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07807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7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三首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设计说明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通过对春节放鞭炮、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场景描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路人在蒙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的奋斗心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下的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诗人借重阳佳节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教学古诗,首先是熟读古诗,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学前准备1.自读古诗,认读生字词。(学生)2.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和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师生)3.

2、多媒体课件。 (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 7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学习重点1.认读生字,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学前准备1.预习生字,自读古诗。 (学生)2.收集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的资料。 (师生)3.元日相关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时:5 分钟)1.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每个节日有哪些风俗习惯呢?2.板书诗题:元日。1.学生讨论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习惯。1.写出下

3、面传统节日的时间。中秋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15 分钟)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自读三首古诗,读准字音。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3.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4.引导学生采1.先跟随老师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读准字音。2.学习生字,正确读写生字。3.读写字词,同桌互相订正。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2.给下列字注音。屠( )苏( )欲( )魂( )牧( )异( )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来读。三、精读古诗,感悟诗情。(用时:15 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2.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思考:(1) “除”是什么意思?(2

4、)这两句诗描绘了什么景象?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1.了解作者王安石。2.自读前两句诗,想象诗中描绘的热闹景象。小组交流讨论问题。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并回答问题。4.结合图片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3.先解释带点的字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_符:_诗意:_四、诵读感悟。(用时:5 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现在春节的习俗与古代春节的习俗有什么异同?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自由讨论问题,全班进行交流。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3.背

5、诵古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我希望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从学诗题、理解诗意使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思。2.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细读清明 。(用时:15 分钟)1.学生自读古诗,互相交流清明节的习俗。2.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思考: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他们的心情如何?3.课件出示第三、四句诗,想象路人和牧童的对

6、话,理解“遥”的妙用。4.用自己的说说整首诗的意思。1.学生交流清明节的相关风俗。2.小组交流讨论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订正。3.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4.发挥想象,写出路人和牧童的对话。路人:_牧童:_二、细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用时:15 分钟)1.自读古诗,交流对作者的了解。2.课件出示重阳节的相关图片,说说重阳节的习俗。3.逐句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4.说说整首诗1.学生自由读诗,交流作者。2.交流重阳节的风俗。3.理解第二句诗中的“异”和“倍” 。4.小组讨论: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登上山顶后你会说什么?5.选择“异”的不同意思。不同的;奇异,特别;

7、另外的;奇怪。惊异( )异口同声( )异乡( )异香( )的诗意。 5.自由发言说整首诗的诗意。三、再读悟情。(用时:8 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1.自读古诗,回顾两首古诗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3.背诵古诗。6.默写古诗清明。_,_。_,_。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用时:2 分钟)收集关于节日的古诗,了解传统节日。课后收集古诗,了解我国其他的传统节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知作者读诗句理诗意悟诗情,本次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就是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诗意,在读、悟、品中与诗人的情感产生

8、共鸣,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教学重点)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些字用得好。(学生读古诗)生 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表现了诗人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和亲人的孤独心情。生 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表达出了诗人在他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生 3:“倍”字用得好,中国人有节日团聚的习俗,在重阳节,诗人的这种思念之情比平时更加强烈。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是的,这句诗流传千古,成了思乡的佳句,现在有许多的海外游子也借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谁能用自

9、己的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呢?生:这句话是说每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10.纸的发明课题 纸的发明 课型 新授课设计说明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时,我先按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缺点,最后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 导

10、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用时:5 分钟)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什么做的?2.小结,揭题。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3.板书课题。1.学生交流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2.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3.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 分钟)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注意“携、累”的读音。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读拼音写词语。wi d j

11、l( ) ( )bo cn u zhu( ) ( )jn yn sh hu( ) ( )三、自主探究2、3 自然段。(用时:15 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 2、3 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2.按课文顺序列举祖先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龟甲和兽骨( )2.再读第2、3 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板书:竹片、木头笨重帛价钱太贵麻粗糙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西汉

12、时代,用麻造纸。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 )四、总结巩固。(用时:5 分钟)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复述。2.布置课堂作业。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2.书写生字、词语。3.读拼音,写同音字组词。zhu 广( )欧( )bo ( )护( )贝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顺,并学习生字,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了解纸不断演变的过程,再通过课件直观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学习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目标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13、。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品读第 4 自然段。 (用时: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 4 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1.自由读第 4 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材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过程:剪碎(切断) 、浸、捣乱、捞、晒优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4.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_二、了解发明意义。(用时:10 分钟)1

1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2.自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的伟大意义。5.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_三、拓展延伸。(用时:10 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3.作业: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15、。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纸的发明教学片段自主探究,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重点)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伟大的发明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 24 自然段,画出相关内容。(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生 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生 2:后来,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成为一册书,很笨重。生 3:再后来,人们在蚕丝织

16、成的帛上写字,虽然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生 4: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人们用麻造纸,但这种纸粗糙,不好写字。生 5: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的纸。师:同学们学得认真,总结得较好,我们一起读读蔡伦造纸的过程,说说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呢?(生齐读)生 1: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生 2: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师: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11.赵州桥课题 赵州桥 课型 新授课设计说明生活在现代的三

17、年级学生,关于古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的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充分认识赵州桥。最后通过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做纸桥明白建造一座桥的不易,特别是在识记生字时,更让学生体会到坚固的含义。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自学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赵州桥。学习重点 识字、读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8、。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学生)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 (教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用时:5 分钟)1.你见过哪些桥?说说这些桥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播放图片,展示从古代到今天的桥。3.板书课题。4.介绍赵州桥的相关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桥。2.学生谈对桥的认识。3.了解赵州桥的相关资料。1.你知道的世界闻名的桥梁有哪些?_二、读文识字。(用时:15 分钟)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交流文中不理解的词语。(3)了解课文大意。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1.自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19、2.注意多音字“爪”的读音。3.说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究。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多音字组词。解文章大意。三、初步了解赵州桥。 (用时:10分钟)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2.认真读第一自然段,了解第一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1.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2.学生汇报交流。位置: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建造人:李春建造时间:一千四百多年前3.按照原文内容填空。赵州桥在我国( )县的( )河上。它是隋朝的( )设计和参加建造的。这篇课文从( ) ( ) ( )这三个方面介绍了赵州桥。四、指导书写。(用时:10 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书写生字、词语。 (师范写,生仿写)1.练

20、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认真仿写,把字写规范、写漂亮。教学反思用自读课文的方法能使学生熟悉文章,分段朗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层次,为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有效指导,针对学生易出现的字词问题,进行重点教学,教学效果令人满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复习引入。(用时:5 分钟)1.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复习本课的词语。2.点名学生介绍赵州桥的

21、位置及建造者。1.学生复习、认读词语。2.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简介赵州桥。4.看拼音,写词语。Jishn sh jin( ) ( )sh j chun j( ) ( )zh hu l sh( ) (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赵州桥的雄伟?(3)哪些句子写出了赵州桥的坚固?(4)理解“创举”一词的意义。2.整体观察,从桥长、桥宽等方面观察。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观察课件中的图片。3.交流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没有桥墩、小桥洞。4.品读描写赵州桥雄伟和坚固的句子,全班交流。5.交流

22、“创举”的意思。5.“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马车,两旁走人。 ”这句话使用了_的说明方法。三、品读第三自然段。 (用时:15分钟)1.自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2.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画出体现赵州桥美观的句子。1.自读课文,交流回答问题。2.课件出示“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子。图文对照,欣赏图案的精美。3.对照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6.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句子。_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段。四、总结拓展。(用时:5 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2.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闻名世界的建筑?1.读最后一段,感受古代劳

23、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学生相互交流我国闻名世界的建筑。7.假如你是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赵州桥呢?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在引导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精巧,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数字说明的感受,二是图文对照使其形象更直观,欣赏赵州桥的美观,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做最后的拓展,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赵州桥教学片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这是桥的内在体现坚固。请大家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这一段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美观。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

24、来写的?生:整段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写的。师: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生 1: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生 2: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生 3: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赵州桥上图案的精美)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内容。(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 2、3 句)师: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生 1:这里的冒号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生 2:冒号后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列举出来的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边看投影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 “还有的”

25、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这一内容,思考标点符号的作用。(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朗读相应的描绘龙的句子)师: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生:这里“有的刻着” “有的刻着” “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师:请大家齐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齐读)生: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师: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生 1: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生 2:是在赞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这座桥是在隋朝建成的,距今已有 1400 多年了。这

26、样古老的设计精妙的石拱桥,在当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型 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在初步感知古画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 24 自然段,补充省略部分内容,借助多媒体,发现古画的价值。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2.查找、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 (师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

27、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2.体会作者有序而生动的介绍,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用时:5 分钟)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图片)2.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3.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4.这幅画的名字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幅画的了解。1.欣赏图片,说说画面上的内容。2.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3.交流收集的资料。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0 分钟)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分段朗读,划分段落层次。1.自读课文,读准多音字:作、乘、笼。2.说说课

28、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3.分段朗读,根1.多音字组词。据内容划分段落。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用时:20 分钟)1.自主学习第24 自然段。(1)课件出示突出人多的画面,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人,补充第 2 自然段省略的内容。(2)课件出示体现街市热闹的画面,图文对照,理解“形态各异” 。(3)自由诵读第 4 自然段,用“_”画出体现“最有意思”的句子。2.再读课文,感受画家的技艺高超之处。1.自读第 2 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互相交流补充省略的内容。2.自读第 3 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形态各异” 。3.读一读第 4 自然段中体现画面有意思的句子,体会张择端的画的传神之处。2.连

29、线。撑船的 生意人摆小摊的 农民做买卖的 道士乡下来的 船工走江湖的 医生留长胡子的 摊贩3.课文第 3 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四、总结全文,了解古画价值。 (用时:5 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 ,回顾课文内容。1.读文,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2.利用课件,欣赏古画。4.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历史价值?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先让学生自学交流,抓住主要内容,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 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描写了图画中的哪些内容,通过多媒体的真实再现,让学生感受到画家张择端的画技高超、传神,画中内容丰富,极富趣味。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片段抓住中心句,把内容表

30、述清楚。 (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 35 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幅画的?(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生 1:介绍了画中的人物多。生 2:介绍了画中的街市很热闹。生 3:介绍了画中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到了这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请大家再逐段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意思表述清楚的?(学生再读课文)生 1:写画中的人多采用的是排比的句式,课文用了“有有有有”的句式来列举画中的人物。师:你能从画中找出这些不同职业的人吗?(课件出示,学生指认)生 2:写街市的热闹也是采用的排比,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生 3:写桥北头的情景是作者根据画面想象的情景

31、,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得很丰富。师:不愧是有名的画家,画技真是高超,这大概就是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吧!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2.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美好情感。3.了解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4.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5.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6.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学习重点】1.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

32、。2.学会在生活中识字。3.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 (教师)【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1.(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2.你们喜欢过节吗?3.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 (板书:传统节日)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1.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3.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4.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33、。5.教师进行小结。三、进行实践性活动。1.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3.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4.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5.教师评价指导。四、课堂小结。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第二课时(展示成果完成习作)一、交流评价活动。1.回

34、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2.展开交流活动。(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3.展示成果。(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联等。(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1.明确本次习作要求。2.指名反馈,教师小结。(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3.指导选材。(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35、(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4.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5.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一写自己的感受。6.学生独立习作。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1.出示习作范文。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

36、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会知道了。小作者用生动的语言

37、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端午节的传说和习俗,条理清晰,语句通顺。2.老师指导学生评议范文。3.同桌交换习作,交流点评:过节的过程是否介绍清楚?有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感受?有没有错别字?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第三课时(语文园地)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 ,体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2.本单元还有哪些课文的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清楚的,找出来读一读。3.练一练: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写完整。(1)果园里的果子真多呀!(2)秋天来了,树叶也换上了新装。二、识字加油站。1.出示下列标牌:税务局防疫站咖啡馆阅览室废品收购站农贸市场2.认读生字“税、疫、咖、啡、阅、废、贸” 。3.小组读、带读、齐读、开火车读。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并用生字组词。5.小结:今天我们通过标牌又认识了不少生字。同学们,只要我们留心周边事物,我们还会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