宝成、襄渝线为主的北通路和以湘黔、贵昆、南昆为主的南通路两大对外主通道,为加快西南地区经济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7(2)铁路客货运输2009 年,全国铁路客货运量实现大幅增长:旅客发送量达到 152451 万人次,同比增长 6321 万人次,增长 4.3;货物发送量完成 332041 万吨,同比增加 6113 万吨,增长 1.9。铁路客运近几年来,在客运量稳步上升的同时,我国铁路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逐年下降、旅客平均运距逐渐延长;在铁路客运紧张状况逐步缓解的同时,铁路运输所占的市场份额持续下降。长期以来铁路运价偏低,并且承运了大量短途旅
25、客,既挤占了铁路运输能力,又未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也阻碍了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提高。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运输政策及客票价格的调整,一部分中、短途客流分流到其他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上,从而使铁路承运长途旅客量增大,铁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铁路货运铁路货运主要以大宗货物为主,煤炭、矿建材料、石油、粮食、木材等占总运量的 85%以上,其中仅煤炭就占总货运量的 46%。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产品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许多货物的运输距离较长。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为的货物不合理流动逐步减少,加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布局逐步趋向合理,铁路货运需求的增长相对趋缓、运输压力有
26、所减轻,一些限制关口的运输状况也逐渐好转,从而为铁路充分满足煤炭、粮食等物资的运输创造了条件。铁路在完成大宗货物运输的同时,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己在部分对铁路货运市场影响较大的区段开行一批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货物快运班列,以快捷、方便、准时的运输服务于货运市场。2.1.2 公路运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运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公路里程、公路运输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均大幅度增长。截至 2008 年底,中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373.02 万公里,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 8 万公里增长了 45 倍。目前公路网己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国道为主干线,以省道、县乡道路为支线
27、的全国公路网己初步形成。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公路运输发挥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公路网络我国公路网络由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构成。国道为我国公路的主骨架,起着连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要城市、港口、车站、工农业生产基地等作用。省道和县乡道路是国道的支线,起着省区范围内城乡之间联系和通过国道与省外联系的作用。目前,我国共有国道干线公路 69 条,总里程达 10.62 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使公路干线在全国公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8(2)公路客货运输近些年来,公路客货运输发展较快,特别是公路客
28、运,现已在客运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 年,全国营业性客车完成公路客运量 278 亿人,旅客周转量 13450.7 亿人公里;全国营业性货运车辆完成货运量 209.7 亿吨、货物周转量 36383.5 亿吨公里。与建国初期我国的公路客货运输量相比有巨大的发展。2.1.3 水路运输(1)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目前已有沿海重要港口 170 个,其中主要沿海港口 29 个,主要的内河港口 28个,沿海港口在我国港口设施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在港口建设方面,集装箱运输港口设施发展最快,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发展海上集装箱运输,在不足 20 年的时间里,集装箱专用泊位从无到有发展到 57 个,年吞吐量达到 7
29、71.2 万标箱。近些年来,由于在流水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加上航道整治资金缺乏和对航道整治的重视不够,河航道能力较差、水运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缓慢,以及运输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内河航运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2)客、货运输水上客运由内河客运、沿海客运和远洋客运组成,因水上客运速度较慢,在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水上货运由远洋运输、近洋运输和内河运输组成。水上货运主要承担外贸进出口货物运输和国内能源、矿建材料、粮食等的运输。除近、远洋运输具有其他运输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稳步发展外,沿海及内河水运发展不很乐观,除煤炭等大宗货物运输外,在件杂货及农副产
30、品等时效要求较高的物资的运输上,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己无优势可言。2.1.4 航空运输航空运输可以适应人们在长距离旅行时对时间、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快速运输的需求,是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一种运输方式。截至 2008 年底,我国民航全行业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达到 361 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 1.85 亿人、货邮运输量 396 万吨,分别是 1978 年的 120.5 倍、80.5 倍和 61.9 倍。全国开通民航航线的城市达到 150 个,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重要经济城市及边远地区不易通行其他运输方式的城市均开通了民航班线。我国的民航运输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除了客货运量每年增长速度保
31、持在 18%以上外,民航机场、民用飞机等均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2.1.5 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运输方式,我国采用管道运输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2008 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里程为 58300 公里,而 2000 年为 24700 公里,相对于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92000 年增长了 136%,年均增长 17%。我国管道主要分布于新疆、陕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管道输送所涉及货物品类较少且较单一,因此,在综合运输系统中的影响力小一些。但由于其安全性、稳定性较高,输送成本较低,而且占用土地较少,对环境基本不造成污染,是今后许多输送量较大的气体、液体物的
32、较佳输送方式,煤等固体物质亦可转换成液体煤浆进行输送。2.2 我国运输业发展存在问题(1)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我国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较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增长的需求。我国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落后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交通基础设施的缺乏,特别是在主要运输通道上客货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将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尚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将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居
33、民消费行为及消费方式的变化。在收入水平很低时,居民家庭将把他们的收入主要在食物和住房等一些生活必需品上,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许多食物项目上的开支将增加,人们吃得更好,其食物结构将从以廉价的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为主转向以昂贵的肉类、水果、可口的蔬菜等食品为主;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支出中用于食物的支出比重将下降,在收入达到高水平时,用于衣着、娱乐和一些所谓的奢侈品项目(包括外出旅游)的支出比重将增加。由于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外出旅游将成为人们的经常性的消费活动,人们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信息化时代,每周例行的短途往返(从家里到办公地点,或家里到超级市场
34、选购生活用品)的次数将相对减少,但是人们参加特定目的的长途旅行的次数可能会比以前增多。我国交通系统的构造必须满足居民出外旅游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3)交通运输设施的区域布局不利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只有和地区之间实现了协调发展,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才能得以保证。目前,我国东部地区交通比较发达,而中西部地区交通比较落后。而中西部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西部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他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国家安全之所系。(4)交通运输业的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快速增长是以较严重
35、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密不可分关系加强,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运输的大幅度发展是必然的趋势,若按照目前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0的交通运输现状延续发展,势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目前,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已经严重地破坏了居民的生存环境。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严重危害着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城市化的急速发展使得汽车的使用量每年以 10%的速度增加,城市中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汽车排放的。汽车排污也是城市空气中含铅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5)较低的交通运输技
36、术和装备水平影响着运输效率的提高我国在发展交通运输技术装备的过程中,走了一条立足于本国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路子,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国交通运输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6)各种运输方式分工不尽合理,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利于优势的发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综合利用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从而为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优势和功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力求达到经济合理地满足运输需求,为保证运输安全,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等目标创造
37、了有利条件。各国在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方面,都是根据本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和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条件制定运输发展政策,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但是,许多国家了走过一些弯路,无论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如何,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发展是综合运输体系的核心问题,也是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我国交通运输结构情况来看,公路运输和民用航空运输所占比重上升较快,这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紧密相关。经济越发达,产业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长,对高质量、高效率客货运输的需求越高,公路运输以其机动、灵活和“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公路状况和车辆装备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其承担的运输量必然增长;民
38、航则因其快速、安全的运输也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这种发展趋势与发达国家运输发展规律基本相吻合。但是,由于我国在较我囚交通运输业发展状况统计分析一段时期内对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使得交通运输的发展严重滞后。(7)交通运输业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不利于其自身的发展壮大交通运输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且是关联度极高的产业,不仅实现着商品和人员的跨地域流动,而且承担着协调产业布局、带动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任务。我国的交通运输还承担着国家大量重点物资、紧急调运物资、救灾物资、国防以及国土开发的运输任务,在支援国家重点经济建设、增强抵御与救治自然
39、灾害能力、保证国家稳定、加强国防边防、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国家以双重目标要求交通运输企业,既要实现社会目标又要完成经营目标,这就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1导致对某些运输方式的定性模糊,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在市场上表现为成本提高,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缺乏竞争力。(8)政企不分,阻碍了交通运输业的健康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普遍地存在着政企不分的体制性问题,铁路运输系统更为明显。铁道部依然掌握着全路的生产、经营、投资、分配权力,既有铁路行业管理的职能,又有从事生产经营的职能;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权,又有资产经营权;既是行业法规、条例的制定者,又是这些法规和条例的
40、执行者,而被赋予法人地位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成为虚拟法人;既不具备法人财产权,也不具备完整的生产经营权,使铁路运输无法转型为规范的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独立地面对市场配置运输资源。由于国家对铁路运输实行价格管制,这种价格既不是来自市场供求状况,也不是来自企业自身的成本状况,铁路运输企业无法通过产品价格获取自身的正常经济收益 【4】 。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23 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交通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为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人口
41、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来源,提高全社会生产质量,能大大缩短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推动人们生活质量进入高层阶段。3.1 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提高可达性,改变区位条件交通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人工运河等)的建设和运营,首先通过改变地区或地点的运输可达性和经济可达性而来改善地区经济地理位置,从而使区位条件发生变化。区域可达性的提高,意味着该地区易于联系性变好,对外联系的运输条件变好可通达更远的地区,使距离缩短、运时减少、运费降低、方便程度提高。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产品易于到达新市场或原料、燃油地,使市场及原料、燃油来源地扩大、运营费用
42、下降、利润相对增加、竞争优势加强。所有这些,必然使地区经济增长加快和利于空间扩散,这对交通运输极为落后和高度短缺的地区开发极为重要。(2)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交通干线的建设和运营,将会大大促进沿线地区土地资源,农、林、牧、副、渔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合理利用,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利于产业布局在更大空间上的扩展,形成更为合理的生产地域分工格局,使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工业化及现代化水平得以提高。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沿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般而言,交通运输线路的建设是资源开发,尤其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所必需的附带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线路的开通,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成为可能。世界各国国内主要铁路
43、路线经过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各种资源富集或密集的地区,如我国的陇海-兰新铁路沿线则是煤炭、有色金属、电力及粮、棉、油等资源富集区。铁路线的建成通过改善矿区或沿线地区的对外运销条件,提高了有关资源在广阔地域中的地位,加快了其开发时序,使沿线地区资源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在铁路大发展时期,修建铁路首先带动了为铁路建设和营运服务的产业发展。如铁路是开发煤、铁矿资源和发展冶金工业的必要条件,这显然为重工业等基础部门提供了发展机会。然后是以农副产品初加工为主的轻纺工业、铁路零配件维修和加工制造业及其他机械工业的大发展。伴随着资源开发及铁路战场的建设将会形成许多新
44、的山东交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3地区工业生长点或工业基地,同时工业区在城市的区位将逐渐趋向铁路沿线、向外延伸。促进农业商品化和专业化,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现代经济中,工业、交通及城镇对农业的催化效应日益显著。工业交通及城镇发达的地带,往往农业也比较发达而且潜力较大,是农业区域开发的重点地带。第一,使沿交通线路或靠近交通线路的土地开发发生变化,使土地价值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引起现有土地利用的调整和再布局。靠近铁路或公路、水道及车站的土地利用会由农业向商业用地方向转化,农业用地本身也会由传统格局向经济作物及养殖、饲养面积扩大转变。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及格局的变化加快了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第二,促进农
45、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和转化,加快农业生产商品化。从农业结构看,铁路或公路的开通,外界市场打开,商品经济的作用将使作为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如花生、棉花、水果、水产等)的种植面积及生产量大增,粮食作物将会减少。各种农产品生产将会日益规模经济化。第三,促进农业地域专业化形成。对于农业来说,土地、热量、水分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技艺、装备等条件只为专业化提供了可能性,铁路及其交通运输条件是将其转化为现实性的关键条件之一。它使运价降低,运销范围和市场扩大,保证了农产品商品化,使农作物种植和畜牧逐渐趋向生产条件优越、规模经济好的地区,而使一些主要为满足当地需要的农业部门衰落。农业地域专门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交通经济
46、带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3)促进城镇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或集镇是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城镇首先是物资及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古代的城市大多在大道的交叉点和水陆交通衔接点上发展,近代的城市则无不与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共生共荣。现代工业兴起后,与原料、燃油和产品的巨大运输量相对应的运输条件是促进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铁路等交通干线建成以后,为使其充分发挥集散功能必然要在沿线一些优良的地点建设不同等级的车站及相应的服务设施,以满足沿线货物、旅客在不同地点的集散要求及增进个地点间连接干线方向数。这些都成为影响沿线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其结果是形成铁路枢纽城市、新城镇,
47、使原有的城镇得以进一步发展。开发性线路必然要大力开发沿线资源,形成工矿城镇。由于铁路修建而形成的铁路枢纽城市,是铁路直接影响的产物。这类城市为数不多,但在国家或地区城市体系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例如郑州、徐州和株洲等都是在原有行政中心城市的基础上成为铁路枢纽城市的。线路通过后促进了原有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类城市多因区位重要、经济、文化等原因发展历史久远,交通线路的修通使其加快发展,并成为全国或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并且成为全国或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济南在通铁路前只是山东的政治中岳洪吉: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4心,自铁路胶济线、津浦线在此接轨后,其经济地位大大提高,城市规模迅
48、速扩大,成为胶济沿线第二大城市及华北最大的内陆城市之一。区域开发过程中,无论是矿产资源的采掘、社会资源的利用或是工农业布点都将导致人口的集聚和城镇的出现。城镇一旦出现,它将逐渐成为地区经济活动的集聚点,人员、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结节点。由于交通沿线资源开发或布局大项目,会形成新型的矿业或工业城市。沿线交通干线会形成串珠状城市或城市群密集带。交通干线包括铁路干线的建设及大中型工业项目的布局及发展是城市及城市群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内在因素之一。铁路干线将促进串珠状的城市或城市群,尤其是原材料工业与重工业较发达的区域城市群及交通枢纽型的城市群的发生和发展。交通线路的建设会改变区域原有客货的流量和流向
49、,使原有交通沿线城市停滞乃至衰落。总之,区域经济集聚点源于交通网络,交通干线主要通过在沿线地区形成新的交通枢纽,开发当地资源促进商贸,或通过改变原有的城市来改善某些地点的发展环境,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区域中心或地方中心。其结果是原有城镇进一步扩大,新城镇迅速形成,商业活动振兴,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省市功能多样化,城镇体系进一步发育并逐渐成熟,从而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沿线地区发展。(4)带动流通业发展,促进交通优势向流通和经济优势转化现代经济中以商业贸易、信息交流、资金融通等为主要内容的流通业正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依赖着流通产业的发展,而一个流通业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交通及信息传输的发达程度,因为交通运输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先行官。小型交通小型市场,中型交通形成中型市场,巨大的交通网络形成国家市场,这充分体现了交通与市场形成的关系和对市场形成的重要性。交通线或枢纽首先就是一个商品流通、人员流通和贸易的大通道与商品的集散地。交通线路的开通必然会促进各种专业市场的形成,促进以重要车站为中心的区域性强大商品流通中心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为流通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5)成为沿线地区生产力布局的主轴线,形成交通经济带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最有说服力的典型性体现就是在交通干线两侧形成交通经济带,重要交通干线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