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凸透镜成像规律测试题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2 倍焦距时,能成_、_的实像,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2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50 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 )A100 mm 以外 B恰为 50 mm C50 mm 以内 D略大于 50 m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照相机照相时,底片上得到的是正立的缩小的实像 B放映幻灯时,我们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总能看到一个正立的放大的虚 D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一般不会超过其暗箱的长度4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离凸透镜 10 cm 的纸上得到一个很小的亮点当一个
2、物体位于此凸透镜前 25 cm 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调整光屏的位置可以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5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C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实像时,物和像可以在凸透镜的同一侧或两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只能在同侧6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15 cm 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 cm B8 cm C6 cm D4 cm7用照相机给
3、全班同学拍集体像时,人都站好后,发现有些人没有进入画面,这时应该( )A相机离人远些,将暗箱拉长 B相机离人近些,将暗箱拉长C相机离人远些,将暗箱缩短 D相机离人近些,将暗箱缩短8用老花镜看自己的指纹,当手指到老花镜的距离为 10 cm 时,看到了清晰放大的指纹,请问:这个老花镜的焦距不会小于多少 cm?1、凸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的镜片中央比边缘_,对光线有_作用。2、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右图,其正面 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 璃的作用相当于_ ,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 的_ _的 像。3、 在研究凸透镜成
4、像的实验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6 厘米时, 可以在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移动蜡烛使它距透镜 12 厘米时,调整光屏, _(填“能” 、“不能”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能得到像,那么成的是 _、_的_像。4、将点燃的蜡烛沿凸透镜的主轴,从大于二倍焦距处逐渐向透镜移动时,在光屏上可先观察到_、_的实像,当蜡烛移到距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可观察到_、_的实像,接着移动蜡烛可观察到_、_的实像,最后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了,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到_、_的虚像。5、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 _;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 _。6、某同学拿了一个焦距为 15 cm 的凸透镜,要想观察细小的物体
5、,应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下方距凸透镜_ 的范围内,要使此时的像放大一点,可以将凸透镜往 (填“上”或者“下” )移一点;要想用它得到放大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在_ _ _范围内,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 _ _的范围内;要想用它得到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_ _,此时像的位置在距离凸透镜_ _的范围内。7、青少年如患有近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睛进行视力矫正;中老年如患有远视眼,应配戴由 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以 m 为单位)的倒数乘以 100,某同学测得他奶奶所戴的老花镜的焦距为 25cm,则此眼镜的度数为 度。8、物体从很远处向凸透镜的 2
6、 倍焦距靠近时,像将 (填“变大” 、 “变小” 、 “不变” ) ,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将 (填“变大” 、 “变小” 、 “不变” ) 。二、选择题(314=42,注意 13、14 题各有两个答案)1、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束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发散光束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没有发散作用2、下列关于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中不正确的是 ( )3、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来观察物体时,必须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 ( )A焦点以内 B2 倍焦距处 C焦点上 D2 倍焦距和焦点之间4、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7、20 cm 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 50 cm 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5、有一物体在凸透镜 5 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 1.5 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6、凸透镜前 20 厘米处的物体沿主光轴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像将( )A由实变虚 B由虚变实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7、在凸透镜的成像现象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是实像必是倒立的; B, 凡是虚像必是正立的;C,
8、凡是放大的像必是虚像; D, 凡是缩小的像必是实像。8、 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光屏上成像,若将透镜下半部分用纸遮住,物体的像将 ( )、在屏上只被接到物体上半部分的像; 、能得到物体不清晰的完整的像;、能得到物体完整的像,但亮度却减弱了;、能得到物体大部分的实像。9、某凸透镜焦距在 10 厘米与 15 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25 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10、某凸透镜的焦距可能在 10 厘米与 15 厘米之间,当物体距透镜 12 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11、烛焰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
9、像,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那么: (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光屏上不一定能得到像 D、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像,但是像的性质不能确定。 12、房间内的人通过防盗门上的猫眼可以看到外面的人,而外面的人却不能看到房间里面的人,猫眼外侧和内侧分别相当 ( )A、凸透镜 凹透镜 B、凹透镜 凸透镜 C、凹透镜 凹透镜 D、凸透镜 凸透镜13、有一物体离凸透镜 16cm,在凸透镜的另外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那将凸透镜向物体靠近 6 cm 时,光屏上不可能: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C、倒立等大的像 D、不成像1
10、4、 在 凸 透 镜 前 有 一 物 体 , 当 它 沿 主 光 轴 向 凸 透 镜 方 向 移 动 20 厘 米 , 则 它 所 对 应 的 像却 远 离 凸 透 镜 移 动 30 厘 米 , 那 么 物 体 移 动 的 范 围 可 能 是 : ( )A、 在 凸 透 镜 一 倍 焦 距 内 移 动 B、 在 凸 透 镜 两 倍 焦 距 外 移 动 C、 在 凸 透 镜 一 倍 焦 距 与 两 倍 焦 距 之 间 移 动D、 在 凸 透 镜 两 倍 焦 距 外 向 一 倍 焦 距 与 两 倍 焦 距 之 间 移 动 5.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由于不慎将透镜的上沿摔掉一块则所成的像将( )A.像
11、不完整了 B. 成像的效果不受影响 C.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6.一个人照完一张半身像后,又想照一张同样大小的全身照,摄影师应使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不动,只调大光圈7.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为 15cm,那么所成的像是( )A 倒立缩小的实象 B 倒立放大的实象 C 正立缩小的虚象 D 正立放大的虚象8. 凸透镜的焦距为 10cm,当烛焰离凸透镜 30cm 时,光屏应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cm 至cm 移动,光屏在某位置上会呈现一个清晰 、 、 像。9、放幻灯时银幕上得到的像应该 是( )A 正立
12、放大的实象 B 倒立放大的实象 C 正立放大的虚象 D 倒立放大的虚象10 某凸透镜焦距在 10 厘米与 15 厘米之间,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为 25 厘米时,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11、小明将一个苹果从距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 4 倍焦距处时,则苹果所成的像的大小为( )A.不变 B.逐渐减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要用 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2)实验所需的仪器有蜡烛、火柴、_ _、_ _、_ _。(3)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间,要调整_和_ 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_ _的中心大致在 。 (
13、4)若透镜的焦距是 15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距离是 40cm,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_的_的_像。像距的范围是。(5)实验一段时间以后发现像 (填“变高” 、 “变矮” ) ,是因为 。(6)实验时发现有个蚂蚁爬上了凸透镜的镜头,此时在光屏上 (填“会” 、 “不会” )有蚂蚁的像。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 实验时:某同学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接着他移动凸透镜位置,使蜡烛到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然后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他无论怎样移动,也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像可能的原因是: 。四、作图(24=8)1、作出折射光线。2、A 是物体,B 是 A 的像,PF 为主光轴,试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画出凸透镜。3、根据成像规律,定性作出折射光线。 (P 是 2 倍焦距位置)4、画出 AB 的像,要定性反映像的大小和位置。 (P 是 2 倍焦距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