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册我们的民族小学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说教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
2、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课文中就词句的理解,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到这里对所提示的内容要进行思考。本文对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即好像看到了同学们向小鸟打招呼,向老师问好,向国旗敬礼。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古老的铜钟,凤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钟声悠悠不绝,影子绵绵萦绕,这的确是一所令人难以忘怀的学校。【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我确定以下四个教学目标:、会认个生字,会写个
3、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说教法、学法】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下手段:、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 、 “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
4、;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 ,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在让学生体会热闹中,通过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外,还有可能作什么?通过学生大胆而丰富的想象,使下课后的热闹与上课时的安静形成强烈的对比。、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
5、过比较句子,促进语感。【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难点是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一、第一步,设疑问难,导入新课针对小学生喜欢提问题这一心里特点,在开门见山板书课题后,我会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迅速进入学习课文的热情当中去,再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写在副板上,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的开始进行课文朗读。二、第二步,初读课文,解决简单问题,并随文识字、在引导学生读完一遍课文后
6、,便让他们说说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处理“为什么叫民族小学”这一问题。在确定答案是“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由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这一句后,依次出示“颇、昌、昂”几个生字让学生识记,并用“昂”字扩词,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再根据这个句子的特点,教学排比句式。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来判断排比句。并让学生在第一自然段找到其他排比句,将新学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句式对比,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学生找到“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这个排比句式后,先识记生字“坝” ,再进行句式比较的训练。出现“早晨,从四面八方,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7、”与文中句子比较,通过比较知道,之所以这样写,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具体的知道这些小学生是从哪里来的。、通过文中的空白处进行说话训练:在学生找到“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这个排比句后,让学生闭眼想象这一情景。并进行想象训练,通过师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围绕“当同学们碰见小鸟时会怎样向它们打招呼?碰见老师又是怎样问好的?经过国旗时,又是怎样做的呢?”这些问题展开想象,重现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三、第三步,分析理解重点段落这篇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处理的重点。重点抓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上课”和“下课” ,在学生充分朗读这一自然段后,将这一段分成两层,
8、引导学生概括出每一层重点说了什么。再用“会读书的人能把几句话读成一个词”这样的引导语,引导学生分别用“安静”和“热闹”概括出。然后进行逐层分析理解。 “不动笔墨不读书” ,通过“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校园很安静?”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书中边找到相关的语句边把它划下来,再通过我的引导,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训练。在学生读出安静的味道来后,紧接着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校园里这么安静?”引导学生说出,是因为上课了,它们被小朋友好听的读书声音 吸引住了,也是因为它们怕打扰了小朋友学习。在处理好这些后,增加一个说话训练。把文中所说的“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 ,换成“教室十分干净,”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9、展开想象,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当下课的时候,校园变得热闹了。这时候,我就会让学生说说,大家都在校园里干什么,并进一步进行思维扩散训练,让学生想象小朋友除了在做文中所说的这些活动外,还会做哪些活动?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读出下课后的热闹来。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四、第四步,通读全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全文理解完后,我通过“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让学生在书中找出依据。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所团结的学校,一所充满欢乐的学校,并在板书中呈现出来。出示“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句,引导学生分析该带着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再让学生尝试朗读,进一
10、步体会出作者的自豪和对民族小学的赞美之情。“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五、第五步(最后一步)对照板书牵引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全过程,使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脑海中得到更扎实的巩固。金色的草地一、 说教材教学内容金色的草地是鄂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小男孩子无意中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然后开始观察,发现草地变色的原因,并从此和蒲公英成了好朋友的故事。本文语言优美,再现的景色奇特美丽,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体验“美”的好教材。学习目标1、 学会 8 个生字,会认 7 个生字,认识 1 个偏旁“又”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部分背诵。3、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自然,了解
11、自然的意识。教学重点文章语言美,景色美,文中小男孩“发现”的行为也美。因此,我确定本课的重点为: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教学难点小男孩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变色的奥妙,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特别是未见过蒲公英开放,合拢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也难体会到发现的乐趣。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二、 说教法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 “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
12、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2、多媒体情景法因为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质疑问难法古人云
1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三、说学法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四、说教学程序这里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分四大步骤:一是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二是自由朗读,寻草地之美;三是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四是拓展延伸,谈自然
14、之奇。、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教师激情导课:孩子们,喜欢比赛吗?今天我们来一次“看图猜物说话”的比赛,好吗?然后随之在电脑上勾画出一棵小草,并说:看到小草,你能说一说与小草有关的话吗?这样以“看图猜物说话”这一比赛巧妙地导入新课,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当有学生说到“金色的草地”时,教师用自己肢体语言表现:皱着眉头,显出很吃惊的样子,以此激起学生质疑,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草地应该是绿色的,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这样激起学生学习之兴趣,激起学生探究之欲望。、自由朗读
15、,寻草地之美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因此,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并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美美地多读几遍,教师巡回倾听。这样学生有充分读书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读、找、画等方式去寻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指导朗读,品草地之美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更应重视“读” 。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1、读第一自然段,赏颜色之美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男孩发现了什么?指导朗读第一句,让学生自由读,教师适时评价,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白草地变成金
16、色的原因,进而读出草地之美。出示金色的草地图,教师说道:“看,这片金色的草地就在眼前,看着图,你想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说出自己面对这块金色的草地想说的话,自然与文本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对草地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自然就能读好“金色的草地太美了”这句话。2、听第二自然段,悟变化之奇。教师描述:蒲公英开放时,草地一片金黄,这景色真令人陶醉。孩子们,这块草地还有更神奇之处呢。听听,小男孩向我们讲述啦!教师利用课件边出示草地变化图,边播放第二自然段的朗读,让学生在听中发现草地的神奇之处。在听后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感知,知道小男孩发现草地一天之中在不断变色,让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3、读第
17、三自然段,探变化之因教师激情:可爱的小男孩发现草地在变魔术,他多想快点找到答案。于是,他迫不及待地来到草地上,找到一朵蒲公英仔细观察起来,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看看小男孩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读后很快就能找出小男孩的发现。指导朗读重点句:“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可以张开、合拢。张开时,它是黄颜色,要是攥成拳头 ,黄色就被包住了,成了绿色。 ”这一段是课文的重点,这一句更是难点,如何让学生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享受?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可以配合表情读,因为学生明白了草地变色的原因后,心情一定很高兴,可以笑眯眯地读;配动作读,边读边用动作演示,这样学生很快明
18、白“张开” 、 “攥”的意思。可以配道具读,也可以配课件展示的图片读,调动多种感官,运用多种读 的形式,让学生能在读中悟出草地变色的原因。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对比欣赏读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明白草地变色的原因,我用动画展示蒲公英开放的情景,并让学生美读“清晨,太阳升起来,我看到了蒲公英慢慢地张开了自己的手掌 ,草地也就变成了金色。 ”这一句再用课件出示金色草地和绿色草地的对比图,同时,让学生做填空练习:傍晚,太阳( )下山了,蒲公英慢慢地( )了自己的(
19、) ,草地又变成( )色了。这样在欣赏对比读的过程中,学生更能明白草地神奇的奥妙,从而感受发现的乐趣。、拓展延伸,谈自然之奇1、美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自己读后的收获:孩子们,今天我们到一块神奇的金色草地上玩了玩,你们有些什么收获呢?学生会说我们欣赏了草地的美,我们知道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我们还知道蒲公英会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随着太阳落下去而合拢。2、在学生兴致盎然时,进行拓展延伸。教师进一步激情:是啊,蒲公英这种植物真神奇,其实在大自然中这样神奇的植物可多呀!仔细回忆一下,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的植物?3、课件出示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向日葵、夜来香、太阳花、含羞草等植物的神奇
20、之处。4、最后教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知道得这么多!是啊,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神奇的植物、奇特的现象等着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不仅发现它们的神奇之处,还能找到其中的奥妙!这样更能引发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灰雀【教材分析】灰雀是一篇充满童趣又颇耐人寻味的文章,记叙了一个小男孩在列宁爱鸟言行的影响下,把捉回家的鸟又放回树林的故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交流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学习读懂句子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情感目标: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城实的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一种城市的表现,能有感情地朗读
21、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问,读懂重点句子,领会文章主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学法】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
22、书。向学生传授“学法” ,是让学生“会学” ,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我不能失信我不能失信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我理解为:一是让学生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二是让学生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基础;三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让学生感受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作为情感目标;
23、把“初步体会通过人物语言、动作、表情来表现人物”作为知识目标;把“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作为能力目标;把“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确定为教学策略。大家都知道,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诵读,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在读的方式上采取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层层递近的方式读。如同烧砖,多读一遍就是多加一份温,温度加到一定程度,土坯就变成了砖头,砖和土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书读到一定程度,课文语言和精神营养就会转化为学生心灵的有机组成部分,就会成为学生语感结构和精神系统中有活力的细胞了。具体做法是:一读:统揽全
24、篇,弄清课文写的人物是谁,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二读:抓词理句,找出能说明宋庆龄诚实守信的语句;三读:进入情境,突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四读:划分角色,表现宋庆龄的诚实守信。以上所说的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中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朗读能力。3. 通过朗读对话,体会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形式) 。教学重点:1. 体会宋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2. 通过朗读对话,体会
25、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即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等形式)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能通过人物的对话、表情和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教学预设一、谈话揭题:1. 谈话交流:回顾第二组课文中认识的几位名人,引出“宋庆龄” 。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所了解到的关于宋庆龄的资料。教师随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并适当补充。2.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我不能失信)齐读课题。二、明确要求1、回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2、学习阅读提示学生自由读读阅读提示,画出阅读要求三、初读感知:1. 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习生字“耀” 、 “释”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3、
26、理清线索,弄清人物课文中讲到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四、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品析课题再读课题,说说失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3. 合作探究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言读出她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边读边找,作上读书记号。4、 学生交流:(以下是学生可能交流的几个方面,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指点、引导)l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但为了守信用,而放弃去伯伯家的机会。 (教师引导学生读好两个感叹号,读出宋庆龄对鸽子的喜爱。 )小结:那么漂亮的鸽子等着庆龄去,可为了等小珍,庆龄还是
27、决定不去了,真是信守诺言的孩子啊!l “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 (是啊,从“特别高兴”和“早就盼着”可以看出庆龄一直很想去伯伯家,但她因为想起与小珍的约定而停住了脚步。请同学们说一说,这时小庆龄在想什么?l 当父亲提出改天再教小珍时,庆龄连说 “不行!不行!” ,并把手抽回来。(教师可创设情境,如师生角色对话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也可随机采访“小庆龄”当时的想法。 )从哪里让你体会到了小庆龄的守信l 当母亲提出可以回来后再向小珍解释时,庆龄表示自己不
28、能失信。(教师可创设情境,如师生角色对话等,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读好庆龄说的话。如肯定学生的朗读:看庆龄说得斩钉截铁的,肯定是不去的了,真是个守信的孩子!)l 当父母赞同她留下来时,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庆龄此时在想什么?为何笑得那么甜?)4. 朗读全文:自由练读、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全文。5. 回扣课题:如果请你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加一个标点符号,你会加什么符号?指名说,最好能说说理由。(随机板书标点“!” ,感受小庆龄态度的坚决)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升华主题。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 ,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
29、守信用。秋天的雨一、关于教材(一)教学内容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 11 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看似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三维目标
30、。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理解“五彩缤纷、你挤我碰、频频点头”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感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评品,读懂课文内容。强调朗读品味,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三)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关于教法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
31、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好,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语言。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配上抒情的音乐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想象画面,再让学生跟着音乐自由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结合课文特点,我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采用质疑问难、自主合作探究、表演等多种教学策略,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三、关于学法: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自学质疑、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把教学
32、的重点放在第二自然段,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与总结,让学生领悟本课的学习方法“带着问题初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感情朗读课文” 。然后再试着用这种方法自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整个过程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四、关于教学流程:本课我安排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一) 、谈话导入, 引入课题。1导语:小朋友,一场秋雨一场寒,夏天还没走远,秋天的小雨点就蹦蹦跳跳地把秋天给我们送来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秋天的雨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 、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观看课文动画,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2交流汇报,并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3学生质疑。导语:读了这三句话,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
33、生质疑。(三) 、品读课文, 升华情感重点学习课文第二段。课件出示第一组问题。导语:秋天的雨有哪些颜色?它把这些颜色给了谁呢?看看答案藏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里呀?小朋友就带着这些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吧。注意不能出声,找到答案了还要在书上作上记号哦。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讨论、交流学习收获。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品读、感悟重点句。抽生配乐朗读课文第二段,其余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述的美丽画面。总结本课所用的学习方法。用前面的学习方法,同桌尝试合作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导语:秋天的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色,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秋天的雨里藏了哪些好闻的气味呢?这一部分的学习任务老师想
34、把它交给你们自己,同桌的两位小朋友结成学习伙伴,能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吗?试试吧!.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汇报。引读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学习第四段。师:听,秋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秋雨把冬天快要来的消息告诉给谁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对照课文插图,自己读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带着问题对照课文插图自读第四自然段。四人小组尝试进行角色对话练习。汇报表演。(四)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教师总结全文。导语:是啊,冬天快要来了,它们都要准备过冬了。这说明秋雨不单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颜色和香香甜甜的味道,还给我们带来了冬天快要来的消息。所以课文里说“秋天的
35、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2齐读课文第一、第五自然段。3谈谈:学了课文过后,你觉得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4欣赏有关写给秋天的诗,说给秋天的话,更深层次地感悟秋天的美。5.欣赏光雾山之歌枫叶红了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6.拓展延伸。五、关于板书设计颜色:五彩缤纷秋天的雨 气味:香香甜甜 丰收 欢乐声音:冬天的消息板书是课本静态的呈现,这样的设计既美观、大方,又增强了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一目了然。孔子拜师一 说教材1 教材简析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
36、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着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2 教学目标(第二课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3) 积累课文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3 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二 说教法和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
37、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巫老师采取引导法,以课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三 说教学过程巫老师的这一节孔子拜师第二课时的课堂结构是:复习生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1 复习生字词。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2 质疑导向。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38、。巫老师就此引导学生质疑:“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的,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3 探究体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习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习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根据提出的问题,巫老师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探究,探究定向后,巫老师又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巫老师让学生合作探究,学
39、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巫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版书,版书设计做到简洁明了,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词句:如(1) “风餐露宿” ;(2) “日夜兼程” ;(3)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即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巫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请用谦虚的语气读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等。4 学习升华。经过学生的探究体验,最后巫老师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要做一个谦
40、虚好学的人。盘古开天地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像,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二、说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角度,力争实现两个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语,理清课文脉络。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4 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另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还鼓励学生通过感悟朗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根据以上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和学习经验的积累,我将本节课
41、的教学重点,就定位在文章的朗读和理解两个方面。下面我就从三个注重,介绍我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一些想法。1、注重朗读训练。新课标明确指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据此,我对本课的朗读训练进行了重点强化,具体设计了读顺、读懂、读好三个环节。(1)读顺。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课文,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顺畅。由于学生进入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字方法,并学会了使用工具书独立识字。因此识字任务可以交给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完成。然后我通过“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对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及时把学生读错的生字纠正,集体解决难读的生字并巩固。(2)读懂。学生在
42、回答我“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这个问题时,找到的句子都是在 2-4 自然段出现过的,我在这个环节上引导学生明白 2-4 自然段是一个整体,可以分为一个部分,教给他们理清课文脉络的方法。(3)读好。在朗读“抡斧猛劈、顶天蹬地”等词句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把自己当做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并且通过评价读,展示读,配上音乐等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培养语感,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2、注重个体感受。在语文课堂上,肯定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茅塞顿开、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等这种类似思维上的碰撞或情感的共鸣。针对这篇文章,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认为必须应该让学生上升到一定的思想认识。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43、中,尝试着用思想去触击。于是,我把第四段作为本文的思维重点,通过配乐朗读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说出“辽阔的大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我再鼓励激发,让学生把美丽的画面转化成饱含深情的语言,还设计了对盘古说句话这样一个环节。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情感实现了升华。3、注重语言积累。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积累。如在课文第二段中出现的意思相反的词和意思相近的词,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带着喜悦之情来收获自己发现的成果,培养学生对好词佳句的敏感。第四段中,通过朗读和说话等训练形式,使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优美,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自觉
44、地学习、了解,不断丰富语言、文化的积淀。以上是我对盘古开天地一课的粗浅认识和设计意图,考虑的不一定到位,并且虽然这些意图都是我力求要体现的,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有很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而自我感觉在这节课的设计方面,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研究、思考、还请各位教师多提宝贵意见。赵州桥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赵州桥是浙江省小学义务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课文。它从美观和坚固两方面介绍了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共分四段。第一段写赵州桥的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建造年代。第二段讲赵州桥的坚固、雄伟。这与它的独特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课文先写了赵州桥设计的特
45、点,再写这样设计的好处。第三段重点词是“美观” 。介绍赵州桥美观时用“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的句式,把栏板上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第四段讲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材有一框投影片,描绘的是赵州桥历经 1300 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横跨于交河上的雄姿。教学中若能图文并茂,可增强教学效果。2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及它坚固、美观的特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说话能力、思维能力。情感目标:感受赵
46、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是本课时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扶放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特点,采用“举一反三,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二段,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抓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段,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以读代讲”法大纲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 ”本篇课
47、文写赵州桥“美观”部分,语言生动优美,教学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直观教学”法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实验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想想问问议议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三、说教学程序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开始,设计这样的导语:“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到底怎么样呢?我们随着仙人指路的方向去
48、走一走,看一看。 ”随即出示赵州桥的投影,在古筝音乐伴奏下,教师作解说。解说词为第一自然段内容。2以练代讲,学习第一段。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因此第一段的教学,以练代讲。让学生找出第一段写了哪几个内容?(地点、桥名、设计建造者、年代) 。回答后出示投影:河北赵县交河赵州桥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1300 多年你能把这四个内容合成一句话说吗?如果变换一下顺序呢?(有十几种说法)以此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3教给学法,学习第二段。这一段的教学,我以找出重点词围绕重点词理解总结学习方法的思路设计。具体安排为:承上导入:赵州桥的建造已有 1300 多年,也就是
49、1300 多岁了,仍然横跨在交河上,这说明了赵州桥怎样?(坚固)为什么赵州桥如此坚固呢?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找重点词: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这段主要写赵州桥的什么?(设计)重点词。围绕“设计”这个重点词,由浅入深设计如下一组提问:a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出示平板桥的投影,让学生与书中的赵州桥对比,然后总结。 (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左右两边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并用板画直观表示:b这种设计有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用薄竹片做拱形桥承受重量比平板桥大的实验)并板书四个好处:减重量、省石料、冲击小、承重大。c、为什么这种设计是创举?填空练习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主要特点是:_,这种设计的主要优点是:_。这种设计在_上是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是一个_。感情朗读本段。总结学法:在讨论基础上归纳出第二段学习的方法。先找出重点词,再围绕这个词语提出几个问题;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