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二期中古诗文复习(答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8632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期中古诗文复习(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古诗文复习(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古诗文复习(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古诗文复习(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二期中古诗文复习(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诉衷情当 年 万 里 觅 封 侯 ,匹 马 戍 梁 州 。关 河 梦 断 何 处 ? 尘 暗 旧 貂 裘 。 胡 未 灭 ,鬓 先 秋 ,泪 空 流 。此 生 谁 料 ,心 在 天 山 ,身 老 沧 洲 !1、词语解释:(1) 词 中 “关河” 是 指 (2)词 中 “梦断”的意思是 (3)词 中 “鬓 先 秋 ”借 秋 霜 形 容 (4)词 中 “天山”是指 (5)词 中 “沧洲”的意思是 2、这 首 词 上 片 主 要 描 写 了 匹 马 戍 梁 州 尘 暗 旧 貂 裘 两 个 生 活 场 景 , 下 片 直 接 抒 情 ,抒 发 了 词 人 壮志难酬的悲愤 的 思 想 感 情 。3、下

2、列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A.本词是词人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的词作。B.上片从追忆往日豪放的军旅生活写起,下片着力抒发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矛盾,情感跳跃,主要是通过回忆和现实之间形成对比来表现。C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是词人想象中的边疆战斗生活。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备受打击并已年老力衰,但仍不忘国事的心情。4、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当年”两句,抒写词人昔日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B “尘暗旧貂裘”借用苏秦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壮志难酬的苍凉心境。C “此生”三句宽慰自己“天山”有将士守边,尽管安心养老。D. 朗诵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既悲愤又深沉的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 年 不 识 愁 滋 味 ,爱 上 层 楼 。爱 上 层 楼 ,为 赋 新 词 强 说 愁 。 而 今 识 尽 愁 滋 味 ,欲 说 还 休 。欲 说 还 休 ,却 道 天 凉 好 个 秋 。1、词语解释:(1) 词 中 “识尽” 的意思是 (2)词 中 “欲说还休”的意思是 (3)词 中 “却道天凉好个秋”意谓 2、这首词通过 少年 与 而今 、 有愁 与 无愁 的对比,表现了词人 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 的情感,也是对南宋朝廷的 讽刺与不满 。 3、 下 列 对 这 首 词 的 理 解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c ) A上 片 写 年 轻 的 时 候 登 高 望

4、 远 , 气 壮 如 山 , 不 识 愁 为 何 物 , 描 绘 了 年 轻 人 涉 世 未 深 , 纯 真 无 知 、 故作 深 沉 的 情 态 。2B “强 ”字 写 出 了 年 轻 人 好 装 斯 文 的 好 胜 和 纯 真 。C文 中 两 个 “愁 ”字 的 含 义 是 相 同 的 。 D “却 道 ”表 达 了 词 人 的 无 可 奈 何 。4、 下 列 对 这 首 词 的 理 解 不 恰 当 的 一 项 是 ( c ) A上 片 写 出 了 作 者 少 年 时 代 不 知 愁 苦 。 B “尽 ”字 概 括 了 词 人 半 生 的 艰 难 辛 酸 的 经 历 。C “却 道 天 凉

5、 好 个 秋 ”表 达 的 意 思 是 “秋 天 的 天 气 真 好 啊 ”。D下 片 “欲 说 还 休 ”表 现 了 词 人 有 苦 无 处 诉 说 的 痛 苦 和 矛 盾 的 心 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 里 挑 灯 看 剑 ,梦 回 吹 角 连 营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 ,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沙 场 秋 点 兵 。 马 作 的 卢 飞 快 ,弓 如 霹 雳 弦 惊 。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可 怜 白 发 生 !1、词语解释:(1)词 中 “沙场”的意思是 (2) 词 中 “点兵” 的 意 思 是 (3)词 中 “天下事”是指

6、 (4)词 中 “可怜”的意思是 2、这首词通过 现实 与 梦境 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 壮志难酬的悲愤 的思想感情。3、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b )A这是一首写给挚友陈同甫,并与之共勉的作品。B “壮词”是指战前豪迈出征的“雄壮”与战场奋勇杀敌的“悲壮” 。C “沙场秋点兵”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威武的军队接受检阅的画面。D “可怜白发生”一句包含着作者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怒。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B “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

7、身。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是 时期思想家 (人名) 。二、解释加点字:1、舜发于畎亩之中( )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4、国恒亡( ) 5、行拂乱其所为( ) ( ) 6、曾益其所不能( ) ( )3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 8、入则无法家拂士( )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 ( )三、翻译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4、然后知

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四、内容理解:舜 发 于 畎 亩 之 中 ,傅 说 举 于 版 筑 之 间 ,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 ,管 夷 吾 举 于 士 ,孙 叔 敖 举 于 海 ,百 里奚 举 于 市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劳 其 筋 骨 ,饿 其 体 肤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乱 其 所 为 ,所 以动 心 忍 性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人 恒 过 ,然 后 能 改 。困 于 心 ,衡 于 虑 ,而 后 作 ;征 于 色 ,发 于 声 ,而 后 喻 。入 则 无 法 家 拂 士 ,出 则无 敌 国 外 患 者 ,国 恒 亡

9、。然 后 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阐述了孟子 挫折造就人才 的人才观。2、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 家 拂 士 和敌 国 外 患 。 (用课文词语回答)3、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从文章结构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一句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全文先后运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C、全文按照先提出观点,然后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式进行写作的。D、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使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孔孟论学 一、文学常识1、孔子,

10、是 (时期)著名的 学派的创始人;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书。2、 孟子 , 经典之一,主要记载了孟子游说诸侯各国的言行和当时各学派辩论的情况。孟子, 时著名的 家,有“ ”之称。二、词语解释41、七十而从心所欲 (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 ) (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4、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 )5、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6、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 ( )7、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 ) ( )( )三、句子翻译:1、无或乎王之不智也。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

11、也。 4、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四、内容理解: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 专 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引文选自孟子中的第一则,告诉人们一个有关学习的道理:学习不能 一曝十寒 (运用文中成语) ,必须 一心一意 ;不能三心二意,必须集中精力,专心致志 (运用文中成语) 。2、下列对第一则孟子的语录文意理

12、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段首以“天下易生之物”为例,说明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B、接下来又以“弈秋诲二人弈”之事为例,说明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弈之为数,小数也”一句的交代是有言外之意的,即学习小的技艺尚且如此,学习大的技艺便更如此了。D、这个小故事将学“弈”的二人对比来写,说理性很强,突出后者学不如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智弗若”。黄生借书说 一、 黄 生 借 书 说 选 自 , 作 者 是 朝 的 著 名 学 者( 人 名 ) 。二、解释加点字:1、子孙弃者无论焉。 ( )2、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 ) ( ) ( ) 3、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

13、之矣( ) ( ) ( ) 5、归而形诸梦。 ( ) ( ) ( )56、俸去书来( )7、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8、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 ( ) ( )9、而其归书也必速( )10、为一说,使与书俱。 ( ) ( ) ( ) ( )三、句子翻译: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四、内容理解: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 书 而告之曰:“书 非借不能 读 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 贵家之书,然富 贵家之 书,然富 贵人读书 者有几?其他祖

14、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 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俟异日观 云尔。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而少 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 书亦类予;惟予之公 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 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 也必专,而其 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 书 俱。1、 本 文 就 黄 生 允 修 向 作

15、 者 借 书 一 事 发 表 议 论 , 提 出 “ 书非借不能读 ”的 观 点 ,勉 励 青 年 人 珍 惜 青 春 时 光 , 努 力 读 书 。2、 “惴惴焉摩玩之不已”运用 动作 和 神态 描写,写出 借物者担心主人讨还而非常珍爱借来的东西 的心理。3、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 “书非借不能读”是本文的观点,意思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B、 “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表明了借书者想把书据为己有的心理。C、全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如作者少年借书的经历等就是事例。D、选文主要的写作意图是告诫黄生要懂得珍惜机遇、读书要专心致志。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6

16、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 ,作者是 代的著名散文家、书法家_ (人名)。二、解释加点字: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 ) ( ) ( )2、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 ( )3、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 ) ( )4、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 ( ) ( ) 5、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 ( )6、其龌龊亦耐不得( ) ( )三、句子翻译: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2、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3、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四、内容理解: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 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

17、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 废 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 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 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 读,字字都记,岂 非没分 晓的 钝汉!更有小说 家言,各种 传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 亦耐不得。1、这封家书实际上是对 把过目成诵当做一种值得肯定的才能 的批驳,从而引导家中子弟与读者树立 读书要选择精华,反复诵读 的正确态度。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用东坡的例子证明读书要真正有所得,必须反复研读。B作者认为虞世南等人没有佳作传世,和他们“书不再读”的陋习有关。 C作者认为, 史记中除了项羽本纪 ,余者并不值得一读。D作者用“破烂厨柜”等作比喻,意在阐明读书应有所取舍,择精华记诵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